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滑块状滚花胎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64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滑块状滚花胎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滑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滑块状滚花胎面。



背景技术:

轮胎是机动车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已知,轮胎主要由胎圈和胎架组成,在胎圈表面加工防滑纹,通过防滑纹来增大摩擦力,提供稳定的抓地力。

而现有技术设计的轮胎胎面滚花形状大多为平行于纵沟整周方向方向呈阵列方式排布,此种方式的轮胎防滑效果普遍较差,在湿滑路面或冰面行驶时无法满足司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滚花方向单方向变化,抓地力以及防滑效果差,不利于加工的缺陷,提出一种将滚花方向展现为多个方向,提高了防湿滑性能提高以及滚动阻力性能的轮胎胎面滚花。

滚花方向可以展现为多个方向,即由传统的单方向演变为多方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滑块状滚花胎面,包括围棱、凸块以及凹块,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和第三凸棱相对平行设置,第二凸棱和第四凸棱相对平行设置,凸棱之间设置有凹块,所述凹块与凸块在围棱内交替设置。

优选的,所述围棱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与第三边相互平行,第二边与第四边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四边形,将凹块围在四边形的内部,所述凹块与凸块在围棱内沿着围棱向内交替设置形成回字形花纹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棱、第三凸棱均平行于围棱的一组对边。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棱、第四凸棱均平行于围棱的另一组对边。

优选的,所述围棱由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将围棱内部分为四部分,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以围棱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呈风车形分布在围棱内部,每部分内的凸棱与凹块交替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一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二对角线。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二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一对角线。

优选的,所述第三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一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二对角线。

优选的,所述第四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二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一对角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平行于纵沟整周方向呈阵列方式排布的滚花形状,通过改变为块状的胎面滚花形状,滚花方向可以展现为多个方向,即由传统的单方向演变为多方向,使得轮胎的抓地力和防滑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胎面滚花在保证轮胎胎面的美观的同时,更加有效的将防湿滑性能提高了8%,滚动阻力性能提高12%。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第一凸棱1、第二凸棱2、第三凸棱3、第四凸棱4,第一边5、第二边6、第三边7、第四边8、第一对角线9、第二对角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防滑块状滚花胎面,包括围棱、凸块以及凹块,所述围棱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与第三边相互平行,第二边与第四边相互平行。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和第三凸棱相对平行设置,第二凸棱和第四凸棱相对平行设置,凸棱之间设置有凹块,所述凹块与凸块在围棱内交替设置。

所述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四边形,将凹块围在四边形的内部,所述凹块与凸块在围棱内沿着围棱向内交替设置形成回字形花纹块。所述第一凸棱、第三凸棱均平行于围棱的一组对边。所述第二凸棱、第四凸棱均平行于围棱的另一组对边。

此种方式将传统的平行于纵沟整周方向呈阵列方式排布的滚花形状,改变为块状的胎面滚花形状,降低了加工难度,使得轮胎的抓地力和防滑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胎面滚花在保证轮胎胎面的美观的同时,防湿滑性能以及滚动阻力性能均有所提高。

实施例2

区别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棱由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将围棱内部分为四部分,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以及第四凸棱以围棱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呈风车形分布在围棱内部,每部分内的凸棱与凹块交替排列。

所述第一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一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二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二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一对角线。所述第三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一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二对角线。所述第四凸棱的一端与围棱的第二边相接,另一端相接于第一对角线。

滚花方向可以展现为多个方向,即由传统的单方向演变为多方向,使得轮胎的抓地力和防滑效果得到更大提高。此种凹块和凸棱的排布方式在车辆前进、后退以及转弯的过程中,保证了轮胎胎面的均凸块凹块与地面接触,凸块与凹块相结合确保了抓地力与防滑效果,同时降低了加工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