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839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交通运输客运过程由于颠簸和劳累,很多人在路途中常常会打磕睡,但休息时头部没有固定处,当汽车颠簸、急刹车、转弯等,乘客很容易受伤,并且也休息不好。尽管现在很多客车采取播放录象的方式来吸引乘客,尽量消除沉睡现象,但乘客因打盹受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在座椅的头枕处设置一个弹性下颌托,便于旅客将下颌放置在其上,同时头部可依靠在弹性下颌托左右两侧的翻转支撑块上,便于旅客休息睡眠,提升了旅客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包括头枕、靠背、扶手、支承腿、底栓孔和椅座,所述头枕固定设置在所述靠背上端,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椅座的后端且其处于所述椅座上方,所述椅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扶手,两个呈梯形框状的所述支承腿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椅座下端,每个所述支承腿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底栓孔,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头枕的后端,两个呈倒钩状的翻转支撑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转轴从左向右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翻转支撑块和所述连接块,多个定位孔和一个竖直滑道设置在所述翻转支撑块的前端竖直部分且多个所述定位孔的左上侧均与所述竖直滑道连通,弧形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翻转支撑块的所述竖直滑道内且其凸向前方,所述弧形支撑杆的上端水平面中央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弹性下颌托。

进一步地,凸起垫块设置在所述翻转支撑块的水平部分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支撑杆包括T形杆头、横挡块和弧形杆体,所述T形杆头设置在所述弧形杆体的两端,所述横挡块对应每个所述T形杆头设置在所述弧形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杆体分别嵌入所述竖直滑道内,且所述横挡块和所述T形杆头分别处于所述翻转支撑块的前端竖直部分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挡块与所述T形杆头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翻转支撑块的前端竖直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下颌托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形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座椅的头枕处设置一个弹性下颌托,便于旅客将下颌放置在其上,同时头部可依靠在弹性下颌托左右两侧的翻转支撑块上,便于旅客休息睡眠,提升了旅客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旅客睡眠时车辆急刹车而导致的前倾磕碰,保证了旅客的人生安全。

3、本实用新型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本实用新型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5、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颌托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中几个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转支撑块,2-头枕,3-定位孔,4-竖直滑道,5-弧形支撑杆,6-托板,7-靠背,8-扶手,9-支承腿,10-底栓孔,11-椅座,12-弹性下颌托,13-凸起垫块,14-连接块,15-转轴,51-T形杆头,52-横挡块,53-弧形杆体,121-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运输设备座椅,包括头枕2、靠背7、扶手8、支承腿9、底栓孔10和椅座11,头枕2固定设置在靠背7上端,靠背7设置在椅座11的后端且其处于椅座11上方,椅座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扶手8,两个呈梯形框状的支承腿9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椅座11下端,每个支承腿9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底栓孔10,连接块14以粘连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头枕2的后端,两个呈倒钩状的翻转支撑块1的上端分别设置在连接块14的两侧,转轴15从左向右依次贯穿两个翻转支撑块1和连接块14,多个定位孔3和一个竖直滑道4设置在翻转支撑块1的前端竖直部分且多个定位孔3的左上侧均与竖直滑道4连通,弧形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翻转支撑块1的竖直滑道4内且其凸向前方,弧形支撑杆5的上端水平面中央固定设置有托板6,托板6上设置有弹性下颌托12。

凸起垫块13设置在翻转支撑块1的水平部分中央。

弧形支撑杆5包括T形杆头51、横挡块52和弧形杆体53,T形杆头51设置在弧形杆体53的两端,横挡块52对应每个T形杆头51设置在弧形杆体53上。

弧形杆体53分别嵌入竖直滑道4内,且横挡块52和T形杆头51分别处于翻转支撑块1的前端竖直部分的前后两侧,横挡块52与T形杆头51之间的间距等于翻转支撑块1的前端竖直部分的厚度。

弹性下颌托12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形槽1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座椅的头枕2处设置一个弹性下颌托12,便于旅客将下颌放置在其上,同时头部可依靠在弹性下颌托12左右两侧的翻转支撑块1上,便于旅客休息睡眠,提升了旅客舒适性;其中,两个翻转支撑块1可以以转轴15为翻转中心进行翻转,便于旅客头部靠的头枕2上后,将两个翻转支撑块1同时往前翻,直到凸起垫块13与头枕2上端接触,然后将弧形支撑杆5的两端在各自对应的竖直滑道4内同步滑动,到达合适高度后,将弧形支撑杆5的两端向右移动,使得弧形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处于一个相同高度的定位孔3内,此时旅客的下颌可放置在采用弹性记忆棉或者橡胶制成的弹性下颌托12的凹形槽121内,当旅客睡着后,其脸部可以靠到一个翻转支撑块1上,如果车辆在旅客睡眠过程中发生急刹车,而导致旅客前倾,由于翻转支撑块1、定位孔3、竖直滑道4、弧形支撑杆5、托板6、弹性下颌托12、凸起垫块13、连接块14和转轴15等零部件组成一个下颌托部件,能够有效约束旅客头部运动,避免旅客无意识过程中头部前倾而磕碰到前方物体,保证了旅客的人生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本实用新型各个零部件所采用的材质方面,如果带有“弹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弹簧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橡胶材质;如果带有“刚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硬质工程塑料材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