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行车情况复杂,新手因驾驶技术有限,很难安全平稳的开车上路,就是旁边有老司机指导,但是一遇到紧急情况出现,老司机无法直接操作车辆,也只能看着危险情况的发生而自己无能为力,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有人设计发明了副刹车系统。一般在副驾驶室设置副刹车踏板,副刹车踏板为杠杆结构,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或者拉线与主刹车踏板连接,踩下副刹车踏板时,驱动连杆转动或者拉线收紧,继而带动主刹车踏板下行,实现刹车目的。
传统教练车使用的连杆机构副刹车系统,由一系列连杆组成的,由于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车身进行打孔等破坏性的改动,会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安装过程复杂,成本高,复杂的连杆机构不能满足家用汽车对副刹车系统的需求,也无法实现量产。
另一种是拉线连接的副刹车系统,此机构是拉线左端连接在主制动踏板上,拉线右端连接副刹车踏板总成,当踩下副刹车踏板时,通过拉动拉线,从而使主制动踏板下行,实现制动的目的。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该种刹车系统需要在主驾驶位置加装一个支架,己有产品设计的支架是顶在座椅下端地板凸起上的,车辆在颠簸路行进中,会导致汽车副刹车的支架晃动,从而影响汽车副刹车的安全可靠性。
授权公告号为CN 201254171 Y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放置式汽车副制动,它由三部分组成:放置式副制动总成部分、正负踏板间软轴拉线连接、正驾位放置式可调式支架部分。其副制动踏板经软轴拉线与汽车的主驾驶制动踏板相连。(1)副制动总成的设计,是将软轴的固定、拉动整个过程在总成中独立完成。从而达到与车体无衔接得到制动力的目的。(2)利用软轴的特性,不仅能将副制动力传递给正驾驶方向,同时还能适合不同车型不同结构,完成副驾驶到正驾驶的过渡。(3)软轴拉线是以正驾驶位置可调节的放置式支架为支点拉动制动踏板的。该专利采用软轴拉线连接正副刹车踏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是主驾驶位需要安装支架,影响驾驶人操作,并且支架晃动时副刹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只需利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固定即可,既不需在车身上打孔等破坏性的改动,也无需在主驾驶位安装影响驾驶人驾驶操作的放置式支架,安装方便,不占用主驾驶室空间,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滑轮、踏板固定夹和拉线组件;
所述固定板为L形钢板,所述固定板的短臂中心位置设置螺孔一,所述固定板的长臂端部设置螺孔二;
所述延长臂为长方形钢板,通过螺丝三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
所述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长臂内侧;
所述踏板固定夹为U形结构,所述踏板固定夹上设置紧固螺丝一、紧固螺丝二和拉线固定销,所述踏板固定夹底部设置线孔;
所述拉线组件包括拉线接头、拉线软轴和拉线,所述拉线接头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短臂螺纹连接,所述拉线软轴为空心管状,所述拉线软轴固定套接在所述拉线接头管径较大一端的内侧,所述拉线一端连接副刹车脚踏板,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拉线软轴、拉线接头、绕过滑轮与所述踏板固定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线接头为变径空心管,管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拉线接头设置在所述螺孔一内,通过设置在所述螺孔一两侧的螺母一和螺母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线为多股钢丝绳,直径为3毫米,最小破断拉力8KN。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固定夹的一侧壁为凹字形,所述紧固螺丝一和所述紧固螺丝二对称地设置在凹字形侧壁的两翼端,所述紧固螺丝一和所述紧固螺丝二端部为锥形,所述拉线固定销设置在凹字形侧壁内侧,所述拉线固定销靠近端头一侧的销柱上设置拉线孔,所述拉线穿过所述拉线孔后通过外侧的螺母三压紧所述拉线固定销,固定所述拉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固定夹的另一侧壁端部设置为锯齿状,且向内折弯10度,折弯宽度为5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臂的宽度与所述固定板一致,所述延长臂沿轴线设置调节槽,所述延长臂一端设置螺孔三,所述延长臂通过螺丝三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螺丝三依次穿过所述调节槽和所述螺孔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上设置拉线定位夹,所述拉线定位夹为U形,所述拉线定位夹的支臂通过螺丝四固定在所述滑轮的轴心位置,所述拉线定位夹中部设置狭缝,所述拉线从所述狭缝中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线定位夹外设置回位弹簧,所述拉线从所述回位弹簧中穿过,所述回位弹簧一端通过定位螺丝五固定在所述拉线上,另一端抵在所述拉线定位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拉线组件及滑轮都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利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进行固定即可,安装方便,不破坏车辆结构,不占用主驾驶室空间,安全可靠。
2、设置拉线接头,方便拉线和拉线软轴与固定板连接。
3、所述拉线为多股钢丝绳,直径为3毫米,最小破断拉力8KN,有效保证了副刹车系统的可靠性。
4、所述踏板固定夹的一侧壁为凹字形,所述紧固螺丝一和所述紧固螺丝二对称地设置在凹字形侧壁的两翼端,所述紧固螺丝一和所述紧固螺丝二端部为锥形,使U字形踏板固定夹的弹性合适,方便夹持主刹车踏板,且螺丝固定更牢固,不会发生滑动。
5、所述拉线固定销设置在凹字形侧壁内侧,与外置拉线固定装置相比,该设置体积小,不影响所述踏板固定夹的固定,且拉线不弯折,减小磨损和折断的风险。
6、所述踏板固定夹的另一侧壁端部设置为锯齿状,锯齿紧紧咬合在主刹车踏板上,稳固可靠。
7、所述固定板前端设置延长臂,更方便调节固定板的位置和拉线与所述踏板固定夹连接的角度。
8、所述滑轮上设置拉线定位夹,所述拉线定位夹中部设置狭缝,所述拉线从所述狭缝中穿过,有效地避免了拉线卡线或者跑出线槽。
9、所述拉线定位夹外设置回位弹簧,保证了主刹车踏板的充分回位,且由于拉线从所述拉线定位夹中部狭缝穿出后直接进入所述回位弹簧,避免了拉线错位和磨损,且回位弹簧可使拉线和主刹车踏板及时完全复位,操作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踏板固定夹与踏板臂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架、延长臂、滑轮及拉线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踏板固定夹左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局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固定板1,螺孔一11a,螺孔二11b,螺孔三52,滑轮2,踏板固定夹3,螺丝一31a,螺丝二31b,螺丝三53,螺丝四62,螺丝五71,拉线固定销32,线孔33,拉线孔34,拉线组件4,拉线接头41,外螺纹411,螺母一412a,螺母二412b,螺母三31c,拉线软轴42,拉线43,延长臂5,调节槽51,拉线定位夹6,支臂61,狭缝63,回位弹簧7,主刹车踏板8,脚踏板81,踏板臂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述,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1、滑轮2、踏板固定夹3、拉线组件4,所述固定板1为L形钢板,所述固定板1的短臂中心位置设置螺孔一11a,所述固定板1的长臂端部设置螺孔二11b,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固定板1通过所述螺孔二11b固定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上,不用破坏车体结构,不占用驾驶室空间,也不会影响驾驶者操作车辆,安全美观。
所述固定板1前端设置延长臂5,所述延长臂5的宽度与所述固定板1一致,所述延长臂5沿长轴设置调节槽51,所述延长臂5一端设置螺孔三52,所述延长臂5通过螺丝三53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螺丝三53依次穿过所述调节槽51和所述螺孔二11b,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延长臂5通过所述螺孔三52固定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上,所述固定板1前端设置延长臂5,更方便调节所述固定板1的位置、所述滑轮的位置和方向及所述拉线43与所述踏板固定夹3连接的角度,安装调节更加灵活方便,确保滑轮不卡线,较少所述拉线43的磨损。
所述滑轮2为封闭式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的长臂内侧,封闭式滑轮2确保永不卡线,保证副刹车系统的安全。
所述踏板固定夹3为U形金属槽,所述踏板固定夹3上设置紧固螺丝一 31a、紧固螺丝二31b和拉线固定销32,所述踏板固定夹3底部设置线孔33,所述踏板固定夹3的一侧壁为凹字形,使U字形踏板固定夹3的弹性合适,方便夹持主刹车踏板8的脚踏板81或踏板臂82,另一侧壁顶端设置为锯齿状,且向内折弯10度,折弯宽度为5毫米,锯齿紧紧咬合在主刹车踏板8的脚踏板81或踏板臂82上,稳固可靠。所述紧固螺丝一31a和所述紧固螺丝二31b 对称地设置在凹字形侧壁的两翼端,所述紧固螺丝一31a和所述紧固螺丝二 31b端部设置为锥形,螺丝固定更牢固,不会发生滑动。所述拉线固定销32 设置在凹字形侧壁内侧中部,所述拉线固定销32在靠近端头一侧的销柱上设置拉线孔34,所述拉线43穿过所述拉线孔34,然后拧紧外侧的螺母三31c,所述拉线43即可被所述拉线固定销32压紧固定,将所述拉线固定销32设置在所述U字形踏板固定夹3的内部,不影响所述踏板固定夹3的固定,且拉线不弯折,减小磨损和折断的风险。
所述拉线组件4包括:拉线接头41、拉线软轴42、拉线43,所述拉线接头41为变径空心管,管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外螺纹411,所述拉线接头41设置在所述螺孔一11a内,通过设置在所述螺孔一11a两侧的螺母一412a和螺母二412b固定,所述拉线软轴42为空心管状,所述拉线软轴固定套接在所述拉线接头41管径较大一端的内侧,所述拉线43为多股钢丝绳,所述拉线直径为 3毫米,最小破断拉力8KN,有效保证了副刹车系统的可靠性,所述拉线43 一端连接副刹车脚踏板,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拉线软轴42、所述拉线接头41,绕过所述滑轮2,与所述踏板固定夹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刹车固定支架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拉线43的一端与副驾驶室位置的副刹车踏板连接,当踩下副刹车踏板时会拉紧拉线43。然后将所述固定板1通过所述螺孔二11b固定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上,或将所述延长臂5通过所述螺孔三52固定在转向机周围的螺丝位置上,将所述踏板固定夹3夹持在所述主刹车踏板8的脚踏板81一侧或踏板臂82上,此时所述拉线43一端连接副刹车踏板,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拉线软轴42、所述拉线接头41,绕过所述滑轮2,穿过所述拉线固定销32上的拉线孔34,从所述踏板固定夹3底部的线孔33穿出,调整好所述滑轮2与所述踏板固定夹3的位置和角度,使所述滑轮2的切线、所述拉线固定销32上的拉线孔34、所述线孔33及他们之间的拉线43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上,并调整所述拉线43的松紧,然后拧紧所述螺母三31c,压紧固定所述拉线43即可,当踩下副刹车踏板时,通过拉动拉线,从而带动所述主刹车踏板8下行,实现刹车制动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滑轮2上设置拉线定位夹6,所述拉线定位夹6为U形,所述拉线定位夹6的支臂61通过螺丝四62固定在所述滑轮2的轴心位置,所述拉线定位夹6中部设置狭缝63,所述拉线43从所述狭缝63中穿过,所述狭缝63将所述拉线43 限制在所述滑轮2的卡槽内,有效地避免了拉线卡线或者跳出线槽,保证副刹车系统的安全有效使用。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拉线定位夹6的狭缝63外设置回位弹簧7,所述拉线43从所述回位弹簧7中穿过,所述回位弹簧7一端通过定位螺丝五71固定在所述拉线43上,另一端抵在所述拉线定位夹6的狭缝上,由于所述拉线43从所述拉线定位夹6中部狭缝63穿出后直接进入所述回位弹簧7,避免了拉线错位和磨损,且回位弹簧可使拉线和主刹车踏板及时完全复位,操作安全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