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983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整电动汽车座椅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第ep979179号揭露一座椅调整器,其具有于一固定件上,可无阶段式地固持于两个调整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的可调式构件。藉由一解除元件,其可自该固持状态释放,以使可调式构件无阶段式地移动于两个方向上。为避免于震动中调整斜撑式,一附加卡固件设于卡杆上,其与一齿轮相啮合。然而,所述的附加卡固件须经设计是利用自卡方式,并将卡杆旋转轴与齿轮齿牙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较大,因此该调整装置需较大的安装空间。惟为通过制造商所进行的振动测试,调整装置必须可靠地避免使用附加卡固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具有附加卡固件的调整装置,其具有袖珍设计,并可同时可靠避免在一卡固位置上,调整一输出件。

此目的可藉由如后所述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及其特征达成之。

如本发明所揭露的调整装置,其具有一附加卡固件,用于固定第一斜撑式飞轮以抵制转动。其中,该附加卡固件具有至少一旋转卡杆,其包含一用于解除卡固状态的致动段,及该旋转卡杆亦具有一用于解除卡固状态的致动段,其经组合以于一卡固元件的圆周方向上,偏设于该卡杆的棘爪。藉由棘爪与致动段之间于圆周方向上的错位设置,其可允许附加卡固件在该调整装置的轴上,能具有一较小的轴向延伸距离,因此本发明可具有袖珍型设计。同时,因提供介于棘爪与致动段之间于圆周方向上的距离,可获得移动的传动比,故该致动元件的小幅度移动即可达到较大幅度移动的棘爪。因此,小幅度的移动已足以解除该附加卡固件的卡固状态。

较佳为,该致动段相对于该棘爪的偏设沿圆周方向延伸超过至少10°的角度,较佳是介于20°至50°之间。此偏设可由介于致动段与棘爪之间,在卡固元件圆周上的距离界定之。同时,此角度由卡固元件旋转轴一端至致动段的一端,及至于其另一端的棘爪的另一端所判断之。

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致动段设于卡杆的棘爪与卡杆旋转轴之间。卡杆可为直或弯角造型,同时,自致动段方向观之,卡杆旋转轴及棘爪设于不同侧上。或者,致动段与具有棘爪的卡杆亦可设于旋转轴的相反侧上,以提供一双臂杆。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介于致动杆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介于旋转轴与棘爪之间一半的距离。因此,当致动段移动一距离时,棘爪将移动此距离的多倍距离,故驱动元件的一小幅度移动,将以足够达到解除卡固状态的效果。

较佳为,当驱动元件旋转移动的角度小于4°时,附加卡固件与棘爪之间的卡固状态将解除之,此角度较佳为小于3°。同时,其甚可藉由最小约为2的旋转移动,以达到解除卡固状态的效果。故,此可确保棘爪可藉由致动段相当小幅度的移动,以其解除卡固状态。因此,其可改善卡杆的阻挡动作,以避免当震动及相当程度的力矩施于该调整装置上时,输出元件所产生的非经意转动。

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卡杆经设计以自卡固方式卡于棘爪上。当某力矩经由输出元件施于附加卡故件上时,棘爪并无法藉由此自卡固方式而解除卡固状态。因此,其可确保调整装置的固定与固持功能。

较佳为,卡杆的致动段由控制盘所移动之。控制盘可设有可容纳致动段的卡槽,以供致动段可设于初始位置上,其中,控制盘耦接于致动元件,以令两者同时旋转之。

附加卡固件较佳具有两个卡杆,其可安装于不同旋转轴上。此二卡杆可经由同一控制盘驱动之;举例而言,其可具有两个彼此相间隔的卡槽,每一卡槽可容纳一致动段。

针对附加卡固件的特别稳固设置而言,棘爪可啮合致卡固元件的齿部上。于此例中,棘爪可具有一接触面,此接触面相对于该卡固元件旋转轴的径向倾斜之,其具有介于2°至15°的角度,如介于4°至10°。基于棘爪接触面的对齐设置,故当一力矩施于卡固盘上时,棘爪将轴向向内移动,进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因于轴向上朝外侧的移动,导致此卡固状态的解除。卡固盘齿部可实质上呈长方形,其中,该齿部的侧面可相对于轴向,向内倾斜介于0°至10°之间角度,该角度较佳介于0°至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应用于一座椅的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调整装置位于卡固位置的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调整装置于非卡固位置的视图;

图5为绘示本发明调整装置的控制盘的细部视图;

图6为绘示本发明调整装置的卡固盘的细部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调整装置的卡杆的细部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座椅

2…椅垫

3…椅背

4…框架

5…杆体

6…调整装置

7…驱动杆

8…壳体

9…轴杆

10…输出元件

11…驱动元件

12…开口

13…轴

20…附加卡固件

21…卡固盘

22…突起部

23…齿部

24…间隙

25…卡杆

26…棘爪

27…开口

28…致动段

30…控制盘

31…开口

32…外圆周

33…卡槽

34…延伸臂

35…开口

40…弹簧

41…第一肢部

42…第二弹簧肢部

50…接触面

51…导槽

80…侧翼

81…开口

82…盖体

83…固持突起部

90…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座椅1,该此座椅可为汽车座椅,其具有椅垫2及椅背3。此具有椅背3的椅垫2支撑于框架4上,并由两个平行杆体5所固设。为了调整椅垫2相对于框架4的高度位置,其提供有调整装置6,此调整装置6可藉由驱动杆7驱动。当驱动杆7向上移动至位置7a时,可藉由调整装置6顺时钟方向扭转杆体5,进而使椅垫2下降。当驱动杆7向下扭转至位置7b时,可藉由调整装置6逆时钟方向扭转杆体5,进而使椅垫2上升。

调整装置6包括第一和第二斜撑式飞轮,其设于一驱动元件与一输出元件。此些飞轮经由一释放元件以相对应耦接之,如第de1020104103969号专利中图2-7所揭露,并请参其细节。调整装置6的相关特征将于此说明书详述之。

调整装置6包括有一壳体8(图2),其具有一杯形设计,并具有设有开口81于其上的侧翼80,因此壳体8可固定至椅垫2上。壳体8的上侧由盖体82所覆盖,其衔接设于向上凸起的固持突起部83之间,并可旋转式固定至壳体8上。壳体8内部设有斜撑式飞轮,及一释放元件,如第de1020104103969号专利所示。

为驱动调整装置6,驱动杆7可作动于驱动元件11上,此元件可旋转式安装于其上,并设有开口12以衔接驱动杆7。藉由转动驱动元件11,可释放第一与第二斜撑式飞轮,进而传递此转动至位于输出元件19上的轴杆9,如一插销。藉由驱动元件11的转动,轴杆9亦随的转动,其同时具一轮廓90,并于圆周上设有肋部,以将一卡固元件可旋转式地固定于轴杆9上,其中,此卡固元件可为一卡固盘21。

因此,卡固盘21具有一设有向内凸起的突起部22的中心开口,并衔接至轮廓90上。卡固盘21的外圆周上设有多个齿部23,且彼此间具有一间隙24。

卡固盘21为附加卡固件20的部件之一,此部件可避免输出元件10的转动,虽并未由驱动杆7所驱动,然而,转动仍可能发生,尤其当斜撑式飞轮的阻挡完全无法起作用时,及因震动或车辆移动路线颠颇等原因而产生的位移。为避免此转动,所提供的附加卡固件20可确保其固定定位。附加卡固件20亦包括有两个卡杆25,其设有开口27于一端,以旋转式安装于一设于盖体82的轴13上。每一此二卡杆25皆具有一致动段28,以使卡杆25可旋转于轴13上。于此实施例中,轴13设于致动段28的一侧上,而棘爪26设于另一侧上,以衔接至卡固盘21。因此,每一卡杆25可藉由一弹簧40,以预拉紧方式设于卡固位置上。

附加卡固件20进一步包括有控制盘30,其具有开口31,以环设于轴杆9,并可旋转式固定于此轴杆9上而不与其相连合。于控制盘30的相反侧上设有延伸臂34,此些延伸臂34则设有开口35,其可定位于旋转驱动元件11上,进而以可旋转固定的方式,将控制盘30连接致驱动元件11。控制盘32的外圆周32设有两个卡槽33,其可与卡杆25的致动段28相衔接。

图3为调整装置6的附加卡固件20于卡固位置的示图。棘爪26设于介于卡固盘21的齿部23之间的间隙24中。当一力矩于轴杆9的顺时钟方向施于卡固盘21上时,设于卡杆25上的上棘爪28可防止转动,其中,卡杆具有自卡方式的设计。若轴杆9的力矩施于一反方向时,设于卡杆25的下棘爪26则可防止转动。此二卡杆25皆为预拉紧方式设于卡固位置上,其中,弯线体所形成的弹簧40可提供此功能。弹簧40包括有第一肢部41固定于壳体8的固持突起部83上。第二弹簧肢部42是与第一肢部41一体成形,以作用于卡杆25的突起部29上,进而预拉紧所述后者朝向卡固盘21。

于卡固位置上时,椅垫2并无法调整高度。然而,若其提供有驱动杆7来用于调整时,此附加卡件20将须为非于卡固状态的,如图4所示。

藉由转动驱动杆7,控制盘30将可转动,进而移动卡槽33于控制盘30的圆周32上。因此,二卡杆25的致动段28将朝径向外侧移动,故能使卡杆25的二棘爪26自卡固盘21脱离之。介于每一致动段28至旋转轴13之间距离,小于介于旋转轴13至棘爪26之间距离的50%。因此,棘爪26可藉由相对较大的移动,以自卡固盘21脱离之。故,藉由此传动比,驱动杆7可仅旋转一小角度,如小于4°,较佳小于3°,便能足以解除棘爪26的卡固状态。当卡固状态解除后,驱动杆7的移动可用于释放斜撑式飞轮,进而调整椅垫2的高度,如第de102014103989号专利所说明的内容。

介于致动段28至棘爪26之间距离是经设计选择,故使从棘爪26的一端至致动段28的另一端之间的边线,可包含一具有相对于轴杆9为中心点的纵轴的至少10°的角度,此角度较佳介于20°至50°。介于棘爪26和致动段28之间距离,是取决于调整装置,如10mm的距离。

图5揭露控制盘30的细部图。控制盘30包括有两个卡槽33,其具有实质上呈v形的轮廓,其中,此v形两段部彼此形成有一角度α。此角度α可介于60°至120°之间,较佳为80°至100°之间,以当控制盘30做小幅度移动时,且无论控制盘30的转动方向为何,皆可达到稳固的释放效果,此控制盘30较佳包含有金属材质,以利于较大力量的传递。

图6为附加卡固件20的卡固盘21的细部图。卡固盘21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并具有内齿部22,以确保与轴杆9之间的旋转固定衔接。于卡固盘21的外圆周上设有多各实质上呈长方形的齿部23,此些齿部23设于间隙24之间。侧边齿部的侧面可经设计,以向轴向微倾,进而当接触面相对应第与棘爪26对整时,可达成对应的自卡固效果。换言之,当力矩施于卡固盘21上时,对应的棘爪26轴向向内预拉紧之。

图7为附加卡固件20的卡杆25的细部图。卡杆25可旋转式安装于开口27的轴上,其中,致动段28可经设计为如螺栓或致动元件,并设置远离于该旋转轴一距离r1。棘爪26的接触面50设置于远离该旋转轴一距离r2,且r2大于r1,此大于的程度可为大于50%,较佳大于100%。棘爪26可设有导槽51于接触面50的相反面上,故此卡杆25并无法提供阻挡功能于此相反方向上。因此,此二卡杆25仅能于一方向上作用。

于所揭露的实施例中,此二卡杆25可旋转式安装于相距于彼此的旋转轴13上,因此其可提供一袖珍型设计。另外,多个多于数量二的卡杆25亦可设于附加卡件20上。同时,卡杆25的形体亦可经设计选择而具有不同的形体,如v形等。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