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89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中侧扶手结构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座椅的质量、可调节程度、结构等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因此,随着汽车工业日益发达,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舒适度、方便性等性能。

中国在先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77679.9,发明创造名称为带有桌板的汽车座椅)公开了一种带有桌板的汽车座椅,其为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能,于汽车座椅上设置有腿托和两个固定扶手,且在固定扶手处的侧板内设置桌板组件,坐板能够通过双向转轴翻转到底座上方,为乘客提供一个方便的平面空间,以方便放置文件、食品饮料等物品。但是由于汽车内的空间较小,为汽车座椅所能提供的空间有限,上述公开专利中采用的固定扶手为固定的方式,占空间大,限制了乘客的活动空间,且该固定扶手的顶部宽度也较小,乘客倚靠时,舒适感不佳。现有技术中为解决固定扶手占空间的问题,提出有利用转轴设计可转动的扶手结构,在使用时将扶手旋转放下,不使用时将扶手旋转收起,但是扶手的宽度小,仍存在依靠不舒服的问题,若将扶手的宽度增大,则又占用了较多的汽车空间,不利于汽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侧扶手宽度较小存在依靠不舒服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包括:

安装于汽车座椅上的扶手骨架;

罩设于所述扶手骨架的罩盖;以及

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绕所述扶手骨架向上转动并支设于所述罩盖的上方从而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板可绕所述扶手骨架向下转动并收置于所述罩盖的外侧。

采用安装在扶手骨架上的可转动的支撑板来改变侧扶手的宽度,在倚靠时将支撑板转动至罩盖的上方以提供较宽的支撑面,在不需要倚靠时将该支撑板转动收折置于罩盖的外侧,不影响汽车内的空间。本发明提供的侧扶手结构在不影响汽车内的横向空间的同时,提供了较宽的供倚靠的支撑面,改变侧扶手的宽度,提升了乘客倚靠的舒适感,满足了汽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的要求。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上的转轴、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适配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互配合以限位所述转轴的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置于所述罩盖的上方或者置于所述罩盖的外侧。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棘轮,所述棘轮上设有卡槽和卡台;

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棘爪,所述棘爪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台相适配的凸起;

其中:所述棘爪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

转动所述转轴而使得所述棘爪的凸起卡入所述棘轮的卡槽内时,所述安装架支设于所述扶手骨架的上方,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置于所述罩盖的上方;

通过转动所述棘爪而使得所述棘爪的凸起脱离所述卡槽,进而转动所述转轴使得所述棘爪的凸起卡合于所述棘轮的卡台上,所述安装架置于所述扶手骨架的外侧,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置于所述罩盖的外侧。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爪上设有棘爪转轴,所述棘爪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上。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爪转轴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侧扶手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环形凹槽相适配的插片;

所述扶手骨架上设有安装竖板,所述安装竖板上开设有轴孔;

所述棘爪转轴穿设所述轴孔且所述环形凹槽从所述轴孔内穿出并置于所述安装竖板的一侧,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夹紧所述棘爪转轴,且所述插片贴设于所述安装竖板的一侧,从而实现了所述棘爪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爪转轴上套设有供保持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相互卡紧的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扶手骨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爪上设有支腿,所述罩盖上装设有与所述支腿对应设置的解锁按钮,按动所述解锁按钮向所述罩盖内移动,使得所述解锁按钮推动所述支腿,进而带动所述棘爪转动,从而实现了所述棘爪的凸起脱离所述卡槽。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棘轮上连接所述卡台和所述卡槽的部分为弧形段。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棘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扶手骨架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解除限位时带动所述转轴向下转动复位,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置于所述罩盖的外侧。

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台阶螺栓;所述转轴的两端侧开设有供容置所述台阶螺栓的光轴部分的装配孔,所述转轴的两端侧通过所述台阶螺栓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扶手骨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安装于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的支撑板收折置于罩盖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的支撑板支设于罩盖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扶手骨架的装配过程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扶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第二限位件的装配过程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第二限位件安装于扶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支撑板收折置于罩盖外侧的侧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支撑板支设于罩盖上方的侧面剖视图。

图12和图13为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中支撑板在收折置于罩盖外侧和支设于罩盖上方两种状态转换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侧扶手宽度较小而使得倚靠时舒适感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可翻转的支撑板,在使用时将支撑板翻转支设在罩盖的上方为乘客提供较宽的支撑面,提高倚靠的舒适感;在不使用时将支撑板翻转收置于罩盖的外侧,也就是侧扶手结构中扶手骨架的外侧,实现了侧扶手结构不影响汽车内的y向空间,该y向空间为汽车的横向空间,其中同排座椅的设置方向为横向,从前排座椅到后排座椅的方向为纵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带翻转支撑板的侧扶手结构20,该侧扶手结构20装设在汽车座椅10的侧部,为乘客提供倚靠功能,由于汽车内部空间有限,若将侧扶手的宽度设计较宽,将不利于汽车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还会占用乘客的乘坐空间,给乘客带来不适感;若将侧扶手的宽度设计较窄,能够减少汽车内部空间的占用,但是宽度较窄时会使得乘客倚靠的舒适感不佳,所以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侧扶手的宽度设计在占用空间和舒适感上陷入两难的境地。本发明提供的侧扶手结构20用于解决上述难题,在不影响汽车内部空间的同时,为乘客提供较宽的支撑面进行倚靠,提高了乘客倚靠的舒适感。结合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侧扶手结构20包括安装于汽车座椅10上的扶手骨架21、罩设于扶手骨架21的罩盖22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扶手骨架21上的支撑板23,结合图3所示,该支撑板23可绕扶手骨架21向上转动并支设于罩盖22的上方从而形成支撑面231,该支撑面231为乘客提供了较宽的倚靠部,支撑面231的宽度远大于罩盖22的宽度,通过设置支撑板提升了乘客倚靠的舒适感;该支撑板23可绕扶手骨架21向下转动并收置于罩盖22的外侧,使得支撑板23不影响汽车内部的y向空间。其中图2显示了支撑板23收折状态的示意图,在该状态下,支撑板23收折起来并使得支撑面231置于扶手骨架21的外侧,图3显示了支撑板23支撑状态的示意图,在该状态下,支撑板23支设起来并使得支撑面231支设于扶手骨架21的上方。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侧扶手结构20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扶手骨架21上的转轴24、安装于转轴24上的安装架25、安装于转轴24上的第一限位件26以及安装于扶手骨架21上并与第一限位件26相适配的第二限位件27,安装架25上安装连接支撑板23,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相互配合以限位转轴24的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23置于罩盖22的上方或者置于罩盖22的外侧。下面对支撑板23的状态调节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初始状态时,支撑板23置于罩盖22的外侧,此时对应图2所示的状态,向上搬动支撑板23,使得转轴24在扶手骨架21上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架25和支撑板23绕扶手骨架21向上转动,当支撑板23转动到呈水平时,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相互卡合从而限位了转轴24的转动,也就限制了支撑板23的转动,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的相互卡合不仅限制了支撑板23继续向上转动,也限制了支撑板23向下转动,使得支撑板23支设于扶手骨架21的上方,此时对应图3所示的状态,该支撑板23为乘客提供了较宽的且舒适的用于倚靠的支撑面231。在不需要使用支撑板23时,解除图3所示状态下的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的相互卡合,使得转轴24可转动,向下压支撑板23,使得转轴24在扶手骨架21上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架25和支撑板23绕扶手骨架21向下转动,当支撑板23置于罩盖22的外侧并与罩盖22的侧部相平行时,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相互抵靠,限位了转轴24的转动,也就限制了支撑板23的转动,使得支撑板23不能再向罩盖22的外侧转动,此时支撑板23恢复到了图2所示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一限位件26为固设在转轴24上的棘轮,该棘轮上设有卡槽261和卡台262,第二限位件27为棘爪,棘爪上设有与卡槽261和卡台262相适配的凸起271,棘爪可转动的安装在扶手骨架21上。其中的棘轮套设在转轴24上并与转轴24固定连接,使得棘轮能够跟随转轴24一起转动,通过棘爪上的凸起271与棘轮上的卡槽261和卡台262的相互配合来限位转轴24的转动,从而限制支撑板23的位置状态。具体地,在将支撑板23从收折状态调整到支撑状态时,即从图10所示的状态调整到图11所示的状态,结合图13和图12所示,通过对支撑板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而使得转轴24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23绕着扶手骨架21向上转动,当转轴24转动到棘爪上的凸起271卡入棘轮上的卡槽261内时,即图11所示的状态,凸起271限制了棘轮的转动,从而限制了转轴24的转动,也就限制住了支撑板23的位置,使得支撑板23支设在扶手骨架21的上方,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1呈水平状,该支撑面231为乘客提供了倚靠功能。在将支撑板23从支撑状态调整到收折状态时,即从图11所示的状态调整到图10所示的状态,结合图12所示,先转动棘爪使得棘爪的凸起271脱离卡槽261,再结合图13所示,进而转动转轴24使得棘爪的凸起271卡合在棘轮的卡台262上,即图10所示的状态,凸起271抵靠于卡台262上,从而限制了棘轮的继续转动,也限制了转轴24的继续转动,使得支撑板23不能再向靠近扶手骨架21的方向转动,使得支撑板23置于罩盖22的外侧。较佳地,该支撑板23与罩盖22的侧部相平行。

如图5至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中棘爪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棘爪上设有棘爪转轴272,棘爪通过棘爪转轴272可转动的安装在扶手骨架21上,使得棘爪可根据需要而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图8中所显示的棘爪转轴272上省略了棘爪的其他结构,在棘爪转轴272上开设有环形凹槽2721,侧扶手结构20还包括与环形凹槽2721相适配的插片28,通过插片28将棘爪转轴272可转动的安装在扶手骨架21上。扶手骨架21上设有安装竖板211,该安装竖板211用于安装棘爪,安装竖板211上开设有轴孔2111,安装棘爪时,棘爪上的棘爪转轴穿设轴孔2111,结合图9所示,使得环形凹槽2721从轴孔2111内穿出并置于安装竖板211的一侧,而棘爪上的凸起271置于安装竖板211的另一侧,插片28插入到环形凹槽2721内并夹紧棘爪转轴272,该插片28贴设在安装竖板211的一侧,这样棘爪转轴272就限位在安装竖板211上,棘爪转轴272上位于轴孔2111内的部分可在轴孔2111内进行转动,实现了棘爪可转动的安装于扶手骨架21上。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棘爪转轴272上套设有供保持棘爪和棘轮相互卡紧的锁紧弹簧273,该锁紧弹簧273的一端与棘爪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骨架21固定连接。在棘爪上开设有供锁紧弹簧273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孔,在扶手骨架21上也开设有供锁紧弹簧273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孔。通过锁紧弹簧273的设置,结合图10和图11所述,在支撑板23处收折状态和支撑状态时,锁紧弹簧273使得凸起271始终向上顶紧,在图10所示的收折状态下,锁紧弹簧273使得凸起271向上顶紧卡台262,凸起271和卡台262紧紧抵靠,限制了卡台262的继续向内转动,在图11所示的支撑状态下,锁紧弹簧273使得凸起271向上顶紧卡槽261,凸起271和卡槽261紧密卡合,限制了棘轮的转动。

如图5和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棘爪上设有支腿274,结合图4所示,罩盖22上装设有与支腿274对应设置的解锁按钮223,按动该解锁按钮223以令该解锁按钮223向罩盖22内移动,使得解锁按钮223推动支腿274,进而带动棘爪转动,从而实现了棘爪的凸起271脱离卡槽261。通过解锁按钮223和支腿274的配合实现了对处于支撑状态的支撑板23的解锁功能,在支撑板23处于图11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按动解锁按钮223,通过支腿274来让棘爪反向转动,使得凸起271从卡槽261内退出,此时再向下压支撑板23即可将支撑板23收折至扶手骨架21的外侧。进一步地,棘爪上还形成有与支腿274呈一定夹角的支脚,该支脚的端部设有凸起271,凸起271与支腿274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距,使得两者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即在利用解锁按钮推动支腿时,不会干扰凸起的移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棘轮上连接卡台262和卡槽261的部分为弧形段263,在支撑板23调节状态的过程中,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棘爪上的凸起271的顶部会沿着弧形段263进行移动,在支撑板23从收折状态调整到支撑状态的过程中,棘爪上的凸起271的顶部沿着弧形段263移动至卡槽261内,在支撑板23从支撑状态调整到收折状态的过程中,棘爪上的凸起271的顶部沿着弧形段263移动至卡台262上。

如图4至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另一较佳实施方式,转轴2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9,该复位弹簧29的一端与棘轮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骨架21连接,该复位弹簧29在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解除限位时带动转轴24向下转动复位,进而使得支撑板23置于罩盖22的外侧,支撑板23处于收折状态。棘轮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复位弹簧29的一端的连接孔,扶手骨架21上也开设有用于连接复位弹簧29的一端的连接孔。在图10所示的收折状态时,复位弹簧29处于自然状态,在向上转动支撑板23时,该复位弹簧29产生弹力,该弹力令支撑板23向下转动的作用力,也就是向上转动支撑板23时需要克服复位弹簧29的弹簧阻力。在图11所示的支撑状态时,复位弹簧29的弹力最大,此时由于凸起271和卡槽261的限位,使得转轴24和支撑板23的位置固定,在解除了凸起271和卡槽261的卡合时,也就解除了转轴24的限位,复位弹簧29的弹力带动转轴24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23向下转动直至收折至扶手骨架21的外侧,通过复位弹簧29实现了支撑板23的自动收折。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侧扶手结构20还包括台阶螺栓31,利用台阶螺栓31将转轴24可转动的安装在扶手骨架21上,转轴24的两端侧开设有供容置台阶螺栓31的光轴部分的装配孔241,转轴24的两端通过台阶螺栓31可转动的安装于扶手骨架21上。转轴24支设在扶手骨架21的两端板212之间,台阶螺栓31穿过端板212并伸入到转轴24的装配孔241内,该台阶螺栓31与端板212紧固连接,从而使得转轴24可绕着两端的台阶螺栓31进行自由转动。为便于转轴24的转动,在转轴24的端部和扶手骨架21端板212间垫设有衬套32,该衬套32套设在对应的台阶螺栓31上。

为便于侧扶手结构20的安装,扶手骨架21上设置有安装轴213,通过安装轴213将侧扶手结构20安装在汽车座椅上,该安装轴213为台阶轴,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侧扶手结构20可转动的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实现了使用时将侧扶手结构20转动放下,不使用时将侧扶手结构20转动收起置于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一侧。

转轴24上固定连接的安装架25包括有平板251和支板252,支板252为两个,设置在平板251的两侧,支板252套设固定于转轴24上,支板252带着平板251随着转轴24一起转动,通过支板252支撑平板251,该平板25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支撑板23。较佳地,支撑板23为l型板件,包括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第一翼板的板面大于第二翼板的板面,该第一翼板的表面形成支撑面231,第二翼板的表面形成倚靠面232,结合图10所示,在支撑板23处于收折状态时,第一翼板置于扶手骨架21的外侧,第二翼板置于扶手骨架21的上方,此时该第二翼板的表面形成的倚靠面232可供乘客倚靠,该第二翼板的宽度略大于罩盖22的宽度。结合图11所示,在支撑板23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翼板置于扶手骨架21的上方,第一翼板的表面形成支撑面231供乘客倚靠,该支撑面231的宽度较宽能够满足倚靠的舒适度,第二翼板置于扶手骨架21的内侧,且该第二翼板的宽度较小,不会占用较多的汽车座椅的空间,不会影响乘客的使用空间。

如图4和图5所示,罩盖22包括相互卡合的上罩盖221和下罩盖222,下罩盖222罩设在扶手骨架21的下部,下罩盖2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扶手骨架21上,上罩盖221罩设在扶手骨架21的上部,上罩盖221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下罩盖222,在下罩盖222的底部安装有解锁按钮223。上罩盖221上对应安装架25的支板252开设有供支板252转动的容槽,使得支板252从容槽处伸出上罩盖221,并随着转轴24自由的转动。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