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297阅读:3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一般根据散热量要求进行设计进气格栅的大小来确保进气量。随着能源危机加重以及排放要求日渐严格,人们对汽车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发动机自身的热效率转化越高,我们认为该汽车的经济性能越好,即能够确保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尽可能多的转化为有效功率。其中发动机过冷会影响其产品的性能,会使发动机产生的能量过多地转化为热能,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因而确保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可靠地工作,是提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安全性以及降低排放的重要途径。然而汽车前端进气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舱内的热量传递,根据汽车行驶环境和工况的不同而主动和有效地控制前端进气流量的大小,是改善发动机舱散热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传统的进气格栅的大小和通风面积是固定的,不能实时保证进气量为当时的所需。如果进气格栅的进气口过小,则不能够满足车辆散热要求,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如果进气格栅的进气口过大,则会造成发动机过多的热能损失,影响燃油经济性。除了之外,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进气格栅的开启会给汽车前行带来较大阻力,增加油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及汽车。该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可根据发送机的水温和车速智能控制通风面积,让发动机始终保持最好的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性能。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动进气格栅、定进气格栅、马达、水温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速度传感器、齿轮和齿条;

所述动进气格栅和定进气格栅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所述定进气格栅一侧与动进气格栅一侧贴合,所述定进气格栅安装固定于格栅架上;

所述水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速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马达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第三端口连接;

所述马达的驱动端与所述齿轮齿接;

所述齿条连接固定在所述动进气格栅的另外一侧;

将所述水温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水温和车速分别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电信号来控制马达的运动,所述马达带动所述齿轮转动,由齿轮带动齿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动进气格栅的上下移动来控制通风面积。

优选地,所述动进气格栅上两相邻格栅孔的中心距与所述定进气格栅上两相邻格栅孔的中心距相等或呈整数倍关系。

优选地,所述动进气格栅的格栅孔沿齿条运动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定进气格栅上两相邻格栅孔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通风面积为所述动进气格栅上的格栅孔与定进气格栅上格栅孔重叠部分的面积。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根据发送机的水温和车速智能控制通风面积,让发动机始终保持最好的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性能。该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在任何汽车上以及工程机械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包括:动进气格栅1、定进气格栅2、马达3、水温传感器4、发送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5、速度传感器6、齿轮7和齿条8;

所述动进气格栅1和定进气格栅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所述定进气格栅2一侧与动进气格栅1一侧贴合,所述定进气格栅2安装固定于格栅架上;

所述水温传感器4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 5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速度传感器6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 5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马达3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 5的第三端口连接;

所述马达3的驱动端与所述齿轮7齿接;

所述齿条8连接固定在所述动进气格栅1的另外一侧;

将所述水温传感器4和速度传感器6采集到的水温和车速分别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ECU 5,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 5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电信号来控制马达3的运动,所述马达3带动所述齿轮7转动,由齿轮7带动齿条8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动进气格栅1的上下移动来控制通风面积。

优选地,所述动进气格栅1上两相邻格栅孔的中心距与所述定进气格栅2上两相邻格栅孔的中心距相等或呈整数倍关系。

优选地,所述动进气格栅1的格栅孔沿齿条8运动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定进气格栅2上两相邻格栅孔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通风面积为所述动进气格栅1上的格栅孔与定进气格栅2上格栅孔重叠部分的面积。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ECU 5进行分析过程包括:

若车速低于120Km/h且水温低于风扇开启温度时,则设定通风面积为最小,即所述动进气格栅1上的格栅孔与定进气格栅2上格栅孔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最小;例如,汽车刚启动时,水温低,不需要散热,通风面积为最小,发动机就热得更快,可以减少油耗。

若车速低于120Km/h且水温高于风扇开启温度,则调整通风面积大小来保证散热的进气量;例如,汽车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逐步升高,节温器开启,散热器需要散热,动进气格栅1开启。如果水温降低后,动进气格栅1跟随水温变化进行向上和向下移动达到调节通风面积的目的,防止发动机热量损失。

若车速高于120Km/h时,根据车速和水温共同控制动通风面积,在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气阻最低的同时,能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散热;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动进气格栅1的开启会给汽车前行带来较大阻力,需要减小通风面积,通风面积的大小需要以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散热为前提,减小通风面积能减小汽车高速运行时的风阻,同样可以减少燃油消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可根据发送机的水温和车速智能控制通风面积,让发动机始终保持最好的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性能。该可变进气格栅的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在任何汽车上以及工程机械上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