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滑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桥是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两端安装汽车车轮的桥式结构。车桥中的钢板弹簧是悬架的弹性元件,也是悬架的导向装置,它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可以传递各种力和力矩,并决定车轮的跳动轨迹,同时也有一定的摩擦减震作用,而滑板是固定和限位钢板弹簧的方式之一,在重型卡车中较为常见。
现有技术中,钢板弹簧滑板滑板重量偏重,故障率比较高,发生索赔现象较为频繁,经过分析后,得知主要原因在于滑板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其某些部位较为容易应力集中,在工况条件较差时,使其在未完整正常使用寿命就提前失效,这对车辆使用单位和驾驶人对车辆的保养维护方面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对制造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零件重量,同时优化零件结构,以达到零件的轻量化和增强可靠性的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滑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滑板,包括框架和底板,底板设置在框架底部,框架与底板一体化焊接;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顶部之间通过桥接板连接,第一侧板的中间部分切除成空心区域,所述第一侧板于空心区域的两侧形成竖筋,竖筋与所述底板自然过渡;所述底板呈拱形设计,拱形弧面朝向框架内侧,所述底板的底面中心位置设置有锥体筋,锥体筋上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中间部分被去除成空心区域,以减轻零件重量;在底板底面,由于第一侧板的改动,将原来延伸至安装面的一字形加强筋改为中间设置锥体筋的十字形加强筋,以增强零件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的受力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与底板构成一个截面为口字形的结构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弹簧可放置在该结构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四角处设置有紧固螺栓安装孔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将滑板固定在车桥桥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为22mm,第一侧板采用5度角斜度且与所述底板自然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的厚度由原来的15mm改为22mm,用以增强零件结构的可靠性;第一侧板采用5度角斜度,与底板自然过渡,并调整细节尺寸,也是为了减轻零件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为2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板的厚度由原来的22mm改为20mm,以减轻零件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竖筋的宽度为15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5mm的竖筋可保持零件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桥接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焊接有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零件造型美观,结构上协调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区域的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形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保持零件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大空心区域的切除面积,以减轻零件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配置方案和框架结构,使得零件的重量得以减轻,同时零件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也有较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滑板与车桥的位置关系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滑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滑板的正透视图;
图4是图2中滑板的侧透视图;
图5是图2中滑板的俯透视图。
图中编号说明:
1-滑板;2-钢板弹簧;3-下推力杆支架;4-紧固螺栓;5-框架;501-第一侧板;502-第二侧板;503-桥接板;6-底板;7-竖筋;8-加强筋;9-车桥桥壳;10-紧固螺栓安装孔座;11-锥体筋;12-空心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参看附图1:一种用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滑板,滑板1通过下推力杆支架3和紧固螺栓4固定在车桥桥壳9上,钢板弹簧2从滑板1内侧穿过,钢板弹簧2则通过骑马螺栓和相关摆臂和连接件与车架连接在一起。
参看附图2~图5:滑板1包括框架5和底板6,底板6设置在框架5底部,框架5与底板6一体化焊接;框架5包括第一侧板501和第二侧板502,第一侧板501与第二侧板502之间通过桥接板503连接,桥接板503分别与第一侧板501和第二侧板502之间焊接有圆角;第一侧板501采用5度角斜度且与底板6自然过渡,第一侧板501的厚度为22mm,第一侧板501的中间部分切除成空心区域12,空心区域12的轮廓形状与第一侧板501的外形相同;第一侧板501于空心区域12的两侧形成竖筋7,竖筋7与底板6自然过渡,此竖筋7的宽度为15mm;第二侧板502的厚度为18mm;框架5与底板6构成一个截面为口字形的结构体;底板6呈拱形设计,拱形弧面朝向框架5内侧,底板6的四角处设置有紧固螺栓安装孔座10;底板6的底面中心位置设置有锥体筋12,锥体筋12上横贯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8。
根据上述构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身自重和载重以及冲击载荷通过车架传递到钢板弹簧2上承载并减震,钢板弹簧2在滑板1中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在车辆静止时,钢板弹簧2会频繁与滑板1所产生的为静载荷,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则多为动载荷,在工况不良的情形,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导致滑板1的提前失效。而本实用新型根据受力情况,将滑板1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改,在零件轻量化的同时也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