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75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充电难依然是电动车车主日常使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世界各地都在抓紧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紧急时附近无充电设施以及到达充电设施时发现充电设施损坏无法使用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因此,每年有大量的电动车最终因为车辆电量耗尽而“趴”在了路上,最终电动车车主不得不支付昂贵的拖车费用将电动车拖至充电站充电。这样的情况使人们对电动车的信任程度迟迟得不到提升,极大的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与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创新思路,于是便出现了移动补电车。移动补电车类似于一个特大号的“移动电源”,车上拥有一个大容量的储能装置,不但可以给自身的行驶提供能量来源还能作为一个移动充电站到所需充电车辆所在地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因此移动补电车在电动汽车的应急救援,难以提供场地建设充电站的大城市中心区,配电上无法满足建设充电站的地区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移动补电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但是如此灵活方便的移动补电车仍然面临一个使用上的劣势,那就是在移动补电车给车辆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动车车主仍然要在原地等待较长时间直至补充的电量足够用户行驶到最近的充电站。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移动补电车的优势,就需要做到在车辆的行驶中可以充电,而实现此种充电方式,关键的安全性在于车辆在行驶中充电线连接的可靠行,不因为外力会导致脱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便于在行驶过程中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连接机构,在配合移动充电车使用,用于解决行驶中充电的连接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包括铠装电缆线;所述铠装电缆线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外护套、铠装层、填充层、绝缘套和导体;所述铠装电缆线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充电接驳器,两个充电接驳器相对设置;其中,充电接驳器包括基板、限位板和充电头,限位板安装在基板一表面中心部位,充电头一端贯通设于基板和限位板中心部位,充电头另一端突出设于限位板一表面;其中,充电头与铠装电缆线电连接;其中,基板一表面贯通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和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贯穿设有钢缆,该钢缆连接两个充电接驳器,钢缆两端分别安装有挂钩;其中,限位板一表面边缘部位分布有若干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孔位与第二安装孔相配合且两者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铠装电缆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外护套、铠装层和绝缘套均为环形,外护套和绝缘套均采用PVC材料制成;铠装层为钢带铠装层,采用钢带联锁缠绕制成;导体有若干根;填充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和限位板均为矩形,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分别为四个;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分别位于基板、限位板角部;四个第二安装孔均为沉孔,呈矩形分布,位于基板中间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分别大于钢缆外径尺寸、挂钩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钢缆长度小于铠装电缆线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头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极高强度的铠装电缆线连接移动补电车及所需充电车辆,在充电的同时被充电车辆可以依靠补电车的电量继续行驶,实现边充电边行驶,极大的减少了电动车车主在车辆电量耗尽无法使用后所带来的不便;通过在充电接驳器上设置基板,并在基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钢缆穿过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对钢缆起到限位作用,钢缆两端设置挂钩,钢缆用于对移动充电车和被充电汽车进行机械连接,承载机械连接高强度受力,便于被充电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边充电边行驶,并保证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钢缆的长度短于铠装电缆线长度,这样在辆车行驶过程中发生错位时,有效避免铠装电缆线因拉伸受到损伤;,在保证两车正常安全充电的同时实现移动补电车跟随被充电车辆行驶,即实现“边充电边行驶”的目的,极大的降低原地充电所带来的时间成本以及诸多不便;通过选用铠装电缆线,以用增加充电线的强度,提高充电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推广应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接驳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铠装电缆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参考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铠装电缆线,101-外护套,102-铠装层,103-填充层,104-绝缘套,105-导体,2-充电接驳器,201-基板,2011-第一安装孔,2012-第二安装孔,202-限位板,2021-第三安装孔,203-充电头,3-钢缆,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行驶充电连接机构,包括铠装电缆线1和充电接驳器2,其中充电接驳器2为两个,两个充电接驳器2分别安装在铠装电缆线1两端,两个充电接驳器2相对一端面连接有四根钢缆3,钢缆3贯通穿过充电接驳器2边缘部位,钢缆3两端分别安装有挂钩4。

其中,钢缆3长度小于铠装电缆线1长度,以避免辆车在横向错位时对铠装电缆线1造成拉伸损伤。

其中,充电接驳器2包括基板201、限位板202和充电头203,限位板202和基板201均为矩形,限位板202安装在基板201一表面中心部位,充电头203为圆柱形,充电头203轴心部位设有电气结构,电气结构包括内导体、内导体绝缘层、填充物层、屏蔽层和绝缘保护套,充电头203一端贯通设于基板201和限位板202中心部位,即201和限位板202中心部位均设有与充电头径向尺寸、周向形状相匹配的安装孔,充电头203一端嵌接于安装孔内,如图2和图3所示。

其中,基板201一表面贯通设有第一安装孔2011和第二安装孔2012,第一安装孔2011共四个,分别位于基板201角部,第一安装孔2011的孔径分别大于钢缆外径尺寸、挂钩尺寸,钢缆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011中;第二安装孔2012为沉孔,共四个,呈矩形分布,均位于基板201中间部位,第二安装孔2012的沉头部位位于与限位板202相反一侧;限位板202一表面角部均贯通设有第三安装孔2021,第三安装孔2021孔位与第二安装孔2012相配合且相互连通(如图3所示),使用时通过在第二安装孔2012和第三安装孔2021中贯穿安装一螺栓或其他锁紧件,进而实现与充电插座之间锁紧连接,保证充电过程中充电头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其中,如图4所示,铠装电缆线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铠装电缆线1包括外护套101、铠装层102、填充层103、绝缘套104和导体105,外护套101为环形,位于铠装电缆线1最外层,外护套101采用PVC材料制成;铠装层102为环形,设于外护套101内侧,铠装层102为钢带铠装层,采用钢带联锁缠绕制成;导体105有若干根,设于铠装电缆线1中心部位,每根导体105外表面均设有绝缘套104,绝缘套104采用PVC材料制成;铠装层102内侧与绝缘套104之间分布有填充层103,填充层103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如图5所示,被充电车辆在前方,移动充电车在后方,移动充电车携带有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首先两辆车在合适地点停车,然后采用充电连接机构连接两车;接下来先将钢缆3两端的挂钩4分别挂接在被充电车车尾相应受力部位、移动充电车车头保险杠上,再将铠装电缆线1两端的充电接驳器2分别与被充电车车尾、移动充电车车头对应的充电插座相连,然后在第二安装孔2012和第三安装孔2021中装配螺栓,该螺栓足够长,继而将充电接驳器锁紧在车辆充电插座相应部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被充电车辆在前方行驶,移动充电车在其后方跟车行驶,被充电车辆的车尾与移动充电车的车头相连接,分为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电气连接部分由高强度的铠装电缆线1连接,负责充电,不承担机械载荷,被充电车辆一端由充电接驳器2的充电头203连接到车辆直流充电孔,移动充电车一端直接由铠装充电线连接至充电车充电机内,充电车内可对充电线进行盘卷回收,充电接驳器2的机械部分由四条高强度钢缆3连接,主要负责承受两车在行驶过程中急加速所导致的相互作用力,被充电车辆一端充电口四周在保险杠上有四个挂钩4用来固定四根钢缆,四根钢缆3穿过充电接驳器2上的四个第一安装孔2011起到接头部分的限位作用,移动充电车一端充电线出口在前保险杠四周同样有四个挂钩4固定四根钢缆3以及一个基板201对受力钢缆3进行限位,铠装电缆线1在长度上略长于四根高强度钢缆3以避免辆车在横向错位时造成的对铠装电缆线1的拉伸损伤。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