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心轮胎车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实心轮胎是一种适应于低速、高负载条件下运行车辆的工业轮胎,以其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耐磨耗、抗撕裂、耐疲劳、免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车辆、工程机械、港口、机场、铁路及大中型工矿企业和各种货物装卸作业场所的平板车辆和拖挂车辆等领域。目前,装有实心轮胎的车轮,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3287212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实心胎车轮,包括轮毂、实心轮胎、夹环和螺栓,夹环即夹持外圈,轮毂包括轮辐和轮辋,轮辋的一侧有凸缘,凸缘即夹持内圈,凸缘上设有螺孔,夹环上设有与螺孔对应的通孔,实心轮胎上与螺孔对应设置有穿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夹环的通孔、实心轮胎的穿孔和凸缘的螺孔将实心轮胎固定于轮毂上。但是,固定完结后螺栓头部和夹持外圈均会向外凸出实心轮胎,当道路环境较差时,例如石头或者有较低的障碍物时,螺栓头部和夹持外圈易与石头或障碍物发生碰撞导致螺栓的松动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螺栓头部和夹持外圈均外凸于实心轮胎外侧导致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引发安全事故问题的实心轮胎车轮;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实心轮胎车轮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心轮胎车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心轮胎车轮,包括轮毂和实心轮胎,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设于轮毂本体上的夹持外圈和夹持内圈,夹持内圈或夹持外圈其中一个固定设于轮毂本体上,另一个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所述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母沉入的环槽;或者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栓头部沉入的环槽;或者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沉入的环槽,夹持外圈上设有与螺栓的杆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的外端面为与螺栓头部挡止配合的挡止面,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栓头部的厚度之和。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的外端面为与螺母挡止配合的挡止面,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母的厚度之和。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上设有用于供相应的螺母或螺栓头部沉入的沉孔,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实心轮胎车轮,实心轮胎车轮包括轮毂和实心轮胎,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设于轮毂本体上的夹持外圈和夹持内圈,夹持内圈或夹持外圈其中一个固定设于轮毂本体上,另一个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所述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母沉入的环槽;或者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栓头部沉入的环槽;或者实心轮胎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沉入的环槽,夹持外圈上设有与螺栓的杆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的外端面为与螺栓头部挡止配合的挡止面,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栓头部的厚度之和。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的外端面为与螺母挡止配合的挡止面,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母的厚度之和。
所述夹持外圈活动连接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上设有用于供相应的螺母或螺栓头部沉入的沉孔,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心轮胎上设有环槽,当螺母实心轮胎的位于外侧时,环槽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母沉入;当螺栓头部位于实心轮胎的外侧时,环槽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母头部沉入;也可以没有螺母,此时夹持外圈上设有螺纹孔用于与螺杆配合,此时环槽只用于供夹持外圈沉入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螺栓头部和夹持外圈外露于实心轮胎外侧导致实心车胎车轮容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
进一步地,夹持外圈为活动的,使得拆卸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实心轮胎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心轮胎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固定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实心轮胎车轮,实心轮胎车轮,如图1所示,包括轮毂2、实心轮胎1、螺栓5和螺母7,轮毂2包括轮毂本体和设于轮毂本体上的夹持外圈4和夹持内圈3,夹持内圈3一体成型于轮毂本体的一侧即夹持内圈3固定设于轮毂本体上,夹持外圈4通过螺栓5将实心轮胎1连接于轮毂2上。
实心轮胎1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外圈4和螺栓头部6沉入的环槽8,以使夹持外圈4和螺栓头部6均不外漏于实心轮胎1的外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螺栓头部和夹持外圈外露于实心轮胎外侧导致实心车胎车轮容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环槽8的深度大于夹持外圈4的厚度与螺栓头部6的厚度之和,夹持外圈4的外侧面为用于与螺栓头部6挡止配合的挡止面,实心轮胎1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供夹持内圈3沉入的沉槽11,螺母7用于与夹持内圈3挡止配合,将实心轮胎1连接于轮毂2上。实心轮胎1上设有8个供螺栓穿装的第一穿孔10,夹持外圈4上与第一穿孔10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12,夹持内圈3上与第一穿孔10对应设置有第三穿孔,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2及第三穿孔形成供螺栓5穿装的螺栓穿装孔。实心轮胎1上还设置有16个贯穿胎体的气孔9用于增加实心轮胎1的温和性和减小重力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环槽的深度也可以等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栓头部的厚度之和;当螺母位于实心轮胎的外侧时,此时实心轮胎上的环槽用于供夹持外圈和螺母沉入,夹持外圈的外端面为与螺母挡止配合的配合面,此时环槽的深度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与螺母的厚度之和;夹持外圈也可以为固定设于轮毂本体上,此时夹持内圈为活动设于轮毂本体上;也可以没有螺母,此时夹持外圈上设有用于供相应的螺母或螺栓头部沉入的沉孔,此时环槽的深度只要不小于夹持外圈的厚度即可;第一穿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气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一种实心轮胎车轮的实施例与上述一种车辆的各实施例中的实心轮胎车轮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