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27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厢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运输粮食等作物的运输车有:仓栏半挂车、散粮厢式半挂车等,这些车主要用于运输袋装或散装的粮食。

一般的,运输散装粮食的运输车,在其车厢内设有导流三角架、卸粮漏斗等结构,用于卸载散装粮食。

但是由于粮食的运输往往是有季节性的,例如,春天和冬天是粮食运输的淡季。在这两个季节里,往往会造成粮食运输车的闲置,浪费运输资源。因此,目前,国内的一些车厂对粮食运输车进行改进,使粮食运输车即可以装载散装的粮食,又可以装载普通的货物。

现有的改装方式主要是:将车厢内的导流三角架改造成可拆卸的导流三角架,即当粮食运输车不用于运输粮食时,将导流三角架进行拆卸,当需运输粮食时,再重新安装上导流三角架。但是,这种改装方式需要大量的改装工作量,花费大量的时间,效率低,再者拆卸后的导流三角架放置在车厢内的一侧也会占据车厢内的一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厢的装载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粮食运输车的改装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效率低、车厢装载容积减小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增大车厢装载容积的厢式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所述厢式运输车包括:

车架;

厢体,其位于所述车架上方;

漏斗,其设置在所述厢体的底部;

活动底板,其铺设在所述厢体的底横梁上,所述活动底板相对于所述厢体底部的底横梁是可移动的,所述活动底板包括至少两子底板,所述至少两子底板通过铰链轴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顶端与所述活动底板的铰链轴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轴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底板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向上移动,使所述铰链轴两侧的子底板向中间收拢,使得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厢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并随着所述活动底板的上移,所述间隙逐渐增大,使得所述厢体内的货物通过所述间隙落入至所述厢体底部的漏斗中并通过所述漏斗的导向将所述货物卸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活动底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底板的底面的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底横梁配合,且可沿所述底横梁滚动。

进一步,所述滚轮为锥形滚轮,所述底横梁上设有与所述锥形滚轮相配合的锥形部。

进一步,所述活动底板包括多个子底板,所述多个子底板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子底板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子底板单元,另一部分子底板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子底板单元,所述铰链轴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头端的子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子底板单元尾端的子底板。

进一步,当所述活动底板被举升时,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和第二子底板单元成弧形。

进一步,当所述铰链轴被举升至最高点时,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所述第二子底板单元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所述最高点为货物全部卸完时,所述铰链轴到达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当所述铰链轴被举升至最高点时,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厢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距离达到最大,最大间隙距离为500mm。

进一步,所述厢体的底部沿所述厢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底横梁,所述相邻两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驱动装置可相对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转轴可向所述厢体的前后方向倾斜。

进一步,所述厢体分为多段,每一段厢体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装置,所述至少两驱动装置沿该段厢体的前后方向对称布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升降的活动底板使得厢式运输车即可用于运输粮食、沙子等颗粒货物,也可用于运输普通货物,并且该活动底板放平后变为平底板,不会占用厢体内的空间,因此,相对于现有的粮食运输车而言具有更大的车厢装载容积。此外,因该活动底板可通过驱动装置自动升降,进而提高了卸货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厢式运输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底板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底板处于卸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底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的K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厢式运输车其中一段厢体上设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呈弧形的活动底板和呈直线形的活动底板对应的驱动装置的行程比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厢式运输车的主视图。该厢式运输车100包括车架10和放置在该车架10上的厢体20。如图1所示,该车架10为半挂车车架,但并不受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车型的车架。

该厢式运输车100可用于装卸散粮或沙子等颗粒货物,在厢体20的底部沿厢体20的前后方向(即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漏斗40,且该多个漏斗40关于厢体20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该漏斗40对散粮或沙子等颗粒货物的卸料起导向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底板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底板处于卸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厢体20包括两相互平行沿厢体20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21、连接两侧壁21顶端的顶部22、位于厢体20底部的多个底横梁25、底纵梁(未图示)以及铺设在底横梁25和底纵梁上活动底板23。

多个底横梁25沿厢体2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设,且相邻两底横梁25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该活动底板23沿厢体20的前后方向延伸且铺设在整个厢体20的底平面处。该活动底板23与底横梁25相配合,且该活动底板23相对于底横梁25是可移动的、可活动的。

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底板的局部示意图。该活动底板23包括多个子底板2311,该多个子底板2311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子底板2311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另一部分子底板2311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子底板单元232。该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和第二子底板单元232通过铰链轴233连接,即通过铰链轴233连接位于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头端的子底板2311和位于第二子底板单元232尾端的子底板2311,使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和第二子底板单元232连接在一起。该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和第二子底板单元232分别位于该厢体20的左半底面上和右半底面上。

其中,该铰链轴233为铰链式通轴,用以贯穿整个活动底板23。

子底板2311沿厢体20的纵向方向延伸,且相邻两个子底板2311通过铰链2312连接。各子底板2311的底面设有滚轮234,如图4所示,在各底板2311的底面设有2个滚轮234。该滚轮234可沿底横梁25滚动。

如图5所示,其为图4的K向结构示意图。该滚轮234为锥形滚轮。底横梁25包括上段部252和下段部251,该上段部252形成与滚轮234相配合的锥形部,相应的,该上段部52的截面呈三角形。下段部251的截面成矩形。在此,将滚轮234设置为锥形滚轮,将底横梁25的上段部252设置为锥形部的目的在于,确保底横梁上不会存留颗粒货物,另外,锥形还可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如图3所示,车架10上设有两相互平行的纵梁11,在该纵梁11和底横梁25之间还设有斜支撑13,用于将底横梁25的受力传递至纵梁11上。斜支撑13可以是方管。

结合图3和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厢式运输车其中一段厢体上设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装置30安装在两纵梁11之间。该驱动装置30包括缸筒34、套设在缸筒34中的活塞杆35和位于该活塞杆35顶端的顶轴32。

用于安装该驱动装置30的底座31固定在两纵梁11上,缸筒34通过转轴33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底座31上,使得该驱动装置30相对于该转轴33可向厢体20的前后方向倾斜,如图6所示,该段厢体20上对称设置有两驱动装置30,该驱动装置30的顶端相对于底座31向前或向后倾斜。此外,由于该驱动装置30可以向前后方向倾斜,使得在举升过程中,相对于固定不动的驱动装置而言,使用较小的举升力可以达到更大的行程。

顶轴32与铰链轴233连接,以驱动铰链轴233沿厢体20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该驱动装置30可为油缸。

当本实用新型的厢式运输车用于运输粮食、沙子等颗粒货物时,通过启动该驱动装置30即可自动进行卸货,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

打开漏斗40,并启动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驱动铰链轴233向上移动,该铰链轴233带动活动底板23由厢体20的底平面向上移动,并带动铰链轴233两侧的子底板2311向中间收拢,使得活动底板23与厢体20的两侧壁21形成间隙,并随着活动底板23的上移,间隙逐渐增大,使得厢体20内的货物通过该间隙落入至厢体20底部的漏斗40中并通过漏斗40的导向将货物卸到指定位置。

在活动底板23上移的过程中,活动底板23上的滚轮234沿底横梁25滚动。由于活动底板23是通过滚轮234与底横梁25接触,使得活动底板23与底横梁25之间的摩擦较小,避免损伤底横梁25,同时也利于节省油缸的举升力。

此外,由于该活动底板23是由多个子底板2311通过铰链连接组成的,因此,在该活动底板23上移的过程中,位于该铰链轴233两侧的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和第二子底板单元232成弧形,籍此,提高活动底板23与两侧壁21之间的间隙的变化速度,进而提高卸货的速度。

此外,由于第一子底板单元231和第二子底板单元232成弧形,也节省了驱动装置的举升力。如图7所示,其为呈弧形的活动底板和呈直线形的活动底板对应的驱动装置的行程比对图。线L1表示的是呈弧形的活动底板,线L2表示的是呈直线形的活动底板,从图7中可以看出,为达到相同大小的间隙距离D2(即活动底板23与侧壁21之间形成的间隙),线L2所需的驱动装置的行程高度H2高于线L1的行程高度H1。因此,呈弧形的活动底板更节省驱动装置的举升力。

当铰链轴233被举升到一定高度时,货物可全部卸完。如图3所示,当铰链轴233被举升至高度H3时,厢体20内的货物全部卸完,此时铰链轴233到达最高点,此时,第一子底板单元231与厢体20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第二子底板单元32与厢体20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

当铰链轴233被举升至最高点时,活动底板23与两侧壁21之间的间隙距离达到最大,如图3所示,该间隙距离D1的值可为500mm。

当货物被卸完后,驱动装置30的活塞杆缩回,活动底板23又重新展平,活动底板23与两侧壁21之间的间隙被填补,此时,间隙最小,接近于0。

活动底板23展平后,可用于装载其他普通货物。

上述整个卸货过程,简单易操作,且无需添加人力作用,方便快捷。

上述实施例中,活动底板包括多个子底板,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活动底板可以仅包括两个子底板,该子底板可以是一块钢板,两子底板通过铰链轴连接,两子底板可绕铰链轴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活动底板的底面也可不设置滚轮。

一般的,厢体20的长度较长,例如,长12m,较优的,可以将该厢体20分成多段,如在厢体20的中间如中立柱处用隔断分开,如图1所示,将该厢体20分成三段,每一段厢体长4m。如图6所示,每一段厢体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装置30,该至少两驱动装置30沿该段厢体20的前后方向对称排布。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市场上粮食运输车多用途的需要,并且提高了将粮食运输车转换为普通运输车的转变速度,也提高了卸粮速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