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5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座椅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座椅用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第2015-671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座椅用滑动装置的构造如下:使弯曲为矩形波状的锁定部向与可动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竖直方向位移,由此对限制可动侧轨道相对于固定侧轨道进行滑动的限制状态和解除该限制状态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锁定部由隔着该锁定部分别设置在两侧的线状弹性变形部支承。另外,专利文献1中的锁定部以及线状弹性变形部通过对一条线材实施弯折加工而一体成型。

隔着锁定部设置在一侧的线状弹性变形部(以下也称为第1弹性变形部。)的前端侧卡止于解除部件。隔着锁定部设置在另一侧的线状弹性变形部(以下也称为第2弹性变形部。)的前端侧卡止于可动侧轨道。

解除部件为用于对第1弹性变形部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的变形状态进行切换的部件。即,如果由乘坐人员等直接或间接地操作解除部件,则锁定部将成为限制状态或解除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可动侧轨道具有两个侧壁部以及连接这两个侧壁部的盖壁部,并且是形成为C字型或U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的金属部件。第2弹性变形部卡止于设置在构成可动侧轨道的两个侧壁部的切起片。

另外,切起片为通过以下“切起步骤”而形成的部位。即,首先,通过冲压加工等在侧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C字型或U字型通孔。接下来,通过冲压加工等将由该通孔所围的部位弯折成大致L字型而从该侧壁部弯曲折起。

而且,专利文献1中的切起片以使其与侧壁部的连结部相对于前端部而位于竖直方向下侧,即,位于固定侧轨道侧的方式从侧壁部被切割折起。

此外,当将沿着L型的切起片从连结部直至前端部的长度设为“所需的切起长度”时,在设置有切起片的部位则必然要形成大于“所需的切起长度”的通孔(以下称为切起孔。)。

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难以使可动侧轨道的竖直方向尺寸小于“所需的切起长度”。

即,假设如果使可动侧轨道的竖直方向尺寸小于“所需的切起长度”,则切起孔将及至盖壁部。因此,有可能使可动侧轨道的截面惯性矩变小,从而使可动侧轨道的弯曲刚性大幅降低。因此,难以减小可动侧轨道的竖直方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可动侧轨道的竖直方向尺寸小型化的座椅用滑动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用滑动装置具备:固定侧轨道;可动侧轨道,该可动侧轨道能够相对于固定侧轨道滑动,并且用于支承座椅,该可动侧轨道设置有开放截面部,所述开放截面部具有两个侧壁部以及连接这两个侧壁部的盖壁部;锁定部,该锁定部能够在限制可动侧轨道相对于固定侧轨道进行滑动的限制位置和解除该限制的解除位置之间位移;第1弹性变形部,该第1弹性变形部能够在将锁定部支承在限制位置的状态和将锁定部支承在解除位置的状态之间弹性变形,并且容纳在可动侧轨道内;第2弹性变形部,该第2弹性变形部隔着锁定部而容纳在可动侧轨道内中的与第1弹性变形部相反的一侧,并且能够在将锁定部支承在限制位置的状态和将锁定部支承在解除位置的状态之间弹性变形;解除部件,该解除部件用于对第1弹性变形部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的变形状态进行切换,并且从第1弹性变形部侧向可动侧轨道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并对第1弹性变形部进行卡止;以及突出片,该突出片设置在两个侧壁部中的至少一个侧壁部,并且向另一个侧壁部侧突出,而且具有供第2弹性变形部卡止的被卡止部,突出片构成为,使其与侧壁部的连结部相对于前端部侧而位于可动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并且在侧壁部中的从连结部向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预定范围内,设置有贯穿该侧壁部的通孔。

通过上述构造,例如可以获得以下作用效果。即,以使与从盖壁部侧朝向可动侧轨道的开放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方式,将本申请的座椅用滑动装置安装在车辆等交通工具上时,“所需的切起长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即,与可动侧轨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因此,能够抑制相当于切起孔的通孔及至盖壁部,从而能够在抑制可动侧轨道的弯曲刚性降低的同时,能够使可动侧轨道的竖直方向尺寸减小。

此外,突出片形成为使其与侧壁部的连结部相对于前端部而位于可动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因此能够抑制该突出片在将第2弹性变形部卡止于被卡止部时,以及在第2弹性变形部动作(弹性变形)时,成为障碍。

另外,被卡止部可以是从突出片的上端部向朝可动侧轨道的开放侧的方向凹陷的U字型的凹陷部。第2弹性变形部中的卡止于被卡止部的卡止部可以是在突出片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被卡止部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剖视图(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用滑动装置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竖直剖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图5的Ⅵ-Ⅵ剖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动侧轨道的一部分(图2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侧轨道的立体图。

图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从可动侧轨道去除盖壁部的状态下的图10的C向视图。

图1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的变形状态以及解除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解除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的A部的放大图。

图1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卡止槽以及第1卡止部等的放大图。

图14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卡止部76的水平方向的向视图。图14B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卡止部76的竖直方向的向视图。

图15是图10的XV-X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即,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特定技术方案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构成或结构等。

标注在各附图中示出方向的箭头等是为了容易理解各附图的相互关系而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各附图中标注的箭头等(方向)。

对于至少标注附图标记并进行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事先说明“多个”或“两个以上”等之外,至少设置有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汽车的后部座椅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座椅用滑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座椅用滑动装置1配置在座椅S的竖直方向下端部。

1.座椅用滑动装置的概要

如图2所示,座椅用滑动装置1至少具备固定侧轨道3、可动侧轨道5、锁定弹簧7以及解除部件9。如图1所示,固定侧轨道3以使固定侧轨道3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座椅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固定在车辆的地板等上。

通过将座椅S组装到可动侧轨道5而使可动侧轨道5支承该座椅S。此外,可动侧轨道5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滑动的方式组装到该固定侧轨道3上。座椅S能够与可动侧轨5一体地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在座椅S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座椅用滑动装置1。独脚座椅S经由两个座椅用滑动装置1组装到车辆上。座椅S的宽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即车辆左右方向一致。

锁定弹簧7是用于限制可动侧轨道5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滑动的部件。解除部件9是用于解除由锁定弹簧7进行的限制的部件。解除部件9由乘坐人员直接或间接地操作。

2.固定侧轨道以及可动侧轨道的概要

如图3所示,固定侧轨道3具有构成为C字型或U字型的开放截面部3D。开放截面部3D具有两个侧壁部3A、3B以及连接这两个侧壁部3A、3B的盖壁部3C。两个侧壁部3A、3B以及盖壁部3C沿着固定侧轨道3的长度方向呈带状延伸。

固定侧轨道3是由金属制成的部件。具体地,固定侧轨道3通过对轧制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两个侧壁部3A、3B以及盖壁部3C(开放截面部3D)由金属制成并且一体成型。

可动侧轨道5具有开放截面部5D以及两个轨道部5F。开放截面部5D是构成为C字型或U字型的部位,并且具有两个侧壁部5A、5B以及连接这两个侧壁部5A、5B的盖壁部5C。座椅S组装到可动侧轨道5的盖壁部5C上。

各轨道部5F是隔着开放截面部5D设置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两侧的部位,并且是多个滚动体11A~11D进行滚动接触的部位。可动侧轨道5是由金属制成的部件。具体地,可动侧轨道5通过对轧制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两个侧壁部5A、5B及盖壁部5C,以及两个轨道部5F沿着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延伸。而且,两个侧壁部5A、5B以及盖壁部5C(开放截面部5D)和两个轨道部5F由金属制成并且一体成型。

以下,将与从盖壁部5C侧向可动侧轨道5的开放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高度方向”在座椅用滑动装置1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与竖直方向(上下方向)一致。

作用在可动侧轨道5上的载荷经由多个滚动体11A~11D而由固定侧轨道3承受。该载荷包括作用在座椅S上的重力以及作用在就坐于该座椅S上的乘坐人员的重力等。

各滚动体11A~11D是诸如钢球等球体。各滚动体11A~11D与固定侧轨道3以及可动侧轨道5(两个轨道部5F)滚动接触。由此,可动侧轨道5在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位移受到限制的状态下能够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滑动。

如图2所示,滚动体11A~11D分别在保持器11E~11H中,在长度方向两端侧的每一侧各配置两个。各滚动体11A~11D分别由保持器11E~11H保持。

3.锁定弹簧的概要

如图4所示,锁定弹簧7具有锁定部7A、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

锁定部7A是用于限制可动侧轨道5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滑动的部位。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是用于将锁定部7A支承为能够位移的部位。

<锁定部>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锁定部7A能够在限制可动侧轨道5相对于固定侧轨道3滑动的限制位置和解除该限制的解除位置之间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5以及图6中由实线表示的锁定部7A的位置是限制位置。在图5以及图6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锁定部7A的位置是解除位置。锁定部7A能够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在锁定部7A能够位移的范围中,竖直方向上侧的位置是限制位置,竖直方向下侧的位置是解除位置。

如图4所示,锁定部7A中设置有多个卡合部71、72。各卡合部71、72为通过将线材弯曲成C字型或U字型而形成为矩形波状的部位。

如图6所示,各卡合部71向侧壁部3A、5A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突出。各卡合部72向侧壁部3B、5B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突出。

如图7所示,在各侧壁部5A、5B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多个切口部51(在图7中仅示出侧壁部5A)。在各轨道部5F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多个切口部52(在图7中仅示出一个轨道部5F)。如图6所示,在两个侧壁部5A、5B分别设置有多个切口部51。在两个轨道部5F分别设置有多个切口部52。

如图6所示,各切口部51、52是能够使构成卡合部71、72的线材嵌入的通孔。形成各切口部51、52的通孔是在竖直方向(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形状。

如图6所示,在卡合部71、72嵌入切口部51中的状态下,卡合部71、72成为嵌入切口部52中的状态。因此,卡合部71、72与形成在相邻的切口部51之间的卡合片53,以及形成在相邻的切口部52之间的卡合片54卡合。

如图3所示,在固定侧轨道3中与可动侧轨道5的两个侧壁部5A、5B相对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对置壁3E、3F。如图8所示,对置壁3E、3F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板形带状的部位,并且与开放截面部3D一起通过冲压成型而一体成型。

在对置壁3E、3F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多个切口部31。各切口部31是使构成卡合部71、72的线材能够嵌入的凹形凹陷。形成各切口部31的凹陷是在竖直方向(高度方向)上延伸的U字型的长孔形状。

在各卡合部71、72嵌入各切口部31的状态下,形成在相邻的切口部31之间的卡合片32(参照图8)和卡合部71、72成为能够卡合的状态。

卡合部71、72与卡合片53、54、32卡合时的位置是限制位置,卡合部71、72与卡合片53、54、32分开时的位置(离开切口部51、52、31时的位置)是解除位置。

<第1弹性变形部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

如图4所示,在锁定弹簧7中,第1弹性变形部7B相对于锁定部7A位于长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方侧)。第2弹性变形部7C相对于锁定部7A位于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侧)。

如图5所示,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容纳在开放截面部5D内,并且能够在将锁定部7A支承在限制位置的状态和将锁定部7A支承在解除位置的状态之间弹性变形。

如图4所示,第1弹性变形部7B具有线状部73以及卡止部74。线状部73是在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且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如图4、图9所示,线状部73具有第1线状部73A以及第2线状部73B。

如图4、图9所示,在第1弹性变形部7B中,第1线状部73A隔着解除部件9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一侧。第2线状部73B隔着解除部件9设置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

卡止部74是从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前端侧向与该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位。卡止部74具有设置在第1线状部73A的第1卡止部74A以及设置在第2线状部73B的第2卡止部74B。

第1卡止部74A从第1线状部73A的前端部向第2线状部73B侧突出。第2卡止部74B从第2线状部73B的前端部向第1线状部73A侧突出。

卡止部74通过对线状部73的前端侧进行塑性加工(弯曲加工)而形成。卡止部74和线状部73通过一体成型而构成。第1卡止部74A的前端和第2卡止部74B的前端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抵接或离开的方式而进行位移。

如图4所示,第2弹性变形部7C具有与第1弹性变形部7B基本相同的构造。第2弹性变形部7C具有线状部75以及卡止部76。线状部75是从锁定部7A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车辆后方侧)并在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且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线状部75具有第1线状部75A以及第2线状部75B。

第1线状部75A在锁定弹簧7中配置在宽度方向的一侧且与第1线状部73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2线状部75B在锁定弹簧7中配置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与第2线状部73B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卡止部76是从各线状部75A、75B的延伸方向前端侧向与该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位。卡止部76构成为连接第1线状部75A的延伸方向前端和第2线状部75B的延伸方向前端。

线状部75A、75B在其延伸方向前端侧经由卡止部76而一体化。第1弹性变形部7B、锁定部7A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是通过对一条线材实施弯折加工而形成的一体成型品。

4.解除部件的结构等

如图10所示,解除部件9是用于对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的变形状态进行切换的部件。

解除部件9是从第1弹性变形部7B侧向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方侧)延伸的杆状部件,并且配置在开放截面部5D内中的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换言之,解除部件9与锁定部7A相比进一步向车辆前方侧延伸。

如图11所示,在解除部件9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有操作部13。操作部13是由乘坐人员直接或间接操作的部位,并且是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突出的部位。解除部件9具有闭合截面形状,并且是由金属制成的一体成型品。操作部13与解除部件9一体成型。

在解除部件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设置有按压部9A。按压部9A从盖壁部5C侧接触锁定部7A。而且,如果操作力输入到操作部13,则按压部9A利用该操作力将锁定部7A从限制位置侧按压到解除位置侧。

如图10所示,在解除部件9中的按压部9A和卡止槽9C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向盖壁部5C侧突出的凸形支点部9B。支点部9B通过在盖壁部5C中的第1弹性变形部7B侧的部位接触该盖壁部5C而构成解除部件9的摆动中心点。

在没有向操作部13输入操作力的状态(图10中的由实线所示的状态)下,按压部9A受到来自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的弹力,由此将按压部9A按压向盖壁部5C侧,即,竖直方向上侧。因此,在没有向操作部13输入操作力的状态下,操作部13侧位于竖直方向下侧。

如果向操作部13输入使操作部13向竖直方向上侧移动的操作力,则按压部9A以支点部9B为摆动中心而向竖直方向下侧位移(参照图10中的双点划线)。因此,锁定部7A向竖直方向下侧位移,从而使锁定部7A处于解除位置。而且,如果上述操作力消失,则通过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的恢复力,使锁定部7A返回到限制位置。

图11所示的卡止槽9C是供卡止部74卡止的被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卡止槽9C向与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是使与盖壁部5C相反的一侧开口的槽部。卡止槽9C在解除部件9中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是使竖直方向下侧开口的槽。

如图12所示,卡止槽9C具有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在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构成卡止槽9C的侧壁部。

第1被卡止面9D是能够从延伸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方侧)接触卡止部74的面。第2被卡止面9E是能够从延伸方向另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侧)接触卡止部74的面。

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位于能够接触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部位。优选使第1卡止部74A的前端以及第2卡止部74B的前端分别位于卡止槽9C的延伸方向的中央(参照图13)。

优选使第1卡止部74A与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长度和第1卡止部74A与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长度,以及第2卡止部74B与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长度和第2卡止部74B与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长度均为卡止槽9C的延伸方向长度的大致1/2。

在对第1弹性变形部7B的线状部73不作用约束力的自由状态下,第1卡止部74A的前端和第2卡止部74B的前端处于彼此分开的状态。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两个侧壁部5A、5B构成与卡止部74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壁面这一点来限制卡止部74的位置。

如图13所示,在锁定弹簧7以及解除部件9组装于可动侧轨道5的状态下,侧壁部5A和第1线状部73A接触,侧壁部5B和第2线状部73B接触。因此,限制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向离开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方向位移。

如图12所示,解除部件9中的卡止槽9C部分的截面形状为闭合截面形状。由该底部9F封闭卡止槽9C的底部9F侧,换言之,由该底部9F封闭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竖直方向上端。

解除部件9以及卡止槽9C,即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和解除部件9由金属制成并且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方筒状管材进行塑性加工来实现一体成型。

在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各自的高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侧)分别设置有相对于第1被卡止面9D倾斜的引导面9G以及相对于第2被卡止面9E倾斜的引导面9H。

引导面9G、9H倾斜以使得越朝向高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侧),引导面9G、9H之间的距离越大,并且越接近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引导面9G、9H之间的距离越小。

在形成卡止槽9C时而进行塑性加工的时候,引导面9G、9H与第1被卡止面9D、第2被卡止面9E以及底部9F一起一体成型。而且,卡止部74和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位置以及卡止部74和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位置为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高度方向一端和高度方向另一端之间的位置。

卡止部74在设置有卡止槽9C的部位中位于解除部件9的高度方向一端(上端)和高度方向另一端(下端)之间并且与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接触。

因此,卡止部74在与底部9F接触的状态下处于被第1被卡止面9D和第2被卡止面9E所夹的状态,并且,卡止部74和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位置以及卡止部74和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位置位于引导面9G、9H和底部9F之间。

如图9所示,在可动侧轨道5中设置有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为限制解除部件9相对于可动侧轨道5向与卡止部74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即向宽度方向位移的限制部。

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设置在卡止槽9C和锁定部7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之外,两个侧壁部5A、5B中的面对按压部9A的部位5J、5K也作为上述限制部而发挥作用。

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由通过将两个侧壁部5A、5B的一部分切割折起而形成的切起片构成。切起片为通过下面的“切起步骤”而形成的部位。

首先,通过冲压加工等,在两个侧壁部5A、5B的一部分上形成U字型的通孔。接下来,使由该通孔所围的部位通过冲压加工等被弯折成大致L字型并从该侧壁部弯曲折起从而成为切起片。

5.第2弹性变形部的卡止结构

如图5所示,第2弹性变形部7C卡止于设置在可动侧轨道5的切起片55。如图14A所示,在切起片55上设置有被卡止部55A。被卡止部55A是供卡止部76钩挂并卡止的突出片。

如图14B所示,在两个侧壁部5A、5B分别设置有切起片55。各切起片55以使各切起片55与两个侧壁部5A、5B的连结部55B相对于各切起片55的前端部55C而位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侧)的方式,被切割折起而形成为大致L字型。

因此,如图14A所示,在两个侧壁部5A、5B的每一个中从连结部55B向长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方侧)的预定范围内,形成有分别贯穿两个侧壁部5A、5B的通孔55D。该通孔55D相当于切起孔。

各被卡止部55A为从各切起片55的上端部55E向朝可动侧轨道5的开放侧(竖直方向下侧)的方向凹陷的U字型的凹陷部。而且,卡止部76在切起片55的厚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宽度方向)上贯穿各被卡止部55A。

各切起片55由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突出片构成,并且,卡止部76从竖直方向上端钩挂并卡止于各切起片55。

6.将解除部件组装于可动侧轨道的结构

<组装结构>

如上所述,解除部件9配置在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而且,如图9所示,在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方侧)设置有限制部56。

如图15所示,限制部56是用于确保能够供插入侧端部插入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的空间的部位。插入侧端部是指解除部件9中的位于锁定部7A侧的端部。

换言之,限制部56是用于限制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的距离成为解除部件9的端部高度尺寸T1以下的部位。即,在解除部件9没有组装于可动侧轨道5的状态下,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第1弹性变形部7B与限制部56接触。因此,限制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的距离变小。

如图11所示,端部高度尺寸T1为解除部件9中的位于锁定部7A侧的端部的高度方向尺寸。端部高度尺寸T1,即,按压部9A的高度尺寸为解除部件9中的高度尺寸最小的部位的高度尺寸。而且,解除部件9的高度尺寸从按压部9A向支点部9B逐渐增加。

如图15所示,限制部56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部5A、5B上。第1限制部56A设置在侧壁部5A上。第2限制部56B设置在侧壁部5B上。

而且,第1限制部56A由从侧壁部5A向侧壁部5B侧突出的突出片构成。第2限制部56B由从侧壁部5B向侧壁部5A侧突出的突出片构成。

构成第1限制部56A以及第2限制部56B的突出片相对于座椅用滑动装置1的高度方向倾斜。而且,第1限制部56A以及第2限制部56B各自为分别通过从两个侧壁部5A、5B切割折起而形成的切起片,并且其根侧56C相对于前端56D而位于竖直方向上侧。

因此,第1限制部56A以及第2限制部56B各自以越接近根侧56C越分别靠近两个侧壁部5A、5B的方式,而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以下,在统称第1限制部56A以及第2限制部56B的情况下,记为限制部56。

如图9所示,限制部56设置在能够和线状部73以及该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前端侧接触的位置。而且,在解除部件9设置有能够供卡止部74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9J。

滑动接触部9J为解除部件9中位于第1弹性变形部7B侧的部位,并且设置在从锁定部7A侧直至卡止槽9C的部位上。具体地,如图11所示,下表面中的从按压部9A直至卡止槽9C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部位相当于滑动接触部9J。

<组装方法>

在将解除部件9组装于可动侧轨道5的操作中,操作者首先在将可动侧轨道5的盖壁部5C配置在竖直方向下侧的状态下,将锁定弹簧7组装于可动侧轨道5。

具体地,操作者将锁定部7A的卡合部71、72嵌入各切口部51、52,并且将第2弹性变形部7C的卡止部76卡止于被卡止部55A。此时,第1弹性变形部7B处于线状部73的前端侧以及线状部73与限制部56接触的状态(参照图15)。

接下来,操作者将解除部件9的按压部9A插入锁定弹簧7和盖壁部5C的间隙中。此时,一边使卡止部74与滑动接触部9J进行滑动接触且使支点部9B的顶部与盖壁部5C进行滑动接触,一边将解除部件9插入锁定部7A侧。

然后,当卡止部74嵌入到卡止槽9C中时,插入解除部件9的操作结束。如果卡止部74嵌入到卡止槽9C中,则插入所需的力会突然变大,所以操作者可以容易地感知到卡止部74已经嵌入到卡止槽9C中。

7.座椅用滑动装置的特征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74被第1被卡止面9D和第2被卡止面9E所夹。因此,即使当拉拔解除部件9的方向的力,即,拉拔力作用在解除部件9上时,使卡止部74和线状部73形成的角度增大的弯曲力矩也难以作用于卡止部74。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通过在卡止部74的根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即在卡止部74与线状部73的连结部产生的弯曲应力来承受该拉拔力,而是可以通过在该根部的截面产生的剪切力来承受该拉拔力。进而,能够获得可以抑制卡止力大幅降低的座椅用滑动装置1。

解除部件9中的卡止槽9C部分的截面形状为闭合截面形状,并且,卡止槽9C和解除部件9是由金属制成的一体成型品。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并且能够提高解除部件9的刚性。

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配置在能够和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位置。从而使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的前端位于卡止槽9C内,因此使第1卡止部74A和第1线状部73A形成的角度以及使第2卡止部74B和第2线状部73B形成的角度增大的弯曲力矩难以作用于卡止部74。

如图12所示,卡止部74和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位置以及卡止部74和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位置为解除部件9的高度方向一端和高度方向另一端之间的位置。由此,与卡止部74于在高度方向上偏离解除部件9的位置处卡止于解除部件9的构造相比,能够使可动侧轨道5,即座椅用滑动装置1的高度尺寸小型化。

如图13所示,通过使两个侧壁部5A、5B接触线状部73,来限制卡止部74向离开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方向位移。由此,可以切实地保持使卡止部74和线状部73形成的角度增大的弯曲力矩难以作用于卡止部74的构造。

如图9所示,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设置在第1被卡止面9D和锁定部7A之间或第2被卡止面9E和锁定部7A之间。由此,能够限制解除部件9相对于可动侧轨道5在与卡止部74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位移。因此,可以切实地保持使卡止部74和线状部73形成的角度增大的弯曲力矩难以作用于卡止部74的构造。

如图12所示,在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各自的高度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侧)分别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9G、9H。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卡止部74安装于卡止槽9C。

如图15所示,设置有限制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的距离成为解除部件9的端部高度尺寸T1以下的限制部56。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将解除部件9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侧插入并组装到该可动侧轨道5内。

当操作者向可动侧轨道5内插入解除部件9时,假设第1弹性变形部7B接近盖壁部5C,则该第1弹性变形部7B将成为障碍从而不能将解除部件9插入可动侧轨道5内。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有限制第1弹性变形部7B和盖壁部5C之间的距离成为解除部件9的端部高度尺寸T1以下的限制部56。

因此,能够抑制在向可动侧轨道5插入解除部件9时,第1弹性变形部7B成为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解除部件9插入可动侧轨道5内。

限制部56由分别从两个侧壁部5A、5B中的一个侧壁部5A、5B向另一个侧壁部5A、5B侧突出的突出片构成,形成限制部56的突出片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

由此,与限制部56接触的线状部73可处于被限制部56和各侧壁部5A、5B所夹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第1弹性变形部7B妨碍解除部件9插入的情况。

在解除部件9中的位于第1弹性变形部7B侧,即从锁定部7A侧直至卡止槽9C的部位上设置有可供卡止部74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9J。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解除部件9插入可动侧轨道5内。

如图14B所示,切起片55形成为,切起片55与两个侧壁部5A、5B的连结部55B相对于前端部55C位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

而且,座椅用滑动装置1以使得与从盖壁部5C侧向可动侧轨道5的开放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方式,而安装在车辆等上,所以“所需的切起长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即,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致。

因此,能够抑制切起孔及至盖壁部5C,从而能够在抑制可动侧轨道5的弯曲刚性降低的同时,使可动侧轨道5的竖直方向尺寸小型化。

此外,由于切起片55形成为,使得切起片55与两个侧壁部5A、5B的连结部55B相对于前端部55C位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所以能够抑制该切起片55在第2弹性变形部7C卡止于被卡止部55A时,以及在第2弹性变形部7C弹性变形时成为障碍。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构成从解除部件9的宽度方向一端连续到另一端的壁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将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切断的构造。

具体地,使卡止部74的构造为被第1被卡止面9D和第2被卡止面9E所夹的构造(以下称为夹持构造。)即可,因此,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宽度方向长度为用于使夹持构造成立的充分长度即可。上述长度例如至少为卡止部74的最外侧直径尺寸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与解除部件9一起一体成型。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下述构造(a)~构造(c)。

(a)通过诸如焊接等的接合加工或诸如螺钉等的机械紧固件来组装固定作为单独部件而分别制造的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构造。

(b)在解除部件9与可动侧轨道5同样构成为C字型或U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切割该解除部件9的侧壁并将其折起由此对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和解除部件9进行一体成型的构造。

(c)在解除部件9与可动侧轨道5同样构成为C字型或U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对该解除部件9的侧壁实施翻边加工等而对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和解除部件9进行一体成型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除部件9中的卡止槽9C部分的截面形状为闭合截面形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有C字型或U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的解除部件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位于能够接触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部位,并且,第1卡止部74A的前端以及第2卡止部74B的前端各自位于卡止槽9C的延伸方向中央。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线状部73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且设置在该一个线状部73中的卡止部74可以是能够接触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卡止部74具有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构成为仅设置第1卡止部74A以及第2卡止部74B中的任一者,或也可以是与卡止部76相同的构造。此外,也可以与卡止部74相同,由两个卡止部76构成卡止部7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侧壁部5A、5B构成与卡止部74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壁面以限制卡止部74的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限制卡止部74位置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各自的高度方向一端侧分别设置有相对于第1被卡止面9D而倾斜的引导面9G以及相对于第2被卡止面9E而倾斜的引导面9H。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引导面9G、9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部74和第1被卡止面9D接触的位置以及卡止部74和第2被卡止面9E接触的位置为解除部件9的设置有卡止槽9C的部位中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造,即,第1被卡止面9D以及第2被卡止面9E的上端或下端延伸到相对于解除部件9在高度方向上偏离的位置,使卡止部74与该延伸出的部位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侧轨道5上设置有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第1限制部5G以及第2限制部5H。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切起片55以使得切起片55与各侧壁部5A、5B的连结部55B相对于其前端部55C位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方式被切割折起从而形成为大致L字型。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以使得切起片55与各侧壁部5A、5B的连结部55B相对于其前端部55C而位于可动侧轨道5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方式被切割折起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起片55设置在各侧壁部5A、5B的每一个上。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将切起片55设置在任意一个侧壁部5A、5B上则足矣。

如图15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6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部5A、5B上。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是在任意一个侧壁部5A、5B上设置有限制部56的构造,或不设置限制部56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6设置在能够和线状部73以及该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前端侧接触的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仅能够接触线状部73以及该线状部73的延伸方向前端侧中的任意一者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限制部56由将侧壁部5A、5B的一部分切割折起而形成的突出片构成,并且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单独的部件构成各限制部56并将其组装于可动侧轨道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锁定部7A侧直至卡止槽9C的部位设置有滑动接触部9J。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废除滑动接触部9J。

上述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7为通过对一条线材实施弯折加工而形成第1弹性变形部7B、锁定部7A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的一体成型品。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作为单独部件而分别制造第1弹性变形部7B、锁定部7A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之后通过将这些部件组装而使其一体化。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第2弹性变形部7C。

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7的线材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矩形截面形状的线材构成锁定弹簧7。

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为分别具有线状的线状部73、75的弹性变形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由板形带状的板簧构成第1弹性变形部7B以及第2弹性变形部7C。

上述实施方式的解除部件9为与操作部13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品。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操作部1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解除部件9进行拆卸的单独部件,或也可以是能够在解除部件9上安装环形手柄等代替操作部13的构造等。

上述实施方式的固定侧轨道3以及可动侧轨道5由金属制成。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由诸如树脂等材料制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一种将汽车的后部座椅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座椅用滑动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也可应用于汽车的前部座椅、铁路车辆的座椅、航空器座椅或船舶座椅等的交通工具座椅等。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符合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的主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