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7450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车辆、车辆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车辆的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行车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车灯作为车身安全件,各大车厂也推出了各种主动安全功能,如afs(自适应前照大灯)、远近光切换、防炫目功能等,但每个功能的增加都需要增加一些功能件,如afs(自适应前照大灯)需增加电机控制灯上下左右转动,远近光切换功能多通过挡板控制方式实现,还有一种矩阵式led(发光二级管)通过控制每颗或一组发光二极管的关闭实现防炫目及远近光切换功能,虽然去除了机械机构但控制光源数量有限,现阶段数量通常只能达到84颗,对面来车很多时会因为防炫目功能关闭过多区域产生视觉盲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该系统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从而提成行车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包括: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光源和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多个反射镜,其中,所述多个反射镜可以独立地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多个反射镜中的一个或多个反射镜打开时,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灯罩反射至车辆前方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区域;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辆前方的路况图像;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镜片为数字微镜元件,所述反射镜为微镜。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目标包括人脸、标识牌和障碍物,所述位置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从所述路况图像中识别出人脸时,根据所述人脸以及所述人脸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关 闭或调整对应于所述人脸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降低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从所述路况图像中识别出标识牌或障碍物时,根据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以及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提高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指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前照灯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出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单独并精确地调整前方道路上每个小区域的照明亮度,从而当出现有如迎面而来的人员、标识牌和障碍物等预定目标时,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如降低亮度可以避免如人员产生炫目、提高亮度可以使驾驶员明确前方存在标识和障碍物等,提成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从而提成行车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车辆前方的路况图像;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目标包括人脸、标识牌和障碍物,所述位置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所述根据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包括:根据所述人脸以及所述人脸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关闭或调整对应于所述人脸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降低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根据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以及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提高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指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前照灯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出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与上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从而提成行车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照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照灯的反射镜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照灯的反射镜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照灯的反射镜片的反射镜的灰度等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防炫目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远光防炫目示意图形;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对迎面车辆人员防炫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对迎面步行人员防炫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中摄像头与前照灯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中照射光型捕获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中标识牌及障碍物识别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中远近光切换及防炫目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远近光切换及近光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右舵远近光切换及近光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远光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前照灯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车辆左侧前照灯基础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车辆前照灯城市道路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车辆前照灯高速道路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车辆前照灯乡村道路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左舵车辆前照灯左转外工况的配光图形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远近光光型切换的效果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远近光光型切换的配光光型图案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的前照灯100、光源110、反射镜片120、反光镜130、灯罩140、反射镜121、车辆的照明系统500、采集模块510、处理模块520、控制模块5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在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之前,首先对车辆的前照灯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车辆的前照灯100,包括:光源110和反射镜片120,另外,前照灯100还包括反光镜130和灯罩140。

其中,反光镜130将光源110发出的光反射至反射镜片120。如图2所示,反射镜片120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多个反射镜121,其中,多个反射镜121可以独立地打开和关闭,当多个反射镜121中的一个或多个反射镜121打开时,将光源110发出的光通过灯罩140反射至车辆前方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区域,也就是说,当全部的反射镜121打开后,由每一个反射镜121照射的特定区域能够形成一个最大的照明区域。

结合图2所示,反射镜片120为但不限于数字微镜元件120(即: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反射镜121为微镜121。以数字微镜元件120为例,数字微镜元件120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一片dmd是由许多个微小的正方形反射镜片(即:微 镜121)按行列紧密排列在一起后贴在一块硅晶片的电子节点上形成的。每个微镜121都对应着生成图像的一个像素,微镜121的翻转角度不同反射光的出射方向就不同,因此每个微镜121相当于一个光开关,当光开关打开时(﹢12°),反射光可通过灯罩140射出以照亮一个特定的区域,当光开关关闭时(﹣12°),反射光不能够通过灯罩140,因此,这个特定的区域处于暗态,可以通过数字信号1和0控制微镜121的打开和关闭,例如:当数字信号为1时,对应的微镜121打开(即:﹢12°),当数字信号为0时,对应的微镜121关闭(即:﹣12°)。另外,如图4所示,通过二进制脉宽调制技术还可以精确控制每个微镜121的打开/关闭占空比,改变灰度等级,例如可实现256段的灰度层级,切换速率可达到1000次/秒,从而可以改变上述特定的区域的照明亮度。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500,包括:前照灯100、采集模块510、处理模块520和控制模块530。

其中,采集模块510用于采集车辆前方的路况图像。处理模块520用于从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预定目标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模块530用于根据预定目标以及预定目标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121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单独并精确地调整前方道路上每个小区域的照明亮度,从而当出现有如迎面而来的人员、标识牌和障碍物等预定目标时,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如降低亮度可以避免如人员产生炫目、提高亮度可以使驾驶员明确前方存在标识和障碍物等,提成行车安全。

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预定目标包括人脸,位置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控制模块530在处理模块520从路况图像中识别出人脸时,根据人脸以及人脸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对应于人脸的多个反射镜121关闭或调整对应于人脸的多个反射镜121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降低朝向人脸的照明亮度。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车辆的前照灯晃到迎面而来的人员,即可以使迎面而来的人员防炫目。在该实例中,迎面而言的人员可以是步行或者汽车的行人,也可以是迎面行驶的其它车辆上的人员。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采集模块510可以包括车身传感器、摄像头、光线传感器。可以通过车身传感器获取车速信号、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车外环境的光线信号,通过摄像头获取行人或车辆信息的路况图像,处理模块520和控制模块530可以集成为一个控制器(即:前照灯控制单元),通过前照灯控制单元判定对应于左/右前照灯的dmd对应区域,进而控制对应该区域的微镜121关闭或者降低照明亮度。进一步而言,当车辆在开启近光灯时,通常晃眼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方法可以只在车辆开启远光灯的情况下进行控制。如图7所示,当车速高于30km/h或环境光线低于10lx时,通常切换为远光灯,远光灯会对迎面的人员产生炫目,为了提升驾驶安全需进行防炫目处理,该方法采用分区控制方式,分区结果如图8 所示,以明暗截止线为界限分为a、b两个区域,b区域为近光照明区域,a和b区域的总和为远光照明区域。当迎面而来的人员所在区域处于a区时,控制微型121反射镜片的翻转,使得该区域光线不进入光路,即实现该照射区域光线变暗,进而实现迎面人员的防炫目功能,当迎面而来的人员所在区域处于b区时,可以不采取防炫目措施即b区为常亮区。由于dmd可做到1560x1600的分辨率,因此,理论上可以同时实现249.6万个对象的防炫目控制,进而可以精确地对某一区域实现防炫目处理,而又避免盲区过大,进而可以有效提车车辆行车安全的同时,避免车辆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如图9和图10所示,分别为避免对迎面车辆上的人员或者迎面的步行的行产生炫目的效果图。

进一步而言,实现防炫目控制过程中会存在摄像头采集图像位置与照射区域在相位上的偏差,摄像头与左右前照灯位置偏差示意图见图11所示,x代表摄像头与前照灯水平偏差,y代表摄像头位置与前照灯的垂直偏差,l则代表摄像头与车灯的沿车身位置偏差,如l远远小于d时则可忽略。即:从路况图像确定出采集模块和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采集模块和前照灯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采集模块和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出前照灯和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最终照射区域需综合上述参数结合相应算法获取,当然,如图12所示,也可在开发初期于两个前照灯位置加入摄像头方式,此方案初期用于标定,标定完成后去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精确地对某一区域实现防炫目处理,而又避免盲区过大,进而可以有效提车车辆行车安全的同时,避免车辆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预定目标还可以是标识牌和/或障碍物。控制模块530在处理模块520从路况图像中识别出标识牌或障碍物时,根据标识牌或障碍物以及标识牌或障碍物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对应于标识牌和/或障碍物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提高朝向标识牌和/或障碍物的照明亮度。

例如:采集模块510为红外摄像机,通过红外摄像机采集车辆前方的路况信息,信息处理模块根据红外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信息识别车辆前方有无需要标注的标识牌(或障碍物)及其大小,并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标识牌(或障碍物)的移动速度计算车辆与标识牌(或障碍物)的相对位置等信息。并将需要识别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控制模块530控制相应区域的反射镜121提升照明亮度。如图13所示,为标识牌(或障碍物)的识别流程示意图。即:通过摄像头识别公路标识牌(或障碍物),将实时收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结合车辆和标识牌的速度信息,计算标识牌与车辆的相对速度、位置及标识牌在图像视野中的大小。当标识牌(或障碍物)在前照大灯的照明范围内时,根据车辆与标识牌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确定投影图像的大小、位置和时间。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前照大灯的投影控制模块,控制dmd相应区域的反射镜121开启和关闭的占空比,进而提升对标识牌的照明亮度。

具体而言,在标识物识别过程中,如果发现障碍物,会根据障碍物的性质进行适时照明。 当危险障碍物为固体障碍物时,该系统可以根据障碍物的形状,大小等信息创建图形进行投影照明。当遇到的障碍物为动物(或行人)时,自动识别动物(或行人)特征,在规避动物(或行人)头部的前提下,进行投影式警示照明,以提醒驾驶员(或行人)。同时为了保证能够提供有效的持续照明,投影图形创建模块和投影模块会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标识牌(危险障碍物和行人)的移动速度计算投影图形的大小、相对位置、照明时间等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当确定出前方存在警示或者障碍物时,可以提升对警示或者障碍物的照明亮度,对驾驶员起到警示的作用,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而及时采取避让等措施,进而提升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401:采集车辆前方的路况图像。

s1402:从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预定目标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

s1403:根据预定目标以及预定目标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目标包括人脸、标识牌和障碍物,所述位置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所述根据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进行控制,以调整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包括:根据所述人脸以及所述人脸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关闭或调整对应于所述人脸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降低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根据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以及所述标识牌或障碍物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对应于所述预定目标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提高朝向所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指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车辆前方的预定目标以及所述预定目标和所述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从所述路况图像确定出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前照灯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出所述前照灯和所述预定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单独并精确地调整前方道路上每个小区域的照明亮度,从而当出现有如迎面而来的人员、标识牌和障碍物等预定目标时,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如降低亮度可以避免如人员产生炫目、提高亮度可以使驾驶员明确前方存在标识和障碍物等,提成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照明系统。该车辆可以单独并精确地调整前方道路上每个小区域的照明亮度,从而当出现有如迎面而来的人员、标识牌和障碍物等预定目标时,可以改变照射到预定目标的照明亮度, 如降低亮度可以避免如人员产生炫目、提高亮度可以使驾驶员明确前方存在标识和障碍物等,提成行车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车辆的照明系统500中采集模块510用于获取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其中,照明模式包括近光灯照明模式和远光灯照明模式。控制模块530用于在当前的照明模式为近光灯照明模式时,控制对应于近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121打开,在当前的照明模式为远光灯照明模式时,控制对应于远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121打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等确定当前的照明模式,进而通过数字化方式简单、方便地控制对应不同照明区域的反射镜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远光和近光的自动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模块510还用于获取交通路况信息和/或距前方车辆的距离信息,处理模块520还用于根据交通路况信息和/或距前方车辆的距离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530用于:当为近光灯照明模式时,根据预先存储的近光配光模型控制对应于近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当为远光灯照明模式时,根据预先存储的远光配光模型控制对应于远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其中,近光配光模型包括对应于近光照明区域中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所述远光配光模型包括对应于远光照明区域中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控制模块530还用于根据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调节相应的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改变所述每个区域的照明亮度。

具体而言,采集模块510包括车身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通过车身传感器获取车速信号及光线信号获取行车环境信息,通过摄像头、雷达、高精度地图获取交通情况及与前车距离信息,通过处理模块520根据采集模块510采集的各种参数确定照明模式。

如图15所示,当车速低于30km/h或环境光线高于10lx自动开启近光灯,调用存储器预先设定好的近光配光图形数据(即近光配光模型)实现,近光配光图形分为左右舵两种,通过预先标定识别输出光型,如图16和图17所示。斜线区域a在dmd对应区域设定为全关闭状态,b区域在dmd对应区域根据配光图中亮度的高低设置不同占空比实现控制,最终呈现效果为近光配光图。其中,区域a、b依据法规要求设定配光亮度,具体法规参照gb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标准,同样,如图18所示,调用存储器预先设定好的远光配光图形数据(即远光配光模型),通过设置dmd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实现远光配光,其中,每个光圈区域亮度不同。该系统为全数字化操控,相比于机械挡板式,具有远光、近光切换简单,切换速度快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901:获取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

s1901:根据所述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其中,所述照明模式包括近光灯照明模式和远光灯照明模式。

s1901:如果当前的照明模式为近光灯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先存储的近光配光模型控制对应于近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如果当前的照明模式为远光灯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先存储的远光配光模型控制对应于远光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交通路况信息和/或距前方车辆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交通路况信息和/或距前方车辆的距离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近光配光模型包括对应于近光照明区域中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所述远光配光模型包括对应于远光照明区域中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每个区域的亮度信息调节相应的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以改变所述每个区域的照明亮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等确定当前的照明模式,进而通过数字化方式简单、方便地控制对应不同照明区域的反射镜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远光和近光的自动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具体请参见系统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照明系统。该车辆可以根据车速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等确定当前的照明模式,进而通过数字化方式简单、方便地控制对应不同照明区域的反射镜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远光和近光的自动切换。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再次结合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照明系统500中,采集模块510用于获取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控制模块530用于根据当前的照明区域控制对应于当前的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并根据照明亮度调整对应于当前的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等自动调节前照灯的照明范围以及照明亮度,从而避免灯光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进而 提成行车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其中,所述照明模式包括基础照明模式、城市道路照明模式和高速照明模式,如果为基础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基础近光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所述基础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如果为城市道路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城市道路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所述城市道路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如果为高速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高速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所述高速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照明模式还包括乡村道路照明模式,处理模块520还用于在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为乡村道路照明模式时,根据预存的乡村道路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乡村道路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车速信息、加速度信息、横摆角信息、转向角信息、制动信号和雨量传感器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环境信息包括与前方车辆的距离信息、前方路况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理模块520还用于在车辆上坡和小波时,调整当前的照明模式中照明区域的照射范围。

具体而言,为实现车辆前照灯的自适应控制,如图20所示,该系统执行如图20所示的过程,采集模块510包括车辆感知单元,可以是通过车身can/lin总线获取车速、加速度、横摆角、车身高度、转向角、雨量传感器、制动信号等车辆信号组合,也可以是从车辆雷达、gps、摄像机、红外模块获取的外部环境信息。通过车辆感知单元来获取车辆所处道路模式使前照灯能够自动根据环境的变化,输出当前所处环境模式,例如通过获取维持车速大于80km/h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则可判断车辆处于高速模式;通过方向盘转角或者横摆角信息可判断车辆处于弯道模式;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车内硬线开关由驾驶员主动选择不同灯光模式,从而控制模块530可以感知用户选择。

车身感知单元应遵照ecer48法规中要求的自适应大灯开启条件来输出照明模式请求,其中,照明模式包括基础照明模式(c级)、城市道路照明模式(v级)以及高速照明模式(e级)。

根据dmd投影控制的特性,可以设置光型控制单元输出某一特定“图像”,则dmd控制模块便可控制微镜在路上投影出相应地形状。将这个图像“图像”设置为符合汽车前照灯应用的形状,在这里称为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dmd光型模型,经过投影便可在路上照射出相应地路面光型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数字微镜上的翻转位置和翻转频率可以控制配光屏幕上光斑各点的照度值,可以实现前照灯配光点照度指标以及不同的照明模式控制。

图基础近光配光方案:

ecer123标准中规定标准近光模式都需要在配光屏幕上形成一个具有明暗截止线的不 同照度的光斑,该系统通过控制dmd投射形状来形成符合左舵车型明暗截止线a1-a2-a3的光斑图,如图21所示。dmd光型模型的形状以及在dmd反射区的投射位置决定了车辆前照灯的上下投射俯仰角以及照明宽度范围,通过合理地调整配置光型模型形状和灰度值便能够满足基础近光配光需求。对于左舵车型,光型控制单元控制光型左侧灰度值高于光型右侧部分灰度值,以尽量避免使左侧车道来车司机产生炫目。

城市道路照明方案:

在城市道路工况下,道路状况较好但是行车、人流密度明显增大,尤其夜晚人行横道、穿越繁华路段前照明需求,行人、非机动车与车辆的距离普遍偏近。

在当车辆感知单元输出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模式时,光型控制单元通过调低左右车灯dmd光型中a1-a2-a3明暗截止线,从而压低前照灯照射角,以使前照灯在垂直方向向下偏转一定角度,以适当缩短车前照明距离。进一步地,由于城市道路基础照明设施较好,因此适当降低光型模型灰度值,以降低射进临近的交通参与者的光照强度。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工况下,十字路口较多,在夜晚,驾驶者要兼顾四周,本示例中,如图22所示,光型控制单元分别将左侧车灯dmd光型右侧线右扩展、右侧车灯dmd光型左d边线向左扩展,以获得更大的投射照明范围,从而满足驾驶员宽视野照明需求。同时,分别压低左车灯扩展光型明暗截止线a4以及右侧车灯扩展光型明暗截止线中a4线的投射角,以尽量避免因扩展光型投射照明高度而造成周边行人的不适。

高速公路照明方案:

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车辆密度相对较低且侧向干扰较少,车速较快,遇到紧急情制动距离相应增加。当车辆感知单元申请进入高速道路模式时,为了能使驾驶员提前发现前方障碍物,光型控制单元通过提高左右车灯dmd光型中明暗截止线以及光型底边线,使得前照灯照射角度增大,如图23所示,以获得更远地照明。另一方面,在高速照明模式中,随着车速的加快,左右车灯dmd光型中明暗截止线和光型底边线在合理的范围内也会同步调高使得光型加长,为司机提供更远照明,以保证能在安全刹车距离之外发现危险。

乡村照明控制方案:

乡村道路岔路口多,人流密度相对较低,道路工况较差,很容易造成车身倾斜。如图24所示,乡村道路较为复杂,通常没有马路牙,道路边线模糊,道路两侧又多为田地,在会车或者转弯等路况如果右侧照明不充分很容易造成翻沟危险情况,因此当车辆感知单元发出乡村模式请求后,光型控制单元应控制左侧前照灯dmd光型d线向右移动,右侧前照灯dmd光型b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右侧车灯灯光照射角偏向右方,充分照明路面边缘。

在保持右侧充足照明的前提下,在一些乡村道路中常有凸凹不平、起伏不定,车辆灯光随着车辆颠簸也会离开路面。当车身尾部高度低于车头时,传统车灯照射方向向上偏斜,传统照明会使得前照灯光偏离路面,此时会根据车辆感知单元提供的车身高度控制信息,实时 调整左右车灯dmd光型整体下移,以降低前照灯投射角减少对面司机的眩光,a1点为调整后的照明投射区域。同理,当车头高度低于车尾时,传统车灯照射角变小,使得司机前方照明盲区范围增大,因此光型控制单元根据车身高度信息实时调整左右车灯dmd光型整体上移,从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的照明范围,a1为前照灯投射区域。

另一方面,乡村路况下,基础照明设施较少,因此光型控制单元分别提高左右车灯dmd光型灰度值,增大投射驱动功率,从而增加亮度以补充照明。

弯道辅助照明控制方案:

如图25所示,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因为前照灯的光线和车辆行驶方向一致,所以不可避免存在照明暗区,在此以左转弯示例说明本系统弯道控制过程。

当车辆感知单元请求进入弯道照明模式时,光型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左侧前照灯dmd光型模型中的右边线右移以及右侧前照灯右边线左移,以便形成f区域获得左侧大范围照明行车需求,

另一方面,出于对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影响考虑,对左侧弯道扩展区域的灰度值进行限制以及左侧车灯dmd光型中明暗截止线a4段向下倾斜,合理地降低扩展照明f区前照灯投射俯仰角,从而减弱扩展照明范围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影响,相应地,右侧车灯dmd光型向右移动,但移动的距离小于左侧dmd光型扩展距离,这样使得右侧车灯投射向左侧跟进偏转,以纠正因车辆转弯而造成的照明区域超出路面的现象。当车辆感知单元申请退出弯道照明模式后,光型控制单元则控制左右前照灯dmd光型从弯道光型切换至基础近光照明光型。对于右侧转弯原理类似,本系统不再单独进行阐述。

远光照明方案:

传统的远光照明,是由单独另外一套的远光照明系统进行远距离照明。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中,利用于dmd控制投影方式,可轻松实现远光照明以及远近光切换功能。

如图26所示,当车辆感知单元请求远光照明时,光型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远光光型,此远光光型类似于椭圆投射形状,使得dmd反射芯片上大部分微镜单元处于正反射状态,为驾驶员提供足够亮度以及足够长远的视野范围。光型控制单元切换投射远光光型模型和近光基础光型模型便可实现远近光灯切换效果。

变车型照明配置方案:

如图27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前面所阐述的多种控制方案均是基于左舵车型,特别地,对于左行车道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对右舵车型前照灯重新进行设计配光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基于传统地机械结构的自适应大灯,本技术方案不需要对车身结构、灯具挡光板等内部结构进行变更修正,仅通过修改左右侧前照灯dmd光型模型便可实现左右车型的配置切换。在此以基础近光照明方案为例进行变车型配置阐述。

对于基础近光照明控制,本技术方案实施中分别对左舵车型的dmd光型模型进行镜像, 可以使得车辆左侧较高的照明要求,同时降低车辆右侧照明距离及投射俯仰角,以满足在左行车道国家中行车会车防炫的要求。进一步地,修正光型模型中相应配光区的灰度值,从而满足对右舵车辆近光灯配光要求,实现从左舵到右舵车型的灯光基础照明配置切换,简化右舵车型配光过程。图27为右舵车辆左侧前照灯基础近光配光图示。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右舵车辆,本技术方案中所阐述的照明方案经过适当变换,同样可移植于右舵车辆的照明自适应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等自动调节前照灯的照明范围以及照明亮度,从而避免灯光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进而提成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2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801:获取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

s2802:根据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

s2803:根据所述当前的照明区域控制对应于当前的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打开,并根据所述照明亮度调整对应于当前的照明区域的多个反射镜的打开/关闭占空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包括: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确定出当前的照明模式,其中,照明模式包括基础照明模式、城市道路照明模式、高速照明模式和乡村道路照明模式;如果为基础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基础近光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基础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如果为城市道路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城市道路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城市道路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如果为高速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高速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高速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如果为乡村道路照明模式,则根据预存的乡村道路照明配光模型确定出对应于乡村道路照明模式的照明区域和照明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车辆上坡和小波时,调整当前的照明模式中照明区域的照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等自动调节前照灯的照明范围以及照明亮度,从而避免灯光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进而提成行车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照明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具体请参见系统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照明系统。该车辆可以根据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等自动调节前照灯的照明范围以及照明亮度,从而避免灯光对其它人员产生炫目的同时,满足照明需求,进而提成行车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