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77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



背景技术:

有些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会短暂地休息会,但公交车的座椅设计地都较矮,乘客的头部无法靠在座椅上,因此乘客往往都会选择把头靠在公交车车窗的玻璃上睡觉。但这种头部靠在车窗玻璃上的方式,车窗玻璃的凉度往往会使头部感到不适,而且在公交车载行驶过程中,头部也会感受到玻璃有微微地震动,影响乘客头部靠在车窗玻璃上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有靠背,所述靠背的背面设有头枕垫、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端铰接在靠背上部、另一端底面两侧分别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铰接有一滑座,所述靠背的背面两侧分别嵌入有一竖向分布的滑轨,所述滑座可上下移动地滑动连接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内固定有一用于驱动滑座上下往复移动的滑移驱动装置;

所述头枕垫底面的左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电动伸缩杆、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底端均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上,所述靠背上固定有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

所述头枕垫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内卡接有一弹性橡胶垫,所述弹性橡胶垫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伸缩筒,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伸缩筒相对应的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内固定有橡胶套筒,所述伸缩筒套在橡胶套筒内。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顶端分别铰接在头枕垫底面上,所述伸缩筒顶端铰接在弹性橡胶垫底面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滑移驱动装置为电连接于控制器的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滑座。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伸缩筒包括第一伸缩筒段、底端可上下伸缩地置于第一伸缩筒段内的第二伸缩筒段,所述第二伸缩筒段顶端铰接在弹性橡胶垫底面上,所述第一伸缩筒段套在橡胶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其靠背后面设有一头枕垫,当其后排座椅的乘客需要睡觉休息时,通过控制器操作滑移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杆撑起支撑板至水平状态,然后再根据乘客的个人需求,通过控制器可以调节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长量进而改变头枕垫的使用高度,以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高度需求,方便后排乘客将头部置于头枕垫上休息;同时,头枕垫中部通孔内卡接了一弹性橡胶垫,可通过下压弹性橡胶垫而露出通孔,方便有需求的乘客以面部置于通孔内的方式垫在头枕垫上,当需要用弹性橡胶垫堵住通孔时,调节伸缩筒上移弹性橡胶垫即可;操作方便,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枕垫上露出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枕垫向后倾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座椅本体,11-靠背,12-滑轨,13-滑座,2-头枕垫,21-弹性橡胶垫,22-通孔,3-支撑板,31-升降孔,32-橡胶套筒,4-支撑杆,5-第一电动伸缩杆,6-第二电动伸缩杆,7-第三电动伸缩杆,8-伸缩筒,81-第一伸缩筒段,82-第二伸缩筒段,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可知,便于公交乘客休息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有靠背11,所述靠背11上固定有一控制器9,所述靠背11的背面设有头枕垫2、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左端铰接在靠背11上部、另一端底面两侧分别铰接有一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底端铰接有一滑座112,所述靠背11的背面两侧分别嵌入有一竖向分布的滑轨111,所述滑座112可上下移动地滑动连接在滑轨111内,所述滑轨111内固定有一用于驱动滑座112上下往复移动的滑移驱动装置。具体的:滑移驱动装置为电连接于控制器9的第三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7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滑座112。进一步参照图1,当需要使用支撑板3时,通过控制器9操控第三电动伸缩杆7回缩进而带动滑座112沿着滑轨111上移,进而驱动支撑杆4撑起支撑板3至水平状态。当不需要使用支撑板3时,利用控制器9操控第三电动伸缩杆7伸长带动滑座112沿着滑轨111下移,进而驱动支撑杆4牵拉支撑板3回转至贴在靠背11侧面上。

所述头枕垫2底面的左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电动伸缩杆5、右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电动伸缩杆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顶端分别铰接在头枕垫2底面上且底端均固定在支撑板3上表面上,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二电动伸缩杆6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9。通过控制器9操控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二电动伸缩杆6伸出相等的伸长量进而调节头枕垫2的使用高度,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高度需求,如图1所示;同时,还可操控控制器9使第一电动伸缩杆5伸长量大于第二电动伸缩杆6伸长量,进而可以改变头枕垫2的水平分布状态转变为向后倾斜分布,如图4所示,而且,该头枕垫2的倾斜角度还可以灵活调节以适用于不同乘客需求。

如图3,所述头枕垫2中部开设有一圆形通孔22,所述通孔22内卡接有一弹性橡胶垫21,所述弹性橡胶垫21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伸缩筒8,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与伸缩筒8相对应的升降孔31,所述升降孔31内固定有橡胶套筒32,所述伸缩筒8套在橡胶套筒32内。具体的:所述伸缩筒8包括第一伸缩筒段81、底端可上下伸缩地置于第一伸缩筒段81内的第二伸缩筒段82,所述第二伸缩筒段82顶端铰接在弹性橡胶垫21底面上,所述第一伸缩筒段81套在橡胶套筒32内。通过下压弹性橡胶垫21驱动第二伸缩筒段82回缩于第一伸缩筒段81内,促使弹性橡胶垫21下移脱离通孔22,方便乘客将面部置于通孔22内;如果乘客还需扩大通孔22下方的空腔空间,可以继续下压弹性橡胶垫21使第一伸缩筒段81沿着升降孔31整体下移即可。当需要完整的头枕垫2,上调伸缩筒8使弹性橡胶垫21塞入通孔22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其靠背11后面设有一头枕垫2,当其后排座椅的乘客需要睡觉休息时,通过控制器9操作滑移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杆4撑起支撑板3至水平状态,然后再根据乘客的个人需求,通过控制器9可以调节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伸长量进而改变头枕垫2的使用高度,以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高度需求,方便后排乘客将头部置于头枕垫2上休息;同时,头枕垫2中部通孔22内卡接了一弹性橡胶垫21,可通过下压弹性橡胶垫21而露出通孔22,方便有需求的乘客以面部置于通孔22内的方式垫在头枕垫2上,当需要用弹性橡胶垫21堵住通孔22时,调节伸缩筒8上移弹性橡胶垫21即可;操作方便,功能多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