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目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中,儿童伤亡的概率很高。在汽车中设置儿童安全座椅被认为是在交通事故中最有效的降低儿童伤亡概率的措施之一,已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应用,而当前的汽车配置中没有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
目前普遍的方式是在后排座椅设置儿童座椅固定点,利用安全带或者isofix点将额外购买的儿童安全座椅与后排座椅组装在一起。一般情况下,车内空间有限,儿童座椅占据大量空间,影响乘客的舒适度。不但花费大量资金,而且使用过程还需要频繁拆装。更重要的是儿童座椅形式多样,很容易出现误用问题,造成意外的伤害。
且现有的集成式儿童座椅没有头部和侧部保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汽车配置中没有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需要将额外购买的儿童安全座椅与后排座椅组装在一起,车内空间有限,儿童座椅占据大量空间;且现有的集成式儿童座椅没有头部和侧部保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包括:
坐垫;
第一翻转机构,设于所述坐垫上,用于翻转至设定高度形成水平支撑供儿童乘坐;
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
第二翻转机构,设于所述靠背上,用于翻转至垂直于所述靠背形成左、 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
第三翻转机构,设于所述靠背的左、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第二翻转机构之间,用于翻转至垂直于所述靠背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
可选的,还包括:第四翻转机构,设于所述靠背上,用于翻转至与处于翻转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贴合;安全带,设于所述第四翻转机构与所述靠背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坐垫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
金属框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可转动的连接;
滑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滑动实现与所述底座的卡接或分离;
当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底座卡接时,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平行于所述坐垫;
当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底座分离时,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一部分垂直于所述坐垫,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二部分平行于所述坐垫。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当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一部分垂直于所述坐垫时,所述第一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一部分朝向或背向所述靠背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
拉丝;
弹性件,所述拉丝长度方向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滑动机构上,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
卡勾,所述卡勾长度方向的一端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卡口,凸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卡勾能够勾设于所述第一卡口内。
可选的,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机构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翻转 机构的第二部分连接。
可选的,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一部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底座实现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二部分实现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
可选的,还包括:
卡块,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二部分面向所述滑动机构的表面上,所述卡块具有斜向通孔,所述斜向通孔沿垂直于所述滑动机构的方向贯穿所述卡块;
第二卡口,凸设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滑动机构的表面上且朝向所述滑动机构,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口相对,且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口内;
销钉,垂直设于所述滑动机构面向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第二部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斜向通孔中;
当所述滑动机构背向所述靠背滑动时,所述销钉背向所述靠背在所述斜向通孔中滑动,并驱动所述卡块从所述第二卡口内分离;
当所述滑动机构朝向所述靠背滑动时,所述销钉朝向所述靠背在所述斜向通孔中滑动,并驱动所述卡块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口内。
可选的,所述靠背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翻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板,所述板通过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转轴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扭簧;
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板绕所述第三转轴翻转,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板连接时,所述板不能绕所述第三转轴翻转,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板分离时,所述板能够绕所述第三转轴翻转。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按钮,沿竖直方向布置,设于所述靠背的顶端,且与所述靠背的顶端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按钮回位的弹性件;
插接件,设于所述靠背的顶端,所述插接件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插接件的第二部分垂直于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平行于所述靠背的顶端;
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按钮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按钮靠近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贴合;
所述板靠近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具有孔,所述插接件的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板的一端能够插设于所述孔内,当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背向所述按钮滑动,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板的一端从所述孔内分离。
可选的,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两端设有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板绕所述第三转轴翻转的终点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限位槽环绕所述第三转轴且朝向所述板;
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板靠近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贴合,当所述第一凸起绕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贴合时,所述板不能继续绕所述第三转轴翻转。
可选的,所述插接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靠背的顶端之间还设有弹性件。
可选的,所述第三翻转机构为扶手,所述扶手通过垂直于所述靠背的第四转轴与所述靠背可转动的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扶手绕所述第四转轴翻转的终点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
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靠背面向所述扶手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环绕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朝向垂直于所述第四转轴;
第二凸起,设于所述扶手面向所述靠背的端面并朝向所述靠背,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贴合,且能够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转动,当所述第 二凸起转动至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贴合时,所述扶手不能继续绕所述第四转轴翻转。
可选的,还包括碰撞锁止机构,呈弯钩状,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靠背面向所述扶手的端面连接,另一端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卡住所述第二凸起。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凹槽,设于所述靠背上,所述第四翻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四翻转机构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靠背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板能够翻转至与处于翻转状态下的所述金属框架的第二部分贴合。
可选的,所述安全带为五点式安全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包括:坐垫,该坐垫供成人使用;当儿童使用时,在坐垫的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翻转机构,用于翻转至设定高度形成水平支撑,儿童可以坐在形成水平支撑后的第一翻转机构上;此外,在靠背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翻转机构,用于翻转至垂直于靠背形成左、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对儿童的头部形成保护;同时,还包括第三翻转机构,设于靠背的左、右侧且位于第一翻转机构、第二翻转机构之间,用于翻转至垂直于靠背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当儿童坐在第一翻转机构上后,第三翻转机构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防止儿童从左、右侧受到伤害;本发明的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结构简单,实现了成人和儿童两用,不占据车内空间,且具有头部和侧部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的立体图,图中虚线示出第一翻转机构处于翻转状态;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二翻转机构的立体图,图中虚线示出第二翻转机构处于翻转状态;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二翻转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靠背顶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插接件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三翻转机构与靠背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三翻转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三翻转机构与靠背侧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靠背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三翻转机构与靠背的连接示意图,图中实线示出第三翻转机构处于翻转状态;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三翻转机构的立体 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中第一翻转机构的后视图;
图19是图5中g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汽车配置中没有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需要将额外购买的儿童安全座椅与后排座椅组装在一起,车内空间有限,儿童座椅占据大量空间;且现有的集成式儿童座椅没有头部和侧部保护。本发明无需额外购买儿童座椅,在成人座椅上集成了儿童座椅,且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具有头部和侧部保护。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1,包括:坐垫10,坐垫10上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翻转机构30,设于第一凹槽11内,用于翻转至设定高度形成水平支撑;靠背20,靠背20和坐垫10转动连接,靠背20上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翻转机构40,设于第二凹槽21内,第二翻转机构40为两个,用于翻转至垂直于靠背20形成左、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第三翻转机构50,设于靠背20的左、右侧且位于第一翻转机构30、第二翻转机构50之间,第三翻转机构50有两个,用于翻转至垂直于靠背20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
当座椅供成人使用时,第一翻转机构30位于第一凹槽11内,且和坐垫10贴合;第二翻转机构40位于第二凹槽21内,且和靠背20贴合;第三翻转机构50位于靠背20的左、右侧,与靠背20处于同一平面内。当座椅供儿童使用时,第一翻转机构20翻转至设定高度形成水平支撑,儿童可以坐在形成水平支撑后的第一翻转机构30上;此外,第二翻转机构40翻转至垂直于靠背20形成左、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对儿童的头部形成保护;同时,第三翻转机构50翻转至垂直于靠背20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当儿童坐在第一翻转机构30上后,第三翻转机构50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防止儿童从左、 右侧受到伤害;本发明的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结构简单,实现了成人和儿童两用,不占据车内空间,且具有头部和侧部保护。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左、右侧”即指:当座椅安装在汽车上后,乘员坐在座椅上,乘员的“左、右侧”。
继续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式成人儿童两用座椅1还包括:第三凹槽(图未示出),设于靠背20上;第四翻转机构60,设于第三凹槽内,用于翻转至与处于翻转状态下的第一翻转机构30贴合;安全带70,设于靠背20与第四翻转机构60之间。
当座椅供成人使用时,第四翻转机构60位于第三凹槽内且和靠背20贴合,安全带70也被隐藏在第四翻转机构60和第三凹槽之间。当座椅供儿童使用时,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翻转状态,第一翻转机构30起到水平支撑作用,第四翻转机构60与第一翻转机构30贴合,儿童可以坐在第四翻转机构60上。
参考图2-图4并结合图所示,具体说来,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机构30包括:底座31,设于第一凹槽11上,底座31呈弯折的板状,由金属材质制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覆盖在坐垫10上,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呈角度设置,且覆盖坐垫10远离靠背20的一端;起抬升及支撑作用的金属框架,包括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32,沿底座31的长度方向,金属框架的第一部分33一端与底座31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框架的第二部分32可转动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沿底座31的长度方向(即汽车的前后方向),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5与底座31实现可转动的连接,在底座31上设有两个支架35a,每一支架35a均具有轴孔;第一转轴35的轴向两端分别插设于支架35a的轴孔内,第一转轴35能够在支架35a的轴孔内转动;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6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实现可转动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5平行于第二转轴36,第一转轴35、第二转轴36沿底座31的长度方向(图3中a方向所示)间隔布置;且在第一转轴35 上套设有第一扭簧35b,第二转轴36上套设有第二扭簧36a。其中,第一扭簧35b具有第一支端和第二支端,第一扭簧35b的第一支端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相抵,第一扭簧35b的第二支端与底座31相抵。第二扭簧36a具有第一支端和第二支端,第二扭簧36a的第一支端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相抵,第二扭簧36a的第二支端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相抵。这样,第一扭簧35b和第二扭簧36a分别向第一转轴35、第二转轴36提供反转力,第一转轴35、第二转轴36在反转力的作用下转动。。
参考图2-图4,第一翻转机构30还包括滑动机构34,设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上,能够相对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滑动实现与底座31的卡接或分离,本实施例中,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滑动机构34通过弹性件34a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连接,弹性件34a为弹簧,能够使得滑动机构34在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上滑动后回位。
当滑动机构34与底座31卡接时,第一翻转机构30平行于坐垫10;当滑动机构34与底座31分离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垂直于坐垫10,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平行于坐垫10。
具体说来,参考图2和图3及图5和图19,第一翻转机构30还包括:卡块37a,设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3面向滑动机构34的表面上,卡块37a具有斜向通孔37b,斜向通孔37b沿垂直于滑动机构34的方向贯穿卡块37a;第二卡口37,凸设于底座31面向滑动机构34的表面上且朝向滑动机构34,卡块37a与第二卡口37相对,且能够插设于第二卡口37内;销钉37c,垂直设于滑动机构34面向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3的表面,且位于斜向通孔37b中。本实施例中,卡块37a、第二卡口37、斜向通孔37b、销钉37c均为两个,位于第一翻转机构30的左、右侧。
本实施例中,斜向通孔37b靠近靠背20的一端相比于斜向通孔37b远离靠背20的一端更远离第二卡口37。
当滑动机构34背向靠背20滑动时,销钉37c背向靠背20在斜向通孔37b中滑动,并驱动卡块37a从第二卡口37内分离,此时,在第一扭簧35b和第二扭簧36a的反转力作用下,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垂直于坐垫10, 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平行于坐垫10,即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翻转状态;当滑动机构34朝向靠背20滑动时,销钉37c朝向靠背20在斜向通孔37b中滑动,并驱动卡块37a插设于第二卡口37内;此时,第一翻转机构30中的第一部分33和第二部分22均平行于坐垫10,即,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未翻转状态。
参考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机构3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38,当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垂直于坐垫10时,第一限位件38限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朝向或背向靠背20运动。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8包括:拉丝38a;弹性件38b,拉丝38a长度方向的一端固设于滑动机构34上,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弹性件38b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卡勾38c,卡勾38c长度方向的一端可转动的设于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上,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弹性件38b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参考图6和图18,还包括第一卡口39,凸设于底座31上,卡勾38c能够勾设于第一卡口39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口39为一挡块,在挡块上开口;当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垂直于坐垫10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与挡块贴合,同时,卡勾38c勾设于挡块的卡口中,从而限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运动。
参考图2,当座椅供成人使用时,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未翻转状态,第一限位件38上的拉丝38a与弹性件38b及卡勾38c在同一直线上;当座椅供儿童使用时,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翻转状态,此时,拉丝38a垂直于弹性件38b,卡勾38c勾设于第一卡口39内,卡勾38c与第一卡口39锁接,相当于第一卡口39勾住卡勾38c,防止卡勾38c从第一卡口39中脱离;第一限位件38限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朝向或背向靠背20运动。当需要解锁时,拉动滑动机构34,拉丝38a拉动弹性件38b,拉丝38a克服弹性件38b的反转力,卡勾38c从第一卡口39中翻转出来,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可以背向靠背20运动。
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转机构40包括:
板,板通过沿竖直方向(图1中b方向所示)布置的第三转轴41与靠背 20连接,第三转轴41上套设有扭簧42;扭簧42具有第一支端和第二支端,扭簧42的第一支端与板相抵,扭簧42的第二支端与第三转轴41相抵,扭簧42向第三转轴41提供反转力。
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转机构4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板绕第三转轴翻转,当第二限位件与板连接时,板不能绕第三转轴翻转,当第二限位件与板分离时,板能够绕第三转轴翻转。
具体说来,参考图7-图10,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包括:按钮80,沿竖直方向布置,设于靠背20的顶端22,且与靠背20的顶端22之间设有用于使按钮80回位的弹性件85;插接件,设于靠背20的顶端22,插接件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插接件的第二部分82垂直于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平行于靠背20的顶端;本实施例中,靠背20的顶端22也可以里理解为靠背20的上表面,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平行于靠背20的顶端即: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面向靠背20的端面平行于靠背20的上表面。
参考图10,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靠近按钮80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按钮80靠近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当按钮80的第二斜面竖直向下运动时,向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的第一斜面施加作用力,由于是斜面,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便远离按钮80做直线运动。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中,板靠近第三转轴41的一端具有孔,插接件的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能够插设于孔内限制第二翻转机构40翻转,本实施例中插接件的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垂直于第二部分82。当按压按钮80时,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背向按钮80滑动,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从孔内分离,那么第二翻转机构40便不受限制,同时在扭簧42的反转力作用下,第二翻转机构40能够翻转至于靠背20垂直,第二翻转机构40处于翻转状态。
当座椅供成人使用时,需要第二翻转机构40回位,此时,继续按压按钮80,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背向按钮80滑动;待推动第二翻转机构40至于靠 背20贴合时,松开按钮80,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插设于第二翻转机构40的孔中面,实现对第二翻转机构40的锁接。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中,第三转轴41的轴向两端设有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板绕第三转轴41翻转的终点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槽43,分别设于第三转轴41的轴向两端,第一限位槽43环绕第三转轴41且朝向板;第一凸起44,第一凸起44设于板靠近第三转轴41的一端且与第一限位槽43贴合,当第一凸起44绕第三转轴41转动至与第一限位槽43的侧壁43a贴合时,板不能继续绕第三转轴41翻转。
参考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中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与靠背20的顶端之间还设有弹性件83,弹性件83为弹簧,弹性件能够使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背向按钮80滑动实现插接件的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与板分离后回位。
参考图11-图14,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转机构50为扶手,扶手通过垂直于靠背20的第四转轴52与靠背20可转动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4和图15,第三翻转机构50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扶手绕第四转轴52翻转的终点位置。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槽25,设于靠背20面向扶手的端面23,第二限位槽25环绕第四转轴52,第二限位槽25的朝向垂直于第四转轴52;第二凸起53,设于扶手面向靠背20的端面并朝向靠背20,第二凸起53与第二限位槽25贴合,且能够在第二限位槽25内转动。当第二凸起53转动至与第二限位槽25的侧壁(25a和25b)贴合时,扶手不能继续绕第四转轴52翻转。
参考图12和图13,图中虚线和实现分别代表第三翻转机构50的翻转状态和未翻转状态。本实施例中,在第三翻转机构50背向靠背20的端面上还设有弹簧51,其中,弹簧51一端与杆50a连接,另一端与弯钩50b连接。在第三翻转机构50绕中心点50c转动,弯钩50b固定不动,杆50a随第三翻转机构50转动。弯钩50b、中心点50c及杆50a在同一直线上时,弹簧51被拉伸最长,此时,弹簧51处于中间状态,弹簧51产生的拉伸力使得弹簧51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翻转趋势;在翻转状态下,此时,弯钩50b、中心点50c 及杆50a不在同一直线上,弹簧51被拉伸较短,弹簧51保持平衡。因此,弹簧51的作用在于依靠其翻转力使得第三翻转机构50在中间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只有在翻转状态下才能保持平衡。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转机构50还包括碰撞锁止机构26,呈弯钩状,碰撞锁止机构26通过转轴26a可转动的设于靠背20面向扶手的端面23上;其中,碰撞锁止机构26的一端通过弹性件27与靠背20面向扶手的端面23连接,弹性件27为弹簧,弹簧向碰撞锁止机构26提供拉伸力,限制碰撞锁止机构26运动;碰撞锁止机构26的另一端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卡住第二凸起53;具体为: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的作用下,碰撞锁止机构26自身的重力克服弹性件27向碰撞锁止机构26施加的拉伸力,朝向第二凸起53运动并卡住第二凸起53,防止第三翻转机构50被甩出,造成对儿童的伤害。
参考图16和图17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翻转机构60为支撑板,支撑板通过第五转轴61与靠背20可转动的连接,支撑板能够翻转至与处于翻转状态下的金属框架的第二部分33贴合。
下面具体描述当座椅1供儿童使用时,各翻转机构的运动情况。
第一翻转机构30:背向靠背20拉动滑动机构34,参考图5,销钉37c背向靠背20在斜向通孔37b中滑动,并驱动卡块37a从第二卡口37内分离,滑动机构34无第二卡口37的限位;此时,在第一扭簧35b和第二扭簧36a的反转力作用下,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垂直于坐垫10,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二部分32平行于坐垫10,即第一翻转机构30处于翻转状态。此时,拉丝38a垂直于弹性件38b,卡勾38c勾设于第一卡口39内,卡勾38c与第一卡口39锁接,相当于第一卡口39勾住卡勾38c,防止卡勾38c从第一卡口39中脱离;第一限位件38限制第一翻转机构30的第一部分33朝向或背向靠背20运动。
第二翻转机构40:按压按钮80,插接件的第一部分81背向按钮80滑动,第二部分82靠近板的一端84从孔内分离,那么第二翻转机构40便不受限制,同时在扭簧42的反转力作用下,第二翻转机构40能够翻转至于靠背20垂直 形成左、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
第三翻转机构50:转动第三翻转机构50至第二凸起53转动至与第二限位槽25的侧壁(25a和25b)贴合,第三翻转机构50不能继续绕第四转轴52翻转,此时,第三翻转机构50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
第四翻转机构60:第四翻转机构60绕第五转轴61翻转至与处于翻转状态下的金属框架的第二部分33贴合,第一翻转机构30起到水平支撑作用,儿童可以坐在第四翻转机构60上。
这样,第一翻转机构30、第二翻转机构40、第三翻转机构50及第四翻转机构60均处于翻转状态;儿童坐在第四翻转机构60上,第二翻转机构40形成左、右侧儿童头部防护支撑;第三翻转机构50形成左、右侧防护支撑。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