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飞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飞行汽车通常是通过飞行翼或者螺旋桨实现起飞功能,而现有依靠螺旋桨实现起飞的汽车,在空中飞行时,因水平推动力不足通常都不能实现远距离飞行,随时都需做好降落的准备,安全系数低,实用性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该飞行汽车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可在选择好较佳地面时降落,安全系数高,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中部设置有驾驶舱,所述车体前后两端均固接有双涵道螺旋桨,所述双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位于所述涵道内的螺旋桨、以及支撑所述螺旋桨的支架;每个所述支架上均固定有发动机,且每个所述发动机上均设置有尾喷管,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多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对准所述尾喷管对称设置在所述涵道两侧;其中,控制台控制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喷气口。
进一步,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喷气口电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螺旋桨通过万向节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设置为涡扇发动机或涡喷发动机。
进一步,所述驾乘舱内设置有降落伞。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飞行汽车在空中飞行时,不仅可以通过螺旋桨实现水平前进,而且因螺旋桨产生的推力较小时,可以将发动机的尾喷管旋转为水平向后,以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实现远距离飞行;并且本发明飞行汽车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为:
1、车体,2、驾驶舱,31、涵道,32、螺旋桨,33、支架,4、发动机,5、尾喷管,6、喷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参考附图1,包括车体1,车体1中部设置有驾驶舱2,车体1前后两端均固接有双涵道螺旋桨,双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31、位于涵道31内的螺旋桨32、以及支撑螺旋桨32的支架33;其中,每个螺旋桨32分别由独立的发动机4驱动,两个独立发动机4分别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支架33和车体1后端支架33上;发动机4的输出轴与螺旋桨32的旋转轴连接,支架33起支撑发动机4和螺旋桨32的作用;每个发动机4上均设置有尾喷管5,车体上1设置有多个喷气口6,喷气口6对准尾喷管5对称设置在涵道31两侧;其中,控制台控制发动机4和喷气口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涵道螺旋桨飞行汽车,飞行汽车在空中飞行时,不仅可以通过螺旋桨32实现水平前进,而且因螺旋桨32产生的推力较小,可以将发动机4的尾喷管5旋转为水平向后,以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实现远距离飞行;并且,由于采用了涵道螺旋桨,螺旋桨32在涵道31内旋转,较同样直径的孤立螺旋桨32能产生更大的升力,且螺旋桨32环括在涵道21内,保护了行人受到螺旋桨32的伤害。
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每个螺旋桨32通过万向节分别与发动机4的输出轴连接。
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发动机4设置为涡扇发动机或涡喷发动机。
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驾乘舱2内设置有降落伞。在空中紧急状态时,用压缩空气或燃药爆炸向上快速张开降落伞,防止飞行汽车坠毁和人员摔伤,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实施例1,包括车体1,车体1中部设置有驾驶舱2,车体1前后两端均固接有双涵道螺旋桨,双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31、位于涵道31内的螺旋桨32、以及支撑螺旋桨32的支架33;其中,每个螺旋桨32分别由独立的发动机4驱动,两个独立发动机4分别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支架33和车体1后端支架33上;发动机4的输出轴与螺旋桨32的旋转轴连接,支架33起支撑发动机4和螺旋桨32的作用;每个发动机4上均设置有方向可调节的尾喷管5;车体1上设置有四个喷气口6,其中,两个喷气口6以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尾喷管5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车体1前端涵道两侧,两个喷气口6以设置在车体1后端的尾喷管5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车体1后端涵道两侧;其中,控制台控制两个发动机4和四个喷气口6。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螺旋桨32规格相同,旋转方向相反,即一个螺旋桨32顺时针旋转,另一个螺旋桨32则逆时针旋转,这样,两个螺旋桨32对车体1的扭矩相互抵消,不会使车体1发生旋转,并且两个螺旋桨32产生的升力共同作用在车体1上,从而实现车体1的垂直升起。
具体的,当起飞时,启动两个发动机4,发动机4分别带动螺旋桨32在涵道21内旋转,产生竖向的升力,从而带动车体1垂直上升,并且,控制台控制两个喷气口6的喷出气体合力为竖直向下,从而使得尾喷管5旋转,当尾喷管5旋转为竖直向下时,控制台控制喷气口6停止工作,使得尾喷管5喷出的气体为飞行汽车提供升力。其中,控制台可以控制喷气口6的流量及频率,并且可以控制喷气口6的喷出角度。
当车体1升起并悬于空中后,通过驾乘舱2内的控制台改变两台发动机4的输出功率比,使车体1前端的螺旋桨32产生的升力小于车体1后端的螺旋桨32产生的升力,从而使车体1前部下沉而倾斜,车体1倾斜后,两个螺旋桨32产生的升力则可以分解成竖向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推力,其竖向分力使车体1摆脱地心引力而悬于空中,其水平方向的推力则推动车体1前进,同时,控制台控制两个喷气口6的喷出气体合力为竖直向上,从而使得尾喷管5旋转,当尾喷管5旋转为竖直向后时,控制台控制喷气口6停止工作,从而为飞行汽车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从而实现远距离飞行。需要说明的是,尾喷管5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