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686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性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其中,被动安全性又称为消极安全性,主要是指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对乘员进行保护并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的能力。改善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因此,汽车的结构、内部装置及内饰等的设计,在汽车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FMVSS 201U(简称201U)法规,是对FMVSS 201法规的修订和补充,将轿车腰线以上部分的内饰件考虑头部碰撞的设计要求列入考核范围,并增加了新的考核方法和安全性能的要求,同时规定2002年9月以后在美国生产和上市的轿车必须满足FMVSS 201U法规的要求。根据201U法规,内饰件的造型直接确定了头部碰撞中目标点的位置;内饰件的背面结构和吸能件的设计,以及饰板和吸能块材料的选取都是对头部碰撞保护的重要因素。FMH(Free Motion Head-foam),即在因事故而产生碰撞时,通过吸收并抵消冲击来保护乘员的头部而采用的物品。

目前,乘客扶手支架主要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的扶手支架结构如图1所示,该扶手支架中没有诱导变形结构,支架结构强度较高,不容易变形吸能,受到撞击时对乘员头部产生伤害较大,不能满足FMH法规;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将支架的两个扶手安装点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大支架,材料利用率低,很难实现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满足FMH法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对支架结构的设计采用诱导变形吸能结构,当支架受到来自头部的撞击时,此结构能有效地减轻支架对乘员头部的伤害。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其中,任一所述支撑架包括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安装板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均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边缘处设有诱导变形筋;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安装板的一端靠近边缘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同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汽车车身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处焊接有螺母,手握部通过所述安装孔进行安装,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架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焊接时的主定位孔,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辅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能够降低所述支撑架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夹角相同。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包括所述支架结构和手握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架两侧开孔弱化支架,并在两侧增加诱导变形筋,能够满足FMH法规,有效降低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的头部伤害,更加安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通用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第一种扶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第二种扶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安装板,11-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31-第三固定部,4-开孔,5-诱导变形筋,6-辅定位孔,7-减重孔,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其中,任一所述支撑架包括由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安装板3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位于所述安装板3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中部均设有开孔4,所述开孔4能够弱化所述支撑架结构,使其更易于变形,所述开孔4的边缘处设有诱导变形筋5,所述诱导变形筋5使支架结构朝一定的方向变形、吸能,从而可以降低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员头部伤害。

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所述安装板3的一端靠近边缘处设有安装孔8。

所述安装板3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部31,所述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二固定部21和所述第三固定部31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同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二固定部21和所述第三固定部31通过焊接固定在汽车车身上。

所述安装孔8为焊接时的主定位孔,所述安装板3上还设置有辅定位孔6,用于在焊接过程中对所述支撑架进行定位。

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减重孔7,所述减重孔7能弱化所述支撑架结构,降低所述支撑架的强度,使之较易于变形。

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的夹角相同。

所述支撑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包括所述支架结构和手握部。

所述安装孔8处焊接有螺母,扶手的手握部通过所述安装孔8进行安装,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架进行连接。在安装扶手过程中,安装一个扶手需要两个所述支撑架配合使用,两个支撑架相对设置,需要安装的手握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满足FMH法规的乘客扶手支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二固定部21和所述第三固定部31上均设有固定安装孔,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安装孔固定在汽车车身上。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