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421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渐进入到家家户户。人们在选购汽车时,汽车的安全因素往往是人们首要关注点,因此,各汽车制造商通常采用紧急刹车系统、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措施来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的安全气囊仅仅普遍应用在汽车内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对汽车内的驾乘人员起到紧急保护的作用。但是汽车由于突发情况而不慎落水时,驾乘人员通常使用放置在车内的破窗锤将车门的玻璃砸碎逃生。然而对于逃离汽车却不会游泳的驾乘人员,如果没有他人的及时救助,仍然有溺亡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装置,以解决现有汽车落入水中后,对于逃离汽车却不会游泳的驾乘人员,如果没有他人的救助,仍然有溺亡危险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包括充气装置、触发装置、安全气囊和呼吸装置,

所述安全气囊覆盖汽车座椅的头枕下方区域;

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汽车座椅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的出气口通过触发装置与充气装置连接,且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充气装置和呼吸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安全气囊的两侧下方,且以安全气囊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所述安全气囊由数个安全子气囊构成;

所述数个安全子气囊的出气口均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触发装置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进气管和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的连接杆,

所述进气管的外侧伸入到所述第一导气管内;

所述进气管内壁设有第一突起,所述进气管的外壁设有第二突起;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突起的上方;

所述凸台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突起连接;

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活塞,且所述活塞位于进气管靠近安全气囊的一端的外部;

所述活塞的直径等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充气装置包括高压气瓶和设在高压气瓶出气口的密封部件,

所述高压气瓶的出气口安装有弹性卡爪;

所述弹性卡爪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突起相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所述呼吸装置包括氧气瓶与氧气瓶相连通的第二导气管以及与第二导气管连通的呼吸面罩。

进一步,所述汽车座椅的头枕正面设有头部保护气囊,

所述头部保护气囊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保护气囊,所述每个保护气囊设有凹陷;

所述保护气囊在所述头枕的背面通过固定装置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应力开启装置。

进一步,所述汽车安全装置还包括安全气囊限定装置,所述安全气囊限定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部件;

所述安全气囊通过连接绳与所述限位部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导杆;

所述导杆的中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接;

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壳体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下方设有挡片;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挡片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汽车安全装置还包括第一安全带、第二安全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一侧壁上的锁座;

所述锁座设有至少两个插口;

所述第一安全带的一端与汽车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安全带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相适配的锁舌;

所述第二安全带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另一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适配的锁舌。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全带包括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

所述第一织带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另一侧壁的上部相连,所述第一织带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相适配的锁舌;

所述第二织带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另一侧壁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二织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织带相连。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在汽车由于突发情况而不慎落入水中时,车内的驾乘人员破窗或打开车门后,可将安全气囊和呼吸装置从汽车座椅上卸下,并携带安全气囊和呼吸装置逃离汽车;先利用呼吸装置进行呼吸,防止驾乘人员由于缺氧而导致生命危险,然后开启安全气囊的触发装置,充气装置释放气体,安全气囊充满气体后膨胀,产生向上浮力浮出水面,提高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汽车在路面上遇到碰撞(如追尾事故)或者碰撞后其他车辆的二次碰撞时,安全气囊可减轻二次碰撞的冲击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为锁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头部保护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全气囊限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汽车座椅,2-安全气囊,3-呼吸装置,4-充气装置;5-锁座,51-插口,6-密封部件,7-弹性卡爪,8-卡槽,9-弹性部件,10-第一突起,11-活塞,12-进气管,13-连接杆,14-凸台,15-第二突起,16-第一导气管,17-第一安全带,18-第二安全带,19-第一织带,20-第二织带,21-防撞气囊,22-氧气瓶,23-第二导气管,24-呼吸面罩,25-头部保护气囊,26-凹陷,27-固定装置,28-壳体,29-导杆,30-转轴,31-开口,32-挡片,33-连接绳,34-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包括充气装置4、触发装置、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

所述安全气囊2覆盖汽车座椅1的头枕101下方区域;

所述安全气囊2与所述汽车座椅1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2的出气口通过触发装置与充气装置连接,且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4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充气装置4和呼吸装置3分别位于所述安全气囊2的两侧下方,且以安全气囊2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1与安全气囊2通过粘扣连接,粘扣的钩面设置在安全气囊2的外表面,粘扣的毛面设置在汽车座椅1的外表面;或者,粘扣的毛面设置在安全气囊2的外表面,粘扣的钩面设置在汽车座椅1的外表面。相比于按扣,粘扣使安全气囊2和汽车座椅1更容易安装和拆卸,并且粘接面积较大,可有效防止由于驾乘人员上下车等运动,而造成安全气囊2与汽车座椅11发生相对位移。呼吸装置3可通过卡接等方式与汽车座椅1连接。汽车座椅1与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也可采取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在汽车由于突发情况而不慎落入水中时,车内的驾乘人员破窗或打开车门后,可将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从汽车座椅1上卸下,并携带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逃离汽车;先利用呼吸装置3进行呼吸,防止驾乘人员由于缺氧而导致生命危险,然后开启安全气囊2的触发装置,充气装置释放气体,安全气囊2充满气体后膨胀,产生向上浮力浮出水面,提高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汽车在路面上遇到碰撞(如追尾事故)或者碰撞后其他车辆的二次碰撞时,安全气囊2可减轻二次碰撞的冲击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安全气囊2由数个安全子气囊201构成;

所述数个安全子气囊201的出气口均通过第一导气管16与所述触发装置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2的形状为梯形。

安全子气囊201相互独立,可有效防止由于气囊表面某处发生破裂,而导致气囊漏气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并且安全气囊2为梯形,可有效缓冲人的胸腹部和腿部的撞击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进气管12和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2内的连接杆13,

所述进气管12的外侧伸入到所述第一导气管16内;

所述进气管12内壁设有第一突起10,所述进气管12的外壁设有第二突起15;

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设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位于所述第一突起10的上方;

所述凸台14通过弹性部件9与所述第一突起10连接;

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设有活塞11,且所述活塞11位于进气管12靠近安全气囊2的一端的外部;

所述活塞11的直径等于所述进气管12的直径;

所述充气装置4包括高压气瓶和设在高压气瓶出气口的密封部件6,

所述高压气瓶的出气口安装有弹性卡爪7;

所述弹性卡爪7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突起15相适配的卡槽8。

可选的,高压气瓶的出气口应设置较大尺寸,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安全气囊2在待使用状态时,可将高压气瓶的弹性卡7与进气管12的外壁相连接,且进气管12的第二突起15插入弹性卡爪7的卡槽8内部;防止高压气瓶与进气管12分离。在车辆因突发情况落入水中,驾乘人员逃离车辆后,可将高压气瓶沿进气管12向下压按,第二突起15脱离弹性卡爪7的卡槽8,进而利用进气管12的管壁刺破高压气瓶的密封部件6,从而释放高压气瓶内的气体,高压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大于弹性部件9所产生的支持力,使凸台14和活塞11向下运动,高压气体通过产生的间隙进入到安全气囊2内。随着安全气囊2内高压气体的增多,高压气瓶内高压气体的减少,当安全气囊2内的气压大于高压气瓶内的气压时,使活塞11向上移动,直至活塞11封堵进气管12的一端。使用过后的安全气囊2,可用外力将凸台14向下按压,然后将气囊内的高压气体释放,再安装一个新的高压气瓶后,继续使用,提高安全气囊2的利用率。

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呼吸装置3包括氧气瓶22与氧气瓶22相连通的第二导气管23以及与第二导气管23连通的呼吸面罩24。呼吸面罩24与人体口鼻部位的形状相适配,可有效防止水进入呼吸面罩24及漏气的现象发生。

可选的,氧气瓶22上可设有背带,使用时,驾乘人员可通过氧气瓶22上的背带携带在背部,方便使用。

进一步,参见图6,所述汽车座椅1的头枕101正面设有头部保护气囊25,

所述头部保护气囊25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保护气囊,所述每个保护气囊设有凹陷26;

所述保护气囊在所述头枕101的背面通过固定装置27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27上设有应力开启装置。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27为锁,所述应力开启装置包括应力传递装置和将汽车碰撞变形产生的应力传递给应力传递装置的应力发生装置,应力传递装置通过传递的应力开启与应力传递装置连接的锁。

在车辆在路面上发生碰撞事故后,应力开启装置触发,将固定装置27打开,进而两个相互独立的保护气囊因弹力回转到头枕101的正面,利用设置的凹陷26,将驾乘人员的头部护住,防止由于二次碰撞对头部造成伤害。

进一步,参见图7,所述汽车安全装置还包括安全气囊限定装置,所述安全气囊限定装置包括壳体28、设置在壳体28的开口3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28内的限位部件;

所述安全气囊2通过连接绳33与所述限位部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导杆;

所述导杆29的中部设有转轴30,所述转轴30的两端与所述壳体28的内部相连接;

所述导杆29的一端通过弹性部件9与所述壳体28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导杆29的另一端下方设有挡片32;

所述开口31位于所述挡片32的上方。

安全气囊限定装置可固定在车内的任意一处,在汽车入水的初期,由于导杆29利用杠杆原理对挡片32施加向下的力,通过连接绳33可将安全气囊2限制在汽车的附近,为驾乘人员恢复意识争取时间,防止在驾乘人员意识不清时,安全气囊2随水流飘走,使驾乘人员失去逃生机会。在驾乘人员恢复意识后,利用连接绳33上升的力可将挡片32向上提拉,挡片32可通过开口31脱出,使安全气囊2不受限制,以保证驾乘人员逃离到安全地方。

进一步,所述安全气囊2位于所述汽车座椅1的头枕101下方,所述呼吸装置3和充气装置位于所述汽车座椅1的侧壁下方。

将充气装置和呼吸装置3放置在汽车座椅1的侧壁下部,方便驾乘人员的拿取。

进一步,参见图2、图4和图8,所述汽车安全装置还包括第一安全带17、第二安全带18以及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1一侧壁上的锁座5;

所述锁座5设有至少两个插口51;

所述第一安全带17的一端与汽车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安全带17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51相适配的锁舌34;

所述第二安全带18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1另一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18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51相适配的锁舌34。

汽车在陆地上行驶,遇到碰撞事故时,第一安全带17可防止驾乘人员与方向盘等位于前方的物体发生第二碰撞而造成伤害,并且由于第二安全带18与汽车座椅1相连,使驾乘人员与座椅的位置相对稳定,防止碰撞造成汽车座椅1与汽车分离时,驾乘人员与汽车座椅11离而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第一安全带17和第二安全带18共用一个锁座5,节约空间,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全带18包括第一织带19和第二织带20;

所述第一织带19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1另一侧壁的上部相连,所述第一织带19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插口51相适配的锁舌34;

所述第二织带20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1另一侧壁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二织带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织带19相连。

第一织带19在驾乘人员的肩部增加固定点,第二织带20环绕驾乘人员的腰腹部,第一织带19和第二织带20相配合,同时防止驾乘人员的身体前移和上半身的前倾,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带19与第二织带20之间设有防撞气囊21。

防撞气囊21位于驾乘人员的胸腹部位置,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撞击力过大,使驾乘人员的胸腹部与前方物体发生剧烈碰撞而造成伤害,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在汽车由于突发情况而不慎落入水中时,车内的驾乘人员破窗或打开车门后,可将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从汽车座椅1上卸下,并携带安全气囊2和呼吸装置3逃离汽车;先利用呼吸装置3进行呼吸,防止驾乘人员由于缺氧而导致生命危险,然后开启安全气囊2的触发装置,充气装置释放气体,安全气囊2充满气体后膨胀,产生向上浮力浮出水面,提高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汽车在路面上遇到碰撞(如追尾事故)或者碰撞后其他车辆的二次碰撞时,安全气囊2可减轻二次碰撞的冲击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