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658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扭力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扭力梁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扭力梁作为车辆底盘系统重要的承载元件,在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以及操控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扭力梁通过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来保持车辆的平稳。现有技术中,一旦底盘结构装配完成,其整个性能就基本确定。然而,当对底盘结构,尤其是对扭力梁提出新的性能要求时,就需要对扭力梁重新改制或开模,缺乏灵活性且增加了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力梁,该扭力梁可以方便装配且节约开发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扭力梁,所述扭力梁包括纵向延伸的纵臂和横向延伸的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臂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梁与所述纵臂通过连接夹具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上形成有纵向通孔,所述纵臂穿过所述纵向通孔而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所述横梁与夹具主体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夹具包括从所述夹具主体上横向延伸的横向连接轴部,所述横梁与所述横向连接轴部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轴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横向连接孔,所述横梁包括梁主体和从所述梁主体径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梁主体的截面为圆弧面。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孔沿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夹具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连接部围成所述纵向通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以松开或夹紧所述纵向通孔中的所述纵臂。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轴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或所述连接部上。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扭力梁的车辆。

本公开通过将横梁与纵臂可拆卸地连接,既方便装配,又提高了扭力梁在调节性能方面的灵活性,从而控制扭力梁对车辆的影响,节约了开发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扭力梁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夹具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臂2横梁3连接夹具

4第一紧固件5第二紧固件21梁主体

22凸缘31纵向通孔32第一夹持部

33第二夹持部34连接部35横向连接轴部

36横向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纵向”通常是指车辆的长度方向,“横向”通常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描述的目的,并不能理解对相关部件的限制。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扭力梁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扭力梁包括纵臂1和横梁2,其中,横梁2沿横向延伸,横梁2两端的纵臂1沿纵向延伸。如前所述,一旦扭力梁装配完成,例如横梁与纵臂焊接固定,其整个性能就基本确定。因此,本公开将横梁2与纵臂1可拆卸地连接,既方便装配,又提高了扭力梁在调节性能方面的灵活性,节约了开发成本。

可拆卸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横梁2与纵臂1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等。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横梁2与纵臂1主要采用连接夹具3连接,其中,在横向方向上,横梁2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连接夹具3与纵臂1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横梁2与纵臂1的安装和拆卸。

其中,连接夹具3可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参见图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夹具3包括夹具主体,夹具主体上形成有纵向通孔31,使得纵臂1可以穿过纵向通孔31而与夹具主体连接,同时,将横梁2与夹具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实现横梁2与纵臂1的可拆卸连接,如横梁2通过第一紧固件4直接安装在夹具主体上,以方便安装和拆卸。优选地,从夹具主体上横向延伸的横向连接轴部35,横梁2与横向连接轴部35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轴套连接、通过第一紧固件4连接等。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横向连接轴部35,使得横梁2可以在横向上距离纵臂1更远,避免安装干涉等情况的出现,使得横梁2与夹具主体连接更加稳固。

所述横向连接轴部35大致形成为中空的轴段,在横向连接轴部35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横向连接孔36,即横向连接孔36的轴线与横梁2的轴线平行。

参见图3,示出了横梁2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横梁2包括梁主体21和从梁主体21径向延伸的凸缘22,使得凸缘22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4连接于横向连接孔36。其中,横向连接轴部35的中空设计可以为梁主体21端部的伸入提供空间,换言之,为横梁2提供了避免干涉的安装空间。此外,如图3所示,梁主体21为非圆柱形,而是沿轴向截取的部分圆柱形,即,横梁2的截面形成为圆弧面,相应地,凸缘22也形成为圆弧面。如图1和图3所示,横梁2布置成圆弧开口朝下的形式,由于横梁2通过凸缘22可拆卸地安装在夹具主体上,因此,可将横梁2拆卸并旋转一定角度(例如圆弧开口朝上)后再次安装,从而可以调节扭力梁的性能,具体而言,可以控制扭力梁的扭转刚度。另外可以理解,根据性能调节的需要,还可以对横梁2进行替换,如将圆弧截面面积较小的横梁2替换为圆弧截面面积较大的横梁2。具体而言,横梁2的圆弧直径可保持不变,圆弧截面面积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截面弧长的形式来实现。可以理解,使用不同截面面积的横梁,扭力梁的扭转刚度也相应改变,以适用于各种车辆的研究开发,由此节约开发成本。在具体研究开发过程中,无论是旋转横梁2还是更换横梁2,为确保更顺畅地与夹具主体重新连接,优选使夹具主体的横向连接轴部35上的多个横向连接孔36沿周向均匀分布,由此可以提高夹具主体与横梁2之间连接的通用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3示出了圆弧截面的横梁,但是其他截面形状的横梁仍适用于本公开中,只要横向连接轴部35的截面进行适应性改变即可。

进一步地,夹具主体可以大致形成为具有纵向通孔31的块状体,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夹持部32、第二夹持部33和连接部34。其中,连接部34连接第一夹持部32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持部33的第一端,第一夹持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持部33的第二端分别是与第一夹持部32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持部33的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由此,第一夹持部32、第二夹持部33和连接部34可以围成前述的纵向通孔31。同时,第一夹持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持部3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紧固件5连接,以实现对纵向通孔31的径向大小的调节,从而松开或夹紧其中纵臂1,便于纵臂1的安装和拆卸。

在夹具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32、第二夹持部33或连接部34的结构下,用于连接横梁2的横向连接轴部35可以形成在第一夹持部32、第二夹持部33或连接部34上。如图2所示,横向连接轴部35形成在连接部34上。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夹具3的夹具主体可以纵向为轴线旋转某一角度后再进行安装,在这种情况下,横向连接轴部35还可以形成在第一夹持部32或第二夹持部33上。

基于以上所述的扭力梁,本公开还涉及采用该扭力梁的车辆。本公开将纵臂1与横梁2通过连接夹具3可拆卸地连接,使得横梁2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固定在连接夹具3上,由此借助横梁2圆弧开口方向的改变,控制扭力梁的扭转刚度,从而控制扭力梁对车辆的影响,进而节约开发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