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起停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显现,对发动机的节能和环保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起停装置的特点可知,在城市路况中,由于人口和车辆集中,造成城市车辆运行长时间处于恶劣的怠速小负荷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公共交通车辆,如公交车和出租车最为典型,在城市路况中,长时间处于低车速、高油耗、高排放等严重恶劣,不仅浪费大量的能源,也给环境带来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转动轴分别转动连接有变速箱和第一曲轴,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桥,所述驱动桥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的内侧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曲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有第二曲轴,所述第二曲轴通过离合器与电动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的外侧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电动机通过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控制开关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为Microchip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速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车轮的内侧,且所述速度传感器的外侧设有保护壳。
优选的,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为直线位移传感器,且直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离合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外侧设有供电动机电性连接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变速箱设置为齿轮变速箱,且齿轮变速箱通过传动杆与驱动桥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曲轴、第二曲轴、电动机和离合器,当车辆起到时,通过电动机来使驱动桥运转,达到一定速度后,断开离合器,发动机正常运作,减少能源损耗;通过设置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该组合结构通过车辆行驶的速度和离合器的位置来控制控制开关的闭合,实现电动机的运作与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减排,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模块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变速箱、3第一曲轴、4 驱动桥、5车轮、6速度传感器、7皮带、8第二曲轴、9离合器、10电动机、11位置传感器、12控制开关、13蓄电池、1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包括发动机1,所述发动机1的转动轴分别转动连接有变速箱2和第一曲轴3,所述变速箱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桥4,所述驱动桥4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车轮5,所述车轮5的内侧设有速度传感器6,所述第一曲轴3通过皮带7转动连接有第二曲轴8,所述第二曲轴8通过离合器9与电动机1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9的外侧设有位置传感器11,所述电动机10通过控制开关12电性连接有蓄电池13,所述控制开关12信号连接有控制器14,所述速度传感器6和位置传感器11均与控制器14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4设置为Microchip单片机,信号接收与控制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速度传感器6固定安装在车轮5的内侧,且所述速度传感器6的外侧设有保护壳,防止速度传感器6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传感器11设置为直线位移传感器,且直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离合器9的外侧,更加准确的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4。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13的外侧设有供电动机10电性连接的插孔,方便对电动机10与蓄电池13之间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2设置为齿轮变速箱,且齿轮变速箱通过传动杆与驱动桥4转动连接,用以驱动车辆的运转。
该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起停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曲轴3、第二曲轴8、电动机10和离合器9,当车辆起到时,通过电动机10来使驱动桥4运转,达到一定速度后,断开离合器9,发动机正常运作,减少能源损耗,通过设置速度传感器6、位置传感器11和控制器14,该组合结构通过车辆行驶的速度和离合器9的位置来控制控制开关12的闭合,实现电动机的运作与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减排,使用安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