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306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容器的容器保持器,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汽车的车厢内来保持饮料容器的容器保持器。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一种容器保持器,其构成为,为了稳定性良好地保持收容在上方开口的收容凹部内的容器,而将被施力部件向收容凹部的内侧施力的可动部件推压在容器的侧部。可动部件设有一个或多个,将容器夹持在可动部件与收容凹部的侧壁部之间或可动部件之间来支承容器。据此,能够稳定性良好地保持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容器。

作为这样的容器保持器,存在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可动部件的辊的容器保持器(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容器保持器中,可动部件的一方的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容器保持器的主体,在另一方的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辊。可动部件通过施力部件被向收容凹部的内侧施力,在收容凹部内没有收容容器的状态下,支承于可动部件的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收容凹部内突出。在该容器保持器中,当将容器插入收容凹部内时,容器的底部或侧部与辊相抵接而使辊进行旋转,因此插入阻力变得比较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德国专利公报第de102005008624b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可动部件的辊的容器保持器中,根据容器的插入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插入收容凹部内的容器的底部或侧部从辊的旋转轴的正上方大致垂直地抵接于辊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难以产生使可动部件向收容凹部的外侧转动的分力,因此无法使可动部件进行转动,将容器插入收容凹部内时的插入阻力变大。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易于向收容凹部内插入容器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背景,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向收容凹部内插入容器的容器保持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保持容器(80)的容器保持器(10、90),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20)、摆动部件(40)、辊(50)和施力部件(60),其中,所述主体(20)形成有收容凹部(21),该收容凹部向上方开口,收容所述容器;所述摆动部件(4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能够向所述收容凹部内伸缩;所述辊(50)以能够绕规定的旋转轴线(b)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动部件,以使在将所述容器插入所述收容凹部或者将其从所述收容凹部取出时所述辊(50)与所述容器抵接且转动;所述施力部件(60)对所述摆动部件向使之向所述收容凹部内突出的方向施力,所述摆动部件在比所述辊的外周面(53)靠外侧的位置具有倾斜面(47),所述倾斜面(47)以从所述辊的上方且所述收容凹部的外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正上方或其内侧的位置下降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结构,倾斜面覆盖辊的旋转轴线的正上方的位置,因此,在将容器插入辊的旋转轴线的正上方的情况下,容器的底部和侧部同倾斜面抵接。与倾斜面相抵接的容器在倾斜面上向收容凹部的内侧滑动,被引导至辊的外周面而与其相抵接。另外,同时,在倾斜面被容器推压的摆动部件向收容凹部外侧倾倒。此时,容器在比辊的旋转轴线靠收容凹部的内侧的位置与辊的外周面抵接。因此,插入收容凹部内的容器的底部和侧部不会大致垂直地抵接于辊的外周面,而促进辊的旋转。即,容器向收容凹部内的插入变得容易。与容器相抵接的辊由于在其与容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旋转,与此同时,摆动部件通过辊而受到来自容器的向收容凹部的外侧推压的力,抵抗螺旋扭转弹簧的加载力而向收容凹部的外侧摆动。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轴线(c)位于比所述辊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从收容凹部取出容器时,将容器向上方拉出的力在摆动部件的缩回方向上作用于该摆动部件,因此,从收容凹部拉出容器的拉出阻力变小。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倾斜面延伸到所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辊的侧方。

根据该结构,倾斜面从辊的上方且所述收容凹部的外侧的位置,通过辊的旋转轴线的正上方的位置,延伸到所述辊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朝向收容凹部的内侧在较宽范围覆盖辊的旋转轴线的正上方的位置。据此,插入收容凹部内的容器的底部或侧部易于与倾斜面相抵接。因此,容器向收容凹部内的插入变得更容易。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辊的表面层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摆动部件的所述倾斜面高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作用于在收容凹部内收容的容器与辊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容器被辊更牢固地支承,尤其是容器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被抑制。据此,在容器具有螺旋盖(screwcap)等盖的情况下,能够单手握持支承在收容凹部内的容器的盖,通过使其旋转来进行开盖和闭盖。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辊由轴状的内侧部件(51)和圆筒状的外侧部件(52)构成,其中所述内侧部件(51)具有旋转轴(51a);所述外侧部件(52)安装于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51b),所述外侧部件由摩擦系数比所述内侧部件高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具有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构成的表面层的辊。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的一方上形成有凸部(51c),在另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52b),通过使所述凸部和凹部相互卡合,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相互结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使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相互结合。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倾斜面在其表面形成有肋部(92)。

根据该结构,与没有设置肋部的情况相比较,将容器插入收容凹部内时的容器与倾斜面的抵接面积变小,因此,容器从倾斜面受到的摩擦阻力变小。因此,易于向收容凹部内插入容器。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收容凹部的底壁部的表面层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收容凹部的侧壁部高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作用于在收容凹部收容的容器的底部与收容凹部的底壁部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容器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被抑制。据此,在容器具有螺旋盖等盖的情况下,能够单手握持支承在收容凹部内的容器的盖,通过使其旋转来进行开盖和闭盖。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容器保持器中,容器向收容凹部内的插入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容器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摆动部件和辊的立体图。

图5是摆动部件和辊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辊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容器插入收容凹部内时的状态的容器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8中的(a)是表示容器的底部与倾斜面相抵接的状态的容器保持器的剖视图,图8中的(b)是(a)的局部的示意性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收容凹部内插入有容器的状态的容器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容器从收容凹部取出时的状态的容器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的摆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2中的(a)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的剖视图,图12中的(b)是(a)的局部的示意性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摆动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容器保持器适用于设置于汽车的中央控制台等的容器保持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容器保持器10与配置于容器保持器10前侧的其他种类的容器保持器70相互结合,形成为一体。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保持器10与其他种类的容器保持器70一体构成,但容器保持器10也可以单独地构成。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容器保持器10包括:主体20,其上形成有用于收容并保持饮料容器的收容凹部21;摆动部件40,其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20,能够向收容凹部21内伸缩;辊50,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摆动部件40;和螺旋扭转弹簧60,其被安装于摆动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保持器10具有4个摆动部件40。另外,摆动部件4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摆动部件40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

如图3所示,主体20具有:圆形的底壁部22;圆筒状的侧壁部23,其被立设于底壁部22的周缘;和上壁部24,其从侧壁部23的上端向收容凹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在上壁部24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25,所述多个安装孔25用于通过螺钉等将主体20安装于汽车的中央控制台等。

收容凹部21由底壁部22和侧壁部23形成,形成为上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侧壁部23的上端成为收容凹部21的开口端。将通过圆形的底壁部22的中心,并且与底壁部22垂直的轴线作为收容凹部21的中心轴线a。圆筒状的侧壁部23在其全周范围相对于中心轴线a倾斜而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向从底壁部22越靠向开口端则收容凹部21的直径越大的方向倾斜。即,收容凹部21呈倒圆锥台形状。收容凹部21例如形成为,能够合适地收容塑料瓶(petbottle)、金属制的罐、纸杯等饮料容器的尺寸。

主体20是合成树脂的成型品,例如,通过组合多个部件而形成。例如也可以由包括上壁部24的上部件、和包括底壁部22及侧壁部23的下部件构成。

在收容凹部21的侧壁部23上,在圆周方向上彼此成为等间隔的位置,即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间隔90°而形成有4个通孔26(参照图2)。各通孔26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侧壁部23而形成。各通孔26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形成为纵向长的长方形。各通孔26作为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20的摆动部件40向收容凹部21内伸缩时经过的通路来发挥作用。

另外,在收容凹部21的底壁部22的上表面铺设有垫子27,所述垫子27由摩擦系数比主体20高的材料形成(参照图2)。垫子27例如是由弹性体或橡胶等构成的板状部件,用双面胶或粘结剂等粘贴在底壁部22的上表面。垫子27增大与容器的底部的摩擦力,抑制容器相对于底壁部22移动和旋转。

在主体20的各通孔26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收容和支承摆动部件40的支承部30。支承部30具有侧壁部31、侧壁部32和底壁部33。支承部30的各壁部31~33的一方的侧部包围通孔26的外周,与收容凹部21的侧壁部23的外表面、即收容凹部21的相反侧的表面相结合。因此,被支承部30的各壁部31~33包围的中空部与侧壁部23的通孔26相连通。在该中空部收容摆动部件40。

在支承部30的侧壁部31和侧壁部32的内表面的比通孔26靠下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轴部34,所述轴部34用于以可使摆动部件40转动的方式来枢支摆动部件40。

各摆动部件40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各支承部30。即,4个摆动部件40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间隔90°来配置(参照图2)。4个摆动部件40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如图4所示,摆动部件40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件,具有:一对侧壁部41、42;下壁部43,其使侧壁部41、42的下部相互结合;和前壁部44,其使侧壁部41、42的前侧相互结合,在前壁部44上形成有前后贯穿前壁部44的开口部45。开口部45形成为纵向长的长方形,开口部45的宽度形成为比辊5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前壁部44的开口部45两侧的部分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曲为半圆弧状。

在侧壁部41、42的开口部45侧方的部分,辊轴承46彼此同轴地形成,该辊轴承46用于以使辊50的旋转轴51a(参照图5)可旋转的方式来支承辊50的旋转轴51a。辊轴承46在侧壁部41、4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侧壁部41、42而形成。轴支承于辊轴承46的辊50的旋转轴51a的旋转轴线成为辊50的旋转轴线b。

在前壁部44的开口部45上侧的部分形成有倾斜面47,所述倾斜面47以越靠向前侧越靠向下侧的方式向下倾斜。倾斜面47从比辊轴承46的正上方靠后侧的位置,延伸到比辊轴承46的正上方靠前侧的位置。即,倾斜面47以规定的长度覆盖辊轴承46的正上方。

在侧壁部41、42的比开口部45靠下侧的部分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凸台(boss、未图示)。在侧壁部41、42的设置有所述凸台的位置的外表面,轴承孔48彼此同轴地形成,该轴承孔48以使支承部30的轴部34可旋转的方式来收容支承部30的轴部34。在轴承孔48的下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缝隙。当将摆动部件40安装于支承部30时,使轴部34通过所述缝隙而到达轴承孔48。轴承孔48被轴部34进行轴支承,据此,摆动部件40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部30。被轴支承于轴承孔48的轴部34的旋转轴线成为摆动部件40的摆动轴线c。摆动部件40的摆动轴线c与辊50的旋转轴线b相互平行。

如图5所示,辊50由轴状的内侧部件51和圆筒状的外侧部件52构成,其中所述轴状的内侧部件51具有旋转轴51a;所述圆筒状的外侧部件52以覆盖内侧部件51的外周面51b的方式来安装。如图6所示,在内侧部件51的外周面51b形成有凸部51c,在外侧部件52的内周面52a形成有与内侧部件51的凸部51c对应的形状的凹部52b。通过使内侧部件51的凸部51c和外侧部件52的凹部52b相互嵌合,能够使内侧部件51和外侧部件52相互结合。安装于内侧部件51的外周面51b的外侧部件52成为辊50的表面层。

外侧部件52由摩擦系数比内侧部件51高的材料形成。外侧部件52例如可以由弹性体(elastomer)或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pom(聚缩醛)形成内侧部件51,由epdm(三元乙丙橡胶)形成外侧部件52。通过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外侧部件52,作用于收容在主体20的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与辊50的外周面53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据此,收容在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被辊50更牢固地支承,尤其是容器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被抑制。

内侧部件51的旋转轴51a轴支承于摆动部件40的辊轴承46,据此,辊5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摆动部件40。支承于辊轴承46的辊50的外周面53的一部分从摆动部件40的前壁部44的开口部45向前方突出(参照图4)。

螺旋扭转弹簧60是用于对摆动部件40向使之向收容凹部21内突出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螺旋扭转弹簧60的线圈部由形成于摆动部件40的侧壁部41、41的内表面的凸台(boss、未图示)来支承。螺旋扭转弹簧60的一端的臂抵接于摆动部件40的前壁部44的内表面,另一端的臂卡止于在支承部30的底壁部33的上表面设置的弹簧卡止部35(参照图1)。据此,摆动部件40被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施力。

在图1~图3所示的收容凹部21内没有收容容器的状态下,被螺旋扭转弹簧60施力的各摆动部件40的一部分通过收容凹部21的侧壁部23的通孔26而向收容凹部21内突出,摆动部件40的下壁部43与收容凹部21的侧壁部23的外表面相抵接(参照图3)。将该状态作为初始位置。

在初始位置,摆动部件40的倾斜面47向收容凹部21内突出,从比辊50的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靠后侧的位置,延伸到比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靠前侧的位置。即,倾斜面47在辊50的外周面53的上方,以规定的长度覆盖辊50的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另外,在该初始位置,倾斜面47的后端位于比通孔26的收容凹部21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主体20的上壁部24中的与收容凹部21的开口周缘邻接的部分被倒角,倾斜面47形成与主体20的上壁部24的上表面连续的平滑的倾斜面。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10的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保持器10具有4个摆动部件40,但在此,仅对1个摆动部件40进行说明。4个摆动部件4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各摆动部件40的动作和作用效果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并保持于容器保持器10的容器80是在侧部具有颈缩部的塑料瓶。该塑料瓶在上部具有螺旋盖(未图示)。另外,收容并保持于容器保持器10的容器80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的罐或纸杯等。

如图7所示,在以收容凹部21的中心轴线a为中心而将容器80插入收容凹部21内的情况下,容器80的底部和侧部不与摆动部件40的倾斜面47相抵接而下降,与辊50的外周面53相抵接。此时,容器80在比辊50的旋转轴线b靠收容凹部21的内侧的位置与辊50的外周面53抵接。

另外,如图8中的(a)所示,在容器80的插入位置在收容凹部21的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的情况下,容器80的底部或侧部与摆动部件40的倾斜面47相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容器80的底部以倾斜的角度α抵接于倾斜面47(参照图8的(b))。与倾斜面47相抵接的容器80在倾斜面47上滑动而被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引导。同时,在倾斜面47被按压的摆动部件40由于朝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的分力而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缩回方向)倾倒。通过容器80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的移动和摆动部件40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的倾摆,容器80被引导至辊50的外周面53而与其相抵接。此时,容器80在比辊50的旋转轴线b靠收容凹部21的内侧的位置与辊50的外周面53抵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10,插入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80不会在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的位置与辊50的外周面53抵接。据此,促进摆动部件40的倾倒和辊50的旋转,容器80向收容凹部21内的插入变得容易。

当从容器80与辊50的外周面53相抵接的状态,将容器80进一步向收容凹部21下方压入时,辊50由于在其与容器8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绕旋转轴线b旋转。与此同时,摆动部件40通过辊50受到来自容器80的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推压的力,抵抗螺旋扭转弹簧60的加载力而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倾摆。容器80被收容在根据摆动部件40的倾摆而形成于辊50之间的空间内。如图9所示,收容于所述空间的容器80被夹持在辊50之间而被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辊50与容器80的侧部的颈缩部抵接来支承容器80。

形成辊50的表面层的外侧部件52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因此,当收容于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80被夹持在各辊50之间而被支承时,作用于辊50与容器80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据此,收容于收容凹部21的容器80被辊50更牢固地支承,尤其是容器80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被抑制。

另外,在收容凹部21的底壁部22的上表面铺设有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的垫子27,因此,通过作用于垫子27与容器80的底部之间的摩擦力,容器80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被抑制。据此,使用者能够单手握持支承在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80的螺旋盖,通过使其旋转来进行开盖和闭盖。

如图10所示,当将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取出时,若将容器80沿中心轴线a向上拉,则容器80的底部与辊50的外周面53相抵接。与容器80相抵接的辊50受到来自容器80的摩擦力而绕旋转轴线b进行旋转。与此同时,摆动部件40通过辊50而受到来自容器80的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推压的力,抵抗螺旋扭转弹簧60的加载力而向收容凹部21的外侧摆动。据此,辊50离开容器80部,辊50对容器80的支承解除。

摆动部件40的摆动轴线c位于比辊50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当将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取出时,将容器80向上方拉出的力在摆动部件40的缩回方向上作用于摆动部件40,因此,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拉出的拉出阻力变小。因此,当将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取出时,不会存在容器80被辊50卡住的担忧,尤其是,即使是塑料瓶等在侧部具有颈缩部的容器,使用者也能够在容器不会被辊50卡住的情况下将容器从收容凹部21取出。这样,若将摆动部件40的摆动轴线c配置于比辊50靠下方的位置,同摆动部件40的摆动轴线c被配置在比辊50靠上方的情况相比较,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的取出变得容易。

在将容器80从收容凹部21取出之后,摆动部件40被螺旋扭转弹簧60施力而再次向收容凹部21内突出,恢复为初始状态。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9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10相比较,形成于摆动部件40的倾斜面的形状不同。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90的结构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10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11所示,容器保持器90具有第2倾斜面91,该第2倾斜面91从摆动部件40的开口部45的上侧向下倾斜到开口部45的侧方。第2倾斜面91从比辊50的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靠收容凹部21外侧的位置,通过辊50的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的位置,而延伸到辊50的旋转轴线b的侧方的位置。即,朝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而在较宽范围覆盖辊50的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的位置。

如图12中的(a)所示,第2倾斜面91朝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更长地突出。因此,插入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80的底部或侧部易于与第2倾斜面91相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容器80的插入位置在收容凹部21的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容器80的底部以倾斜的角度β抵接于第2倾斜面91(参照图12中的(b))。与第2倾斜面91相抵接的容器80在第2倾斜面91上滑动而被向收容凹部21的内侧引导,被引导至辊50的外周面53而与其相抵接。此时,容器80在比辊50的旋转轴线b靠收容凹部21的内侧的位置与辊50的外周面53抵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器90,插入收容凹部21内的容器80不会在旋转轴线b的正上方的位置与辊50的外周面53抵接。即,容器80向收容凹部21内的插入变得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摆动部件40的倾斜面47的表面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宽度的线状的肋部92。在图13中,肋部92形成有4个。肋部92可以形成为沿倾斜面47的倾斜方向延伸。当设置有这样的肋部92时,与没有设置肋部92的情况相比较,将容器插入收容凹部21内时的容器80与倾斜面47的抵接面积变小,因此,容器80从倾斜面47受到的摩擦阻力变小。因此,容器80向收容凹部21内的插入变得更容易。另外,肋部92的形状和延伸方向能够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部件40轴支承在比辊50靠下方的位置,但也可以构成为将摆动部件40轴支承于比辊50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辊50通过使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2个部件相互结合并一体化而构成,但辊50也可以通过双色成型来形成。

符号标记说明

10、90:容器保持器;20:主体;21:收容凹部;30:支承部;40:摆动部件;47:倾斜面;50:辊;53:外周面;60:螺旋扭转弹簧(施力部件);70:其他种类的容器保持器;80:容器;91:第2倾斜面;a:中心轴线;b:旋转轴线;c:摆动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容器保持器,用于保持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摆动部件、辊和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形成有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向上方开口,收容所述容器;

所述摆动部件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能够向所述收容凹部内伸缩;

所述辊以能够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摆动部件,以使在将所述容器插入所述收容凹部与将其从所述收容凹部取出时所述辊抵接所述容器且转动;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摆动部件向使之向所述收容凹部内突出的方向施力,

所述摆动部件在比所述辊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从所述辊的上方且所述收容凹部的外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正上方或其内方的位置下降的方式延伸,并且,

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轴线位于比所述辊靠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延伸到所述辊的旋转轴线的轴向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的表面层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摆动部件的所述倾斜面高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由轴状的内侧部件和圆筒状的外侧部件构成,其中所述内侧部件具有旋转轴,所述外侧部件安装于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

所述外侧部件由摩擦系数比所述内侧部件高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中的一方上形成有凸部,在另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通过使所述凸部和凹部相互卡合,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相互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面的表面上形成有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凹部的底壁部的表面层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收容凹部的侧壁部高的材料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