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53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用于汽车通风座椅的通风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通风座椅已经越来越普及,汽车通风座椅的原理就是用风扇向座椅内注入空气,空气从椅面上的小孔中流出,实现通风功能,其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驾车,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

专利号为201320199329.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风型汽车座椅垫,包括座垫,所述的座垫上设有若干个中空的凸起柱,凸起柱与凸起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凸起柱包括顶面和支撑顶面的多个支撑体,支撑体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的座垫上靠近汽车操控台的位置区域设有进风口,座垫上靠近靠垫的区域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座垫的进风口上设有连通汽车空调出风口的通风管。上述座椅垫虽然能够实现座椅通风功能,但是其进风口设置于座椅垫的一侧,导致座椅垫各个位置向上吹风的风量不均匀,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支撑稳定、吹风均匀的通风引导装置,用于汽车通风座椅,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引导装置包括挡风板,挡风板的顶面设有若干凸柱,相邻凸柱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风道;挡风板的中央设有进风口以用于连接风扇;挡风板的顶面在对应进风口的位置设有挡风部,所述挡风部由平板及将平板支撑于挡风板上的若干立柱构成。

在使用时,将通风引导装置放置于汽车座椅内部,并将挡风板的边缘与汽车座椅密封连接,使得挡风板与汽车座椅椅面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利用风扇向该腔体内吹入空气,空气经过凸柱所形成的风道向四周扩散,较均匀地自汽车座椅椅面所设有的出风口吹出。由于进风口的上方设有挡风部,可以支撑人体,不会因乘客的重量而将进风口封闭,因此可以保证正常进风;同样,凸柱也可以保证风道不会因乘客的重量而封闭。进风口设置于挡风板的中央位置,有效提高了座椅各个位置向上吹风的风量的均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向上突起的凸边,所述凸边由柔性材料制成。由于通风引导装置与座椅一般是在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因此如果将挡风板直接与座椅固定连接,在装配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挡风板的四周设置凸边,再将凸边与座椅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后期的装配。更关键的是,凸边由柔性材料制成,其硬度小于挡风板的硬度,在使用过程中凸边可以有一定的形变,不容易与座椅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引导装置还包括覆盖于挡风板上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四周与挡风板的凸边密封连接;覆盖层上设有若干出风口。通过覆盖层可以与挡风板形成中空的腔体,这样可以在出厂前就将覆盖层与挡风板固定连接,在整车厂直接将通风引导装置装配在汽车座椅中即可,而无需另外将挡风板与汽车座椅连接,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和装配质量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层的表面设有黏胶层,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与汽车座椅连接。

具体来说,风扇的安装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所述挡风板的底面在对应进风口的位置固定有风扇;或者所述进风口通过风管与风扇连接。

进一步地,为方便生产及减轻整体重量,所述凸柱为底面开口的空心柱,所述挡风板与凸柱一体注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引导装置解决了汽车座椅通风均匀性的问题,且方便生产和装配,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通风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通风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标示:1、挡风板;2、凸边;3、凸柱;4、进风口;5、风扇;6、挡风部;7、平板;8、立柱;9、覆盖层、10、覆盖层的出风口;11、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通风引导装置包括挡风板1,所述挡风板1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向上突起的柔性凸边2,挡风板1的顶面设有若干凸柱3,相邻凸柱3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风道;挡风板1的中央设有进风口4,挡风板1的底面在对应进风口4的位置固定有风扇5;挡风板1的顶面在对应进风口4的位置设有挡风部6,所述挡风部6由轮廓略大于进风口4的平板7及将平板7支撑于挡风板1上的若干立柱8构成,相邻立柱8之间具有间隙,以供空气流过。

为方便生产及减轻整体重量,所述挡风板1与凸柱3一体注塑而成;所述凸柱3为底面开口的空心柱。

凸边2的高度略高于凸柱3。

在使用时,将通风引导装置放置于汽车座椅内部,并将挡风板1的凸边2与汽车座椅椅面密封连接,使得挡风板1与汽车座椅椅面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利用风扇5向该腔体内吹入空气,空气经过凸柱3所形成的风道向四周扩散,较均匀地自汽车座椅椅面所设有的出风口吹出。由于进风口4的上方设有挡风部6,可以支撑人体,不会因乘客的重量而将进风口4封闭,因此可以保证正常进风;同样,凸柱3也可以保证风道不会因乘客的重量而封闭。进风口4设置于挡风板1的中央位置,有效提高了座椅各个位置向上吹风的风量的均衡性。另外,通过设置凸柱3的分布位置及截面形状,也可以改善座椅各个位置向上吹风的风量的均衡性。

实施例2:

如图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通风引导装置并没有设置凸边,而是在挡风板1上直接安装了覆盖层9,所述覆盖层9由柔性材料制成,其四周与挡风板1的四周密封连接;覆盖层9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0。通过覆盖层9可以与挡风板1形成中空的腔体,这样可以在出厂前就将覆盖层9与挡风板1固定连接,在整车厂直接将通风引导装置装配在汽车座椅中即可,而无需另外将挡风板1与汽车座椅椅面连接,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和装配质量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4通过风管11与风扇5连接,而不是直接固定风扇5,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布置风扇5的位置。风管11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纹的方式与进风口4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