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064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充电用装置,一般由充电桩和连接线组成,其中连接线上设有连接线充电枪头。现有的充电用装置,一般会在充电桩侧面上设置开槽,用于安放固定枪头,以保证充电操作的方便性和有序性,避免连接线散落和打乱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枪头插在充电桩侧面上,存在连接线过长而散乱、充电枪头凸的问题,容易发生意外碰触、拉扯等有害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款方便连接线安放的充电桩设备。

专利公告号为CN 203917503 U、公告日为2014.11.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饰铝单板折弯安放台,包括安放支架和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固定在所述安放支架上,还包括导轨和滑球,所述工作面上沿横向或纵向均匀的设有至少三条导轨,每条所述导轨均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所述工作面上,每条所述导轨上都均匀的设有滑球安置槽,每个所述滑球安置槽中均设有一个滑球,所述滑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滑球安置槽的深度,所述滑球为空心滑球,且材质为铝合金,所述滑球安置槽的深度为所述滑球直径的2/3,所述工作面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安放台存在安放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其能通过在安放台底座上设置安装柱、安放台主体以及复合固定单元的方式,达到安放台有效安装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装卸使用方便快捷,结构强度大以及连接线、连接线充电枪头固定安放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包括安装设置在充电桩上的安放台底座,设置在所述安放台底座上的安装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安放台主体,所述安放台底座的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用于在所述充电桩外侧面上进行安装固定的复合固定单元,所述安放台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安放台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放台连接块两侧位置处的两个用于连接线缠绕固定的缠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板外侧面上并用于所述连接线进行卡合固定的卡合槽板,所述卡合槽板上圆弧形槽口的圆心角度数范围为200-220°,所述缠绕板上下四个端角部设有用于所述连接线圆滑过渡的板体圆弧端角,所述缠绕板上设有卡合固定所述连接线的卡合扣,所述卡合扣的卡合开口设置在所述缠绕板上内侧位置处,所述缠绕板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放置连接线充电枪头的安放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固定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内侧面上的固定用槽体,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上并通过所述充电桩上下滑动推挤方式以用于开合固定用磁力部的滑动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部上并通过静摩擦力带动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用磁力部进行向外向里开合操作的驱动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分别贴合并在所述固定用槽体两侧槽体面上滑动的两个滑动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并用于所述充电桩进行滑动推挤的侧板,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设有用于所述滑动部进行复位下滑的复位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内顶面上的弹簧柱,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并与所述弹簧柱套接的柱体套筒,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弹簧柱上并用于顶在所述柱体套筒环形内底上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上并用于所述充电桩进行推挤接触的横向凸起块,所述横向凸起块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长度与所述侧板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的主动轮,从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并通过倾斜向内带动以打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倾斜向外带动以闭合所述固定用磁力部的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用磁力部开合的摩擦旋转带,所述主动轮由啮合部驱动旋转。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啮合部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所述滑动板之间内侧位置处并通过驱动所述摩擦旋转带倾斜向外、向下方向旋转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的啮合齿条,以及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的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条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的顶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用磁力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内底面上的方形套筒,设置在所述方形套筒内的顶起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顶起弹簧上并与所述方形套筒进行卡合设置的方形磁力块,所述方形磁力块上端棱边顶在所述摩擦旋转带上,且宽度与所述摩擦旋转带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侧板下端设有用于所述方形磁力块向外打开并吸引固定在所述充电桩上的滑动部下端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用槽体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设有与所述滑动板圆弧形下端进行卡合固定的待位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放台底座上设置安装柱、安放台主体以及复合固定单元的方式,达到安放台有效安装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装卸使用方便快捷,结构强度大及连接线、连接线充电枪头固定安放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中安放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放台主体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固定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固定单元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如附图1、2、3、4、5以及附图6所示,一种充电桩连接线用安放台,包括安装设置在充电桩1上的安放台底座2,设置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上的安装柱3,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3上的安放台主体4,所述安放台底座2的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用于在所述充电桩1外侧面上进行安装固定的复合固定单元5,所述安放台主体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3上的安放台连接块401,分别设置在所述安放台连接块401两侧位置处的两个用于连接线6缠绕固定的缠绕板402,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板402外侧面上并用于所述连接线6进行卡合固定的卡合槽板403,所述卡合槽板403上圆弧形槽口的圆心角度数范围为200-220°,所述缠绕板402上下四个端角部设有用于所述连接线6圆滑过渡的板体圆弧端角404,所述缠绕板402上设有卡合固定所述连接线6的卡合扣405,所述卡合扣405的卡合开口设置在所述缠绕板402上内侧位置处,所述缠绕板402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放置连接线充电枪头7的安放板40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放台对所述连接线6的安放固定操作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两侧的所述连接线6、连接线充电枪头7向上提起,先越过异于所述安放板406一侧的所述板体圆弧端角404,再卡合固定在所述卡合扣405内,其中所述连接线6从所述卡合扣405的内侧开口处向所述卡合扣405里卡合推挤进入;

第二,所述连接线6越过剩下的一个所述板体圆弧端角404,并从所述卡合槽板403下方绕过并向上卷绕,将所述连接线6卡合固定在所述卡合槽板403的圆弧形槽口内;

第三,所述连接线充电枪头7平放在所述安放板406上,如附图3所示,完成整个安放固定操作,当所述连接线6需解开从,反向操作以上步骤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放台主体4使得所述连接线6、连接线充电枪头7具有固定安放效果好,不易发生拉扯、碰撞等优点。另一方面,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则用于强化所述安放台底座2与所述充电桩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所述安放台主体4的基础安放功能得以顺利实现,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具有固定强度大以及方便装卸的优点。

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内侧面上的固定用槽体501,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上并通过所述充电桩1上下滑动推挤方式以用于开合固定用磁力部502的滑动部503,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部503上并通过静摩擦力带动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进行向外向里开合操作的驱动部5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进行卡合、磁力固定的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所述充电桩1自下而上插入所述固定用槽体501,并推挤所述滑动部503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充电桩1与所述滑动部503之间既有滑动摩擦,又有静摩擦,所述滑动部503保证基本的卡合固定效果;

第二,所述驱动部504在所述滑动部503向上滑动时,通过静摩擦力向外带动打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使得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能有效吸引固定在所述充电桩1侧面上,保证磁力固定效果;

第二,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需要从所述充电桩1上摘下时,所述充电桩1通过滑动摩擦力以及静摩擦力向下带动所述滑动部503,使得所述驱动部504能顺利向内带动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使得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与所述充电桩1的侧面分离并回缩至待位状态。

以上三步完成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的复合固定效果,使得所述安放台底座2具有安装强度大以及方便装卸的优点。

所述滑动部503包括分别贴合并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两侧槽体面上滑动的两个滑动板503a,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503a之间并用于所述充电桩1进行滑动推挤的侧板503b,两个所述滑动板503a之间设有用于所述滑动部503进行复位下滑的复位部506。所述复位部506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内顶面上的弹簧柱506a,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503a之间并与所述弹簧柱506a套接的柱体套筒506b,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弹簧柱506a上并用于顶在所述柱体套筒506b环形内底上的复位弹簧506c。所述滑动部5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503b外侧面上并用于所述充电桩1进行推挤接触的横向凸起块503d,所述横向凸起块503d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长度与所述侧板503b的宽度相等。所述侧板503b下端设有用于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向外打开并吸引固定在所述充电桩主体1上的滑动部下端开口503e。所述固定用槽体501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设有与所述滑动板503a圆弧形下端进行卡合固定的待位固定槽503f。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503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一,所述充电桩1推动、挤压所述横向凸起块503d,使得所述滑动板503a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内限位上滑;

第二,所述柱体套筒506b压缩所述复位弹簧506c,所述弹簧柱506a在所述柱体套筒506b内下移,保证所述滑动板503a仅仅具有竖直向移动,避免发生横向的位置偏差;

第三,所述驱动部504随着所述滑动板503a的上移操作,向外打开,并穿过所述滑动部下端开口503e磁力吸引固定在所述充电桩1侧面上,完成所述复合固定单元5关于卡合、磁力固定的“复合固定”方式;

第四,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卸下时,所述充电桩1带动所述滑动板503a下滑,所述驱动部504被向内推挤回缩,使得磁力吸引固定方式被打开,完成所述安放台底座2的卸下操作。

以上四步,使得所述滑动部503能有效配合所述驱动部504和所述复位部506,保证所述滑动部503具有驱动操作关联紧密,以及固定强度大、装卸方便的优点。

所述驱动部504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板503a之间的主动轮504a,从动轮504b,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轮504a和所述从动轮504b上并通过倾斜向内带动以打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倾斜向外带动以闭合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的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开合的摩擦旋转带504c,所述主动轮504a由啮合部505驱动旋转。所述啮合部505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所述滑动板503a之间内侧位置处并通过驱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倾斜向外、向下方向旋转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的啮合齿条505a,以及与所述主动轮504a同轴设置的啮合齿轮505b,所述啮合齿条505a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的顶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504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回缩待位状态时,用于磁力吸引固定的磁力结构顶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上;

第二,如附图3所示,当所述啮合齿条505a通过所述啮合齿轮505b驱动有效接触一侧的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倾斜向外、向下旋转时,所述磁力结构受到一个向外的分力,并逐渐向外打开,直至吸引固定在所述充电桩1侧面上。

第三,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卸下时,所述滑动板503a被推挤下移,所述啮合齿条505a通过所述啮合齿轮505b驱动有效接触一侧的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倾斜向里、向上旋转,所述磁力结构受到一个向里的分力,并逐渐向里回缩,直至复位。

以上三步保证所述驱动部504具有控制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开合方便有效的优点。

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用槽体501内底面上的方形套筒502a,设置在所述方形套筒502a内的顶起弹簧502b,以及设置在所述顶起弹簧502b上并与所述方形套筒502a进行卡合设置的方形磁力块502c,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上端棱边顶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上,且宽度与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的宽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一,所述固定用磁力部502待位时,所述滑动板503a位于低位,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上端棱边顶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上,并且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大部分体积位于所述方形套筒502a内;

第二,所述滑动板503a被向上推挤,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与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接触的一面向外、向下移动,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的静摩擦力下向外移动,并且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上端棱边越过所述从动轮504b,使得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从所述从动轮504b的最低端处向外滑出,进行磁力吸引固定,此时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依旧部分卡合设置在所述方形套筒502a内;

第三,所述安放台底座2卸下时,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与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接触的一侧向里、向上移动,带动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向内回缩,保证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至待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503a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内位置设定,使得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刚越过所述从动轮504b最低端并向外弹出固定在所述充电桩1侧面上时,所述充电桩1正好顶在所述安放台底座2的内顶面上,此时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与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上端面仍旧保持静摩擦关系,保证在所述摩擦旋转带504c带动所述方形磁力块502c向内回缩时,仍然具有稳定有效的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