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191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其设置于汽车座椅的靠背顶部,在驱车行驶中,可对乘驾人员的头部进行支撑,为乘驾人员提供舒适的坐感,以及减少发生意外时乘客颈部的伤害。

头枕作为汽车的一个配件,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现已经是国家整车强制认证检测项目中的一项,每个轿车座椅必须配备一个材质、强度、吸能性、结构和大小均达标的头枕。而对于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座椅,应当配备不同规格的头枕,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头枕大多数为一体式,在面对不同的汽车或座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头枕,这样大大地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罩壳可拆卸的安装在基体上,根据车型或座椅的不同可随时更换罩壳,能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其要点在于:包括基体和罩壳,所述罩壳可拆卸的扣接在基体的正面。

采用上述结构,罩壳可拆卸的安装在基体上,根据车型或座椅的不同可随时更换罩壳,能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

作为优选:所述罩壳上端设有沿高度方向凸起的卡块,基体上端设有沿高度方向成型的扣合孔,所述罩壳下端设有弹性卡扣,基体下端设有扣合槽,所述卡块嵌入扣合孔内,且弹性卡扣扣在扣合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卡块插入扣合孔内,弹性卡扣扣在扣合槽内,能实现罩壳与基体的连接,且拆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上端设有凸块,所述扣合孔设在该凸块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卡扣上设有锲形头,该锲形头远离其头部的一端设有止挡部,所述扣合槽为设在基体上的矩形通孔,所述锲形头插入该扣合槽,且止挡部与基体的内壁抵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罩壳与基体扣合,且扣合牢靠。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正面对称设有沿高度方向成型的凹槽,罩壳的两侧设有与凹槽相适应扣合部,且该扣合部嵌入凹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可限制罩壳相对基体左右移动,在出现安全意外时,保证罩壳能一直支撑乘驾人员的头部,避免挥鞭样损伤的发生。

作为优选:在对应所述凹槽处设有凸起,且凹槽设在该凸起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制造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正面的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挡块,所述罩壳在对应该挡块处设有支撑部,且该支撑部与挡块的上侧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对罩壳起支撑作用,防止其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罩壳内腔周向均匀分布有加强筋。采用上述结构,能增加罩壳的强度,保证罩壳的吸能效果,避免挥鞭样损伤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罩壳的下边缘设有截面呈弧形的凸条,且该凸条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工艺槽。采用上述结构,可防止产品注塑时缩水,满足工艺需求,确保产品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拆卸与安装方便,头部罩壳可拆卸的安装在基体上,根据车型或座椅的不同可随时更换头部罩壳,能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同时,该头枕还能避免颈部挥鞭样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6为罩壳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互换的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基体1和罩壳2,该罩壳2可拆卸的扣接在基体1的正面上,根据车型或座椅的不同可随时更换头部罩壳,能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本实施例所述的正面是指基体靠近汽车头部的一面。

罩壳2与基体1的连接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如图2、3、5所示,罩壳2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沿高度方向凸起的卡块2a,基体1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凸块1d,该凸块1d内设有与上述卡块2a嵌入配合的扣合孔1a;罩壳2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弹性卡扣2b,基体1下端对称设有两个扣合槽1b,安装时,先将卡块2a嵌入扣合孔1a内,再将弹性卡扣2b扣在扣合槽1b内,即可实现罩壳2与基体1的连接。同时,为使安装方便且牢靠,弹性卡扣2b上设有一个锲形头2c,该锲形头2c远离头部的一端设有止挡部2d,扣合槽1b为一设置在基体1正面的矩形通孔,锲形头2c插入该矩形通孔,且止挡部2d抵接在基体1正面的内壁上。

再如图2、3、4所示,为限制罩壳2相对基体1左右移动,基体1正面对称设有条状凸起1h,该凸起1h沿高度方向延伸,该凸起1h上设有条状的凹槽1c,罩壳2的两侧设有与凹槽1c相适应扣合部2n,且该扣合部2n卡在凹槽1c内。这样的结构布置还能保证发生意外时,乘驾人员的头部一直与罩壳2接触,避免颈部挥鞭样损伤。

如图3所示,基体1正面的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挡块1f,上述罩壳2在对应该挡块1f处设有支撑部2m,且该支撑部2m与挡块1f的上侧抵接。其目的是,对罩壳其支撑作用,防止其滑落。

再如图5、6所示,罩壳2内腔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筋2h,加强筋2h的布置能增加罩壳的强度,保证罩壳的吸能效果,避免挥鞭样损伤的发生。同时,罩壳2的下边缘设有具有弧形截面的凸条2i,且该凸条2i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的工艺槽2k,这里的凸条2i和工艺槽2k可防止产品注塑时缩水,满足工艺需求,确保产品质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