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232发布日期:2018-06-15 22:0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空心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子,尤其涉及空心轮。



背景技术:

目前,轮子作为高速运转部件,起到承重、传递驱动力与制动、缓冲等诸多作用,应用范围较广。

但是,现有的轮子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轮子大多是中心轴承重的结构,使其结构显得较为繁杂而笨重,使用时舒适感较低,维修时较麻烦,缺乏相应的保护结构,在受到的撞击时极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此空心轮,可装于一般的拖行载具,诸如旅行箱、行李车、婴儿推车、办公椅等可供使用者拖行的载具,本空心轮能够安装于该载具上。此空心轮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结构更简单,使用时舒适感较高,维修时较为便捷,能够减压避震,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空心轮,包括轮座、第一轮子、第二轮子、偏心轴、空心轮毂组件、轮圈和用于使轮座缓冲压力的缓冲机构,所述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分别安装于轮座的两侧,所述偏心轴固定于轮座上,所述空心轮毂组件固定于偏心轴上,所述空心轮毂组件分别固定于第一轮子、第二轮子上,所述轮圈可转动绕设在空心轮毂组件外周,所述缓冲机构固定于轮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均包括钢珠、滚道和轴承内胆,所述钢珠可转动地安装于滚道上,所述滚道可转动地安装于轴承内胆的内侧,所述轴承内胆套接于空心轮毂组件上,所述轴承内胆插接于轮圈上且与轮圈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轮毂组件包括第一空心轮毂、第二空心轮毂、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安装座、用于供偏心轴穿过的安装通孔、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空心轮毂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二空心轮毂上,所述安装座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安装通孔位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螺纹部固定于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螺纹部固定于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轮毂和第二空心轮毂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轮座包括第一安装杆、固定弯板、第二安装杆、固定轴、用于供固定轴穿过的第一通道、用于供偏心轴穿过的第二通道和卡紧凸块,所述固定弯板固定于第一安装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杆与固定弯板固接,所述第一通道固定于第一安装杆上,所述第二通道固定于第二安装杆上,所述固定轴内置于第一通道上,所述卡紧凸块固定于固定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包括限位凸块、固定螺钉和用于固定固定螺钉的固定通孔,所述限位凸块固定于固定螺钉的一端,所述第一通道用于限制限位凸块穿过,所述固定通孔位于固定轴上,所述固定通孔上具有螺纹,所述固定通孔与固定螺钉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缓冲板、缓冲圈和用于限制卡紧凸块穿过的第三通道,所述弹簧套接于固定轴上且位于固定轴与第一安装杆之间,所述缓冲圈固定于缓冲板上,所述缓冲圈套接于第一安装杆上,所述第三通道固定于缓冲板上,所述第三通道与缓冲圈、第一通道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括轮座、第一轮子、第二轮子、偏心轴、空心轮毂组件、轮圈和缓冲机构,第一轮子、第二轮子上均固定安装有空心轮毂组件,使得空心轮毂组件固定于偏心轴上,从而空第一轮子、第二轮子能够安装于偏心轴上,而偏心轴固定安装于轮座上,从而能够将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分别安装于轮座的两侧,轮圈可转动绕设在空心轮毂组件外周,使得第一轮子、第二轮子在各自的空心轮毂组件上转动,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的空心轮毂组件均固定在偏心轴上,从而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能够同步转动,能够使结构得以简化,有助于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维修时较为便捷,使得缓冲机构固定于轮座上,能够避免轮座收到过大冲击力,达到减压避震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心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心轮中轮座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轮座;2、第一轮子;3、第二轮子;4、偏心轴;5、空心轮毂组件;21、钢珠;22、滚道;23、轴承内胆;24、轮圈;51、第一空心轮毂;52、第二空心轮毂;53、第一连接件;54、第二连接件;55、安装座;56、安装通孔;57、第一螺纹部;58、第二螺纹部;11、第一安装杆;12、固定弯板;13、第二安装杆;14、固定轴;15、第一通道;16、第二通道;17、弹簧;18、卡紧凸块;19、缓冲板;191、缓冲圈;192、第三通道;141、限位凸块;142、固定螺钉;143、固定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空心轮,包括轮座1、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偏心轴4、空心轮毂组件5、轮圈24和用于使轮座1缓冲压力的缓冲机构,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分别安装于轮座1的两侧,偏心轴4固定于轮座1上,空心轮毂组件5固定于偏心轴4上,空心轮毂组件5分别固定于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上,轮圈24可转动绕设在空心轮毂组件5外周,缓冲机构固定于轮座1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座1、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偏心轴4、空心轮毂组件5、轮圈24和缓冲机构,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上均固定安装有空心轮毂组件5,使得空心轮毂组件5固定于偏心轴4上,从而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能够安装于偏心轴4上,而偏心轴4固定安装于轮座1上,从而能够将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分别安装于轮座1的两侧,轮圈24可转动绕设在空心轮毂组件5外周,轮圈24转动,使得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在各自的空心轮毂组件5上转动,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的空心轮毂组件5均固定在偏心轴4上,从而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能够同步转动,能够使结构得以简化,有助于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维修时较为便捷,使得缓冲机构固定于轮座1上,能够避免轮座1收到过大冲击力,达到减压避震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的空心轮毂组件5固定于偏心轴4上,空心轮中间呈现透视的设计提供穿透的效果,更可因空心轮各组件间不同颜色的搭配而形成炫目的不同视觉效果的空心轮结构,从而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

如图1、2所示,使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均包括钢珠21、滚道22、轴承内胆23,将钢珠21可转动地安装于滚道22上,进而钢珠21能够在滚道22 上转动,将滚道22安装于轴承内胆23的内侧,使轴承内胆23套接于空心轮毂组件5上,将轴承内胆23插接于轮圈24上,轮圈24转动,轮圈24带动轴承内胆23同步转动,轴承内胆23驱动钢珠21转动,钢珠21转动使得滚道22转动,滚道22在空心轮毂组件5上转动,而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的空心轮毂组件5均固定在偏心轴4上,从而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能够同步转动。

如图1、2所示,空心轮毂组件5包括第一空心轮毂51、第二空心轮毂52、第一连接件53、第二连接件54、安装座55、安装通孔56、第一螺纹部57和第二螺纹部58,在第一空心轮毂5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53,在第二空心轮毂5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54,在第一连接件53和第二连接件54上均固定有安装座55,而安装座55上开设有安装通孔56,在第一连接件53上安装第一螺纹部57,在第二连接件54上安装第二螺纹部58,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件53和第二连接件54间通过螺纹连接,从而能够使第一空心轮毂51和第二空心轮毂 52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偏心轴4穿过安装通孔56,能够使空心轮毂组件5能固定于偏心轴4上。

如图1-3所示,使轮座1包括第一安装杆11、固定弯板12、第二安装杆13、固定轴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16和卡紧凸块18,而缓冲机构包括弹簧17、缓冲板19、缓冲圈191和第三通道192,使固定弯板12固定于第一安装杆11 的一侧,使得第二安装杆13与固定弯板12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杆11上开设第一通道15,在第二安装杆13上开设第二通道16,使偏心轴4穿过第二通道 16,将第一轮子2、第二轮子3均安装在偏心轴4上,进而第一轮子2和第二轮子3能够分别安装在轮座1的两侧,在缓冲板19底部具有缓冲圈191,将缓冲圈191套接在第一安装杆11的一端上,在缓冲板19上开设第三通道192,使第三通道192与缓冲圈191、第一通道15连通,使得固定轴14依次穿过第三通道192、缓冲圈191、第一通道15,使弹簧17套接于固定轴14上,而且弹簧17 安装于固定轴14与第一安装杆11之间,进而达到避震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小冲击力,在固定轴14的一端具有卡紧凸块18,卡紧凸块18卡在第三通道192 的一端,从而能够将缓冲板19固定在轮座1上,达到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使固定轴14包括限位凸块141、固定螺钉142和固定通孔143,在固定轴14上开设有固定通孔143,且固定通孔143上具有螺纹,使得固定通孔143与固定螺钉142螺纹连接,固定螺钉142能够与固定轴14固定连接,在固定螺钉142的一端具有限位凸块141,使得限位凸块141无法穿过第一通道 15,进而使固定轴14固定于第一通道15上,从而将固定轴14固定安装于轮座 1上,结构牢固可靠。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