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驱动多轴线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车场地比较狭窄,由于传统的液压运输车成本较高,速度低,而普通的多轴线机械运输车很难合理分配各驱动桥驱动力。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适应运输场地较为狭窄的具有成本低、能双头驾驶、能合理分配驱动桥驱动力,制动性能可靠,适应路面能力强,并能获得较高车速的运输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有成本低、能双头驾驶、能合理分配驱动桥驱动力,制动性能可靠,适应路面能力强,并能获得较高车速机械驱动多轴线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械驱动多轴线运输车,它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位于上层的主车架和位于下层的前副车架、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均以相对于主车架左右摆动的方式分别通过铰轴与主车架相结合;所述前副车架与第一、第二轴线的前转向桥及悬架、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相连接;所述后副车架与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第五、第六轴线的后转向桥及悬架、转向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车架总成前后端均配有驾驶室。
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分别通过铰轴安装在主车架下方;所述前副车架可以相对主车架摆动;后副车架可以相对主车架摆动。
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为七轴、八轴结构及更多轴线(即七轴线、八轴线结构及更多轴线结构)
由于本实用新型整车共设置有六根制动桥,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行车制动及驻车制动功能,制动性能非常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机械传动结构,成本低,并能获得较高车速。双头配有驾驶室,且第一、第二、第五、第六轴线都能转向,因此该车能双向驾驶。车架上下层采用铰轴连接,通过调整前后铰轴的位置,能合理分配车桥载重量,路面不平时,前后副车架带动驱动桥能通过铰轴相对主车架摆动,可以获得较好的驱动效果,可以能较好的适应路面。六轴线都是制动桥,制动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后驱动桥及前后副车架安装示意图。
图中序号:1是车架总成,2是前转向桥及悬架,3是动力传动系统,4是前驱动桥及悬架,5是制动、转向系统,6是后驱动桥及悬架,7是后转向桥及悬架,8是转向系统,9是驾驶室,10是主车架,11是前副车架,12是前铰轴,13是后副车架,14是后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驱动多轴线运输车包括车架总成1、位于车架总成1前后端下方的驾驶室9、以及动力传动系统3、前转向桥及悬架2、前驱动桥及悬架4、制动、转向系统5,后驱动桥及悬架6,后转向桥及悬架7,转向系统8;所述动力传动系统3由发动机、自动变速箱、传动轴、主减速器、轮边减速构成。所述前转向桥及悬架2分布在第一、第二轴线处,后转向桥及悬架7、转向系统8分布在第五、第六轴线处;所述前驱动桥及悬架4采用单桥驱动,分布在第三轴线处,后驱动桥及悬架6采用单桥驱动,最终通过轮边减速驱动整车行走;所述转向系统8为八字转向模式,第一、第二轴线采用液压缸驱动梯形连杆机构实现转向,第五、第六轴线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梯形连杆机构实现转向。
如图1、2、3所示,所述车架总成1包括位于上层的主车架10和位于下层的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所述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3均以相对于主车架10左右摆动的方式分别通过铰轴与主车架相结合;所述前副车架11与第一、第二轴线的前转向桥及悬架2、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4相连接;所述后副车架13与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6、第五、第六轴线的后转向桥及悬架7、转向系统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分别通过前、后铰轴12、14安装在主车架下方,通过调整铰轴的前后位置,可以合理分配转向桥和驱动桥的载重量。
如图4所示,所述前副车架11与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4通过板簧与板簧座相连接,后副车架13与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6通过板簧与板簧座相连接。前驱动桥及悬架4和后驱动桥及悬架6不在一个副车架上安装,使得驱动轴线分开布置,有利于改善运输车的驱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向油缸采用液压转向器控制,方向盘发出转角指令,控制进入转向油缸的压力油量,进而控制轮胎转角;转向灵活、可靠,并且可以实现双向驾驶。
由于本实用新型整车共设置有六根制动桥,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行车制动及驻车制动功能,制动性能非常可靠。
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前副车架11与第一、第二轴线的前转向桥及悬架2、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4通过板簧与板簧座相连接,后副车架13与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6、第五、第六轴线的后转向桥及悬架7、转向系统8通过板簧与板簧座相连接;遇到路面不平时,前副车架11连同第一、第二轴线的前转向桥及悬架2、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4可以相对主车架摆动一定角度,后副车架13与与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6、第五、第六轴线的后转向桥及悬架7、转向系统8也可以相对主车架摆动一定角度,从而提高整车适应路面的能力。第三轴线的前驱动桥及悬架4和第四轴线的后驱动桥及悬架6分别和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相连,单独驱动,大大改善了运输车驱动能力。
使用时,根据管片的大小、重量及摆放位置,合理布置前铰轴12、后铰轴14的前后位置,可以合理分配转向桥和驱动桥的载重量,有利于承载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