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39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控制臂总成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装置,可将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汽车车身,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移动,汽车控制臂总成通过衬套以及球头接头与车身弹性连接在一起,而汽车车身在发动机或颠簸路段等原因下会出现震动,当汽车车身出现震动时,震动力便会通过衬套以及球头接头传递至汽车控制臂总成上,由于汽车控制臂总成为硬性材料,因此自身不具备缓冲减震的效果,仅能通过衬套以及球头接头进行缓冲减震,导致震动力无法被完全消除,震动力依旧会对汽车控制臂总成造成影响,当汽车控制臂总成不可避免出现震动时,会影响其对各种力的传递,甚至会导致车轮移动轨迹与实际所需轨迹出现偏差,影响车轮的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它能将汽车车身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自身不受震动力的影响,能够稳定的对各种力进行传递,保证车轮在规定轨迹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包括本体以及分别设于本体端部的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球头接头,第二衬套位于第一衬套与球头接头之间,本体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与第二衬套相邻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内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膜,隔膜为弹性材质;所述隔膜中部设有一穿孔;所述本体中部位置内设有一呈球形的缓冲空间;所述第一分流道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缓冲空间相贯通;所述第二分流道通过第二连接孔与缓冲空间相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上下相对分布;所述本体中部位置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皆相贯通的环形流道;所述缓冲空间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泄力孔,缓冲空间通过泄力孔与环形流道相贯通;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之间通过一调压流道相连接;所述调压流道中部位置铺设有一调压膜,调压膜为橡胶材质;所述主流道、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缓冲空间内充满有液压油。

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交界处固定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一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固定有一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伸出缓冲孔并连接有一缓冲块,缓冲块位于主流道内;所述缓冲块上表面设有一积蓄槽。

所述缓冲块通过弹性膜与主流道内壁相连接;所述弹性膜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液孔。

所述缓冲空间内壁覆盖有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控制臂总成可通过液压油自身的流动、隔膜的缓冲以及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形成的液压油对冲动作能够最大程度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震动力无法对汽车控制臂总成造成影响,能够稳定的对各种力进行传递,保证车轮在规定轨迹内移动,从而保证汽车行车时的稳定性,杜绝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控制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总成,包括本体1以及分别设于本体1端部的第一衬套2、第二衬套3、球头接头4,第二衬套3位于第一衬套2与球头接头4之间,本体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5,所述本体1内设有与第二衬套3相邻的主流道6;所述主流道6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所述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内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膜9,隔膜9为弹性材质;所述隔膜9中部设有一穿孔10;所述本体1中部位置内设有一呈球形的缓冲空间11;所述第一分流道7通过第一连接孔12与缓冲空间11相贯通;所述第二分流道8通过第二连接孔13与缓冲空间11相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13上下相对分布;所述本体1中部位置内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皆相贯通的环形流道14;所述缓冲空间11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泄力孔15,缓冲空间11通过泄力孔15与环形流道14相贯通;所述第一分流道7与第二分流道8之间通过一调压流道16相连接;所述调压流道16中部位置铺设有一调压膜17,调压膜17为橡胶材质;所述主流道6、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缓冲空间11内充满有液压油。

所述第一分流道7与第二分流道8交界处固定有一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上设有一缓冲孔19;所述缓冲孔19内固定有一缓冲弹簧20;所述缓冲弹簧20一端伸出缓冲孔19并连接有一缓冲块21,缓冲块21位于主流道6内;所述缓冲块21上表面设有一积蓄槽22。

所述缓冲块21通过弹性膜23与主流道6内壁相连接;所述弹性膜2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液孔24。

所述缓冲空间11内壁覆盖有气囊2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汽车行驶并出现震动时,汽车车身会产生震动力,而这股震动力则会通过第一衬套2、第二衬套3、球头接头4传递至汽车控制臂总成上,由于第二衬套3位于第一衬套2与球头接头4之间,因此汽车控制臂总成上的震动力主要集中于第二衬套3附近,经过第一衬套2、第二衬套3、球头接头4缓冲减震依旧无法消除的震动力便会停留在本体邻近第二衬套3的部位上。

此时与第二衬套3相邻的主流道6内震动力最强,该股震动力则会传递至位于主流道6内的液压油内,液压油通过自身流动能够将一部分震动力进行消除,剩余的震动力则会不断扩散,随着液压油的流动,分别传递至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内,由于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内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膜9,因此带有震动力的液压油会不可避免的与隔膜9发生碰撞,该股液压油则会对隔膜9进行冲击,隔膜9则会通过自身弹性对这股由震动力转变而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隔膜9上的穿孔10存在保证液压油不会隔膜9阻隔,能够顺畅进行流道,每当液压油流经一层隔膜9时,便会被进行一次缓冲,经过多层隔膜9后,液压油则会经历多次缓冲,液压油内的大量震动力被缓冲消除。

随着液压油的不断流动,液压油则会携带震动力至与第一分流道7相贯通的第一连接孔12内、与第二分流道8相贯通的第二连接孔13内,由于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13上下相对分布,此时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13流动出的液压油则会携带震动力与缓冲空间11内发生冲击,而第一分流道7与第二分流道8通过调压流道16相连接,调压流道16内设有为橡胶材质的调压膜17,调压膜17的存在能够对第一分流道7内的液压油携带的震动力、第二分流道8内的液压油携带的震动力进行平衡缓冲,当第一分流道7内的液压油的震动力过强时,调压膜17向着第二分流道8方向被挤压,第一分流道7内的液压油的震动力随着减少,第二分流道8内的震动力随之升高,从而形成平衡,反之亦然,而调压膜17在平衡调压时,同样可通过自身的弹性性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效果,在经过调压膜17平衡后,第一连接孔12流出的液压油与第二连接孔13流出的液压油进行对冲时,相同的震动力在对冲能够得到最大的抵消,使震动力被消除,而还未被消除的震动力则会扩散至左右两侧的泄力孔15内,经过泄力孔15,液压油再次通过环形流道14分别回流至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内,再次形成对冲,再次进行震动力的抵消,如此循环,直至将震动力缓冲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液压油自身的流动、隔膜9的缓冲以及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13形成的液压油对冲动作能够最大程度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震动力无法对汽车控制臂总成造成影响,能够稳定的对各种力进行传递,保证车轮在规定轨迹内移动,从而保证汽车行车时的稳定性,杜绝安全隐患。

第一分流道7与第二分流道8交界处固定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设有缓冲孔19,缓冲孔19内固定有缓冲弹簧20,缓冲弹簧20一端伸出缓冲孔19并连接有缓冲块21,缓冲块21位于主流道6内,缓冲块21上表面设有积蓄槽22,当震动力传递至主流道6内时,携带有震动力的液压油则会积蓄至积蓄槽22内,并会传递至缓冲块21上,此时缓冲块21被挤压,缓冲弹簧20对该股震动力进行缓冲,而缓冲弹簧20一端伸出缓冲孔19,缓冲弹簧20该端更能通过带动缓冲块21进行晃动来对震动力进行缓冲,从而提高缓冲减震效果。

缓冲块21通过弹性膜23与主流道6内壁相连接,弹性膜2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液孔24,弹性膜23的存在能够限制缓冲弹簧20晃动的幅度,避免缓冲弹簧20晃动过度导致弹性疲劳的情况,且弹性膜23能够辅助缓冲弹簧20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通液孔24的存在能够保证主流道6内的液压油能够顺畅的往第一分流道7、第二分流道8方向流动。

缓冲空间11内壁覆盖有气囊25,气囊25的存在能够在第一连接孔12流出的液压油与第二连接孔13流出的液压油进行对冲时起到辅助缓冲减震的效果,在对冲无法抵消的震动力扩散至缓冲空间11内时,将该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进一步提高缓冲减震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