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9701发布日期:2018-06-28 02:3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充气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轿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磨耗性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理念的不断提高,对轮胎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性能汽车的普及,要求轮胎能够匹配汽车驾驶提供优越的操控性能和抓地性能,在高速行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抓着力,保证良好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然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轮胎,难以在高速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而导致汽车安全性和操控性大大下降。

因此,如何提高轮胎的操控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良好的抓地性能和操控性能,以满足高性能轿车的使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所述轮胎花纹部包括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包括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列的若干周向花纹筋条和周向花纹主沟槽,所述胎肩区域部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内、外两侧的内侧胎肩花纹块和外侧胎肩花纹块;所述周向花纹筋条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连续设置。

优选的,所述周向花纹主沟槽的沟壁为带有角度为6-13°倾角的沟壁。

优选的,所述周向花纹主沟槽呈直线型延伸。

优选的,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包括外侧周向花纹筋条、内侧周向花纹筋条以及位于所述外侧周向花纹筋条外侧的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位于所述内侧周向花纹筋条内侧的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和位于所述外侧周向花纹筋条与所述内侧周向花纹筋条之间的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所述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的深度和宽度。

优选的,所述内侧周向花纹筋条位于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中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上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内侧横向制动沟槽。

优选的,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外侧横向沟槽。

优选的,所述轮胎花纹部的节距宽度为50-80mm,节距数量为25-35 个。

优选的,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设有若干外侧胎肩磨耗检测孔。

优选的,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设有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分布的若干外侧胎肩纵向细沟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所述轮胎花纹部包括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包括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列的若干周向花纹筋条和周向花纹主沟槽,所述胎肩区域部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部分内、外两侧的内侧胎肩花纹块和外侧胎肩花纹块;所述周向花纹筋条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连续设置。该轮胎,通过在所述中心区域部分设置若干周向花纹筋条,并且,相邻周向花纹筋条之间通过周向宽大的周向花纹主沟槽分隔开来,每列周向花纹筋条连续贯通整个圆周,中间没有横向细沟槽隔断开,能够提高轮胎整体刚性,提供良好的操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侧胎肩花纹块、2-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3-内侧周向花纹筋条、4-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5-外侧周向花纹筋条、6-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 7-外侧胎肩花纹块、8-外侧胎肩纵向细沟槽、9-外侧胎肩磨耗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良好的抓地性能和操控性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其中,轮胎花纹部包括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中心区域部分位于轮胎主体的中部,胎肩区域部分位于轮胎主体的内外两侧,中心区域部分和胎肩区域部分均沿轮胎主体的周向延伸。

具体的,中心区域部分包括沿轮胎主体的周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列的若干周向花纹筋条和周向花纹主沟槽,更具体的,周向花纹主沟槽位于相邻两个周向花纹筋条之间,周向花纹筋条位于相邻两个周向花纹主沟槽之间,形成周向花纹筋条和周向花纹主沟槽间隔排列结构;胎肩区域部分包括分别位于中心区域部分内、外两侧的内侧胎肩花纹块1和外侧胎肩花纹块7;并且,周向花纹筋条沿轮胎主体的周向连续设置,即周向花纹筋条的横向没有隔断,而是整个花纹。

进一步,位于胎肩区域部分的胎肩花纹块与相邻的中间区域部分的周向花纹筋条之间通过周向宽大的直沟槽隔开,胎肩花纹块部位通过特殊的胎面部位弧度设计来优化轮胎的胎肩部位的接地印痕形状及接地应力分布,防止胎肩部位早期磨损及增强轮胎的操控稳定性能。

该轮胎,通过在中心区域部分设置若干周向花纹筋条,并且,相邻周向花纹筋条之间通过周向宽大的周向花纹主沟槽分隔开来,每列周向花纹筋条连续贯通整个圆周,中间没有横向细沟槽隔断开,能够提高轮胎整体刚性,提供良好的操控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周向花纹主沟槽呈直线型延伸;周向花纹主沟槽的沟壁为带有角度为6-13°倾角的沟壁,沟槽中设置有带倾角沟壁设计,具有迅速排水能力及防夹石的自洁能力,能有效确保湿滑路面的驾驶体验,保证湿抓着性,使驾驶者感到安心。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中心区域部分包括外侧周向花纹筋条5、内侧周向花纹筋条3以及位于外侧周向花纹筋条5外侧的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位于内侧周向花纹筋条3内侧的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和位于外侧周向花纹筋条5与内侧周向花纹筋条3之间的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2;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的深度和宽度均小于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的深度和宽度。

上述设置中,中心区域部分自轮胎主体的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内侧周向花纹筋条3、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4、外侧周向花纹筋条5和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并且,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相对于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窄和浅。

具体的,外侧采用窄而浅的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设计,配合宽大的外侧周向花纹筋条5设计,能够保持胎面与地面的良好均匀接触,增强了转向反应能力和抓地力,提供了优异的操控性;两条大沟槽加一条较小沟槽的设计,即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4和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加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的设计,这样的结构在保障排水性的同时提供了比较出色的整体刚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周向花纹筋条3位于轮胎主体的周向中心线上,即相对于轮胎主体的周向中心线而言,中间周向花纹主沟槽4 和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均位于轮胎主体的内侧。

上述设置,通过在内侧设置两条宽大的周向沟槽确保了良好的排水性能,再配以合理的直线花纹条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同时增强了胎面接地时的刚性,减少花纹块的前后方向变形;外侧周向花纹主沟槽6 采用窄而浅的沟槽设计,配合宽大的外侧胎肩花纹块7的设计,能够保持胎面与地面的良好均匀接触,增强了转向时的反应能力和高抓地力,充分提供优异的操控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侧胎肩花纹块1上沿轮胎主体的周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内侧横向制动沟槽。

上述设置中,宽大的轮胎内侧胎肩花纹块1上,分布着许多内侧横向制动沟槽,这些制动沟槽与内侧周向花纹主沟槽2一起提高排水性能,实现优异的湿地制动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沿轮胎主体的周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外侧横向沟槽。

具体的,每列胎肩块组中分布着外侧横向沟槽,让胎面即使在磨耗后期也能时刻保持优异的湿地抓着行,让湿滑路面的驾驶表现更加卓越出众。

上述设置中,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即外侧接地区域,使用宽花纹条设计,同时配以窄而浅的外侧横向沟槽以保持胎面与地面的良好均匀接触,增强了转向的反应能力和抓地力,提供了优异的操控性能。另外,宽大的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的横向细沟槽,能够提供更好的干/湿抓地性能和降低花纹噪音。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轮胎花纹部的节距宽度为50-80mm,节距数量为25-35个,该轮胎花纹部采用5种小节距宽度、多节距数量设计,有利于轮胎噪声的降低与提高乘坐舒适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设有若干外侧胎肩磨耗检测孔9。具体的,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还分布着外侧胎肩磨耗检测孔,通过位于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的外侧胎肩磨耗检测孔,能够方便准确地检测到胎肩部位的花纹深度,便于随时观察轮胎肩部磨耗情况。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设有沿轮胎主体的周向分布的若干外侧胎肩纵向细沟槽8。具体的,外侧胎肩花纹块7上设置的外侧胎肩纵向细沟槽8为纵向小沟槽,这些窄而浅的纵向小沟槽一方面有利于轮胎的排水性,使轮胎在湿滑路面仍能保持良好的操控性能,另一方面,纵向小沟槽能够增加轮胎的纵向抓地力,提高了轮胎的转弯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