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4961发布日期:2019-03-05 21: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性能和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汽车的内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通常,汽车上必须安装内后视镜,而且内后视镜必须能调节方向。

现有的内后视镜调节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用手直接调节内后视镜镜框或者镜面的位置来实现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这种方法很难通过一次调节将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到位,因此往往需要驾驶员停车操作,调节效率较低,而且,车内后排成员容易阻挡内后视镜的视野,内后视镜成像清晰度受车外光线、天气状况影响大;另一种是通过驾驶员旋转按钮、手柄或者按键来触动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这种方法仍然需要驾驶员用手来触动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容易因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形成交通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来实现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容易因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形成交通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包括:

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目标子图像,包括:

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

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

所述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包括:

通过所述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后广角图像;

对所述车后广角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摄像头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

所述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采集至少两幅车后图像;

对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车后图像,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所述车后图像的成像清晰度受车外光线、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因此,所述车后图像的清晰度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并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来实现内后视镜的方向调节,容易因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形成交通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图像切分模块,用于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包括:

头部角度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第一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二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第三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

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后广角图像;

图像矫正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车后广角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摄像头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

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采集至少两幅车后图像;

图像融合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与上述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再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再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后部,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所述车后图像的成像清晰度受车外光线、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所述车后图像的清晰度较高。

步骤102: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的面积大小和方向,例如,可以从垂直方向将所述车后图像等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又如,可以从垂直方向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中间大、两侧小的至少三张子图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的面积大小和方向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3: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头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这样,就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来采集驾驶员图像。

步骤104: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来判断驾驶员的需求,例如,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正对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则可以判定驾驶员有观测车后图像的需求,又如,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正对着车辆的内后视镜、且眼球轨迹朝右移动时,则可以判定驾驶员有需要观测车后右侧图像的需求。

通过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可以判断驾驶员的需求,进而,可以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子图像可以是一张子图像或者相邻的多张子图像,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目标子图像中子图像的张数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5: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的内后视镜可以为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车辆上,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显示器可以用来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车后图像,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所述车后图像的成像清晰度受车外光线、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因此,所述车后图像的清晰度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并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后广角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广角摄像头拍摄车辆后方的景象,得到所述车后广角图像,由于广角摄像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可以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拍摄得到较大面积的景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广角摄像头采集到的所述车后广角图像中,拍摄的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

步骤202:对所述车后广角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广角摄像头得到的图像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影像畸变、边缘畸变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图像失真,因此,通过所述广角摄像头采集到的所述车后广角图像中,所呈现景象与实际景象差别较大。

为了避免所述车后广角图像的图像失真,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车后广角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图幅较宽的车后图像,所述车后图像不仅消除了所述车后广角图像的缺陷,而且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映出来。

步骤203: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具体的,由于所述车后图像的视角较广、图幅较宽,因此,所述车后图像较难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的显示屏上完整的显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步骤204: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步骤205: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当驾驶员想要通过车辆的内后视镜观测车身后方的景象时,驾驶员的头部会转向车辆的内后视镜,当驾驶员的头部转向车辆的内后视镜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就会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可以是左右偏转5°,此时,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左右偏转的角度小于5°时,即可以判定驾驶员的头部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驾驶员的头部正对着车辆的内后视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具体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6: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不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则可以判定驾驶员的头部没有转向车辆的内后视镜,也就是说,驾驶员没有想要通过车辆的内后视镜观测车身后方的景象的需求,此时,可以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所述目标子图像。

步骤207: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则可以判定驾驶员的头部转向了车辆的内后视镜,也就是说,驾驶员有想要通过车辆的内后视镜观测车身后方的景象的需求,这时候,需要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来判断驾驶员需要观测的车身后方景象的角度。

步骤208: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当驾驶员想要观测车身正后方的景象时,驾驶员的眼球就会直视车辆的内后视镜,当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就会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可以是左右偏转8°,此时,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左右偏转的角度小于8°时,即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具体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也就是说,驾驶员想要通过车辆的内后视镜观测车身正后方的景象,此时,可以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像。

步骤209: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没有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也就是说,驾驶员想要通过车辆的内后视镜观测车身后方其他方向的景象,此时,可以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来判断驾驶员的观测需求。

步骤210: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此时,可以将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内后视镜显示器上显示的子图像作为目标子图像。

例如,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正对着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右的方向,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轨迹朝右移动时,则可以判定驾驶员需要观测的是车身后方右侧的景象,为了满足驾驶员想要观测车身后方右侧景象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向右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此时,可以将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内后视镜显示器上显示的子图像作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211: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此时,可以将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内后视镜显示器上显示的子图像作为目标子图像。

例如,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正对着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左的方向,当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轨迹朝左移动时,则可以判定驾驶员需要观测的是车身后方左侧的景象,为了满足驾驶员想要观测车身后方左侧景象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向左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即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此时,可以将驾驶员的眼球直视着车辆的内后视镜时,内后视镜显示器上显示的子图像作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212: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轨迹移动可能并不是需要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景象,而是在进行其他方向的景象观察,在具体的应用中,则可以认为本次根据驾驶员眼球轨迹移动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的响应为错误响应,此时,应将所述后视镜上上一次显示的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分别为正对着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右和向左的方向,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例如,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为0.5s,此时,当所述眼球轨迹朝左或者朝右移动时,若在0.5s内,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眼球直视角度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也就是说,驾驶员的眼球轨迹朝左或者朝右移动时,在0.5s内驾驶员的眼球没有直视车辆的内后视镜,这时,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轨迹移动可能并不是需要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景象,而是在进行其他方向的景象观察,例如,车窗外左侧或者右侧的景象等,此时,则可以认为本次根据驾驶员眼球轨迹移动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的响应为错误响应,此时,应将所述后视镜上上一次显示的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的具体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预设时间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的应用中,驾驶员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还有可能既不是朝着向左的方向移动也不是朝着向右的方向移动,同样,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眼球轨迹移动可能并不是需要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景象,而是在进行其他方向的景象观察,此时,则可以认为本次根据驾驶员眼球轨迹移动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的响应为错误响应,此时,应将所述后视镜上上一次显示的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213: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广角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拍摄的车辆后方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应出来。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再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至少两个摄像头采集至少两幅车后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摄像头拍摄车辆后方的景象,得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后方不同的位置,用来采集车身后方不同方向的景象。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可以分别安装在车身后方的左侧和右侧,这样,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采集到的至少两幅图像中,可以分别包括车身后方左侧和右侧的景象。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的具体个数以及具体的安装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的具体个数和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02:对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能够形成完整的图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得到所述车后图像,由于所述车后图像中包括了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中的车后景象,因此,所述车辆后方景象中,拍摄的车辆后方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应出来。

例如,若所述至少两幅图像为图像a和图像b,图像a反应的是车身后方左侧的景象,图像b反应的是车身后方右侧的景象,为了使得图像a和图像b能够形成完整的车后图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图像a和图像b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步骤303: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步骤304: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步骤305: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步骤306: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307: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步骤308: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309: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步骤310: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步骤311: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步骤312: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步骤313: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拍摄的车辆后方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应出来。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401,用于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图像切分模块402,用于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图像采集模块403,用于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显示模块405,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车后图像,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所述车后图像的成像清晰度受车外光线、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所述车后图像的清晰度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并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实施例五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501,用于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图像切分模块502,用于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图像采集模块503,用于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显示模块505,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可选地,所述图像获取模块501可以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子模块5011,用于通过所述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后广角图像。

图像矫正子模块5012,用于对所述车后广角图像进行矫正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可选地,所述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504可以包括:

头部角度判断子模块5041,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第一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5042,用于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二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5043,用于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第三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5044,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5045,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5045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广角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拍摄的车辆后方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应出来。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实施例六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再一种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

图像切分模块602,用于将所述车后图像分成至少三张子图像。

图像采集模块603,用于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图像。

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

显示模块605,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

可选地,所述图像获取模块601可以包括:

第二图像采集子模块6011,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采集至少两幅车后图像.

图像融合子模块6012,用于对所述至少两幅车后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车后图像。

可选地,所述目标子图像确定模块604可以包括:

头部角度判断子模块6041,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头部角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

第一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6042,用于若不满足,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二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6043,用于若满足,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第三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6044,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范围,则将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居中的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6045,用于若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确定所述目标子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四目标子图像确定子模块6045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轨迹移动方向;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一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一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第二方向移动,则向所述第二方向切换所述至少三张子图像中的子图像,直至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驾驶员图像中的眼球直视角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眼球轨迹朝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则将上一次目标子图像确定为目标子图像。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摄像头获取车后图像,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车内后排成员对视野的阻挡,而且,拍摄的车辆后方景象面积较大,视角较广,能够将车辆的后方景象清晰的反应出来。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头部角度和眼球动作,确定驾驶员需要的目标子图像,并在车辆的内后视镜上自动显示所述目标子图像,这样,就可以避免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去调节车辆的内后视镜的角度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