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708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卸车一般采用受电弓充电,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4936851的一种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包括车厢、车架和受电弓,所述受电弓引出受电弓管线,所述受电弓安装在所述车厢的斗篷上表面,所述受电弓管线从所述受电弓铺设至所述车厢和所述车架的旋转铰接点,再沿所述车架铺设至所述自卸车的驱动系统控制柜。考虑到弓网受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1、需要架设接触网,增大成本;2、影响整车美观;3、影响司机视野。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更为合理的自卸车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解决传统弓网受电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包括与电源连接且可伸缩的充电杆和与充电杆配合且设置在自卸车上的受电机构,所述受电机构包括上受电板、上受电杆臂、下受电板和下受电杆臂,所述上受电板位于下受电板的上方,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之间形成供充电杆插入的V形夹口;所述上受电杆臂的一端与上受电板的一侧铰接,上受电板的另一侧与上受电杆臂之间设有按压弹簧,所述下受电杆臂的一端与下受电板的一侧铰接,下受电板的另一侧与下受电杆臂之间设有按压弹簧;上受电杆臂的另一端与下受电杆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自卸车需要充电时,自卸车停靠在充电杆的一侧,充电杆与受电机构对准后;充电杆水平向受电机构伸出,直到充电杆的一端伸入到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所形成的V形接口中,上、下受电板将充电杆接触形成有效的接触,充电杆与受电板实现电性连接,此时即可实现充电;由于受电板具有按压弹簧使其保持夹持力,确保受电板与充电杆接触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受电机构设置在受电箱内,受电箱朝外的一侧设有活动门。

作为改进,所述充电杆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杆部的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充电杆与充电线连接,所述充电线缠绕在绕线轮上,所述绕线轮与绕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绕线轮和气缸设置在充电箱内,所述充电杆设有头部的一端伸出充电箱外。

作为改进,所述头部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按压式接触方式,充电接触可靠;

2、采用充电板与受电板的充电方式,解决充电枪点对点的局限性;

3、采用侧面受电方式比采用受电弓充电方式使自卸车更美观,同时对司机的驾驶视野也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卸车充电示意图。

图2为充电杆与受电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包括与电源连接且可伸缩的充电杆3和与充电杆3配合且设置在自卸车上的受电机构4,充电杆3与受电机构4均设有两套,分别对应正极和负极。

如图2所示,所述受电机构4包括上受电板42、上受电杆臂41、下受电板44和下受电杆臂43。所述上受电板42位于下受电板44的上方,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形成供充电杆3插入的V形夹口。所述上受电杆臂41的一端与上受电板42的一侧铰接,上受电板42的另一侧与上受电杆臂41之间设有按压弹簧45;所述下受电杆臂43的一端与下受电板44的一侧铰接,下受电板44的另一侧与下受电杆臂43之间设有按压弹簧45;在按压弹簧45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呈V形。上受电杆臂41的另一端与下受电杆臂4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6连接,连接杆46再通过线缆与自卸车的蓄电设备连接。所述受电机构4设置在受电箱1内,受电箱朝外的一侧设有活动门,受电箱1可以保护受电板和受电杆臂。

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杆3包括杆部31和设置在杆部31一端的头部32,所述杆部31的另一端与水平气缸连接,所述水平气缸与垂直气缸连接;水平气缸可以驱动充电杆3水平伸缩,垂直气缸可以驱动充电杆3升降,通过水平气缸和垂直气缸对充电杆3位置的调整,使充电杆3能够准确与受电机构4对接。所述头部32呈弧形,能够减少头部32与受电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头部32更顺畅的进入V形夹口中。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杆3与充电线8连接,所述充电线8缠绕在绕线轮6上,所述绕线轮6与绕线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当充电杆3移动时,会带动充电线8,为协助线缆的移动,采用绕线电机带动绕线轮6转动,以绕线电机的正反转实现电缆的放线和收线对应充电杆3的升和降,同时采用定滑轮组改变线缆运动方向,动滑轮组减小拉力以减小对线缆的损坏。所述绕线轮6和气缸设置在充电箱2内,所述充电杆设有头部的一端伸出充电箱2外。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自卸车需要充电时,自卸车停靠在充电杆3的一侧,充电杆3与受电机构4对准后;充电杆3水平向受电机构4伸出,直到充电杆3的一端伸入到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所形成的V形接口中,上、下受电板44将充电杆3接触形成有效的接触,充电杆3与受电板实现电性连接,此时即可实现充电;由于受电板具有按压弹簧45使其保持夹持力,确保受电板与充电杆3接触的可靠性。

考虑到自卸车充电操作的方便性,以及通过电气信号来对运动过程中自卸车进行定位会产生的滞后性。这里我们采用机械定位对轮胎位置进行限制,以此来达到充电位置的确定。

水平位置确定:采用适合自卸车轮胎大小的橡胶轮胎定位器(停车位车档),对自卸车的前轮位置进行限制,使自卸车受电杆和充电机充电杆3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受电板设置得比较长,所以能允许一定的水平误差。

垂直间距确定:通过设置专门的充电空间或司机正前方设置合适的标杆,通过司机的操作,使自卸车受电箱和充电箱之间的距离在充电杆3的升降范围之内。因为受电板上设置的有压力传感器,当受电板到达合适的位置,就会控制充电杆3停止向前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