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汽车底盘的板簧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697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用汽车底盘的板簧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辆,特别是一种专用汽车底盘的板簧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人孔装置板簧悬挂存在支架与专用车大梁的焊接部位容易开焊;支架摩擦板与板簧间存在高承载,往复运动、而致使油膜无法生成,影响润滑效果;拉杆非水平布置,车辆行驶颠簸时有纵向位移;车轴下部有托板,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专用汽车底盘的板簧悬挂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专用汽车底盘的板簧悬挂结构,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第一板簧,第二板簧,拉杆的前端与前支架的下端铰接,拉杆的后端与第一板簧下部的第一底板铰接,可调拉杆的前端与中支架的下端铰接,可调拉杆的后端与第二板簧下部的第二底板铰接,所述拉杆和可调拉杆水平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造成板簧变形,而使车桥造成的纵向位移,降低了故障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前支架、中支架和后支架的上部纵向加宽。

所述第一板簧两端的上表面分别与前支架的第一摩擦板的下表面和平衡梁的第二摩擦板的下表面接触,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的下表面设有石墨润滑结构。

所述第二板簧两端的上表面分别与衡梁的第三摩擦板的下表面和后支架的第四摩擦板的下表面接触,第三摩擦板和第四摩擦板的下表面设有石墨润滑结构。

所述石墨润滑结构包括石墨圆柱体,该石墨圆柱体置于摩擦板的圆孔内,该圆孔为盲孔结构。

所述拉杆和可调拉杆的长度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梁的立体图。

图中:前支架1;第一摩擦板1-1;第一板簧2;第一U形螺栓3;第一压板4;第一车桥5;中支架6;平衡梁7;第二摩擦板7-1;第三摩擦板7-2;第三销轴8;第二板簧9;第二U形螺栓10;第二压板11;后支架12;第四摩擦板12-1;第二车桥13;第一销轴14;拉杆15;第二销轴16;第一底板17;第一耳座17-1;第四销轴18;可调拉杆19;第五销轴20;第二底板21;第二耳座21-1;石墨圆柱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包括第一板簧2(图1所示),第一板簧2通过第一U形螺栓3和第一压板4与第一车桥5连接,第一U型螺栓3从下向上安装,第一U型螺栓3的非螺纹端与第一车桥5直接接触。第一板簧2的底部和第一车桥5之间设有第一底板17,第一底板17的前端设有第一耳座17-1。第一板簧2的前端与前支架1连接,第一板簧2前端的上表面与前支架1的第一摩擦板1-1的下表面接触,第一摩擦板1-1与第一板簧2之间设有石墨润滑结构。前支架1和第一车桥5之间设有拉杆15,拉杆15的前端与前支架1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14铰接,拉杆15的后端与第一底板17的第一耳座17-1通过第二销轴16铰接,拉杆15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的拉杆15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造成板簧变形,而使车桥造成的纵向位移。第一板簧2的后端与平衡梁7的前端连接,第一板簧2后端的上表面与平衡梁7前端的第二摩擦板7-1的下表面接触,第一板簧2与第二摩擦板7-1之间设有石墨润滑结构。平衡梁7的中部通过第三销轴8与中支架6铰接。

第二板簧9的前端与平衡梁7的后端连接,平衡梁7后端的第三摩擦板7-2的下表面与第二板簧9前端的上表面接触,第三摩擦板7-2与第二板簧9之间设有石墨润滑结构。第二板簧9通过第二U形螺栓10和第二压板11与第二车桥13连接,第二U型螺栓10从下向上安装,第二U型螺栓10的非螺纹端与第二车桥13直接接触。第二板簧9的下部与第二车桥13之间设有第二底板21,第二底板21的前端设有第二耳座21-1,可调拉杆19的前端通过第四销轴18与中支架6的下端铰接,可调拉杆19的后端通过第五销轴20与第二底板21的第二耳座21-1铰接,可调拉杆19水平设置,可调拉杆19的长度与拉杆15的长度相等,水平设置的可调拉杆19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造成板簧变形,而使车桥造成的纵向位移。第二板簧9的后端与后支架12连接,后支架12的第四摩擦板12-1的下表面与第二板簧9后端的上表面接触,第四摩擦板12-1和第二板簧9之间设有石墨润滑结构。

第一摩擦板1-1、第二摩擦板7-1、第三摩擦板7-2和第四摩擦板12-1的石墨润滑结构包括石墨圆柱体22,石墨圆柱体22置于第一摩擦板1-1、第二摩擦板7-1、第三摩擦板7-2和第四摩擦板12-1的圆孔内,圆孔为盲孔结构。石墨润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免于维护,降低了车辆运营中的噪音,提高了使用板簧和支架的使用寿命。前支架1、中支架6和后支架12的上部纵向加宽,增大了与专用车大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应力集中。本实施例维护简单、重量轻、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