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470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电混合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飞行器、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工程机械等各领域的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车辆的普及给人类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多少家庭支离破碎,父母孩童无人善养,社会负担急剧增大,安全驾驶意义深远;如今汽车安全不单体现在坚固的车身结构和全方位气囊等传统安全配置上,如何解决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碰撞,安全刹车,碰撞预警系统和自动驾驶安全刹车系统将会是未来车辆的必备选择;目前市面现有车辆均采用人工刹车,通过电脑程序控制节气门大小来减速,只能降低伤亡率,无法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本切换器专业针对上述技术弊端而突破的高薪科研成果;适用于飞行器、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工程机械等各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实现电控刹车和人工刹车的油、气等液体的自动切换的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活塞芯、磁体、密封盖和密封圈;其中,主体设有两端开口、中间封闭的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两段圆柱形腔体的内端安装有磁体;活塞芯包括三个圆形活塞盘及其之间的连接轴,两侧的外端活塞盘上开有轴向的导流孔,中间的中间活塞盘为实心盘;两侧的外端活塞盘及中间活塞盘的圆周上开有密封槽,密封圈装于密封槽内;外端活塞盘的外侧均装有磁体;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内均装有活塞芯,且圆柱形腔体的长度大于活塞芯的轴向长度;主体上相对圆柱形腔体内侧、中间和外侧分别开有径向的第二进油孔、出油孔和第一进油孔;密封盖装于圆柱形腔体的开口端,且密封盖上装有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外端活塞盘上对称开有四个轴向的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连接轴上开有与导流孔相连的半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主体为长方体、圆柱体或其它不规则形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主体、活塞芯、磁体、密封盖和密封圈构成的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其中,主体设有两端开口、中间封闭的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两段圆柱形腔体的内端安装有磁体,活塞芯包括三个圆形活塞盘及其之间的连接轴,两侧的外端活塞盘上开有轴向的导流孔,中间的中间活塞盘为实心盘,两侧的外端活塞盘及中间活塞盘的圆周上开有密封槽,密封圈装于密封槽内,外端活塞盘的外侧均装有磁体,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内均装有活塞芯,且圆柱形腔体的长度大于活塞芯的轴向长度,主体上相对圆柱形腔体内侧、中间和外侧分别开有径向的第二进油孔、出油孔和第一进油孔,密封盖装于圆柱形腔体的开口端,且密封盖上装有磁体,因而当第二进油孔与自动刹车泵通道连通,第一进油孔与脚刹通道连通后,在默认自动刹车通道下,脚刹制动时,脚刹油的压力大于磁体磁极的压力,活塞芯被压缩吸附到第二进油孔的一端的顶端,自动刹车泵通道断开,人工刹车通道导通,液体油通过第一进油孔从导流槽通过进入出油孔油管;当自动刹车系统控制未解除时,脚刹松开,第一进油孔油压降低,活塞腔压力减小,活塞芯被弹回第一进油孔端顶端,第二进油孔通道导通,转入自动刹车,在无刹车作用下导流槽通道默认在最后截止的通道下。本实用新型具有运作时故障率低、不产生火花、无静电、防潮、耐腐蚀、优先适合在零下45摄氏度至90摄氏度状态下工作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飞行器、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工程机械等电控刹车和人工刹车的油、气等液体的自动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塞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中:1.主体;2. 出油孔;3. 第一进油孔;4. 第二进油孔;5. 圆柱形腔体;6.第一压力舱;7.第一导流槽;8.密封圈;9. 第二压力舱;10.磁体-S;11. .第二导流槽;12. 磁体-N;13. 密封盖;14. 活塞芯;15.半导流孔;16.密封槽; 17.导流孔;18. 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油电混合制动切换器包括主体1、活塞芯14、磁体、密封盖13和密封圈8。其中,主体1为长方体,也可为圆柱体、多边形柱体或其它不规则形体。主体1中心位置设有两端开口、中间封闭的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5,两段圆柱形腔体5的内端均通过螺丝安装有磁体-S10(或铁钉等磁铁可吸附的介质)。活塞芯14包括三个圆形活塞盘及其之间的连接轴,两侧的外端活塞盘上对称开有轴向的四个导流孔17,中间的中间活塞盘为实心盘。两侧的外端活塞盘与中间活塞盘及连接轴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7和第二导流槽11。活塞芯14由一圆柱体加工而成,先在圆柱体上间隔开环形第一导流槽7、第二导流槽11,形成三个圆形活塞盘及其之间的连接轴,三个圆形活塞盘圆周上开有密封槽16,两侧的外端活塞盘对称加工四个导流孔17,同时在连接轴上形成半导流孔15,便于从导流孔17流入第一导流槽7或第二导流槽11。两侧的外端活塞盘及中间活塞盘的圆周上开有密封槽16,密封圈8装于密封槽16内,用于加强密封性,防止液体与其它导流槽会流,也可减少活塞芯14与圆柱形腔体5之间的摩擦。在液体密度大时,活塞芯密封圈槽可以考虑不需要安装密封圈。导流槽在默认状态下,任意一边与出油孔处于常通状态。左、右两段圆柱形腔体5内均对称装有活塞芯14,且圆柱形腔体5的长度大于活塞芯14的轴向长度,圆柱形腔体5的内侧形成第二压力舱9,外侧形成第一压力舱6。两圆柱形腔体5的开口端用密封盖13(或电磁辅助器)封闭,外卡簧固定,密封盖13的中部装有磁体-N12。两侧的外端活塞盘外侧中部均装有磁体18,分别与磁体-S10、磁体-N12配合,对应端磁极相吸。主体1下方相对圆柱形腔体5设有第一进油孔3和第二进油孔4,第一进油孔3与第一压力舱6相通,第二进油孔4与第二压力舱9相通,第一进油孔3接人工刹车泵,第二进油孔4接自动刹车泵。主体1上方相对第二导流槽11(活塞芯14位于圆柱形腔体5内顶端时)开有出油孔2,出油孔2直接接ABS的进油口管路。

导流槽与其中一路进油孔导通,与另外一路进油孔通道完全断开,在自动刹车状态下,人工刹车踩下时,油的压力将活塞芯压缩到中心位置该通道导通,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继续推动活塞芯14向前移动,再通过对应的磁体助力吸附,自动刹车泵通道完全断开,人工刹车通道完全导通,液体油通过第一进油孔3从导流孔17通过进入第二导流槽11,通过出油孔2流通,刹车解除,此时默认人工刹车通道导通。在默认人工刹车通道导通状态下,自动刹车功能启动时,油的压力将活塞芯压缩到中心位置该通道导通,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继续推动活塞芯向前移动,再通过对应的磁体助力吸附,人工刹车通道完全断开,自动刹车通道完全导通,液体油通过第二进油孔4从导流孔17通过进入第一导流槽7,通过出油孔2流通,刹车解除,此时默认自动刹车通道导通。当自动刹车系统控制未解除时,而且有没有完全制动,通过人工脚刹助力(当踩下脚刹,液体在活塞腔内形成压力,当压力大于磁体压力时,活塞被推入到腔体中心线,自动刹车和人工刹车通道同时导通,任意一方解除刹车,另一方在液压和磁体吸附的作用下自默认为完全道通)制动。

磁体起助力定位作用,主要解决油管之间导通口不能完全打开而设定的辅助器,在油管截止工作时也起到定位的效果。采用磁场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设计,当磁体-S10、磁体-N12靠近活塞芯14一端与活塞芯磁体18接近时,在磁体相吸的作用力下,活塞芯14被吸附入主体圆柱形腔体5的顶端,导流槽通道导通,刹车泵油压通道导通,磁体实现孔与通道之间的切换通断而设定的定位辅助器。

第一进油孔3(脚刹通道)和第二进油孔4(自动刹车泵通道)任一通道在有液压输入时优先导通。当在默认自动刹车通道下,脚刹制动时,脚刹油的压力大于磁体磁极的压力,活塞芯14被压缩吸附到第二进油孔4的一端的顶端,自动刹车泵通道断开,人工刹车通道导通,液体油通过第二进油孔4从第一导流槽7通过进入出油孔2,当自动刹车系统控制未解除时,脚刹松开,导流油管2油压降低,活塞腔压力减小,活塞芯被弹回油管2端顶端,第一进油孔3通道导通,转入自动刹车,在无刹车作用下导流槽通道默认在最后截止的通道下。

活塞芯14被磁体-S10端吸附,当液体或气体通过第一进油孔3注入时,通过活塞的导流孔18流出到达第二导流槽11,然后通过出油孔2输出或回流,第二进油孔4截止。

当给第一进油孔3注入油、气等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活塞向磁体-N12转移,第一进油孔3通过导流孔18与半导流孔15流向第一导流槽7,通过油管流动,活塞芯14被磁体-N12端吸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