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45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服务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载监控系统在安防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具体应用有在公交车、长途大巴车、警车、物流车、货车、押钞、校车、出租车等,起到保存影像资料,提供盗窃、抢劫、交通事故后的资料取证,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现有的车载服务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车辆前后左右上下个个方向的振动作用,长时间的振动会使服务器内部元件松脱,或因为剧烈碰撞使的服务器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服务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载服务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服务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有吸盘,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壳体,支撑板和壳体之间设有海绵垫、减震柱、压簧、拉簧、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海绵垫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压簧,压簧的底端连接在支撑板的顶端,压簧的顶端连接在壳体的底端,同一侧的两个压簧之间设有减震柱,减震柱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和壳体的底端,所述压簧远离海绵垫的一侧设有拉簧,拉簧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环,两个固定环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和壳体的底端,拉簧远离压簧的一侧设有下限位板,下限位板安装在支撑板上,下限位板远离拉簧的一侧设有上限位板,上限位板位于壳体的底端,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和内部顶端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上支架和下支架构成,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两侧均设有固定片,且固定片分别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邻一侧,固定片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钉。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壳体之间设有三至八层海绵垫,相邻海绵垫之间通过胶水粘连。

优选的,所述压簧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有弹簧座,弹簧座分别安装在支撑板的顶端和壳体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壳体的底部设有海绵垫,海绵垫的两侧均设有拉簧和压簧,拉簧产生的拉力和压簧产生的弹力相互缓冲平衡,减少了汽车在急刹车的情况下产生的瞬间加速度,减轻了服务器与车辆的碰撞力度,同时利用上下限位板避免了服务器的晃动幅度过大,使汽车在受到颠簸或急刹车的情况下,服务器能尽快恢复平稳状态,利用减震柱和导向柱的配合进一步减少了上下方向的振动,同时使汽车和服务器进一步加快恢复平稳状态,且本发明在支撑板的下方设有吸盘,使服务器安装在汽车上更加快捷,方便,同时适用于汽车内部复杂的平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载服务器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载服务器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板、2海绵垫、3吸盘、4下限位板、5上限位板、6拉簧、7橡胶垫、8壳体、9固定环、10压簧、11减震柱、12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车载服务器,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端设有吸盘3,支撑板1的上方设有壳体8,支撑板1和壳体8之间设有海绵垫2、减震柱11、压簧10、拉簧6、上限位板5和下限位板4,海绵垫2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压簧10,压簧10的底端连接在支撑板1的顶端,压簧10的顶端连接在壳体8的底端,同一侧的两个压簧10之间设有减震柱11,减震柱11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向柱12,两个导向柱1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的顶端和壳体8的底端,所述压簧10远离海绵垫2的一侧设有拉簧6,拉簧6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环9,两个固定环9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的顶端和壳体8的底端,拉簧6远离压簧10的一侧设有下限位板4,下限位板4安装在支撑板1上,下限位板4远离拉簧6的一侧设有上限位板5,上限位板5位于壳体8的底端,所述壳体8的内部底端和内部顶端均设有橡胶垫7,壳体8由上支架和下支架构成,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两侧均设有固定片,且固定片分别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邻一侧,固定片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钉,所述支撑板1和壳体8之间设有三至八层海绵垫2,相邻海绵垫2之间通过胶水粘连,压簧10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有弹簧座,弹簧座分别安装在支撑板1的顶端和壳体8的底部。

应用方法:将服务器通过支撑板1底部的吸盘3固定在汽车的内部,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时,通过压簧10和拉簧6的相互作用保持服务器在汽车内部的平稳,同时缓冲服务器受到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通过海绵垫2和减震柱11缓冲服务器受到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利用上限位板5和下限位板4减少服务器在汽车内部晃动幅度过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