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293发布日期:2018-10-19 21:0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汽车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由于室内车库有限,大多数小汽车、客运车辆等只能停在露天的车位上,在夏天太阳暴晒的天气下,露天车位上的汽车经过阳光照射,车内气温会显著升高,特别是前排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位置,阳光会透过倾斜的挡风玻璃直接照射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使得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温度极高,人们刚进入车内时难以适应驾驶座的高温。

因此人们在太阳暴晒的天气下停车时通常打开天窗加强车内通风降温并将车内准备的遮阳垫摊开,放置于挡风玻璃上,以阻挡阳光通过挡风玻璃直射入车内,开车前再将天窗关起,将遮阳垫取下并折叠储存好。由于遮阳垫摊开、折叠麻烦,因此使用不便,且遮阳垫放置于挡风玻璃上易被风吹走和被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该装置能够与天窗相配合,在汽车通风降温的同时遮盖挡风玻璃,以阻止阳光通过挡风玻璃直射到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避免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温度过高,导致人们刚进入车内时难以适应驾驶座高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包括有位于汽车上部的顶板、安装于顶板上的天窗以及用于安装挡风玻璃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上边沿与顶板相连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给车内通风的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成扇形设置且天窗的尖端通过一铰接轴与顶板相铰接,所述天窗翻转过程中能够遮盖或打开通风孔,遮阳装置还包括有用于遮盖挡风玻璃的遮阳布、用于带动遮阳布铺开的第一滑杆以及用于收卷遮阳布的收卷轴,所述收卷轴水平设置于顶板上且收卷轴的长度方向为汽车的宽度方向,所述收卷轴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板与顶板旋转连接,所述遮阳布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收卷轴以及第一滑杆上,所述收卷轴旋转状态下收卷或放出遮阳布,所述第一滑杆滑移连接于倾斜板上且所述第一滑杆与收卷轴平行设置,遮阳布松弛状态下,第一滑杆于重力作用下能够自行沿倾斜板向下滑移,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于天窗翻转状态下带动收卷轴旋转的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用于带动收卷轴旋转的横杆以及用于带动横杆旋转的竖杆,所述横杆与收卷轴平行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固定板与顶板旋转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收卷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横杆上还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竖杆竖直设置于顶板宽度方向的中间且竖杆与顶板旋转连接,所述竖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竖杆上还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天窗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的齿部,所述齿部成弧形设置,所述天窗翻转状态下带动竖杆旋转,与竖杆相联动的横杆旋转状态下带动收卷轴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部的长度为天窗弧长的一半,所述齿部位于狐面长度方向一侧,所述通风孔位于天窗下方且所述天窗狐面长度方向的中心正对第三齿轮时,所述天窗向两侧翻转均能够打开通风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窗的下表面设置有便于翻转天窗的把手,所述把手距离天窗两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天窗翻转状态下,所述把手能够分别与通风孔的相对两侧面相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孔一侧设置有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内设置有能够阻碍把手翻转的滑移块,所述把手位于竖杆与铰接轴之间的连线上,所述滑移块位于把手背向齿部一侧且与把手相抵接,所述滑移块的外轮廓与第一滑移槽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滑移块与第一滑移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松弛状态下,滑移块部分位于第一滑移槽外,所述把手向背向齿部一侧翻转状态下,把手将与滑移块相抵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与第一滑移槽相导通,所述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移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移块滑移的拨杆,所述拨杆一端与滑移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滑移槽外,所述拨杆于第二滑移槽内滑移状态下带动滑移块于第一滑移槽内滑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块背离滑移槽槽底一侧设置为斜面,所述把手向齿部一侧翻转并与滑移块相抵接时,所述把手通过斜面将滑移块推送回第一滑移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一滑杆与两个滚轮均旋转连接,所述倾斜板上设置有两个供滚轮滚动的导轨,两个导轨平行设置于第一滑杆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面向第一滑杆一侧均凹设有供第一滑杆滑移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第一滑杆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导轨内均设置有供滚轮滚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滚轮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均与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导通且横截面成“t”字形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人们停车后需要遮盖挡风玻璃时,可翻转天窗使得通风孔打开,天窗翻转的过程中通过齿部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竖杆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带动横杆旋转,横杆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带动收卷轴正向旋转,收卷轴旋转使得原本收卷着的遮阳布放开,而倾斜板上的第一滑杆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倾斜板上滑移,带动遮阳布在倾斜板上铺开以遮挡挡风玻璃,此时天窗通风且遮阳布铺开,阳光无法透过遮阳布射入车内;当人们想要收起遮阳布时,翻转天窗以遮盖通风孔,此时天窗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收卷轴反向旋转,收卷轴旋转的过程中将遮阳布收卷起来,且第一滑杆在遮阳布的拉力作用下沿倾斜板向上滑移至遮阳布被完全收起。人们只需通过翻转天窗即可实现遮阳布的铺开和收起,操作简单,遮阳布的铺开与收起完全由手动操作完成,不需要耗电,经济环保,且传动组件通过若干齿轮实现传动,传动稳定性高、可靠性强,该装置实现了与天窗相配合,在汽车通风降温的同时遮盖挡风玻璃,以阻止阳光通过挡风玻璃直射到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避免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温度过高,导致人们刚进入车内时难以适应驾驶座高温而无法立即驾驶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横杆与竖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移块与顶板的连接剖视图;

图5为滑移块与顶板另一角度的连接剖视图;

图6为第一滑杆与导轨之间的连接剖视图。

附图标记:1、顶板;11、通风孔;12、第一滑移槽;121、滑移块;1211、斜面;122、弹簧;13、第二滑移槽;131、拨杆;2、天窗;21、铰接轴;22、齿部;23、把手;3、倾斜板;31、导轨;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4、遮阳布;5、第一滑杆;51、滚轮;6、收卷轴;61、第一固定板;62、第二齿轮;7、传动组件;71、横杆;711、第二固定板;712、第一齿轮;713、第一锥齿轮;72、竖杆;721、第二锥齿轮;722、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捷式汽车遮阳装置,包括有位于汽车上部的顶板1、安装于顶板1上的天窗2以及用于安装挡风玻璃的倾斜板3,倾斜板3上边沿与顶板1相连接,顶板1上设置有用于给车内通风的通风孔11,天窗2成扇形设置且天窗2的尖端通过一铰接轴21与顶板1相铰接,天窗2翻转过程中能够遮盖或打开通风孔11,遮阳装置还包括有用于遮盖挡风玻璃的遮阳布4、用于带动遮阳布4铺开的第一滑杆5以及用于收卷遮阳布4的收卷轴6,收卷轴6水平设置于顶板1上且收卷轴6的长度方向为汽车的宽度方向,收卷轴6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板61与顶板1旋转连接,遮阳布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收卷轴6以及第一滑杆5上,收卷轴6旋转状态下收卷或放出遮阳布4,第一滑杆5滑移连接于倾斜板3上且第一滑杆5与收卷轴6平行设置,遮阳布4松弛状态下,第一滑杆5于重力作用下能够自行沿倾斜板3向下滑移,顶板1上还设置有于天窗2翻转状态下带动收卷轴6旋转的传动组件7;当人们通过翻转天窗2以打开通风孔11时,天窗2通过传动组件7带动收卷轴6旋转,原本收卷着的遮阳布4放开,而倾斜板3上的第一滑杆5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倾斜板3上滑移,带动遮阳布4在倾斜板3上铺开以遮挡挡风玻璃,使得阳光不会通过档分玻璃直射入车内,造成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温度过高。

传动组件7包括有用于带动收卷轴6旋转的横杆71以及用于带动横杆71旋转的竖杆72,横杆71与收卷轴6平行设置,横杆71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固定板711与顶板1旋转连接,横杆7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712,收卷轴6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71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62,横杆71上还设置有第一锥齿轮713,竖杆72竖直设置于顶板1宽度方向的中间且竖杆72与顶板1旋转连接,竖杆72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71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21,竖杆72上还设置有第三齿轮722,天窗2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齿轮722相啮合的齿部22,齿部22成弧形设置,天窗2翻转状态下带动竖杆72旋转,与竖杆72相联动的横杆71旋转状态下带动收卷轴6旋转;当天窗2绕铰接轴21翻转时,齿部22带动第三齿轮722旋转,使得第三齿轮722带动竖杆72旋转,竖杆72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21与第一锥齿轮713带动横杆71旋转,横杆71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712与第二齿轮62带动收卷轴6旋转,该传动组件7实现了天窗2与收卷轴6的联动,且通过齿轮传动,稳定性好,便于实用。

当人们停车后需要遮盖挡风玻璃时,可翻转天窗2使得通风孔11打开,天窗2翻转的过程中通过齿部22带动第三齿轮722旋转,竖杆72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21与第一锥齿轮713带动横杆71旋转,横杆71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712与第二齿轮62带动收卷轴6正向旋转,收卷轴6旋转使得原本收卷着的遮阳布4放开,而倾斜板3上的第一滑杆5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倾斜板3上滑移,带动遮阳布4在倾斜板3上铺开以遮挡挡风玻璃,遮阳布4足够长使得遮阳布4能够完全遮盖挡风玻璃,此时天窗2通风且遮阳布4铺开,阳光无法透过遮阳布4射入车内;当人们想要收起遮阳布4时,翻转天窗2以遮盖通风孔11,此时天窗2通过传动组件7带动收卷轴6反向旋转,收卷轴6旋转的过程中将遮阳布4收卷起来,且第一滑杆5在遮阳布4的拉力作用下沿倾斜板3向上滑移至遮阳布4被完全收起。该装置实现了在翻转天窗2以打开通风孔11的同时铺开遮阳布4,避免人们只铺开遮阳布4而遗忘对车内进行通风,导致车内通风不便而温度较高,且人们只需通过翻转天窗2即可实现遮阳布4的铺开和收起,操作简单,遮阳布4的铺开与收起完全由手动操作完成,不需要耗电,经济环保,且传动组件7通过若干齿轮实现传动,传动稳定性高、可靠性强,该装置实现了与天窗2相配合,在汽车通风降温的同时遮盖挡风玻璃,以阻止阳光通过挡风玻璃直射到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避免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温度过高,导致人们刚进入车内时难以适应驾驶座高温而无法立即驾驶汽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齿部22的长度为天窗2弧长的一半,齿部22位于狐面长度方向一侧,通风孔11位于天窗2下方且天窗2狐面长度方向的中心正对第三齿轮722时,天窗2向两侧翻转均能够打开通风孔11。

可设置天窗2的初始位置为天窗2狐面长度方向的中心正对第三齿轮722的位置,此时当人们向无齿部22一侧翻转天窗2时,通风孔11打开且天窗2的齿部22不断与第三齿轮722相啮合并带动第三齿轮722旋转,此时遮阳布4铺开以遮盖挡风玻璃;当人们向有齿部22一侧翻转天窗2时,通风孔11打开且天窗2的齿部22始终与第三齿轮722相分离,此时遮阳布4不铺开,因此人们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天窗2进行翻转使得汽车进行通风时,遮阳布4可以铺开也可以不铺开,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天窗2的下表面设置有便于翻转天窗2的把手23,把手23距离天窗2两侧边的距离相等,天窗2翻转状态下,把手23能够分别与通风孔11的相对两侧面相抵接。

通过把手23的设置,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翻转把手23来对天窗2进行翻转,且通过天窗2翻转过程中把手23与通风孔11侧面的抵接,使得天窗2只能在一定角度内翻转,避免天窗2翻转以对车内进行通风的过程中,天窗2翻转角度过大,导致人们从车内的通风孔11看到天窗2,人们伸手将天窗2翻转回来难度较大,把手23的设置降低了人们的操作难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风孔11一侧设置有第一滑移槽12,第一滑移槽12内设置有能够阻碍把手23翻转的滑移块121,把手23位于竖杆72与铰接轴21之间的连线上,滑移块121位于把手23背向齿部22一侧且与把手23相抵接,滑移块121的外轮廓略小于第一滑移槽12的内轮廓,滑移块121与第一滑移槽12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122,弹簧122松弛状态下,滑移块121部分位于第一滑移槽12外,把手23向背向齿部22一侧翻转状态下,把手23将与滑移块121相抵接,顶板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滑移槽13,第二滑移槽13与第一滑移槽12相导通,第二滑移槽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移槽1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滑移槽13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移块121滑移的拨杆131,拨杆131一端与滑移块12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滑移槽13外,拨杆131于第二滑移槽13内滑移状态下带动滑移块121于第一滑移槽12内滑移。

当人们向无齿部22一侧翻转天窗2时,把手23将与滑移块121相抵接此时把手23难以翻转,只有拨动拨杆131,使得拨杆131带动滑移块121向第一滑移槽12内滑移至滑移块121完全进入到第一滑移块121内后,再向无齿部22一侧翻转滑移块121,此时滑移块121不再阻碍把手23翻转,天窗2能够顺利翻转以带动遮阳布4铺开,放开拨杆131后,滑移块121在弹簧122的弹力作用下背向第一滑移槽12的槽底滑移;当人们向有齿部22一侧翻转天窗2时,把手23不会与滑移块121相抵接,天窗2能够顺利翻转以打开通风孔11进行通风,通过第一滑移槽12、滑移块121、弹簧122、第二滑移槽13以及拨杆131的设置,滑移块121对人们翻转天窗2以铺开遮阳布4具有限制作用,以避免车辆在行驶,人们欲对车内进行通风时,误将天窗2向无齿部22一侧翻转,导致遮阳布4遮盖挡风玻璃,驾驶员开车视线受阻易导致车祸发生。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移块121背离滑移槽槽底一侧设置为斜面1211,把手23向齿部22一侧翻转并与滑移块121相抵接时,把手23通过斜面1211将滑移块121推送回第一滑移槽12内。

当天窗2向齿部22一侧翻转以收卷遮阳布4时,把手23将与斜面1211相抵接并推送滑移块121向第一滑移槽12内滑移至滑移块121完全进入到第一滑移槽12内,此时滑移块121不会阻碍天窗2的翻转,天窗2能够顺利向齿部22一侧翻转,通过斜面1211的设置,使得天窗2向齿部22一侧翻转以收卷遮阳布4时,不需要拨动拨杆131,降低了人们的操作难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杆5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51,第一滑杆5与两个滚轮51均旋转连接,倾斜板3上设置有两个供滚轮51滚动的导轨31,两个导轨31平行设置于第一滑杆5的两端。

通过滚轮51和导轨31的设置,使得第一滑杆5与倾斜板3之间由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第一滑杆5于重力作用下自行沿倾斜版向下移动,且人们关闭天窗2以带动遮阳布4收起时能够更省力。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轨31面向第一滑杆5一侧均凹设有供第一滑杆5滑移的第一凹槽311,第一凹槽311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滑杆5的外径,导轨31内均设置有供滚轮51滚动的第二凹槽312,第二凹槽312的宽度略大于滚轮51的外径,第一凹槽311与第二凹槽312的长度方向均与导轨3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凹槽312与第一凹槽311相导通且横截面成“t”字形设置。

当第一滑杆5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滚轮51能够在导轨31上滑移,且由于第二凹槽312与第一凹槽311相导通且横截面成“t”字形设置,使得两个滚轮51均无法从导轨31内移出,因此第一滑杆5以及遮阳布4均能够更稳固的固定和平铺在倾斜板3上,其不易被风吹动,抗风性更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