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09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车身通常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用于稳定车身的纵梁。这些纵梁通常通过横向腹板彼此连接,这些横向腹板应在侧向碰撞时接收力并且减小机动车辆中的乘客受伤的危险。在此,这些横向腹板在机动车辆的客舱下方走向。

此外,已知同样安排在该客舱下部区域中的蓄电池。这例如可以是电动车辆中的高压蓄电池。在此,车身的横向腹板也保护这些蓄电池免受变形并且可以在蓄电池的单独模块之间走向。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描述了所谓的变形元件。在机动车辆碰撞时,这些变形元件应通过变形来接收尽可能多的能量。通过这些变形元件来接收能量是有利的,以便减小车辆乘客受伤的危险。

从DE 10 2012 012 294 B4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安排,其中这些电池模块由散热片围绕并且用空气来冷却。这些冷却鳍片以此方式安排在机动车辆的负载路径中,使得这些冷却鳍片在对机动车辆施加力时用作变形元件。

从DE 10 2009 030 016 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设备,其中存储器单元装配在散热器块体中。该散热器块体具有一个板状的力接收元件,该力接收元件在碰撞事件中接收作用于该安排上的力并且将其引导到存储器单元周围。



技术实现要素:

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高效的构造空间利用率的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以及一种具有此类能量供应系统的机动车辆。

该目的是通过根据下述1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以及根据下述10所述的机动车辆来实现的。下述2-9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能量供应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安排在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的外侧处,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能够紧固在机动车辆车身的两个纵梁处。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形成为用于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排放热量并且用于传输力。

3.根据前述1-2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在紧固于所述纵梁处的状态下是垂直于所述纵梁被安排的。

4.根据前述1-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元件,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借助于该变形元件能够紧固在所述纵梁之一处。

5.根据前述1-4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一个第二能量供应装置和一个第二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散热装置安排在该第二能量供应装置的外侧,并且其中该第二能量供应装置平行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安排,并且其中该第二散热装置平行于并且邻近该第一散热装置安排。

6.根据前述5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彼此连接。

7.根据前述5-6之一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能量供应系统具有一个隔壁板,并且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安排在该隔壁板的上方并且紧固在该隔壁板处,其中在该隔壁板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上。

8.根据前述7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一个第一紧固元件和一个第二紧固元件,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分别具有一个凹陷,其中这两个凹陷在该能量供应系统紧固于所述纵梁处的状态下时是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对置安排的,并且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借助于该第一紧固元件和该第二紧固元件紧固在该隔壁板处,其中该第一紧固元件安排在这两个凹陷中。

9.根据前述5-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彼此紧固。

10.机动车辆,包括根据前述1-9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能量供应系统以及具有两个纵梁的车身,其中该第一散热装置紧固在所述纵梁处。

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能量供应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散热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尤其电能供应装置,例如,电池、蓄电池,或者电池或蓄电池的单独模块、元件或单元,被称为能量供应装置。例如,电驱动的机动车辆的蓄电池可以具有彼此电连接的多个模块。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形成为用于排放热量的部件尤其被称为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例如可以由导热特别良好的金属或合金组成。使用这些散热装置,以便排出由能量供应装置产生的热量并且减小该能量供应装置过热的危险。

该第一散热装置安排在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的外侧处。以此方式,可以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的外侧排出热量。还可行的是,在与该外侧对置的一个外侧处安排另一个散热装置。这显著改善了热量排放。尤其可行的是,该第一散热装置固定地且不可松脱地紧固在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处。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固定的且不可松脱的连接尤其被理解为:该第一散热装置只有以显著的耗费并且在使用工具的情况下才可以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松脱。也可行的是,该第一散热装置仅在损坏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能量供应装置的情况下才可以从该能量供应装置松脱。替代性地,该第一散热装置能够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拆卸。

该第一散热装置能够紧固在机动车辆的车身的两个纵梁处。该第一散热装置于是在紧固在这些纵梁处的状态下横向于这些纵梁延伸。该方向对应于在更上文中所描述的横向腹板,这些横向腹板在现有技术中将这两个纵梁彼此连接。因此,可以将该第一散热装置用作这些横向腹板之一的替代物。该横向腹板不需要额外的构造空间,这是因为该横向腹板的功能由该第一散热装置承担。

该第一散热装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紧固在这两个纵梁处。在此,直接紧固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散热装置与这些纵梁接触。间接紧固可以理解为:在该第一散热装置与这些纵梁之间还安排了至少一个另外的部件。在此要注意,该第一散热装置的重力由这些纵梁接收。还可行的是,该第一散热装置直接紧固在这些纵梁中的一个处并且间接紧固在这些纵梁中的另一个处。

这两个纵梁例如可以分别相对更靠外地安排在车身的车门的下方。在此情况下,这些纵梁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在用于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入口下方,并且这些纵梁中的另一个可以安排在用于机动车辆副驾驶员的入口下方。然而,还可行的是,仅将这些纵梁中的一个安排在此类位置处,并且将这些纵梁中的另一个安排在车辆中部附近。在此情况下,车身也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纵梁。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纵梁尤其被称为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在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具有最长的尺寸。在此,纵向方向被理解为机动车辆在正常运行中无需转向即可运动的方向。安排在用于驾驶员或副驾驶员的入口下方的纵梁也可以被称作车门槛。

由于不同的车身重量,不同的机动车辆类型经常也使用不同的纵梁。因为这些纵梁例如仅可以通过其壁厚度进行区分,并且在其他情况下在视觉上看起来相同或十分相似,所以可以在视觉上可见地对这些纵梁进行标记。视觉可见的标记例如可以形成为一个或多个压印。由于该压印/这些压印的对应地相对较小的尺寸,这些纵梁的机械稳定性不受影响或仅在可忽略的较小程度上受到影响。

例如可以将这些纵梁划分为多个负载等级。与第一负载等级相关联的纵梁于是通过唯一的视觉可见的标记进行标记。与第二负载等级相关联的纵梁通过正好两个视觉可见的标记进行标记(以此类推)。相应地,负载等级对应于这些压印的数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散热装置形成为用于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排放热量并且用于传输力。为此目的,例如可以选择用于该第一散热装置的材料,该材料特别良好地导热并且具有较高的刚性。该材料例如可以是金属或由多种金属组成的合金。此外,该第一散热装置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用于获得通过该第一散热装置彼此连接的这两个纵梁的特别稳定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散热装置在紧固在这些纵梁处的状态中垂直于这些纵梁安排。尤其可行的是,该第一散热装置在机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在此,该横向方向可以垂直于该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中平行于底板表面走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能量供应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元件。在此,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变形元件尤其理解为在碰撞时接收特别大量的能量并且同时变形的部件。可以通过该变形元件的材料并且通过其结构和/或几何形状实现特别大量的能量接收。

该第一散热装置可以借助于该变形元件紧固在这些纵梁之一处。该变形元件优选地安排在该第一散热装置的末端处,该散热装置形成为用于与车身的外部纵梁进行连接,由此可以相对更靠外地进行可能的变形并且使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较少地或者根本不变形。通过这种紧固方式可以实现,在机动车辆侧向碰撞时,通过变形元件接收相对较多的能量并且减小作用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的力,由此减小损坏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的危险并且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能量供应系统可以包括一个第二能量供应装置和一个第二散热装置。该第二散热装置可以安排在该第二能量供应装置的外侧处。该第二能量供应装置可以平行于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安排。该第二散热装置可以平行于并且邻近该第一散热装置安排。在此,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邻近的安排尤其理解为,这些散热装置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在这些散热装置之间存在气隙。

可行的是,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能够通过同一个变形元件紧固在这些纵梁之一处。这种紧固具有提高刚性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可以彼此连接。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例如可以通过连接元件(如螺钉)彼此连接。这两个散热装置的连接尤其是有利的,以便尤其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提高该能量供应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能量供应系统可以包括一个隔壁板。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可以紧固在该隔壁板处。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例如可以旋紧在该隔壁板处。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变形元件或无需变形元件进行在这些纵梁处的紧固。

在该能量供应系统的紧固在这些纵梁处的状态下,该隔壁板可以安排在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的下方。在该隔壁板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该第一散热装置和/或该第二散热装置上。通过该力将这些散热装置压靠该隔壁板,由此改善热量排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能量供应系统可以包括一个第一紧固元件和一个第二紧固元件。例如可以将螺钉用作第一紧固元件。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分别可以具有一个凹陷。这两个凹陷在该能量供应系统的紧固在这些纵梁处的状态下可以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对置安排。借助于该第一紧固元件和该第二紧固元件可以将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紧固在该隔壁板处。在此,该第一紧固元件可以安排在这两个凹陷中并且能够旋入到该第二紧固元件中。该第一紧固元件例如能够旋入到固定地且不可松脱地安装在该隔壁板处的第二紧固元件中。该第二紧固元件例如可以焊接到该隔壁板上。该第二紧固元件例如可以是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散热装置和该第二散热装置可以彼此紧固。例如可以通过另一个紧固元件(如螺钉)进行这种紧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借助于对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在此,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件以及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能量供应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图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能量供应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高度截面图。

图3示出了来自图2的部分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能量供应系统包括彼此平行安排的第一能量供应装置100和第二能量供应装置101。在该第一能量供应装置100的外侧安排一个第一散热装置102。在该第二能量供应装置101的外侧安排一个第二散热装置103。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彼此平行且邻近地安排。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用于排放通过这些能量供应装置100和101所产生的热量。

此外,示出了机动车辆车身的两个纵梁104和105。纵梁105例如可以是外部纵梁,该外部纵梁也可以被称作车门槛。该第一和第二散热装置102和103通过变形元件106与纵梁105连接并且紧固在纵梁104处,使得这两个纵梁104和105通过这些散热装置102和103彼此连接。此外,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通过两个紧固元件107彼此紧固。

即,该能量供应系统在这些纵梁处的紧固通过散热装置102和103用这些紧固元件107来进行。

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用于强化该能量供应系统并且用作负载路径。由此,可以省去在其他情况下通常用于连接这两个纵梁104和105的横向腹板。即,这些散热装置102和103大体上实现从这些能量供应装置100和101排放热量以及强化该能量供应系统的功能。

在图2中示出了,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分别具有其中安排有一个螺钉202的凹陷200或201。

在图3中示出了,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借助于螺钉202紧固在隔壁板300处。为此目的,在隔壁板300上焊接一个螺母301,螺钉202旋入到该螺母中。

此外,这两个散热装置102和103用螺钉202紧固在车身的内部空间底板305处。内部空间底板305是车辆内部空间的底板。在此,垫片303安排在螺钉202的头部与内部空间底板305之间。

在隔壁板300下方安排一个冷却通道302,该冷却通道用于改善热量排放。此外,在冷却通道302下方安排一个保护板304,该保护板保护冷却通道302和隔壁板300免受水和污染以及损坏。

通过螺钉202,在隔壁板300的方向上对散热装置102和103施加力,使得这些散热装置102和103压靠隔壁板300,由此提高了该能量供应系统的热量排放和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