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的角度调节对汽车安全驾驶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驾驶员因身高、坐姿的不同,需要对后视镜进行相应的调节。
现有的后视镜调节装置需要驾驶员手动进行调节,且当驾驶员坐姿位置变换或驾驶员更换后,后视镜必须进行相应的调节,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解决手动调节后视镜的问题,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人脸位置自适应调节后视镜。
为此,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
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
可选地,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包括:
采集驾驶室内的图像;
若根据人脸识别算法在图像中检测到人脸,提取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
可选地,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包括:
根据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人脸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位置;
计算人脸中心位置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
根据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可选地,人脸中心位置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为人脸中心位置的坐标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的差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驾驶员的人脸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
可选地,获取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驾驶室内的图像;
识别单元:用于若根据人脸识别算法在图像中检测到人脸,提取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
可选地,采集单元为图像传感器。
可选地,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人脸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位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计算人脸中心位置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
换算单元:用于根据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可选地,调节模块包括后视镜控制器和后视镜电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后视镜调节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并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位置实现全自动后视镜调节,完全脱离手动操作,另一方面,后视镜的位置与驾驶员的位置自适应,保证驾驶员视野,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化系统兼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包括:
S101、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驾驶室内图像,并在图像坐标系中提取人脸的坐标,以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来表示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S102、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上述后视镜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左后视镜,右后视镜,车内后视镜。
本实施例中,从图像信息能得到人脸中心位置的坐标,通过计算人脸中心位置坐标与图像中心坐标的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后视镜的初始位置与图像中心相适应,图像中心位置能保证后视镜的视野。
本实施例中,后视镜的调节参数与上述偏移量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人脸中心位置坐标与于图像中心坐标重合时,即,偏移量为零时,后视镜的调节参数为零,即不进行调节。
S103、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
根据得到的后视镜的调节参数,进行后视镜的调节,将后视镜调节到预定位置上,例如可以通过后视镜的控制器接收到上述调节参数后,通过驱动后视镜电机完成预定角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采用统一控制的方式,即通过一个控制器同时完成上述三个后视镜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中人脸的位置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位置实现全自动后视镜调节,完全脱离手动操作,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化系统兼容。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包括:
S201、采集驾驶室内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驾驶室内的图像。
S202、判断根据人脸识别算法能否在图像中检测到人脸,若是,则进行步骤S203;否则,重复本步骤。
本步骤用于人脸识别,根据人脸识别算法对图像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人脸则进行下一步骤,如果未检测到人脸,则重复进行此步骤。
S203、提取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
上述图像坐标系(Pixel coordinate system)是指计算机内部数字图像所用的坐标系,图像坐标以像素(Pixel)为单位。
本实施例中,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来体现,即人脸的位置信息可由人脸关键点的像素坐标来反应,人脸的关键点的选取可以采用人脸图像的重心、中心等。
S204、根据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人脸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确定人脸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位置。
S205、计算人脸中心位置相对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
本实施例中,人脸中心位置相对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为人脸中心位置的坐标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的差值,即:
(a,b)=(X,Y)-(X0,Y0)
其中,(X,Y)为人脸中心位置坐标,(X0,Y0)为图像中心坐标,(a,b)为偏移量。
本实施例中,人脸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后视镜的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保证驾驶员的视野。
S206、根据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例如根据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角度调节参数,然后利用角度调节参数控制电机驱动后视镜运动。
上述后视镜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左后视镜,右后视镜,车内后视镜。例如可以将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采用统一控制的方式,即通过一个控制器同时完成上述三个后视镜的调节。
后视镜的调节主要有两个自由度,包括后视镜的前后转动和左右转动,后视镜在其本身平面内的转动相对不重要,后视镜主要用于驾驶员的观测,缩小驾驶员的视觉盲区,使得可视视野利于驾驶。
后视镜的调节需要依据人脸在驾驶室内的位置,这种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图像中人脸的偏移量来反应,即:
(δ,γ)=λ(a,b)
其中,(δ,γ)为后视镜的调节参数,(a,b)为偏移量,λ为关系函数,可以通过试验标定或是拟合得到,具体来说,例如通过试验采集偏移量与调节参数的数据,然后通过插值与拟合得到两者的函数关系,或者直接标定两者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后视镜的初始位置与图像中心相适应,图像中心位置能保证后视镜的视野。
本实施例中,后视镜的调节参数与人脸中心位置相对于图像中心的偏移量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人脸中心位置坐标与于图像中心坐标重合时,后视镜的调节参数为零,即不进行调节。
S207、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
根据得到的后视镜的调节参数,进行后视镜的调节,将后视镜调节到预定位置上,例如可以通过后视镜的控制器接收到上述调节参数后,通过驱动后视镜电机完成预定角度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获取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图像中心位置坐标的偏移量,并根据偏移量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位置实现全自动后视镜调节,完全脱离手动操作,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化系统兼容。
第三实施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图1~图2中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1、计算模块302和调节模块303。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
计算模块302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调节模块303用于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01包括:
采集单元3011:用于采集驾驶室内的图像;
识别单元3012:用于若根据人脸识别算法在所述图像中检测到人脸,提取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
本实施例中,计算模块302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3021: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人脸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人脸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位置;
第二处理单元3022:用于计算人脸中心位置与图像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
换算单元3023:用于根据偏移量换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
本实施例中,采集单元3011可以是图像传感器,调节模块303可以包括后视镜控制器和后视镜电机,例如,通过后视镜控制器根据位置参数驱动后视镜电机调节后视镜至预定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模块获取驾驶员的人脸在驾驶室内的图像信息,通过计算模块得到后视镜的调节参数,并通过调节模块根据调节参数调节后视镜的位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位置实现全自动后视镜调节,完全脱离手动操作,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化系统兼容。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独立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