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冷却装置以及具有这种冷却装置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918发布日期:2019-04-29 13:2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冷却装置以及具有这种冷却装置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冷却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冷却装置的机动车、尤其是汽车。



背景技术:

由一般现有技术并且尤其是由批量车辆制造已经充分已知这种用于机动车、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可由制冷剂流经的制冷剂回路。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压缩机,借助该制冷剂压缩机,制冷剂被压缩或者说可被压缩。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可借助该蒸发器被蒸发。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二蒸发器,制冷剂可借助该蒸发器被蒸发。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制冷剂可吸收热量,从而例如可通过相应的蒸发器进行从与制冷剂不同的迎流或者说环流或穿流相应蒸发器的介质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由此,所述介质被冷却,从而例如机动车的至少一个部件和/或内部空间借助所述介质能够被冷却。尤其是可设想,所述介质是空气,所述空气例如被供应给机动车的内部空间。由此,内部空间可被冷却。

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抽吸管路,制冷剂借助该抽吸管路从第一蒸发器朝向制冷剂压缩机被引导或能引导。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并且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抽吸管路分开的第二抽吸管路,借助该抽吸管路,制冷剂从第二蒸发器能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或者在冷却装置运行期间从第二蒸发器被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

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并且在连接位置上与所述抽吸管路流体连接的主管路,借助该主管路,制冷剂可从所述抽吸管路被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因此,所述主管路沿从相应的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连接位置与制冷剂压缩机之间以及因此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与所述抽吸管路之间。因此,流经相应抽吸管路的制冷剂可从抽吸管路中从流出并且尤其是在连接位置上流入到主管路中,使得来自各抽吸管路的制冷剂被收集在主管路中。换句话说,各抽吸管路尤其是在连接位置上汇合至主管路,使得来自各抽吸管路的制冷剂被汇合在主管路中。

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可被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流至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流经。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沿从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流至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与制冷剂压缩机之间,使得从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流至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首先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并且然后流向或者说流动通过制冷剂压缩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冷却装置的机动车,从而能够实现冷却装置的特别高效且功率大的运行。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特征的冷却装置以及通过一种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0特征的机动车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例如客车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能被制冷剂流经的制冷剂回路;以及设置在该制冷剂回路中的并且因此可被制冷剂流经的制冷剂压缩机,制冷剂可借助该制冷剂压缩机被压缩。换句话说,在冷却装置的运行期间,制冷剂借助制冷剂压缩机被压缩,其中,制冷剂压缩机也可被简称作压缩机。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可借助该第一蒸发器被蒸发。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用于蒸发制冷剂的第二蒸发器。相应的蒸发器可由制冷剂流经,其中,在冷却装置之前所述的运行期间,制冷剂借助相应的蒸发器被蒸发。通过蒸发制冷剂,制冷剂可例如吸收热量。由此,例如可进行从迎流或者说环流或穿流相应蒸发器的、与所述制冷剂不同的介质经由相应的蒸发器到所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所述介质例如是液体或气体(例如空气)。由于从介质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所述介质被冷却。

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抽吸管路,该第一抽吸管路用于将制冷剂从第一蒸发器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并且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抽吸管路分开的第二抽吸管路,该第二抽吸管路用于将制冷剂从第二蒸发器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因此,相应的抽吸管路能被制冷剂流经。在制冷剂借助相应的蒸发器被蒸发之后,制冷剂借助相应的抽吸管路从蒸发器(尤其是返回地)被引导至制冷剂压缩机或朝至制冷剂压缩机的方向引导。在此,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并且能被制冷剂流经的主管路,该主管路在连接位置上与所述抽吸管路流体连接。由此,流经相应抽吸管路的制冷剂可尤其是在连接位置上从相应的抽吸管路中流出并且流入到主管路中,使得例如各抽吸管路汇合成主管路。换句话说,来自各抽吸管路的制冷剂被汇合在主管路中,其中,该主管路例如也被称作主线路并且相应的抽吸管路也被称作子线路。来自各抽吸管路的制冷剂借助所述主管路被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因此,所述主管路例如沿流经各抽吸管路的并且从相应的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与相应的抽吸管路之间、尤其是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与连接位置之间。因此,制冷剂在其通往制冷剂压缩机的路径上例如首先流经主管路并且然后流经制冷剂压缩机。

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能被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流经。这意味着,从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朝向制冷剂压缩机返回流动的制冷剂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从而例如从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可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被调温、也就是说被冷却和/或加热。

现在,为了能够实现冷却装置的特别高效并且尤其特别低损失的以及功率大的运行,按照本发明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抽吸管路中,其中,所述连接位置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下游。这意味着,抽吸管路沿从相应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下游或说之后才汇合成主管路,从而流经相应抽吸管路的制冷剂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之后或下游被汇集在主管路中。尤其是规定,这些蒸发器彼此并联地设置或连接,使得蒸发器在冷却装置运行期间并行地被制冷剂流经。此外,由此,相比于常规的冷却装置而言实现提高制冷功率以及压缩机较低的比功率需求。

本发明尤其是基于以下认识:在也被称作主线路的主管路中,在高负荷点中可能出现高的流动速度。尤其是当蒸发器同时在运行中时出现这样的高负荷点,使得例如机动车的至少两个部件或者说区域能够借助蒸发器同时被调温或者说空气调节。在此,流动压力损失与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呈二次方地增加。由此,在常规的冷却装置中得出关于效率的缺点,因为压力损失必须通过较高地操控制冷剂压缩机至少部分地得到补偿。另一个缺点是,尤其是机动车内部中间中可能出现舒适性变差,尤其是在全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时。所述压力损失更确切地说导致蒸发温度上升。所述上升可以仅部分地通过较高的鼓风量得以补偿。由此,又得出对于逗留在内部空间中的乘员而言的声学缺点以及通风现象。另一个缺点是:例如尤其是在全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时,到借助蒸发器之一要调温的、尤其是要空气调节的部件(例如能量存储器)上的热传递变差。在此,较高的蒸发温度导致从部件(尤其是部件的电池组)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变差。

之前所述的问题和缺点可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被避免,因为这能够通过所描述的连接位置的布置结构实现,抽吸管路直接在制冷剂压缩机的之前才汇合并且因此能够特别短地且有利于流动地实施各抽吸管路共有的主线路。在主线路的有利于流动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内,主线路例如可设计成具有特别大的、能被制冷剂流经的流动横截面、尤其是特别大的直径。然而已被证实的是,所述流动横截面或者说内径不能选择得任意大,因为否则在部分负荷运行中流动速度变得太小并且因此不再确保用于压缩机的回油。所述油在制冷剂的运行中被连同带走并且用于润滑压缩机。

例如构造成管道的抽吸管路原则上应该简单地并且布设在尽可能短的路径上,以避免集油。对于管横截面来说决定性的是压力损失、流动速度、回油以及流动噪声。

此外,可避免急剧的换向。因为来自各抽吸管路的制冷剂被汇合在主管路(主线路)中,该主管路由总制冷剂质量流流经。在此,例如第一抽吸管路被制冷剂的第一部分质量流流经并且第二抽吸管路被制冷剂的第二部分质量流流经,其中,总制冷剂质量流包括这些部分质量流并且尤其是由在主管路中汇合的部分质量流的总和构成。换句话说,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实施方案能够提供用于流经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的特别有利的流动条件,从而相比于常规的冷却装置可形成也被称作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回路的效率改进。这意味着,相比于常规的冷却装置能而言够降低压力损失。该较低的压力损失导致较低地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此外,尤其是在全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时能够实现提高冷却装置的功率。这意味着,在所希望的蒸发温度时,较高的制冷功率可供使用。

例如如果使用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以便给机动车的内部空间调温、尤其是空气调节,则尤其是在全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时借助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能够实现改善内部空间中的舒适性。在此,基于低的蒸发温度能够实现低的空气侧的吹出温度。与之前所述的借助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要调温的、尤其是要冷却的(例如构造成能量存储器的)部件相关地,可实现,尤其是在全操控制冷剂压缩机时实现改善到所述部件上的热传递,其中,较低的蒸发温度导致从所述部件到制冷剂上的特别有利的热传递。在此,本发明充分利用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与蒸发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压力损失影响蒸发温度,从而通过降低压力损失可降低蒸发温度。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管路是第一抽吸管路,在该第一抽吸管路中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例如也被称作第一热交换器。在此规定,在第二抽吸管路中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其中,连接位置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换句话说,连接位置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通过使用相应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冷却装置的特别高效的运行。

在此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用于蒸发制冷剂的第三蒸发器。此外,冷却装置具有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三抽吸管路,制冷剂可借助该第三抽吸管路从第三蒸发器被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在此,使用主管路,以便将来自这至少三个抽吸管路的(也就说说来自第一抽吸管路的、来自第二抽吸管路的以及来自第三抽吸管路的)制冷剂朝向制冷剂压缩机引导,其中,所述主管路在汇合位置上与第三抽吸管路流体连接。由此,例如流经第三抽吸管路的制冷剂可尤其是在汇合位置上从第三抽吸管路中流出并且流入到主管路中,从而来自相应抽吸管路的制冷剂被收集或汇合在主管路中。如之前与第一和第二抽吸管路相关地描述的那样,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因此也规定,第一抽吸管路、第二抽吸管路以及第三抽吸管路汇合成主管路。因此,所述主管路沿从相应的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与连接位置之间以及在制冷剂压缩机与汇合位置之间以及因此在制冷剂压缩机与这至少三个抽吸管路之间。在此,为了能够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所述汇合位置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下游以及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

在此,为了能够将冷却装置的部件数量、重量以及成本保持特别小,其中,同时能够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二热交换器是第二蒸发器与第三蒸发器共有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三抽吸管路中。换句话说,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二抽吸管路中以及第三抽吸管路中。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抽吸管路中设置有第三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接位置和汇合位置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游。因此,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每个抽吸管路设置有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便由此能够形成冷却装置的特别高效的运行。

此外,为了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被证明有利的是,汇合位置与连接位置重合。换句话说,汇合位置对应于连接位置或反之亦然,从而汇合位置是连接位置或反之亦然。由此,可避免流经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的不利流动、尤其是涡流,由此实现冷却装置的特别高效或低损失的运行。

被证明有利的是,主管路具有尤其是能被制冷剂流经的内径,该内径处于14毫米起(包括14毫米)至20毫米止(包括20毫米)的范围内。换句话说,所述内径为优选至少14毫米并且最大20毫米。由此,能够实现制冷剂的特别有利的流动条件。尤其是能够避免过度损失。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主管路具有最多1000毫米的长度。由此,可避免过度损失,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制冷功率以及压缩机较低的比功率需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主管路的长度小于500毫米、优选小于150毫米。由此,能够实现提高制冷功率以及实现压缩机较低的比功率需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能被流向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流经。这意味着,所述热交换器是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不仅能被流向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流经而且能被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向制冷剂压缩机回流的制冷剂流经。由此,经由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在沿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与来自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并且从至少一个蒸发器流向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之间实现热交换,从而能够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因此,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用于实现提高效率和功率。该热交换器例如构造成套管式热交换器在常规的冷却装置中,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设置在主线路中、即主管路中,然而这导致关于效率的缺点。所述关于效率的缺点可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被避免。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也被称作里部热交换器并且具有优选一个特定的热传递面。所述面不仅可通过长度而且可通过直径实现。然而,所述直径由于数码相机所迷惑空间和重量限制以及由于回油措施而受到限制。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蒸发器配设给机动车的构造用于存储电能的能量储存器,并且,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另外的蒸发器配设给机动车的内部空间,从而能量储存器可借助所述一个蒸发器并且所述内部空间可借助所述一个另外的蒸发器调温、尤其是冷却。所述能量存储装置例如是电池。尤其是,能量存储器可构造成高电压部件(hv部件),使得能量存储器例如构造成hv能量存储器(高电压能量存储器)。这样的高电压部件具有高于50伏特、尤其是高于100伏特的电压、尤其是工作电压,其中,高电压部件的电压通常为数百伏特。

构造成液体的介质或者说冷却介质例如可借助所述一个蒸发器被调温、尤其是冷却。所述冷却介质例如可流经能量储存器,从而能够进行从能量储存器到冷却介质上的热传递。由此,能量储存器被冷却,其中,冷却介质被加热。由于冷却介质经由所述一个蒸发器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该制冷剂借助第一蒸发器被蒸发),冷却介质可再次被冷却。

此外被证明有利的是,制冷剂压缩机构造成能电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所述能电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也被称作电动制冷剂压缩机。在此,能电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元件,制冷剂可借助该输送元件被输送和压缩。此外,能电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包括电动机,所述输送元件可借助该电动机被驱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优点和有利实施方案可被看作是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的优点和有利实施方案,反之亦然。

优选地,所述机动车构造成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在此,机动车例如包括至少一个电机,机动车可借助所述电机被驱动。为了驱动机动车,所述电机在发动机运行中并且因此作为电动机被运行。为此,所述电机在其发动机运行中存储有电能或者说电流,所述电能或者说电流存储在之前所述的能量存储器中。在此,制冷剂压缩机作为能电动运行的制冷压缩机的实施方案是有利的,由于该制冷剂压缩机例如在用于驱动该机动车的电机和/或内燃发动机停用时也能够被运行。此外,由此整体上能够实现制冷剂压缩机以及因此冷却装置的特别符合需求的运行,从而能实现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由下文借助所属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得出。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用于阐述本发明的背景;

图2示出用于机动车的一种另外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2用于阐述本发明的背景;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例如客车的冷却装置1的示意图。所述冷却装置1包括可由制冷剂流经的制冷剂回路2以及设置在该制冷剂回路2中的制冷剂压缩机3,该制冷剂压缩机构造成可电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ekmv)。在冷却装置1的运行期间,制冷剂借助制冷剂压缩机3被输送通过制冷剂回路2,其中,制冷剂借助制冷剂压缩机3被压缩。

冷却装置1还具有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第一蒸发器4和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第二蒸发器5,其中,制冷剂可借助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被蒸发。蒸发器4例如配设给机动车的内部空间,从而所述内部空间可借助蒸发器4被调温、尤其是冷却。蒸发器4例如可由制冷剂流经并且可由与制冷剂不同的介质环流。所述介质例如是要输送给内部空间的空气。如果制冷剂借助蒸发器4被蒸发,则通过蒸发器4可进行从环流蒸发器4的介质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从而所述介质或者说要输送给内部空间的空气被冷却。然后,如果空气被供应给内部空间,则该内部空间可被冷却或者说空气调节。在此,所述第一蒸发器4配设有第一膨胀阀6,制冷剂借助该第一膨胀阀例如被降低压力或者说膨胀。例如规定:制冷剂经由膨胀阀6被供应给第一蒸发器4并且制冷剂从蒸发器4中经由第一膨胀阀6被导出。

所述第二蒸发器5例如配设给构造成能量储存器的机动车部件并且也被称作冷却器(chiller)。所述部件例如是构造用于存储电能或者说电流的能量储存器,该能量储存器尤其是构造成高电压-能量储存器(hv能量储存器)。尤其是,所述能量储存器构造成电池或高电压-电池(hv电池)。所述机动车例如构造成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电机,机动车可借助该电机被驱动。为此,所述电机在发动机运行中以及因此作为电动机被运行。为了在发动机运行中运行所述电机,电机被提供存储在能量存储器中的电能。

在此,能量储存器例如设置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冷却回路中,该冷却回路可被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介质例如是冷却液。例如,冷却介质可流经能量储存器,从而能够进行从能量存储器到冷却介质上的热传递。由此,能量储存器被冷却,并且冷却介质被加热。为了冷却所述冷却介质,使用蒸发器5。冷却介质例如可迎流或者说环流或穿流蒸发器5,使得当例如冷却介质借助蒸发器5被蒸发时通过蒸发器5可进行从冷却介质到制冷剂上的热传递。由此,冷却介质被冷却。

在此,所述第二蒸发器5配设有第二膨胀阀7,制冷剂借助该第二膨胀阀膨胀或者说降低压力。例如规定:要供应给蒸发器5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7被供应给蒸发器5并且制冷剂从蒸发器5中经由第一膨胀阀7被导出。

在此,制冷剂回路2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管路8,制冷剂可通过该输送管路被供应给相应的膨胀阀6或者说7并因此被供应给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换句话说,输送管路8被用于将制冷剂、尤其是来自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朝向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引导。制冷剂例如在液态状态下流经输送管路8,从而输送管路8例如是液体管路或者说也被称作液体管路。通过蒸发制冷剂,制冷剂例如是气态的。

冷却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并且例如构造成冷凝器9的冷却装置,制冷剂可借助该冷却装置被冷却。由图1可看出,蒸发器4和5彼此并联地设置或者说连接,使得在冷却装置1运行期间蒸发器4和5并行地或者说同时被制冷剂流经。沿流经制冷剂回路2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冷凝器9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3与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之间、也就是说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3的下游并且在相应蒸发器4或者说5的上游。因此,来自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首先流动通过冷凝器9并且然后流向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

在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的下游并且在制冷剂压缩机3的上游制冷剂例如是气态的并且在气态的状态下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或者说借助制冷剂压缩机3被输送。制冷剂借助制冷剂压缩机3被压缩并且例如被加热,使得制冷剂在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管路10中作为热气体存在或者说作为热气体流经管路10,制冷剂借助该管路从制冷剂压缩机3被输送冷凝器9。因此,管路10例如是热气体管路。制冷剂借助管路10从制冷剂压缩机3被输送至冷凝器9,制冷剂借助该冷凝器被冷凝或者说液化。这意味着,制冷剂在蒸发器4和5之后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从而制冷剂回路2闭合。

在图1说明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包括恰好两个蒸发器4和5。在此,每个蒸发器4或者说5设置有一个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制冷剂借助该抽吸管路从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被引导至制冷剂压缩机3或朝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方向引导。在此,抽吸管路11是配设给第一蒸发器4的第一抽吸管路,制冷剂借助该第一抽吸管路从第一蒸发器4被引导至制冷剂压缩机3或朝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方向引导。在此,抽吸管路12是配设给第二蒸发器5的第二抽吸管路,来自第二蒸发器5的制冷剂借助该第二抽吸管路被引导至制冷剂压缩机3或朝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方向引导。这意味着,制冷剂借助相应的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从相应的蒸发器4或者说5、尤其是从相应的膨胀阀6或者说7中被导出并且被导向制冷剂压缩机3。

此外,冷却装置1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主管路13,该主管路在连接位置v上与抽吸管路11和12流体连接。相应的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也被称作子线路,其中,主管路13也被称作主线路。所述主管路13是抽吸管路11和12共有的管路,因为抽吸管路11和12尤其是在连接位置v上被汇合至主管路13(主线路)。由此,流经相应抽吸管路11和12的制冷剂可从抽吸管路11和12中流出并且流入到主管路13中,使得例如制冷剂的相应的流经抽吸管路11和12的部分质量流汇聚在主管路13中并且由此形成总制冷剂质量流。

由图1可看出,蒸发器4和5因此经由抽吸管路11和12以及主管路13附接到制冷剂压缩机3上。在此,所述连接位置v是节点,在该节点上各子线路被汇合或汇合成子线路共有的主线路。相应的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或者说主管路13的各自可由制冷剂流经的流动横截面、尤其是直径例如向上通过安装空间和重量设定值和/或通过根据制冷剂要流动通过相应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或者说通过主管路13的最小流动速度要求被限制。所述制冷剂例如是r134a、r1234yf或r744或者说co2。为了润滑制冷剂压缩机3,需要在制冷回路中回油这尤其是在抽吸管路中的低流动速度时是关键的。在回油的范围内使用油,制冷剂压缩机3借助所述油被润滑。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包括蒸发器4和5共有的热交换器14,该热交换器构造成里部热交换器。所述里部热交换器也被称作内部热交换器(iwt)。在图1说明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4设置在主管路13中,使得热交换器14可被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器4和5流动或者说回流至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流经。在当前情况中,热交换器14可被总制冷剂质量流流经,使得不仅来自蒸发器4的制冷剂而且来自蒸发器5的制冷剂流动通过蒸发器4和5共有的热交换器14。此外,热交换器14设置在输送管路8中,其中,热交换器14在输送管路8中设置在蒸发器4和5的上游。在主管路13中,热交换器14设置在蒸发器4和5的下游。由此,可在流经主管路13的并且因此从蒸发器4和5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与流经输送管路8的并且在此来自冷凝器9的并且朝向蒸发器4和5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可形成特别高效的运行。

在图1说明的实施例中规定:热交换器14沿从蒸发器4和5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参考主管路13设置在连接位置v与制冷剂压缩机3之间、也就是说设置在连接位置v的下游以及制冷剂压缩机3的上游。因此,来自蒸发器4和5或者说来自膨胀阀6和7的制冷剂首先在连接位置v上汇合在主管路13中并且然后流动通过热交换器14。由此,可能产生关于效率的缺点,因为可能出现制冷剂的过高的压力损失。

图2示出用15标记的一个另外的冷却装置,其功能原则上相应于冷却装置1的功能。冷却装置15尤其是与冷却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却装置15包括用于蒸发制冷剂的第三蒸发器16以及配设给所述第三蒸发器16的用于使制冷剂降低压力或者说膨胀的第三膨胀阀17。在此,蒸发器16和膨胀阀17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此外,冷却装置15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中的配设给蒸发器16和膨胀阀17的第三抽吸管路18,该抽吸管路在汇合位置上与主管路13流体连接。在此,所述汇合位置与连接位置v重合,从而连接位置v是汇合位置或反之亦然。在冷却装置15中,所述内部热交换器14也参考主管路13或者说参考从蒸发器4、5和16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3的上游以及连接位置v(汇合位置)的下游。由此导致关于效率的缺点。

图3示出冷却装置19的第一实施方式,借助该冷却装置可避免之前关于冷却装置1和15所描述的关于效率的缺点。由图1和3的概观可看出,冷却装置19从冷却装置1或其结构出发。在冷却装置19中,热交换器14作为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抽吸管路11中和输送管路8中。此外,冷却装置19包括例如与热交换器14不同的附加于此设置的第二热交换器20,该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至少部分地与抽吸管路11分开的抽吸管路12中以及输送管路8中。沿流经相应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应的热交换器14或者说20在相应的抽吸管路11或者说12中设置在连接位置v的上游,从而连接位置v设置在热交换器14和20的下游并且设置在制冷剂压缩机3的上游。由此,主管路13可特别短并且有利于流动地构型,从而可避免过度的压力损失。

图4示出冷却装置19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冷却装置19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基于冷却装置15或者说从冷却装置15出发。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包括与热交换器14和20不同的附加于此设置的第三热交换器21,其中,热交换器14、20和21构造成内部或里部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21设置在第三抽吸管路18中以及输送管路8中并且因此被流向蒸发器16的以及从蒸发器16流出的并且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流经。对应于此,热交换器20被流向蒸发器5的制冷剂以及从蒸发器5流出或流离的并且在此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流经。对应于此,热交换器14被经由输送管路8流向蒸发器4的制冷剂以及被经由抽吸管路11从蒸发器4流出或流离的并且在此流向制冷剂压缩机3的制冷剂流经。

在一个另外的、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可规定:例如省略第三热交换器21,其中,因此第二热交换器20是蒸发器5和16共有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例如不仅设置在抽吸管路12中而且设置在抽吸管路18中和在输送管路8中。换句话说,蒸发器的数量例如为x,则例如x-1个蒸发器配设给一个共同的里部热交换器,其中,剩下的那个蒸发器装备有单独的内部热交换器。此外可设想,在至少一个子线路中完全省去里部热交换器。

附图标记列表

1冷却装置

2制冷剂回路

3制冷剂压缩机

4蒸发器

5蒸发器

6膨胀阀

7膨胀阀

8输送管路

9冷凝器

10管路

11抽吸管路

12抽吸管路

13主管路

14热交换器

15冷却装置

16蒸发器

17膨胀阀

18抽吸管路

19冷却装置

20热交换器

21热交换器

v连接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