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73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停车场这种公共集中停车的场合,无线充电桩可以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按照电动汽车发出的充电指令,自动实现对车辆的充电,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现有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桩因其分布点分散,覆盖范围广,通信方面容易发生多个无线充电桩同时工作时出现通信相互干扰和堵塞问题,不利于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桩相互快速、准确的获知彼此位置及充电信息。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解决通信干扰和堵塞问题的通信组网系统,可以高效保障信息量的上传和下达,保证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桩在无线充电系统停车场中可以相互快速、准确的获知彼此位置及充电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经营管理,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桩在无线充电系统停车场中无法相互快速、准确的获知彼此位置及充电信息的问题,可以高效保障信息量的上传和下达,并且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经营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停车场、无线充电桩、电源模块、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所述停车场设有N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地面下设有一个无线充电桩和地面上设有一个限位开关;

所述电动汽车的车底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和第一通信模块;

所述无线充电桩内设有无线发射子系统、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内设有第三通信模块,并设于停车场的管理室内;

所述无线接收子系统和无线发射子系统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在一定距离内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桩和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在一定距离内通信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无线充电桩及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电性连接,并外接市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采用433MHz通信;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采用433MHz通信和Wifi无线通信;所述第三通信模块采用Wifi无线通信。

为了方便大规模生产,具体地,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和无线接收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物理地址和信道地址。

基于上述系统的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其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电动汽车停到停车场的停车位,并通过触碰限位开关锁定一个无线发射子系统;

步骤2:待锁定后,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将充电请求信息发送至步骤1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包括向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申请的临时地址、临时信道以及临时握手权,所述临时握手权是用来确定充电过程中无线发射子系统和无线接收子系统的433MHz通信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

步骤3:该无线发射子系统收到充电请求信息后,将充电请求信息发送至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

步骤4: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处理接收到的充电请求信息,并向无线发射子系统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提供的临时地址、临时信道、临时握手权及是否允许充电;

步骤5:无线发射子系统根据收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是否允许充电,若是,则执行反馈信息的指示,并向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发送反馈信息和发射试探功率,以及,将默认地址和默认信道改为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若否,则将反馈信息发送至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

步骤6: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收到反馈信息和试探功率后,将默认地址和默认信道改为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并将变更好的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发送给步骤3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进行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确认;

步骤7:无线发射子系统确认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无误后,向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上报释放临时握手权请求,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释放临时握手权请求后,收回临时握手权,等待其他无线发射子系统申请临时握手权,此时,无线接收子系统与步骤5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可进行一对一通信,并进入充电阶段;

步骤8:待充电结束后,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和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恢复为统一的物理地址和信道地址,并停止充电。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桩、无线充电桩与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组成通信组网系统,采用433MHz通信和Wifi无线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可以快速获知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的位置及充电信息,保证停车场中每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之间的一对一通信,且不受其他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的影响,确保在功率满足的情况下,多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可以同时工作,且不存在通信堵塞问题,进而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经营管理,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汽车、停车场、无线充电桩、电源模块、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所述停车场设有N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地面下设有一个无线充电桩和地面上设有一个限位开关;

所述电动汽车的车底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和第一通信模块;

所述无线充电桩内设有无线发射子系统、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内设有第三通信模块,并设于停车场的管理室内;

所述无线接收子系统和无线发射子系统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在一定距离内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桩和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在一定距离内通信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无线充电桩及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电性连接,并外接市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采用433MHz通信;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采用433MHz通信和Wifi无线通信;所述第三通信模块采用Wifi无线通信。

为了方便大规模生产,具体地,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和无线接收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物理地址和信道地址。

基于上述系统的一种基于停车场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组网系统,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电动汽车停到停车场的停车位,并通过触碰限位开关锁定一个无线发射子系统;

步骤2:待锁定后,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将充电请求信息发送至步骤1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包括向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申请的临时地址、临时信道以及临时握手权,所述临时握手权是用来确定充电过程中无线发射子系统和无线接收子系统的433MHz通信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

步骤3:该无线发射子系统收到充电请求信息后,将充电请求信息发送至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

步骤4: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处理接收到的充电请求信息,并向无线发射子系统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提供的临时地址、临时信道、临时握手权及是否允许充电;

步骤5:无线发射子系统根据收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是否允许充电,若是,则执行反馈信息的指示,并向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发送反馈信息和发射试探功率,以及,将默认地址和默认信道改为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若否,则将反馈信息发送至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

步骤6: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收到反馈信息和试探功率后,将默认地址和默认信道改为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并将变更好的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发送给步骤3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进行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确认;

步骤7:无线发射子系统确认临时地址和临时信道信息无误后,向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上报释放临时握手权请求,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释放临时握手权请求后,收回临时握手权,等待其他无线发射子系统申请临时握手权,此时,无线接收子系统与步骤5所述的无线发射子系统可进行一对一通信,并进入充电阶段;

步骤8:待充电结束后,电动汽车的无线接收子系统和所述无线发射子系统恢复为统一的物理地址和信道地址,并停止充电。

本实用新型将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桩、无线充电桩与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子系统,组成通信组网系统,采用433MHz通信和Wifi无线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可以快速获知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的位置及充电信息,保证停车场中每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之间的一对一通信,且不受其他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的影响,确保在功率满足的情况下,多组电动汽车及无线充电桩可以同时工作,且不存在通信堵塞问题,进而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经营管理,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