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295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传统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方向,各种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化石能源的国家,汽油、柴油和天然气都依赖进口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天然气汽车并不是我国特别鼓励的新能源气车的方向。氢气虽然无污染、燃烧时产生大量能量,但对于目前的技术来讲,氢气的成本过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虽然新疆等少数区域具有丰富的太阳能,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也并非是一个太阳能非常丰富的国家,有些地区的阴雨天气较多,有时阴雨天气能够持续十几天。这样,从整体上看,太阳能汽车虽然环保无污染,但其能量来源常常不能有效保障,这大大限制了太阳能汽车的推广应用。因此,实际上电动汽车对于我国来说,在各种新能源汽车中,具有更为现实的实际意义。因此,电动汽车在我国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各地先后建立了多个充电站等充电设备。

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重要设备,在充电站、停车场、小区等场所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各地也在出台更大规划的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计划。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用户体验相较普通汽油车较差。汽油车加油方便快捷,加油过程中

充电桩内部设有各种电气元件,具有较强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的敏感性。如果充电桩内的湿度长期过高,则可能降低充电桩内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灰尘则可能导致短路等电气故障。合适的工作温度能够使电气设备长期稳定工作。因此,业界对于充电桩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洁净程度都有要求,深圳市就出台了关于充电桩的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就规定》。如果能够保持充电桩内空气清洁灰尘少、温度和湿度能够长期保持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则充电桩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将大大延长,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用户体验、降低长期使用成本,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助力。

充电桩一般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如果没有防盗设施,就很容易被盗,因此为充电桩设置防盗机构就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能够保持充电桩内空气清洁,并将充电桩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最佳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包括底座,底座向上连接有壳体,壳体设有内腔,壳体内腔中设有充电机构,壳体外壁设有通过线缆与充电机构相连的充电枪;底座底端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防撞机构、湿控防尘机构和防盗机构;

防撞机构包括地感线圈、防撞装置和防撞电控装置;充电桩一侧设有机动车通道,机动车通道与充电桩之间具有安全间隔;

防撞装置包括防撞立柱,防撞立柱与充电桩相邻设置并与机动车通道的进口端相邻;所述地感线圈设置在防撞立柱与机动车通道的进口端之间;防撞立柱顶部设有卷扬机,防撞立柱顶端朝向来车方向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定滑轮;定滑轮下方的防撞立柱顶端通过销轴铰接有缓冲器;缓冲器上设有吊耳,卷扬机的钢丝绳绕过定滑轮后与吊耳相连接;卷扬机未启动时缓冲器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防撞立柱相贴合,卷扬机启动后达到极限行程时缓冲器在钢丝绳的牵引下处于水平状态;

防撞电控装置连接所述卷扬机和地感线圈,防撞电控装置嵌设于防撞立柱内;

湿控防尘机构包括空调用电控装置、设于壳体内底部的电加热器、设于壳体外壁顶部的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设于壳体外壁底部的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设于壳体外壁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部的内部温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外壁的环境湿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部的内部湿度传感器、设于壳体内的内通风管、设于壳体上部侧壁上的进风口、位于进风口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壳体外侧壁上的加湿器和设于壳体内侧壁上的防潮环形管,防潮环形管内装有干燥剂,加湿器的喷雾口朝向进风口;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冷面与壳体外壁贴合在一起,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热面朝向壳体外部,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在壳体外壁均匀分布设有三个以上;空调用电控装置内置有时钟模块;

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热面与壳体外壁贴合在一起,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冷面朝向壳体外部,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在壳体外壁均匀分布设有三个以上;

壳体侧壁于进风口外侧连接有滤网,壳体侧壁于进风口内侧连接有进风箱;进风箱通过进风管连接有风机,风机连接有风机出风管,风机出风管上设有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选择连通风机与防潮环形管的顶部或者风机与内通风管,内通风管的自由端设有开口;防潮环形管的底部连接有防潮出风管,防潮出风管的自由端开口在壳体内部;

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顶部于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通风孔;安装板处的底座侧壁底部设有透风孔,透风孔上方的底座外侧壁铰接有防盗出风罩,防盗出风罩顶部设有若干出风孔;

所述电加热器、加湿器、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环境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内部湿度传感器、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和风机分别与空调用电控装置相连接;

防盗机构包括防盗电源、蜂鸣器、闪烁灯、设于安装板上的防盗凹槽、连接在防盗凹槽的槽底上的复位弹簧、固定在防盗凹槽槽底上的导向滑柱、活动连接在导向滑柱上的下导电板、固定连接在防盗凹槽槽口处的顶盖和固定连接在顶盖下表面的上导电板,下导电板的水平截面大于上导电板,导向滑柱一侧的下导电板与上导电板上下相对,防盗出风罩的侧壁向下穿过顶盖并压在导向滑柱另一侧的下导电板上;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组成报警开关,防盗出风罩落下时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上下分离,防盗出风罩向上掀开时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紧压在一起;防盗电源的正极通过线路连接上导电板,下导电板通过线路连接蜂鸣器,蜂鸣器通过线路连接闪烁灯,闪烁灯通过线路连接防盗电源的负极;防盗电源、蜂鸣器、闪烁灯、报警开关以及线路组成报警电路。

所述缓冲器包括筒体,筒体一端为连接端,筒体的连接端连接所述销轴,筒体另一端为自由端,筒体的自由端设有开口;筒体连接端内壁连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滑板,滑板与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滑板连接有防撞杆,防撞杆伸出筒体自由端的开口,防撞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橡胶制成的缓冲板。

机动车撞向充电桩的路线有两个,分别为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所述防撞装置设有两套,两套防撞装置分别位于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上。

所述地感线圈位于机动车通道以外的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上。

所述防撞电控装置连接有声光报警器。

所述进风箱处设有防堵塞反吹机构,防堵塞反吹机构包括内循环风管和设在进风箱内的轴套,轴套内设有空心轴,空心轴连接有空心板,轴套朝向滤网的一侧设有开口,空心板穿过该开口;空心板的自由端部设有缩口部,缩口部的后端设有开口使缩口部形成喷嘴结构;缩口部的后端开口朝向滤网;开口上端处的轴套连接有上定位板,开口下端处的轴套连接有下定位板;空心板旋转至与上定位板相接时为其上极限位置,空心板旋转至与下定位板相接时为其下极限位置;位于上极限位置时空心板处于水平状态且其喷嘴结构正对滤网顶部,位于下极限位置时空心板的喷嘴结构正对滤网底部;空心轴的一端转动密封连接有反吹管,反吹管伸出进风箱;进风管上设有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与空调用电控装置相连接,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选择连通风机和进风箱或者风机和内循环风管,内循环风管的自由端设有开口;风机出风管上设有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与空调用电控装置相连接,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选择连通风机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或者风机和反吹管;防潮出风管和内循环风管位于壳体内壁相对两侧壁上。

所述防盗出风罩的侧壁连接有透水板,透水板上开设有透水槽,出风孔位于透水槽的正上方;以指向充电桩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的方向为内向,透水板内高外低,透水板的外端向外伸出防盗出风罩的侧壁。

所述通风孔正下方的底座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水槽,接水槽底部连接有放水管,放水管伸出底座且放水管上设有放水阀;所述防盗出风罩上方的底座侧壁向上铰接有挡水罩,挡水罩的自由端部呈弧顶向上的弧形;挡水罩的中部设有拉环,底座侧壁顶部连接有拉绳,拉绳连接有拉钩,拉钩与拉环勾挂在一起;挡水罩位于防盗出风罩的正上方。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能够实现主动防撞功能,在机动车撞向充电桩的路线上设置防撞装置,且在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上分别设有一套防撞装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机动车驾驶员因不当驾驶而与充电桩发生撞击,有效保护了充电桩。

本发明研判了机动车的撞击路线,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防撞装置,起到有效的防撞效果。防撞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卷扬机即可方便地实现缓冲器的升起或落下,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缓冲器的结构便于制造,缓冲板能够在机动车撞击到缓冲板上时,起到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的作用,对机动车产生保护作用,在微小的撞击作用下机动车的车身不受损伤。防撞杆在撞击发生时可以压缩缓冲弹簧、向筒体内部移动,从而对机动车的撞击产生缓冲作用,减少机动车及防撞杆受到的冲击力。

机动车进入地感线圈所在区域时,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从而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及时停车并后退,从而避免大多数冲撞事故。

本发明能够保持充电桩内空气清洁灰尘少,使充电桩内的温度和湿度长期保持在最佳区间,具体是将充电桩内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5%至75%之间,将温度控制在18℃至25℃之间,从而使充电桩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用户体验、降低长期使用成本,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助力。

防盗机构与湿控防尘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盗窃者对充电桩实施盗窃行为时,必须先将地脚螺栓从安装板上拧下,这就必须先将防盗出风罩掀开。防盗出风罩掀开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顶压在一起,报警电路自动接通,蜂鸣器和闪烁灯开始发出蜂鸣声音并发出闪烁灯光,一方面对盗窃者产生震慑作用,一方面提醒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从而防止充电桩被盗。

湿控防尘机构能够通过恒温方法将充电桩壳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通风情况下,壳体内的温度与环境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具有趋同的趋势。但由于壳体内外具体条件不同(壳体内具有可能发热的电气元件),因此即使持续通风,壳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也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如果环境温度和湿度与壳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完全相同时才关闭风机,可能会导致风机一直运行、长时间不能停止的状况。本发明的方法在环境温湿度与壳体内部的温湿度的差值小于一定范围(温差相差0.5℃,相对湿度相差1%)时即关闭风机,既能够将壳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持在最佳范围,又能够避免风机运行时间过长的缺陷。

本发明的充电桩结合其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只有在环境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优于壳体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时,才通过风机进行通风,环境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并从出风孔流出,这样就无须使用电力进行制冷或制热,无须使用干燥剂或电力除湿,无须使用电力烘干,从而降低了能耗和设备损耗。当环境的温度或湿度条件劣于壳体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时,本发明能够不再从外界吸入空气,而通过防潮环形管进行除湿操作,使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调节湿度和温度,因此本发明能够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具体条件而对壳体内部进行有效的温湿度控制,使本发明在各种工作环境中都能够有效地调节壳体内部的温湿度。

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为选择性方法,两者中的一个处于运行状态时,另一个方法不启动,这样避免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对于两位三通电磁阀等部件的操作出现矛盾指令,导致任何一种方法都得不到有效执行。不同时执行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能够保证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在各自执行过程中都得到有效结果。

防盗出风罩同时具有两项功能:一个是通过重力自动断开或者接通报警电路(即正常工作状态下自动断开报警电路,在有人将防盗出风罩掀开时自动接通报警电路发出警报),一个是改变出风方向,避免出风正对地面而对地面产生吹扫作用。如果直接对地面产生吹扫作用,则本发明工作时,在环境灰尘较多时,充电桩附近会出现灰尘飞扬的状态,一方面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会给滤网带来较大压力,加快滤网处灰尘积累的速度。

遮雨罩能够防止外界的水(如雨水或者洒水)通过出风孔进入防盗出风罩。

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位于壳体顶部,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位于壳体底部,冷空气容易下降,热空气容易上升,从而利用冷热空气的密度差在壳体内形成自然对流,从而使冷量或者热量能够顺利地传递至壳体内部各处。

防潮出风管和内循环风管位于壳体内壁相对两侧壁上,这样可以避免在进行内循环模式下风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距过近而发生气流短路的现象,更好地发挥内循环除湿的作用。

防堵塞反吹机构以及防堵塞方法,通过喷嘴结构将空气由内至外喷吹到滤网上,并利用气流扰动以及振动等因素,使喷嘴结构和空心板受到不稳定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喷嘴结构和空心板围绕空心轴旋转,对滤网各处进行喷吹,对于滤网各处的灰尘及杂物都产生反吹去除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灰尘或杂物堵塞滤网。

透水板和透水槽的设置,使得在下雨天等外界的水飞溅入出风孔时,可以将外来的水接住,并通过透水槽将水排放出去,避免防盗出风罩内积水,防止防盗凹槽内进水导致电气故障,同时防止因防盗出风罩内积水导致充电桩壳体内湿度增大。

接水槽和放水管的设置,能够及时将特殊情况下(只有在壳体内长期湿度较高时才需要使用降温除湿)产生的少量冷凝水及时排出。

主导杆和副导杆形成类似枝杈的结构,且均为金属杆。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凝结时很容易凝结在主导杆和副导杆上,然后沿主导杆向下流动至通风孔处,并通过通风孔向下落入接水槽。这样,可以将大部分凝结水集中在主导杆和副导杆处,有利于凝结水的导出。

蜂鸣器位于进风箱内底部,一方面使其所发出蜂鸣报警声音能够由进风口处传出,另一方面使蜂鸣器位于壳体内部从而使盗窃者在听到蜂鸣声后也无法从外部破坏蜂鸣器,从而保证蜂鸣器持续工作。闪烁灯位于壳体顶部,更容易被观察到从而产生警示作用。

干燥剂干燥方法能够使吸湿后的干燥剂脱水,从而恢复干燥剂的吸湿能力,延长干燥剂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干燥剂的频率,不但进一步方便了使用,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车正常进入机动车通道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机动车转弯撞向充电桩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缓冲器落下时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缓冲器升起时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防撞电控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7是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透水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进风口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湿控防尘机构中的风路系统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电控原理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挡水罩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报警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面朝使用者的方向(即图1中的右向)为前向,以图7中朝向看图者的方向为左向。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的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包括底座1,底座1向上连接有壳体2,壳体2设有内腔3,壳体2的内腔3中设有充电机构,壳体2外壁设有通过线缆与充电机构相连的充电枪;底座1底端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通过地脚螺栓6固定在地面;充电机构和充电枪为常规技术,图未示。本发明还包括有防撞机构、湿控防尘机构和防盗机构。

防撞机构包括地感线圈60、防撞装置和防撞电控装置61;充电桩62一侧设有机动车通道63,机动车通道63与充电桩62之间具有安全间隔64;

防撞装置包括防撞立柱65,防撞立柱65与充电桩相邻设置并与机动车通道63的进口端相邻;所述地感线圈60设置在防撞立柱65与机动车通道63的进口端之间;防撞立柱65顶部设有卷扬机66,防撞立柱65顶端朝向来车方向设有支撑架67,支撑架67上设有定滑轮68;定滑轮68下方的防撞立柱65顶端通过销轴69铰接有缓冲器70;缓冲器70上设有吊耳71,卷扬机66的钢丝绳79绕过定滑轮68后与吊耳71相连接;卷扬机66未启动时缓冲器70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防撞立柱65相贴合,卷扬机66启动后达到极限行程时缓冲器70在钢丝绳79的牵引下处于水平状态。

防撞电控装置61连接所述卷扬机66和地感线圈60,防撞电控装置61嵌设于防撞立柱65内。

所述缓冲器70包括筒体72,筒体72一端为连接端,筒体72的连接端连接所述销轴69,筒体72另一端为自由端,筒体72的自由端设有开口;筒体72连接端内壁连接有缓冲弹簧73,缓冲弹簧73另一端连接有滑板74,滑板74与筒体72内壁滑动连接,滑板74连接有防撞杆75,防撞杆75伸出筒体72自由端的开口,防撞杆75的自由端连接有橡胶制成的缓冲板76。

机动车撞向充电桩的路线有两个,分别为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所述防撞装置设有两套,两套防撞装置分别位于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上。所述防撞电控装置连接有声光报警器80。

左转撞击路线即机动车左转时撞向充电桩的路线;右转撞击路线即机动车右转时撞向充电桩的路线。图2中的标号77所示的机动车位于左转撞击路线上,标号78所示的机动车位于右转撞击路线上。

所述地感线圈60位于机动车通道63以外的左转撞击路线和右转撞击路线上。

湿控防尘机构包括空调用电控装置4、设于壳体2内底部的电加热器7、设于壳体2外壁顶部的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设于壳体2外壁底部的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设于壳体2外壁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0、设于壳体2内部的内部温度传感器11、设于壳体2外壁的环境湿度传感器12、设于壳体2内部的内部湿度传感器13、设于壳体2内的内通风管14、设于壳体2上部侧壁上的进风口15、位于进风口15下方并固定连接在壳体2外侧壁上的加湿器16和设于壳体2内侧壁上的防潮环形管17,防潮环形管17内装有干燥剂,加湿器16的喷雾口18朝向进风口15;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的制冷面与壳体2外壁贴合在一起,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的制热面朝向壳体2外部,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在壳体2外壁均匀分布设有三个以上;空调用电控装置4内置有时钟模块;

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的制热面与壳体2外壁贴合在一起,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的制冷面朝向壳体2外部,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在壳体2外壁均匀分布设有三个以上;

壳体2侧壁于进风口15外侧连接有滤网19,壳体2侧壁于进风口15内侧连接有进风箱20;进风箱20通过进风管47连接有风机21,风机21连接有风机出风管23,风机出风管23上设有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选择连通风机21与防潮环形管17的顶部或者风机21与内通风管14,内通风管14的自由端设有开口;防潮环形管17的底部连接有防潮出风管22,防潮出风管22的自由端开口在壳体2内部;

底座1为中空结构,底座1顶部于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与壳体2内腔3相连通的通风孔25;安装板5处的底座1侧壁底部设有透风孔26,透风孔26上方的底座1外侧壁铰接有防盗出风罩27,防盗出风罩27顶部设有若干出风孔28,出风孔28设置于防盗出风罩27顶部,可以防止侧壁出风直接吹至地面、使地面灰尘等飞扬起来,给充电桩的使用带来不便;

所述电加热器7、加湿器16、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环境温度传感器10、内部温度传感器11、环境湿度传感器12、内部湿度传感器13、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和风机21分别与空调用电控装置4相连接;

防盗机构包括防盗电源29、蜂鸣器30、闪烁灯31、设于安装板5上的防盗凹槽32、连接在防盗凹槽32的槽底上的复位弹簧33、固定在防盗凹槽32槽底上的导向滑柱34、活动连接在导向滑柱34上的下导电板35、固定连接在防盗凹槽32槽口处的顶盖36和固定连接在顶盖36下表面的上导电板37,下导电板35的水平截面大于上导电板37,导向滑柱34一侧的下导电板35与上导电板37上下相对,防盗出风罩27的侧壁向下穿过顶盖36并压在导向滑柱34另一侧的下导电板35上;上导电板37和下导电板35组成报警开关,防盗出风罩27落下时上导电板37和下导电板35上下分离,防盗出风罩27向上掀开时上导电板37和下导电板35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紧压在一起;防盗电源29的正极通过线路连接上导电板37,下导电板35通过线路连接蜂鸣器30,蜂鸣器30通过线路连接闪烁灯31,闪烁灯31通过线路连接防盗电源29的负极;防盗电源29、蜂鸣器30、闪烁灯31、报警开关以及线路组成报警电路。

所述滤网19上方的壳体2上设有遮雨罩38。

所述进风箱20处设有防堵塞反吹机构,防堵塞反吹机构包括内循环风管39和设在进风箱20内的轴套40,轴套40内设有空心轴41,空心轴41连接有空心板42,轴套40朝向滤网19的一侧设有开口,空心板42穿过该开口;空心板42的自由端部设有缩口部43,缩口部43的后端设有开口使缩口部43形成喷嘴结构;缩口部43的后端开口朝向滤网19;开口上端处的轴套40连接有上定位板44,开口下端处的轴套40连接有下定位板45;空心板42旋转至与上定位板42相接时为其上极限位置,空心板42旋转至与下定位板45相接时为其下极限位置;位于上极限位置时空心板42处于水平状态且其喷嘴结构正对滤网19顶部,位于下极限位置时空心板42的喷嘴结构正对滤网19底部;空心轴41的一端转动密封连接有反吹管46,反吹管46伸出进风箱20;进风管47上设有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与空调用电控装置4相连接,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选择连通风机21和进风箱20或者风机21和内循环风管39,内循环风管39的自由端设有开口;风机出风管23上设有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与空调用电控装置4相连接,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选择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或者风机21和反吹管46;防潮出风管22和内循环风管39位于壳体2内壁相对两侧壁上。

进风口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中,空心板42的实线位置和虚线位置,分别对应空心板上下旋转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

所述防盗出风罩27的侧壁连接有透水板50,透水板50上开设有透水槽51,出风孔28位于透水槽51的正上方;以指向充电桩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的方向为内向,透水板50内高外低,透水板50的外端向外伸出防盗出风罩27的侧壁。

所述复位弹簧33间隔设有两个以上。从而使复位板受力更加均衡,使电路接通与关断更加稳定。

透水板50和透水槽51的设置,使得在下雨天等外界的水飞溅入出风孔28时,可以将外来的水接住,并通过透水槽51将水排放出去,避免防盗出风罩27内积水,防止防盗凹槽32内进水导致电气故障,同时防止因防盗出风罩27内积水导致充电桩壳体2内湿度增大。

所述蜂鸣器30位于进风箱20内底部,所述闪烁灯31位于壳体2顶部。

蜂鸣器30位于进风箱20内底部,一方面使其所发出蜂鸣报警声音能够由进风口15处传出,另一方面使蜂鸣器30位于壳体2内部从而使盗窃者在听到蜂鸣声后也无法从外部破坏蜂鸣器30,从而保证蜂鸣器30持续工作。闪烁灯31位于壳体2顶部,更容易被观察到从而产生警示作用。

所述空调用电控装置4为plc。

所述通风孔25正下方的底座1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水槽52,接水槽52底部连接有放水管53,放水管53伸出底座1且放水管53上设有放水阀。放水阀为常规部件,图未示。

所述壳体2中心处设有竖向设置的主导杆54,主导杆54上设有若干层副导杆55,每层副导杆5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以主导杆为中心均匀分布,副导杆55的底端连接在主导杆54上,副导杆55的顶端倾斜朝上设置;主导杆54和副导杆55均为金属杆(优选使用不锈钢)。

所述防盗出风罩27上方的底座侧壁向上铰接有挡水罩56,挡水罩56的自由端部呈弧顶向上的弧形;挡水罩56的中部设有拉环57,底座1侧壁顶部连接有拉绳58,拉绳58连接有拉钩59,拉钩59与拉环57勾挂在一起;挡水罩56位于防盗出风罩27的正上方。这样,挡水罩56就能够对防盗出风罩起到遮挡防水的作用,最大程度防止外界的水进入防盗出风罩,避免有水渗入防盗凹槽导致电气故障。

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上述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的充电桩防撞防盗防潮方法,包括防撞方法、防盗方法和防潮方法。

防撞方法是当机动车左转或右转驶向充电桩、由于驾驶失误而撞向充电桩时,车轮经过地感线圈60;地感线圈60将有机动车通过的信号传送给防撞电控装置61,防撞电控装置61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驾驶员停车并后退,从而避免大多数冲撞事故;同时防撞电控装置61控制两套防撞装置的卷扬机66同时动作,使缓冲器70在卷扬机66钢丝绳79的牵引下向上旋转升起至水平位置,从而阻挡来车继续前进。当机动车继续前进时,首先会撞击在橡胶制成的缓冲板76上,然后缓冲弹簧73被压缩,防撞杆75逐渐压入筒体72内。前来充电的机动车车速较慢,因此缓冲板76及防撞杆75提供了额外的缓冲时间,在此期间机动车冲击力较小,又足以提醒司机及时停车,因此对机动车和充电桩都能够提供有效保护。

机动车后退并离开防撞杆75后,防撞杆75在缓冲弹簧73的作用下重新复位伸出。机动车退出地感线圈60所在位置之后,地感线圈60向防撞电控装置61发出信号,防撞电控装置61控制控制两套防撞装置的卷扬机66同时动作,使卷扬机66钢丝绳79放松,在重力的作用下缓冲板76向下旋转落下,整个防撞机构得到复位。

防盗方法是将防盗出风罩27的侧壁底端插入防盗凹槽32中,依靠防盗出风罩27的重量压在导向滑柱34一侧的下导电板35上,此时复位弹簧33被压缩,上导电板37与下导电板35相分离,报警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盗窃者偷盗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时,需要将防盗出风罩27向上打开后才能将地脚螺栓6旋出、进而将防撞防盗空调型充电桩盗走;当盗窃者向上抬起防盗出风罩27时,防盗出风罩27的侧壁底端向上离开下导电板35,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下导电板35向上运动并顶压在上导电板37上,从而接通报警电路,蜂鸣器30发出蜂鸣,闪烁灯31发出闪烁灯31光,向四周发出声光警示;

防潮方法包括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

恒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空调用电控装置4接收环境温度传感器10和内部温度传感器11的信号,当壳体2内部的温度大于25℃且环境温度低于24℃时,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进风箱20,同时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通过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与内通风管14;启动风机21,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箱20、进风管47、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风机21、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和内通风管14进入壳体2的内腔3,降低壳体2内部温度;与此同时壳体2内的气体经通风孔25、底座1、透风孔26和防盗出风罩27后由出风孔28流出;当环境温度与壳体2内部的温差小于0.5℃或者壳体2内部温度低于18℃时,关闭风机21;

当壳体2内部的温度大于25℃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24℃时,启动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的制冷面将该处壳体2的温度降低至10℃,从而通过壳体2向壳体2内部传递冷量;与此同时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的制热面将热量散发至环境中;当壳体2内的温度低于18℃时,关闭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8;

当壳体2内部的温度小于18℃时,启动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的制热面将加热该处壳体2;与此同时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的制冷面将冷量散发至环境中;当壳体2内的温度高于25℃时,关闭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9;

恒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加湿器16的水箱,在加湿器16的水箱水位低于水箱高度的三分之一时,将水箱中的余水排出并更换新水,将水箱加满;

空调用电控装置4接收环境湿度传感器12和内部湿度传感器13的信号,当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大于75%且环境相对湿度小于等于70%时,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进风箱20,同时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通过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与内通风管14;启动风机21,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箱20、进风管47、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风机21、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和内通风管14进入壳体2的内腔3,降低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壳体2内的气体经通风孔25、底座1、透风孔26和防盗出风罩后由出风孔28流出;当环境相对湿度与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小于1%或者壳体2内部相对湿度小于50%时,关闭风机21;

当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小于45%时,启动加湿器16,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进风箱20,同时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通过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与内通风管14;启动风机21,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箱20、进风管47、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风机21、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和内通风管14进入壳体2的内腔3,增加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与此同时壳体2内的气体经通风孔25、底座1、透风孔26和防盗出风罩后由出风孔28流出;当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高于70%时,关闭加湿器16和风机21;

恒温方法和恒湿方法为选择性方法,两者中的一个处于运行状态时,另一个方法不启动。

充电桩在工作时其内部装置会发热,因此充电桩壳体2内部的温度不会低于环境温度,因此,本发明不考虑环境温度高于壳体2内部温度的情况。

本发明还包括防堵塞方法;防堵塞方法每天零点至五点之间进行一次,在防盗方法和防潮方法中的任一个方法处于运行状态时,防堵塞方法不启动;

正常运行过程中,气流在由外向内通过滤网19时,气流中的杂物会逐渐积累在滤网19外侧;

防堵塞方法是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内循环风管39,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反吹管46,启动风机21,壳体2内的空气通过内循环风管39、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风机21、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反吹管46到达空心轴41,并通过空心板42的喷嘴结构将气流喷向滤网19;气流由喷嘴结构喷出时,在气流扰动以及振动的影响下,空心板42受到不稳定的反作用力,使空心板42及空心轴41在上定位板44和下定位板45之间进行不规则的转动,在此过程中喷嘴结构喷出的气流在滤网19顶部和滤网19底部之间进行不规则的扫动,高速气流由内向外通过滤网19,将附着在滤网19上的杂物从滤网19外侧吹落下来,从而清理滤网19,防止滤网19堵塞。

防潮方法还包括干燥剂除湿方法,干燥剂除湿方法是:

当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大于75%且环境相对湿度大于70%时,使本发明进入内循环模式,具体是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内循环风管39,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连通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和防潮环形管17,启动风机21,使壳体2内部的气体由内循环风管39、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进入风机21,并通过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防潮环形管17和防潮出风管22后回到壳体2内部,气流通过防潮环形管17时,防潮环形管17中的干燥剂吸收气流中的水份从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当壳体2内部的相对湿度小于50%时,关闭风机21;

当壳体内部的相对湿度大于75%且环境相对湿度大于70%、使本发明进入内循环模式后,如果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时间达到20分钟后仍未结束,则在持续进行内循环模式的同时,进行降温除湿操作;降温除湿操作是空调用电控装置启动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冷面将冷却该处壳体;与此同时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热面将热量散发至环境中;

降温除湿操作运行过程中,当壳体内的温度低于16℃时,关闭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当壳体内的温度高于18℃时,开启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从而将壳体内的温度保持在16℃-18℃之间;壳体内的温度保持在16℃-18℃之间并且持续30分钟后,关闭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同时开启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将壳体内的温度加热至23℃后关闭制热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这样可以在除湿后使充电桩内升温,从而降低充电桩壳体内的相对湿度)降温除湿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凝结水通过通风孔25后落入接水槽52;(由于降温除湿过程中,降温幅度小于等于9℃,因此产生的凝结水为少量凝结水;降温除湿开始时壳体内的温度为25℃时,降温幅度最大,达到9℃)

降温除湿操作进行期间,如果壳体内相对湿度小于50%,则关闭风机21和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降温除湿操作持续运行时间超过35分钟且壳体内相对湿度小于等于70%,则关闭风机21和制冷用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停止内循环模式和降温除湿操作;如果降温除湿操作持续运行时间超过35分钟且壳体内相对湿度仍然大于70%,则空调用电控装置打开蜂鸣器30进行故障警示,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工作。

在雨季,工作人员应当经常打开放水阀,以避免接水槽52中积累较多的凝结水。

较高的环境湿度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干燥剂吸收水份的增多,干燥剂的作用就会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在这种情况下,降温除湿操作作为一种辅助除湿手段,可以通过降低壳体内的气温从而升高壳体内的相对湿度,一方面使干燥剂更容易吸收气体中的水份,另一方面当壳体内的相对湿度增加到100%后,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汽会凝结出少量凝结水,沿副导杆55和主导杆54向下流动并通过通风孔25落入接水槽52中,从而进一步减少壳体内空气中的水份。降温后再升温,就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

还包括干燥剂干燥方法;干燥剂干燥方法是:干燥剂除湿方法运行过至少一次之后,当环境气体湿度小于30%时,使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连通风机21和进风箱20,使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连通风机21和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连通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和防潮环形管;打开风机21,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箱20、进风管47、进风两位三通电磁阀48、风机21、风机出风管23、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防潮环形管和防潮出风管22进入壳体的内腔,壳体内的气体经通风孔25、底座、透风孔26和防盗出风罩后由出风孔28流出;外界空气通过防潮环形管时,带走干燥剂所吸收的部分水份,从而使干燥剂恢复吸湿能力;待风机21运行30-50分钟后,使出风两位三通电磁阀24连通反吹两位三通电磁阀49和内通风管,开启加湿器;待壳体内部的相对湿度高于70%时,关闭加湿器和风机2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