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横管翻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83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座椅横管翻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横管翻铆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座椅横管翻铆结构,属于座椅装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座椅装配过程中,需将座椅后连杆组件与座框进行机械固连,传统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在座椅后连接杆组件两端设置卡圈,使得该座椅后连杆组件固定定位于座框上,这种方式稳定可靠。然而在长期操作及装配应用过程中,该座椅后连接杆组件及座框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可更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座椅横管翻铆结构,其设计新颖合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同时节约了产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座椅横管翻铆结构,其包括座框本体及与该座框本体固连配合的后横管组件,所述后横管组件两端分别由所述座框本体后部两侧的安装孔穿过、并在该座框本体两侧外部翻铆形成呈喇叭状的扩口结构,所述后横管组件通过其两端的所述扩口结构锁紧限位于所述座框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座框本体两侧外部均具有沉台,所述安装孔处于相应的沉台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孔沿于所述座框本体两侧外部向外翻折有呈喇叭状且与所述扩口结构相对应并配合的扩口座,所述扩口结构轴向限位于该扩口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横管组件于所述座框本体两侧内部均具有限位台。

进一步的,所述后横管组件及其上的扩口结构、限位台整体由一根直管一体机加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后横管组件的翻铆结构替换传统的卡圈限位,使得后横管组件与座框本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可靠,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同时节约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P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K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3所示座椅横管翻铆结构,其包括座框本体1及与该座框本体1固连配合的后横管组件2,后横管组件2两端分别由座框本体1后部两侧的安装孔11穿过、并在该座框本体1两侧外部翻铆形成呈喇叭状的扩口结构14,后横管组件2通过其两端的扩口结构14锁紧限位于座框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传统的后连接杆组件与座框之间的卡圈定位方式改进成后横管组件2与座框本体1之间的翻铆结构,即后横管组件2两端翻铆呈喇叭状的扩口结构14,进而使得该后横管组件2通过其两端的扩口结构14定位于座框本体 1上,稳定可靠,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同时节约了产品成本。

为了保证后横管组件2与座框本体1之间的稳定性,在座框本体1两侧外部均具有沉台12,安装孔11处于相应的沉台12位置上。同时,在安装孔11的孔沿于座框本体1两侧外部向外翻折有呈喇叭状且与扩口结构14相对应并配合的扩口座13,扩口结构14轴向限位于该扩口座13上。通过扩口座13与扩口结构14之间的配合,使得后横管组件2及其上的扩口结构14使用寿命更长,且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在后横管组件2于座框本体1两侧内部均具有限位台15,该限位台15与扩口结构14配合实现后横管组件2在座框本体1上的稳定定位,同时该限位台15 还可用于后横管组件2上其它零部件的限位安装,一举多得。本例中,后横管组件2及其上的扩口结构14、限位台15整体由一根直管一体机加成型,如翻铆、冲压等工序,制作工艺简单便捷,且结构强度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