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27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雪铲,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冬季雪后车上的积雪经过白天太阳照晒部分融化,到了晚上融化的积雪遇冷凝结在汽车表面难于清除,传统的刮雪板功能单一,只能刮去前后挡风玻璃上的积雪,对于融化后又冻住的冰雪无济于事,这样一来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更为严重的是山区等地域环境恶略的地方,汽车轮胎或者门手柄上的积雪成冰就需要坚硬的塑料板刮除,所以亟需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主要包括铲头、手柄、滑块和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正面为弧面区,背面为支撑区,所述铲头的尾部设有手柄,铲头的前端设有铲刃,所述铲刃上在弧面区的一侧设有若干铲刃肋,所述弧面区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排状突起,所述支撑区内设有三个横肋和两个竖肋,最前端的横肋与铲刃之间设有若干衔接肋,所述横肋上设有排状突起,所述滑块顶部设有力矩杆,所述力矩杆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扳手头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手柄内腔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外径与手柄内腔的内径相同,所述力矩杆和传动杆的长度不大于手柄内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铲头和手柄采用材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合磨、刮、撬、铲和扳手的功能,有效解决因冻雪覆盖车面难以清理的问题,体积小,便于携带,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力矩杆和传动杆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铲头,11.弧面区,111.排状突起,112.铲刃肋,12.支撑区,121.横肋,122.竖肋,123.衔接肋,13.铲刃,2.手柄,3.滑块,31.力矩杆,32.传动杆,4.扳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车载雪铲,主要包括铲头1、手柄2、滑块3和扳手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1正面为弧面区11,背面为支撑区12,所述铲头1的尾部设有手柄2,铲头1的前端设有铲刃13,所述铲刃13上在弧面区11的一侧设有若干铲刃肋112,所述弧面区11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排状突起111,所述支撑区12内设有三个横肋121和两个竖肋122,最前端的横肋121与铲刃13之间设有若干衔接肋123,所述横肋121上设有排状突起111,所述滑块3顶部设有力矩杆31,所述力矩杆31的一端与传动杆32的一端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杆32的另一端与扳手头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与手柄2内腔滑动连接。

所述滑块3的外径与手柄2内腔的内径相同,所述力矩杆31和传动杆32的长度不大于手柄2内腔的内径。

所述铲头1和手柄2采用材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铲刃肋112作用是加强筋,减少铲刃13前端面截面面积,又能增加铲刃13强度;横肋121和竖肋122作为铲头1的加强筋,又能防止铲头整体注塑变形;衔接肋123是在撬动时,起到铲刃13和铲头1主体连接加强筋作用。

磨:弧面区11上的排状突起111可以磨掉汽车轮胎和前后挡风玻璃上的冻雪。

刮:支撑区12上的排状突起111可以刮落车身上的积雪和冻雪。

撬:当铲刃13插入大块冻雪底部时,可以下压手柄2 ,弧面区11形成杠杆可以撬起冻雪。

铲:铲刃13前端尖锐可以铲除沾粘在车身或者边角处的冻雪。

扳手:滑块3与手柄2内腔滑动连接,可插拔式,滑块3带着力矩杆31、传动杆32和扳手头4一起可以更换成其他型号的扳手头4,使用时,将滑块外拉,让力矩杆31和传动杆32成90度角,将扳手头4插入螺栓头上然后转动手柄2即可实现扳手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