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58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防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家用汽车的越来越多,天气的变化越来越恶劣,人们在给汽车套上保护套的时候往往只能保护汽车表面的清洁,但是遇到恶劣天气比如说冰雹的时候的,当冰雹落在汽车表面的保护套的时候往往汽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这时我们设计的这款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冰雹落在我们这款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上时,由于外层和内层之间充斥着气体,使得冰雹不会砸在车体上,很好的保护了车体不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充分解决了外力(如冰雹等)对车体的损坏,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包括车罩外层和车罩内层,所述车罩外层和车罩内层形成密闭的腔体,腔体中设置有可充入气体的密闭内胆,内胆一端设置有充气阀和放气阀。

所述内胆包括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之间用尼龙绳相连。

所述充气阀和放气阀的阀嘴伸出车罩外层外。

所述内胆上设置有用于对内胆进行充放气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手轮和叶轮,所述手轮与叶轮的中心轴均为第一转轴,转动手轮,叶轮通过第一转轴的带动转动。

所述充放气装置还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手轮的中心轴均为第一转轴,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叶轮均以第二转轴为中心轴,转动手轮,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叶轮转动。

所述充放气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接。

所述手轮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大齿轮、小齿轮和叶轮设置在壳体中。

所述壳体靠近叶轮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分别与充气阀和放气阀连接。

所述手轮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车罩外层和车罩内层,腔体中设置有可充入气体的密闭内胆,即使罩外层或车罩内层破裂,内胆依然可以减震,提高了车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采用独立的充气口和放气口,使得充放气更加简单快捷,不使用时,可以快速排掉内胆中的气体,可以节约大量空间。

内胆包括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内胆外层和内胆内层之间用尼龙绳相连,当胆内无气体时,尼龙绳属于松弛状态,然而当胆内充满气体时,尼龙绳处于绷紧状态,使得内胆保持一定的形状不会过度膨大。

充气阀和放气阀的阀嘴伸出车罩外层外,使得车罩的充放气更加的简单快捷。

所述内胆上设置有用于对内胆进行充放气的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包括手轮和叶轮,手轮与叶轮的中心轴均为第一转轴,转动手轮,叶轮通过第一转轴的带动转动,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充放气装置还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与手轮的中心轴均为第一转轴,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叶轮均以第二转轴为中心轴,转动手轮,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叶轮转动,转动手轮,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再由小齿轮带动叶轮转动,可以起到加速的效果,当手柄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叶轮正转,实现充气功能,当手柄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叶轮反转,实现放气功能。

充放气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接,使得本装置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的充气和放气功能,可供使用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手轮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大齿轮、小齿轮和叶轮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其所覆盖的大齿轮、小齿轮和叶轮起固定和保护作用。

壳体靠近叶轮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分别与充气阀和放气阀连接,即使某一个气孔损坏,不能继续使用,还可以使用另一个气孔进行充放气,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手轮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方便对手轮进行转动,提高了本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垫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中:1-车罩外层,2-车罩内层,3-腔体,4-充气口,5-放气口,6-手轮,7-壳体,71-第一壳体;72-第二壳体;8-大齿轮,9-小齿轮,10-叶轮,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电机,14-手柄,15-第一气孔,16-内胆外层,17-尼龙绳,18-内胆内层,19-第二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具有充气双层结构的防护车罩包括车罩外层1和车罩内层2,车罩外层1和车罩内层2形成密闭的腔体3,腔体3中设置有内胆,内胆中可充入气体,车罩使用充气式结构,在车罩外层和内层充满缓冲的气体,可以有效减弱掉落在车体表面重物的冲击力,采用内胆设计,即使罩外层1或车罩内层2破裂,内胆依然可以减震,提高了车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内胆一端设置有充气阀4和放气阀5,采用独立的充气口和放气口,使得充放气更加简单快捷,且充气阀4和放气阀5的阀嘴伸出车罩外层1外,使得车罩的充放气更加的简单快捷,使用方便,不使用时,排掉内胆中的气体,可以节约大量空间。

参见图2,内胆包括内胆外层16和内胆内层18,内胆外层16和内胆内层18之间用若干尼龙绳17相连,尼龙绳17均布于内胆外层16和内胆内层18形成的空间中,尼龙绳17一端与连接,另一端与内胆内层18连接,当胆内无气体时,尼龙绳属于松弛状态,然而当胆内充满气体时,尼龙绳处于绷紧状态,使得内胆保持一定的形状不会过度膨大。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充放气装置连接在内胆上,充放气装置包括手轮6,手轮6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4,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7,壳体7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壳体7中设置有叶轮10、大齿轮8和小齿轮9,手轮6与大齿轮8均以第一转轴11为中心轴,大齿轮8与小齿轮9啮合,手摇手柄14带动手轮6转动,并通过第一转轴11带动大齿轮8转动,大齿轮8带动小齿轮9转动,再由小齿轮9带动叶轮10转动,可以起到加速的效果,当手柄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叶轮正转,可以实现它的充气功能,当手柄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叶轮反转,可以实现它的放气功能;小齿轮9与叶轮10均以第二转轴12为中心轴,第二转轴12穿过小齿轮9与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壳体7靠近叶轮10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15和第二气孔19,第一气孔15和第二气孔19分别与充气阀4和放气阀5连接,该充放气装置既可通过转动手轮6带动叶轮的正转或反转来实现充放气,实现手动充气或放气;也可以通过启动电机13,当电机正转时带动叶轮正转,可以实现充气功能,当电机反转时带动叶轮反转,可以实现放气功能,本车罩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的充气和放气功能可供使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收纳袋及罩体均采用软体材料制成,便于收纳,贴合性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熟悉此技术的人士所做的任何简单变相和修饰,仍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