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44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传动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要在车辆等中使用的传动轴,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割式传动轴。



背景技术:

例如,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所谓的FR车辆使用传动轴以便于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传动轴被要求具有高耐久性,且传动轴是坚固的。此外,通常使用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布置从而彼此连接的多个轴构件的分割式传动轴。

同时,在车辆碰撞时,发动机室相对于来自前侧的冲击被有效地破坏,从而缓和了冲击,由此使得可以保护乘员。此时,建议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被构造为朝向车辆后侧向后运动且传动轴被构造为可轴向地收缩使得传动轴也吸收冲击。这样的传动轴的冲击吸收结构的一个示例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23781号(JP 2006-123781 A)中进行了描述。

JP 2006-123781 A描述了一种传动轴,其被构造为使得在车辆的前侧上的第一轴通过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连接至后侧上的第二轴,该等速万向节的外构件设置在第一轴的后端中,且中心轴承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轴的连接轴部中,其被构造为使得附接内构件的远侧端插入外构件中。在车辆碰撞时,由于来自车辆前侧的冲击力,在前侧上的第一轴相对于在后侧上的第二轴向后运动,且第一轴的外构件与设置在第二轴中的中心轴承碰撞。中心轴承被压配合至具有均匀直径的连接轴部的中间轴部的外周面使得中心轴承由于来自外构件的力而在第二轴的连接轴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滑动。中心轴承的滑动在中心轴承的内周面与第二轴的中间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导致滑动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对车辆的冲力被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如上所述,传动轴是坚固的且它的刚性高于车辆的车身的刚性。因此,在JP 2006-123781 A的结构中,例如,在传动轴的轴向收缩被限制的情况下,例如,中心轴承的滑动出于一些原因而未发生的情况,传动轴在车辆的车身等被破坏之前不收缩的情况。这导致诸如车身的其他构件不被破坏,使得冲击力不能够被吸收。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轴,其在车辆碰撞时较佳地沿轴向收缩以便于更加缓和对车辆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传动轴包括第一轴、第二轴、滑动接头、轴承、环形构件以及第一止动部。第一轴包括轴本体部和细轴部。细轴部沿轴本体部的轴向与轴本体部同轴地布置,且细轴部具有比轴本体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第二轴连接至第一轴。滑动接头包括安置在细轴部的一端中的内构件,以及安置在第二轴的一端中的外构件。内构件被插入到外构件内部。轴承安置在细轴部周围。环形构件安置在细轴部的外周面和轴承的内周面之间。环形构件被构造为使得轴承配合至环形构件。环形构件的外周面具有比与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的第一轴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第一止动部安置在比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靠近于轴本体部的一侧的位置处。第一止动部被构造为防止环形构件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细轴部可以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二轴部可以连接至第一轴部的第二轴侧。第二轴部可以具有比第一轴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环形构件可以安置在第二轴部上。

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止动部。第二止动部可以安置在环形构件的轴本体部侧上以便于防止轴承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第二止动部可以比第一止动部脆弱。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环形构件的外周面的直径可以小于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

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止动部。第三止动部可以安置在环形构件的第二轴侧以便于防止轴承朝向第二轴的轴向运动。第三止动部可以具有比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小的最大外径。

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轴承配合至的环形构件的外周面的直径大于细轴部的第一轴部的直径,第一轴部与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此外,第一止动部设置在细轴部上比环形构件靠近于轴本体的一侧的位置处,以便于防止环形构件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因此,当车辆碰撞发生且外构件与轴承相碰撞时,轴承从环形构件分离,使得轴承容易沿着第一轴部朝向轴本体部运动。这允许传动轴在车辆碰撞时较佳地沿轴向收缩。在设置有该传动轴的车辆中,可以通过车辆的车身等较佳地吸收,即,缓和对车辆的冲击。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轴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区域II的放大视图;

图3是对应于图2中的传动轴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在图1的传动轴的接头的罩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5是传动轴的接头沿图3中的线V-V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区域VI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图1的传动轴在车辆碰撞后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轴10。传动轴10设置在车辆的下部。该车辆是后轮驱动车辆且被构造为一种标准尺寸的汽车,所述标准尺寸的汽车被构造为使得垂直四缸汽油发动机设置在车辆前部中。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轴可以应用于四轮驱动车辆,且本发明不限制本发明适用于的车辆的驱动系统、发动机构造等。

如图1中所示,传动轴10包括:前侧接头11;作为连接至前侧接头11的第一轴(轴构件)的前传动轴12;用于弹性地且可旋转地支撑前传动轴12的中心轴承13(相当于本发明的轴承);连接至前传动轴12的接头14;作为连接至接头14的第二轴(轴构件)的后传动轴15;以及连接至后传动轴15的后侧接头16。因而,传动轴10是分割式传动轴。值得注意的是,传动轴10中的中心轴承13和接头14之间的位置关系与JP 2006-123781 A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反。本发明还适用于具有如JP 2006-123781 A中位置关系那样的位置关系(中心轴承安置在接头后面的布置)的传动轴。

传动轴10连接分动器至后差动机构。传动轴10以等速旋转的方式将分动器的旋转传递给后差动机构。前侧接头11将前传动轴12连接至分动器,且后侧接头16将后传动轴15连接至后差动机构。这样的传动轴10本身的整体构造大体相似于常规传动轴。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0具有的特征在于前传动轴12和后传动轴15之间的、尤其是中心轴承13附近的连接部。

图2是由图1中的方块II围出的区域(也就是,连接部区域)的放大视图,且图3是图2中的连接部区域的局部剖视图。

首先描述接头14。图4是图1中的传动轴10中的接头14的周围的立体图。接头14是滑动型接头,更具体地,滑动型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接头14包括:外构件20,其安置在后传动轴15中;内构件32,其包括三个滚子30且安置在前传动轴12中;以及罩(防尘罩)40,其从外构件20固定至前传动轴12以便于覆盖其连接部。罩4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且具有蛇腹形状,其中波峰部和波谷部沿轴向交替布置。罩40形成为使得其的直径朝向外构件侧增加。罩40包括在更靠近于后传动轴15侧上设置的大外径部42和在更靠近于前传动轴12侧上设置的小外径部44。

外构件20设置在后传动轴15的前端(一端)。外构件20是有底的筒状构件。外构件20具有带筒状部22和底部24的杯形状。外构件20包括:在筒状部22的内周侧上形成的滚子导向部22a和突条部22b;以及在筒状部22的外周面的前端中形成的罩接合槽22c。

外构件20具有开口端部22d。注意,罩40被设置以便于覆盖外构件20的开口端部22d。此外,外构件20和后传动轴15被同轴地设置,使得外构件20的中心轴线与后传动轴15的中心轴线一致。

形成了三个滚子导向部22a。三个滚子导向部22a沿圆周方向以固定间隔(以120度的间隔)设置在外构件20的内周侧上以便于轴向延伸。与前传动轴12相连接的滚子30可滑动地且可旋转地配合至滚子导向部22a。滚子30在旋转的同时由其对应的滚子导向部22a沿平行于外构件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来可移动地引导。

此外,突条部22b设置在三处地方,每一处均在三个滚子导向部22a中的相应两个滚子导向部之间。突条部22b从外构件20的内周面径向向内(也就是,朝向中心轴线侧)突出。突条部22b沿着滚子导向部22a形成。突条部22b支撑滚子30,使得滚子30确实地沿着滚子导向部22a滑动。注意,突条部22b的内侧面22e,其是外构件的筒状部22的内周面中的最内侧的面,最靠近于外构件的中心轴线22o,且内侧面22e在中心轴线周围半径为r1的虚拟圆上延伸。因此,内侧面22e可以被称作外构件20的筒状部22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部,且具有半径r1的虚拟圆的直径可以被称作最小直径部的内径。

罩接合槽22c在外构件20的外周面上于开口端部22d附近形成。罩40的大外径部42的接合部42a与罩接合槽22c接合。第一固定带46被附接以便于将罩40的接合部42a夹在第一固定带46和罩接合槽22c之间。第一固定带4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被夹着的方式由夹紧模具(未示出)来夹紧。结果是,大致Ω形状的夹紧部46a在第一固定带46的外周面上以突出的方式形成。

内构件32固定至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相当于本发明的细轴部)。前传动轴12包括本体部12B(相当于本发明的轴本体部),和设置在本体部12B的后端(一端)中以便于沿本体部12B的轴向延伸的所述连接轴部12S。注意,前传动轴12中的本体部12B是具有与后传动轴15大致相同外径的部分,且本体部12B的中心轴线与连接轴部12S的中心轴线一致。连接轴部12S被制造为与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不同的体。连接轴部12S包括:轴部12c,其具有小于本体部12B的直径;和大直径部12d,其与轴部12c相比直径增加以便于具有与本体部12B大约相同的直径。轴部12c和大直径部12d沿轴向同轴布置。大直径部12d在此通过摩擦焊固定至本体部12B的后端。因此,前传动轴12包括以一体方式沿轴向同轴布置的本体部12B和连接轴部12S(具体地,轴部12c)。注意,本体部12B和连接轴部12S(具体地,轴部12c)可以从一开始就一体地形成。

内构件32包括滚子30以及三销架34,该三销架34被构造为保持滚子30且被固定至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内构件32固定至前传动轴12且被插入外构件20中。此外,内构件32连接至外构件20以便于在外构件20中可轴向运动且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摆动。由此,即使内构件32和前传动轴12的各自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外构件20的中心轴线倾斜,前传动轴12和内构件32的旋转也以等速传递给外构件20。

三销架34由圆环状三销架本体34a和三个滚子支撑轴34b构成。滚子支撑轴34b具有圆柱形状且沿圆周方向以固定间隔(以120度的间隔)与三销架本体34a一体形成,使得滚子支撑轴34b从三销架本体34a的外周径向向外突出。滚子支撑轴34b可旋转地支撑相应各个滚子30。滚子30附接至由滚子支撑轴34b所支撑的轴承,且被设置以便于围绕滚子支撑轴34b平滑地旋转。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具有设置在其的后端中的花键外齿。连接轴部12S的花键外齿配合至三销架34的花键内齿,使得三销架34连接至前传动轴。

此外,连接轴部12S包括相对于花键外齿在前侧上的罩接合槽12e。罩40的小外径部44的接合部44a与罩接合槽12e接合。第二固定带48被附接以便于将罩40的接合部44a夹在第二固定带48和罩接合槽12e之间。类似于第一固定带46,第二固定带48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被夹着的方式由夹紧模具(未示出)夹紧。结果是,大致Ω形状的夹紧部48a在第二固定带48的外周面上以突出的方式形成。这里,与罩40的小外径部44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带48的压紧部(向外突出部)48a,如图5中以沿轴向投影的方式示出的,被定位以便于沿圆周方向安置在接头14的外构件20的任何滚子导向部22a内部。此外,压紧部48a的尺寸被限制。注意,第二固定带48的夹紧部48a一般具有至少比滚子导向部22a中的具有最大内径的部分小的外径,使得在传动轴的轴向收缩时夹紧部48a能够穿过外构件20的滚子导向部22a,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这将更顺利地实现以下将描述的传动轴10的轴向收缩。

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由定位在接头14的前侧上的中心轴承13可旋转地支撑。中心轴承13由环形支撑构件50的环形弹性体52支撑。环形支撑构件50由固定至车身侧的托架(未示出)固定且支撑。因此,如上所述,中心轴承13可以可旋转地且弹性地支撑前传动轴12(即,传动轴10)。

现在,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被构造为使得中心轴承13安置在其上且它的直径从本体部12B侧朝向接头14侧逐渐减小。连接轴部12S的大直径部12d固定至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且具有连接轴部12S中的最大尺寸。第一轴部60、第二轴部62和第三轴部64从更靠近大直径部12d的一侧按顺序并排地设置在轴部12c中。第一轴部60包括:第一大直径轴部60a,其设置在本体部12B侧上;和第一小直径轴部60b,其设置在接头14侧上且具有比第一大直径轴部60a小的直径。第二轴部62包括:第二大直径轴部62a,其设置在本体部12B侧上;和第二小直径轴部62b,其设置在接头14侧上且具有比第二大直径轴部62a小的直径。第一轴部60的第一小直径轴部60b通过台阶60s连接至第二轴部62的第二大直径轴部62a。第一轴部60的第一小直径轴部60b的直径d1(第一直径)大于第二轴部62的第二大直径轴部62a的直径d2(第二直径)(d1>d2)。此外,整个第三轴部64的直径小于第二轴部62的第二小直径轴部62b。中心轴承13附接至第二轴部62的第二大直径轴部62a,且罩接合槽12e在第二轴部62的第二小直径轴部62b上形成。花键外齿在第三轴部64的后端(自由端部)中形成。注意,第一轴部60具有直径不同的两部分(第一大直径轴部60a和第一小直径轴部60b),且还包括设置在其间的环形阶梯部60c。然而,环形阶梯部60c可以不设置。这也适用于第二轴部62(第二大直径轴部62a和第二小直径轴部62b)。注意,鉴于中心轴承13的组装(配合接合),优选地设置第二轴部62的阶梯部(即,阶梯)62c。

这里,在更靠近于第一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一侧上的第一轴部60(具体地,第一小直径轴部60b)具有比在其处定位有中心轴承13的第二轴部62更大的直径。阶梯部(阶梯)60s形成在第二轴部62和第一轴部60之间。此外,环形构件(套构件)70安置在中心轴承13的内周面和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中的第二轴部62的外周面之间。环形构件70配合至连接轴部12S的外周面,且中心轴承13配合(或压配)至环形构件70的外周面。这里,图6中示出了由图3中的圆圈VI圈出的区域的放大视图。注意,在图6中,由虚线表示环形支撑构件50等,且局部地示出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中心轴承13和环形构件70。

中心轴承13是球轴承,且包括外环13a、内环13b和滚动元件(滚珠)13c。中心轴承的内环13b具有比第一轴部60(具体地,第一大直径轴部60a)的直径d3更大的内径d4。因此,为了将中心轴承13安置在第二轴部62中,需要用于填埋在内环13b和第二大直径轴部62a之间的间隙(≈d4-d2)的构件,则环形构件70被设置作为该构件(因此,环形构件70的后述筒状部72具有外径d4)。环形构件70被定位以便于与第一轴部60和第二轴部62之间的阶梯部60s邻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构件70被定位以便于经由后述的第二止动部S2与阶梯部60s邻接。然而,环形构件70可以与阶梯部60s直接邻接。因此,第一轴部60和第二轴部62之间的阶梯部60s,换言之,安置在比轴部12c中的环形构件70更靠近于本体部12B一侧上的阶梯部60s,是用于防止环形构件70朝向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的轴向运动的止动部(第一止动部)S1。注意,止动部S1可以容易地由阶梯部形成,由此使得能够容易地将环形构件70定位在预定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2进一步设有两个止动部S2、S3以便于限制中心轴承13的轴向位置。两个止动部中的一个止动部(第二止动部)S2被在更靠近于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的一侧上邻近环形构件70安置,以便于防止中心轴承朝向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的轴向运动。第二止动部S2是具有环形形状且径向突出以便于至少在环形构件和配合至环形构件的中心轴承之间起作用的构件(部件)。通常时候,中心轴承被定位以便于与第二止动部S2邻接。

这里,第二止动部S2是垫圈。为了便于第二止动部S2的定位,环形槽62d在第一轴部60和第二轴部62之间的阶梯部60s的第二轴部62侧上形成。然而,环形槽62d可以省略。第二止动部S2是垫圈且薄。因此,第二止动部S2自然比作为设置在第一轴部60和第二轴部62之间的第一止动部S1的阶梯部60S更脆弱。由于这个原因,通常时,中心轴承利用第二止动部被定位在预定位置处。然而,如后面将描述的,当外构件20与中心轴承13相碰撞时,第二止动部S2优先于第一止动部S1而断裂或变形,这允许中心轴承相对于环形构件运动。注意,第二止动部S2被设计或选择以便于不径向突出超过中心轴承13的内环13b,具体地,内环13b的径向最外侧部。然而,第二止动部S2不限于此。

此外,两个止动部之中的另一个止动部(第三止动部)S3安置在环形构件70的后传动轴侧上以便于防止中心轴承13朝向后传动轴15的轴向运动。第三止动部S3是具有环形形状且径向突出的部件(构件)。具体地,这里,第三止动部S3与环形构件的后端一体形成。因此,环形构件70包括中心轴承13配合至的筒状部72,以及径向突出部74。注意,作为第三止动部S3的径向突出部74被设计或选择以便于不径向突出超过中心轴承13的内环13b的径向最外侧部分。然而,第三止动部S3不限于此。通常时,中心轴承被定位以便于与第三止动部S3邻接。

环形构件70的外周面被定位在相对于接头14的外构件20的筒状部22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部22e的径向内侧上。也就是,环形构件70具有比最小直径部22e(其的内径)更小的外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不仅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周面而且径向突出部74的外周面都具有比从接头14的中心轴线14o至接头14的突条部22b的内侧面22e的长度r1的两倍(2×r1)更小的最大外径。径向突出部74的外周面具有最大外径d5(d4<d5<(2×r1))。因此,如后面将描述的,当外构件20与中心轴承13相碰撞时,外构件20可以在优选地不与环形构件70相碰撞或相接触的情况下朝向本体部12B相对运动。注意,“从接头14的中心轴线14o至接头14的突条部22b的内侧面22e的长度r1的两倍”短于中心轴承13的外环13a的外径d6,且进一步优选地短于中心轴承13的外环13a的内径d7((r1×2)<d7<d6)。这里,具体地,“长度r1的两倍”具有与中心轴承13的内环13b的外径大约相同的长度。

这里,仅简要地描述一下中心轴承13至传动轴10的组装。首先,中心轴承13配合至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周面。这被执行直到中心轴承13的内环13b与径向突出部74邻接。同时,为垫圈的第二止动部S2被从后侧插入前传动轴12中,然后被定位。在安置了第二止动部S2之后,带中心轴承的环形构件70被从前传动轴12的后侧配合至第二轴部62,直到环形构件70(或中心轴承13)与第二止动部S2邻接,并将环形构件70安置在第二大直径轴部62a周围。由此,中心轴承70固定至前传动轴12。

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传动轴10的操作和效果。

当具有传动轴10的车辆与墙发生前面碰撞时,例如,冲击力被从前侧朝向后侧施加给车辆。因此,将传动轴10的前传动轴12朝向后传动轴15移动的力(参见图3中的箭头A1)施加给前传动轴12。结果是,设置在前传动轴12的后端中的滚子30被沿着接头14的滚子导向部22a引导,使得前传动轴12的后端12f与接头的外构件20的底部24邻接。这里,凹进部22r环形地设置在外构件20的筒状部22和底部24之间的边界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两者上,使得边界部容易破坏。因为这样,当前传动轴12的后端12f与接头的外构件20的底部24以一定程度的力相碰撞时,底部24破坏,使得前传动轴12的轴部12c在筒状后传动轴15内前进。此时,接头14的外构件20的开口端部22d破坏穿过罩40,使得第二固定带48进入开口端部22d。此时,与罩40的小外径部44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带48的夹紧部48a被定位以便于沿圆周方向安置在接头的外构件20的任意滚子导向部22a内,使得夹紧部48a能够容易地穿过外构件20的开口端部22d。结果是,中心轴承13与接头的外构件20的远侧端22d(开口端部)相碰撞。

这里,作为第二止动部S2的垫圈比作为限制环形构件70的运动的第一止动部S1的阶梯部60s更脆弱。此外,中心轴承13配合至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周面,且筒状部72的外周面具有比前传动轴12的第一轴部60(60a、60b)大的外径。因此,由于接头14的外构件20的远侧端和中心轴承13之间的碰撞,中心轴承13在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周面上滑动。由此,第二止动部S2破坏或变形,使得中心轴承13能够沿着轴部12c的第一轴部朝向前传动轴12的连接轴部12S的大直径部12d运动,也就是,中心轴承13能够从环形构件70分离。因为中心轴承13的内环13b具有比连接轴部12S的第一轴部60(60a、60b)的外径大的内径,当中心轴承13从环形构件70分离时,优选地不存在特别起阻力作用的东西。结果是,中心轴承13被外构件20轴向地推动,使得中心轴承13能够运动直到它与连接轴部12S的大直径部12d和第一轴部60之间的径向壁面12g相碰撞。注意,随着中心轴承13由于前传动轴12的运动而从环形构件70分离,中心轴承13从环形支撑构件50的环形弹性体52分离。

图7中示出了中心轴承13与径向壁面12g相碰撞的状态。图7示意地示出了破坏的罩40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图7中,由虚线表示在图3的状态下的中心轴承13、接头14和环形支撑构件50。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碰撞时,接头14的外构件20与中心轴承13相碰撞,使得中心轴承13和环形构件70之间的配合被解除。因此,中心轴承13可以一般在连接轴部12S的轴部12c上朝向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平滑地运动(优选地没有任何特别的阻力)。所以,在车辆碰撞时,传动轴可以较佳地轴向收缩,使得车辆的车身被破坏,由此使得能够更好地缓和对车辆的冲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外构件20与径向壁面12g相碰撞之前,外构件20可以大致相对轴向地运动一轴向长度W3(≈W2-W1),该轴向长度W3通过从初始状态下外构件20的远侧端和径向壁面12g之间的长度W2中减去中心轴承13的轴向长度W1而获得。长度W2可以根据车辆被设定得更长,且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传动轴10沿其纵向(轴向)恰好收缩那个长度。所以,根据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0,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以较小的力使传动轴10运动或收缩较长的距离。

此外,为了能够实现中心轴承的较佳的运动,关于连接轴部12S,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径(也就是,中心轴承13的内径)应该大于第一轴部60的外径。这增加了连接轴部的每一部分的设计自由度。例如,甚至在使连接轴部12S的在其本体部12B侧上的部分较大以便于增加连接轴部的刚性的情况下,如果具有适合于该情况的外径的环形构件被选择或设计,也会确保中心轴承的较佳的运动。所以,能够在确保中心轴承的较好的运动的同时,较佳地增加连接轴部的刚性。

此外,当使环形构件70的筒状部72的外径(也就是,中心轴承13的内径)大于第一轴部60的外径时,可得到中心轴承13的平滑运动,由此能够省去对第一轴部60的表面加工。即使第一轴部的表面是粗糙的,这也不影响中心轴承13的运动。因此,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0可以比JP 2006-123781A中所述的传动轴以低成本更易地制造。

本发明已经基于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第二止动部S2可以与环形构件70一体地设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三止动部S3的径向突出部可以构成为与环形构件70不同的体。这是为了确保中心轴承13至环形构件70的组装属性。此外,第二止动部和第三止动部均不限于沿圆周方向在整个圆周或大致整个圆周上连续的构件或部分。通常时,第二止动部和第三止动部可以沿圆周方向仅局部设置至防止中心轴承的轴向运动的程度或限定它们的轴向位置的程度。

此外,在传动轴中,阶梯部60s设置在第一轴部60和第二轴部62之间作为防止环形构件70朝向前传动轴12的本体部12B的轴向运动的第一止动部S1。然而,第一止动部S1并不限于该阶梯部。优选地第一止动部S1由第一轴部和环形构件定位于此的第二轴部之间的直径差实现,以便于防止定位在第二轴部中的环形构件朝向本体部轴向地运动,且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之间的部分可以形成为随着越靠近于第一轴部而直径增大的锥形部,使得该部分用作第一止动部S1。此外,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可以具有均匀直径,且环形构件70可以被接合(例如,通过焊接)至第二轴部的预定位置,以便于限定第一止动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就中心轴承而言来应用环形构件等,以便于限制和允许中心轴承的轴向运动。然而,可以就中心轴承以外的轴承而言来应用环形构件等。也就是,在本发明中的轴承可以是中心轴承以外的轴承。

注意,上述实施例的传动轴10包括两个轴构件。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括三个以上轴构件的传动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本发明包括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概念中所涵盖的所有修改、应用和等同。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限制地理解,而是还可以应用于属于本发明的概念范围的任何其他的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