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放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7343发布日期:2020-03-24 14:0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网放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接触网放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接触网放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接触网放线车都是重型轨道车辆,其本身带有的走行部使用的是铁路机客车通用走行部,车辆直接落在轨道上,且对应走行部的高度不可调,在进行接触网放线作业时只能沿着轨道放线,在轨道上行驶或者停放,在非放线状态停放时占用轨道资源;当需要接触网放线车进行放线作业时到达工作现场只能通过轨道线路行走,到达路径唯一,不能通过公路转场、到达工作现场速度慢慢,远远不能满足接触网放线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接触网放线车,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网放线车存在的到场速度慢、不可利用公路专场、存放时占用轨道资源的问题,可实现快速达到放线操作现场且可以利用公路转场,达到工作现场不受轨道条件限制,存放时也无需不占用轨道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接触网放线车,包括车底盘、副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的第一行走系统和第二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系统包括前行走部和后行走部,所述前行走部包括第一框架、设置在第一框架下的前双轴行走组件、前传动装置、低速马达和用于控制前行走部伸缩的前伸缩组件,所述低速马达与所述前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在所述低速马达和传动装置间设置有通电后可控制低速马达动作第一电控件;所述后行走部包括第二框架、设置在第二框架下的后双轴行走组件、高度马达、后传动装置和用于控制后行走部伸缩的后伸缩组件,所述高速马达与所述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在所述高速马达和传动装置间设置有可控制高速马达动作的第二电控件;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有放线装置和用于进行放线作业的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接触网放线车,通过在车底盘上设置可用于在公路上行走的第一行走系统和在铁路上运行的第二行走系统,第二行走系统的行走部可以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下进行高低速速度的转换,在切换到低速时进行相应的放线作业,在切换到高度时可以实现快速行驶,通过铁路实现快速到达现场的目的;采用此种结构的接触网放线车与现有技术中的轨道放线车结构相比不但可以快速的到达现场,而且还可以通过第一行走系统在公路上运行,实现在进行放线时通过公路转场;此外,本发明中的接触网放线车在运行时不再受到轨道条件的限制,可以选择在铁路和公路上运行的形式,运行路径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且在进行停放时可以随意停放,无需停放在专门的车轨道上,减少了对车辆轨道资源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触网放线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接触网放线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接触网放线车前行走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接触网放线车后行走部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接触网放线车的实施例,包括车底盘1、副车架3和设置在车底盘1上的第一行走系统和第二行走系统2,第二行走系统2包括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前行走部21包括第一框架211、设置在第一框架211下的前双轴行走组件212、前传动装置214、低速马达215和用于控制前行走部21伸缩的前伸缩组件213,低速马达215与前传动装置214传动连接,在低速马达215和前传动装置214间设置有通电后可控制低速马达215动作第一电控件;后行走部22包括第二框架221、设置在第二框架221下的后双轴行走组件222、高度马达225、后传动装置224和用于控制后行走部22伸缩的后伸缩组件223,高速马达225与后传动装置224传动连接,在高速马达225和后传动装置224间设置有可控制高速马达225动作的第二电控件;副车架3上设置有放线装置4和用于进行放线作业的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接触网放线车,其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轨道式接触网放线车结构完全不同,无需在轨道上的单一路径上运行,结构设置有车底盘1,在车底盘1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行走系统和第二行走系统2,第一行走系统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车底盘1下方的胶轮,主要设置有4个,其在公路上行驶时主要通过下方的胶轮来进行走;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接触网放线车可以在公路上进行行走使其在工作时利用公路进行转场;第二行走系统2主要用于在铁路上运行,且第二行走系统2可以在铁路上实现高度和低速两种行驶模式的切换,在进行低速行驶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放线作业,在切换到高速模式时可以在需求放线时快速的到达放线作业的现场;采用本发明中接触网放线车即可可以在铁路上进行放线作业,也可以在公路上进行放线作业实现了一车多用,有效的节省了资源;接触网放线车的车辆行驶的路径更加多样化,不再受到单一的运行轨道的限制,且在进行停放时无需专门停放在轨道上,减少了对车辆轨道资源的浪费。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接触网放线车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整车信号的控制,其对应的和低速马达215、高速马达225、第一电控件和第二电控件均为电连接,可以相应的接收来自各个被控制件的信号,进而做出相应的控制。

具体的,第二行走系统2主要包括2个行走部,设置在车底盘1前端的前行走部21和设置在车底盘1后端的后行走部22,前行走部21包括有第一框架211,为前行走部21的支撑框架,在第一框架21的下端设置用于行走的前双轴行走组件22,前双轴行走组件22设置有双轴结构进行动力驱动,带动前行走部21的行走,还设置有低速马达215和前伸缩组件213,低速马达215和前传动装置214之间传动连接,在其间设置第一电控件,第一电控件得电后则贴合于低速马达215,断电后与低速马达215分离,通过第一电控件通电后作用于低速马达215,驱使低速马达215动作,进而驱动整个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进行低速运行。

对应的,后行走部22同样包括对其主要支撑作用的第二框架221,在第二框架221的底端设置后双轴行走组件222,后双轴行走组件222同样用于后行走部21的走行,在后走行部22上还对应设置有高速马达225,高速马达225主要用于驱动整个行走部的高速运行,高度马达225主要通过设置在高速马达225和后传动装置间224的第二电控件来实现对其动作的控制,第二电控件通过在得电后可与高速马达225贴合,失去电后与高速马达225断开,在得电与高速马达225贴合,对应的,低速马达215与第一电控件则自动失去电与低速马达215断开,当然,在第一电控件得电时,第二电控件则也相应的失电与高速马达225断开,第二电控件得电与高速马达225贴合后则相应的作用于高速马达225动作,高速马达225动作的则驱动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进行行走;进而驱动整个接触网放线车进行高速运行。

前伸缩组件213主要用于实现前行走部21的升降,前伸缩组件213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下可相应进行伸出或缩回,进而带动与前伸缩件组件213连接的整个前行走部21的上升或下降;同样的,后伸缩组件223则相应的通过后伸缩组件223的伸出或缩回实现带动后行走部22的上升或下降,进而整体上实现公路和铁路两种模式的转换。

具体的转换过程为:当接触网放线车需要转换到公路模式时,则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进行收缩,则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升起,离开轨面,车辆通过车底盘1上的第一行走系统运行即设置在车底盘1上的胶轮;当接触网放线车需要转换到铁路模式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伸出,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钢轮下落至轨道上,将车辆抬起,胶轮抬离轨面一定高度,车辆通过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上设置的低速马达215或高速马达225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

为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接触网放线车可以进行放线作业,在司机室后方的副车架3上对应设置有放线装置4和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具体的,放线装置4主要用于放置线盘组件结构,具体的结构包括有放线架41、线盘组件42和用于驱动放线作业的线盘液压驱动系统组成,在进行连接时,放线架41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3连,线盘组件42设置在所述放线架41上,线盘液压驱动系统设置在放线架41的下方。放线架41上设置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的调节作用可确保放线时保持设定的张力。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设置在放线架41后方的副车架3上,其主要包括平台电气控制系统、作业平台51、拨线机构、导线支架、对应控制作业平台51的升降、回转的升降装置和回转装置,所述平台电气控制系统和所述升降装置、回转装置电连接。接触网作业平台主要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在平台下方的立柱,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油缸和钢丝绳,作业平台51下端设置有立柱,立柱为三节套筒同步伸缩结构,通过钢丝绳带动套筒升降,升降油缸与钢丝绳连接,在升降油缸的驱动下带动套筒升降进而带动作业平台51升降。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也可以采用设置在接触网作业平台底端的千斤顶或其他可实现升降的顶升装置,在此不做具体形式的限制;回转装置包括有回转轴承、回转减速机、回转马达、回转制动装置、电磁阀组,通过回转马达与回转减速机连接,接触网作业平台41通过回转轴承和副车架连接,在旋转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与电磁阀组的控制,实现回转马达动作的控制,通过回转马达输出的动力经过回转减速器输出到接触网作业平台上,实现接触网作业平台的旋转。

导线支架用于对导线起支撑作用;通过平台电气控制系统来控制升降装置的升降和回转装置的回转动作,实现接触网的放线。

作业平台51上还配备有防爆阀和抱闸系统,用于保证了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当然,接触网作业平台为放线施工操作人员工作的空间,在不进行放线时也可以作为接触网检修作业平台使用。

放线时主要通过放线装置4和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两者的配合使用实现放线作业,在进行放线时:接触网放线车通过平交道口垂直上道,车辆在轨道上静止状态,先将所用放线盘放入放线架41,然后启动升降旋转作业平台5,按下上升按钮,作业平台51升至所需高度后,按下旋转按钮,使接触网作业平台旋转180°,作业平台51上的工作人员将升起导线支架和拨线机构;将导线引出经平台的导线支架、拨线机构,固定在轨道两侧接触网架线杆上。在放线架自带的线盘液压驱动系统上设定放线装置初始张力,启动车辆控制低速马达215运行,使车辆低速前行,缓慢将导线放出,平台上工作人员不断将导线固定在接触网线杆上,实现放线作业。

优选的,前伸缩组件213包括第一液压缸213-1,第一连杆组件213-2和摇枕213-3;第一框架211通过回转轴承与摇枕213-3转动连接,摇枕213-3与第一连杆组件213-2连接,第一连杆组件213-2与第一液压缸213-1连接,第一液压缸213-1和车底盘1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213-1在受到电气控制系统的信号后可相应的将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带动与活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组件213-2同步伸出或缩回,带动摇枕213-3的伸出或缩回进而带动第一框架211和设置在第一框架211上的前双轴行走组件212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后伸缩组件223包括第二液压缸223-1和第二连杆组件223-2;所述第二框架221通过回转轴承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23-2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3-2与所述第二液压缸223-1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223-1和所述车底盘1固定连接。后走行部22与第二框架221之间安装了回转轴承,可以实现后行走部22与第二框架221的左右旋转90°,第二框架221旋转90°后落在轨道上,通过高速驱动马达24提供动力,带动整车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落下前行走部21,实现车辆垂直上道。

进一步的,所述前双轴行走组件212包括2组交叉相对设置在第一框架211两侧的前行走组件、每组前行走组件包括前车轴212-1和沿所述前车轴212-1设置的前车轮212-2。对应的在每一组前行走组件的前车轴212-1上都设置有用于起驱动作用的低速马达215和与低速马达215传动连接的前传动装置214,在低速运行时,两个低速215马达同时工作,可用于满足0.5km/h至5km/h的放线速度。优选的,前传动装置214包括前齿轮箱和设置在所述前齿轮箱内的前齿轮传动组,所述第一电控件为第一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通过被控制通电或断电来进而实现对低速马达215的控制,具体的,第一电磁离合器主要设置在齿轮传动组中的齿轮和低速马达215间,通过低速马达215转动带动前齿轮传动组中的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配合的前车轴212-1转动,实现前车轮212-2转动。

对应的,所述后双轴行走组件222包括2组交叉相对设置在第二框架221两侧的后行走组件、每组后行走组件包括后车轴222-1和沿所述后车轴222-1设置的后车轮222-2;所述后传动装置224包括后齿轮箱和设置在所述后齿轮箱内的后齿轮传动组,所述第二电控件为第二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后双轴行走组件的结构设置方式和前双轴行走组件相同,在此不做赘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则主要通过被控制通电或断电来实现对高速马达225的控制,通过高速马达225驱动前行走部21和后行走部22的运行,在此也不做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