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0542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噪音,如何降低噪音成了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降低噪音,除了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以及底盘等易于产生噪音的位置增加消音装置外,在乘员舱的底板以及前围板上,一般会各铺设一层吸音层来对噪声做进一步的吸收,在乘员舱的底板上一般会铺设有一层地毯以对噪音进行吸收,在汽车的前围板上,一般会设置一层前围吸音层以对噪音进行吸收。由于布设的需要,地毯以及前围吸音层需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就需要对二者的连接过渡处进行处理,以增加吸音性能以及美观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地毯1111与前围吸音层1112之间具有较好的过渡,地毯1111朝向前围吸音层1112的一端会形成有延伸层1113,延伸层1113的厚度小于地毯1111本体的厚度,在安装时,延伸层1113搭设于前围吸音层1112上,然而此种安装方式使地毯1111与前围吸音层1112之间具有较大的工艺间隙1114,在工艺间隙1114处仅有一层较薄的延伸层1113,因此噪音能够从工艺间隙1114处穿入乘员舱内,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该吸音层能够减小工艺间隙带来的影响,改善吸音效果,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包括地毯及前围吸音层,所述地毯在靠近所述前围吸音层的一端上,从远离所述前围吸音层方向至靠近所述前围吸音层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所述前围吸音层靠近所述地毯的一端,从远离所述地毯方向至靠近所述地毯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三连接段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所述地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段覆盖于所述前围吸音层的第四连接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地毯上在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五连接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所述第五连接段覆盖于所述第三连接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不小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不小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以及所述第五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之和均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地毯包括表皮层及第一棉垫层,所述表皮层位于地毯远离所述前围吸音层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棉垫层与所述前围吸音层接触。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至所述第五连接段,所述表皮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棉垫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吸音层包括第二棉垫层及发泡层,所述发泡层位于所述前围吸音层远离所述地毯的一侧,所述第二棉垫层与所述地毯的第一棉垫层接触。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三连接段至所述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二棉垫层的厚度相同,所述发泡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毯及前围吸音层相应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段的设置,使得地毯与前围吸音层之间的间隙形成于厚度较厚的第二连接段上,增大了间隙处地毯的厚度,减小工艺间隙带来的影响,改善了地毯与前围吸音层接触处的吸音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III-III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该吸音层能够减小工艺间隙带来的影响,改善吸音效果,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III-III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包括地毯10及前围吸音层20,地毯10靠近前围吸音层20的一端从远离前围吸音层20方向至靠近前围吸音层20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连接段11及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段12的厚度;前围吸音层20靠近地毯10的一端从远离地毯10方向至靠近地毯10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三连接段21及第四连接段22,第四连接段22的厚度小于第三连接段21的厚度地毯10上的第二连接段12覆盖于前围吸音层20上的第四连接段22上,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之间的间隙30的位置与第二连接段12的位置相对应,即第二连接段12覆盖于间隙30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毯10及前围吸音层20相应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段11,12,21,22的设置,使得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之间的间隙30形成于厚度较厚的第二连接段12上,增大了间隙30处地毯10的厚度,减小工艺间隙30带来的影响,改善了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接触处的吸音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增加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接触处的隔音效果,第二连接段12与第四连接段22的厚度之和应不小于地毯10的第一连接段11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地毯10上在第二连接段12远离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还设有第五连接段13,第五连接段13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段12的厚度,当地毯10的端部覆盖于前围吸音层20的端部时,第五连接段13覆盖于第三连接段21上。同样地,第五连接段13与第三连接段21的厚度之和应不小于地毯10的第一连接段11的厚度。优选地,第五连接段13与第三连接段21的厚度之和,以及第二连接段12与第四连接段22的厚度之和均与地毯10的第一连接段11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地毯10包括表皮层16及第一棉垫层17,表皮层16位于地毯10远离前围吸音层20一侧的表面上,第一棉垫层17与前围吸音层20接触,从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至第五连接段13,表皮层16的厚度相同,第一棉垫层17的厚度依次减小,即在第二连接段12及第五连接段13上压缩了第一棉垫层17的厚度。

进一步地,前围吸音层20包括第二棉垫层25及发泡层26,发泡层26位于前围吸音层20远离地毯10的一侧,第二棉垫层25与地毯10的第一棉垫层17接触。从第三连接段21至第四连接段22,第二棉垫层25的厚度相同,发泡层26的厚度依次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棉垫层17及第二棉垫层25均由无规则排列的短纤维组成,发泡层26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第一棉垫层17、第二棉垫层25及发泡层26可以将经过其的噪音转换成热能散发掉,以达到吸音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毯10及前围吸音层20相应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段11,12,21,22的设置,使得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之间的间隙30形成于厚度较厚的第二连接段12上,增大了间隙30处地毯10的厚度,减小工艺间隙30带来的影响,改善了地毯10与前围吸音层20接触处的吸音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关于该汽车的其他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