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5131发布日期:2018-12-28 22:5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公共汽车,所述客车具有:可联接/可离合的交接区,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活动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用于在车厢部分之间形成传力的连接;和折棚,该折棚用于形成可通行的过渡区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

背景技术

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例如由de202006014539u1已知。客车被描述为可模块化构造的车辆,在该车辆中两个车辆部分能直接地或借助于另一个被动的、可布置在两个车辆部分之间的车辆部分联接。因此,客车可以适配于需要的运输能力,其中,车辆部分彼此之间的分离能借助于布置在交接区本身中的连接装置实现。传力的装置、即车辆部分之间的铰接机构,以及用于形成交接区的折棚都必须数量翻倍,由此交接区必须以高成本构造。特别是当不仅双轴的车辆部分必须相互模块化地连接时,这种在交接区本身中的分离平面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需要具有一个或两个俯仰轴的铰接机构,这依赖于,联接上的车厢部分被设计为单轴的还是双轴的。

由ep2002998已知了具有折棚的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接区具有折棚,该折棚具有联接框架,折棚借助于联接框架能从车厢部分的端侧上分离。联接框架为了分离具有可手动操作的元件,但其中没有具体公开如何使车厢部分与铰接机构的可拆松连接与车厢部分的传力连接完全分开。

车厢部分的可联接性能应该在此这样实现,即,能实现可靠的传力,该传力通过联接件引导,其中,联接件必须能够被容易地、短耗时地分离。此外,与不可联接交接区的已知方式相比,交接区以尽可能不更低的成本构造。例如,铰接机构能以简单的方式由仅一个转动轴和一个或两个俯仰轴构成。

例如,de102005035561a1展示出一种借助于简单的十字铰接机构实现的在两个车厢部分之间的连接,该十字铰接机构仅能用于被设计为所谓的拖式客车/前牵引式客车(puller)的铰接式客车,在该铰接式客车中动力装置被设置在前车厢部分的后轴的区域中,其中,该动力装置驱动前车厢部分的后轴。后车厢部分因此仅被拖动,使得没有推力从后面传递到前车厢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以及改进这种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接区能以简单的方式使车厢部分传力地相互连接和相互分离。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用于可动地连接两个车厢部分的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和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的可联接的交接区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教导:在至少一个车厢部分上布置有具有联接件的车厢横向支承件,在铰接机构上布置有具有配对联接件的至少一个铰接横向支承件,其中,联接件和配对联接件能相互联接,以用于在铰接机构和至少一个车厢部分之间建立传力的连接。

可联接的交接区的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方案能实现将交接区从车厢部分的端侧上分离,在车厢部分中通过将联接件与配对联接件拆松而能使车厢横向支承件与铰接机构横向支承件分离。联接平面例如设计在交接区和前车厢部分之间,因此在前车厢部分的后端部上可以布置后车厢部分,或者在前车厢部分的后端部上可以布置客车的中间区段,在该中间区段上又可以在后侧连接后车厢部分。

通过用于并行地布置在具有相应的联接件的铰接横向支承件上的车厢横向支承件的设计方案,能实现在车厢部分之间的传力连接,铰接机构可以这样设计,即,客车不仅可以设计为拖式客车,而且也可以设计为推式客车/后动力式客车(pusher),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动力装置布置在后车厢部分中并且通过铰接机构将推力施加到前车厢部分上。通过应用两个可相互联接的横向支承件能传递很大的力,特别是在铰接横向支承件是铰接机构的一部分并且车厢横向支承件是车厢部分的一部分时。

在车厢部分联接的状态下,车厢横向支承件紧邻于铰接横向支承件并且两个横向支承件借助于联接件相互连接。因此铰接机构也传力地与车厢部分连接。铰接机构可以有利地以惯常的方式设计,例如具有转动轴和至少一个俯仰轴。折棚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设计,它也可以设计为用于不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的折棚。

折棚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联接框架,借助于该至少一个联接框架,折棚能可拆松地联接在车厢部分上,在该车厢部分上布置有车厢横向支承件。一个特别的优点由此实现,即,联接框架和铰接横向支承件在共同的联接平面中布置在车厢部分的端侧上。如果铰接横向支承件借助于联接件固定在车厢横向支承件上,那么同时也可以将折棚的联接框架固定在对置的和互补设计的、位于车厢部分的端侧上的接纳框架上。如果要从车厢部分上拆松折棚,那么可以首先将联接框架从接纳框架上重新拆松并且通过拆松联接件将铰接横向支承件与车厢横向支承件分离。设计成可更换的客车车厢部分的接纳框架在此设计成相同的,因此折棚的联接框架可以交替地与不同的车厢部分连接。

交接区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联接框架的下部段在外侧在铰接横向支承件的横轴中延伸并且连接到铰接横向支承件上的两个端侧上,因此铰接横向支承件和联接框架在交接区的端侧上形成封闭的轮廓。

有利地,折棚联接框架和铰接横向支承件具有共同的端面,此外,用于联接框架的接纳框架和车厢横向支承件在车厢部分上具有共同的端面。如果要将交接区和车厢部件相互连接,则端面布置在端面上并且车厢横向支承件借助于联接件与铰接横向支承件连接,联接框架与接纳框架连接。

交接区可以通过客车的根据本发明的措施设计为具有用于在车厢部分之间传力地连接的铰接机构,因此客车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造为推式客车,即,动力装置布置在后车厢部分中。为此,铰接机构具有转动轴和至少一个俯仰轴,其中,俯仰轴利用至少一个轴构件布置在铰接横向支承件上。俯仰轴的至少一个轴构件有利地在与配对联接件的布置结构相对置的一侧布置在铰接横向支承件上。铰接横向支承件例如具有箱式型材,该箱式型材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长形地延伸并且从而铰接横向支承件形成有对置的两侧。

联接件和配对联接件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元件和锥形凹进部,其中,锥形元件可以形成联接件或配对联接件,从而锥形凹进部相应地可以形成配对联接件或联接件。如果车厢横向支承件布置在铰接横向支承件上,那么锥形元件可以被插入锥形凹进部中,由此在多个自由度中实现形锁合。此外,联接件和配对联接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捕获栓和捕获栓接纳部。在此有利的是,锥形元件和捕获栓封闭设计成凸出的。捕获栓接纳部有利地同样设计成锥形并且形成锥形凹进部,在该锥形凹进部中可以导入捕获栓。因此,在一侧的凸出的锥形元件和凸出的捕获栓与另一侧的锥形凹进部相对置,其中以梁的宽度方向为基准例如居中的两个锥形凹进部形成捕获栓接纳部。

捕获栓以更长的长度从横向支承件侧向外延伸,因此通过将捕获栓导入锥形的捕获栓接纳部中来进行定中心,并且在捕获栓在锥形的捕获栓接纳部中通过另一次导入定中心时和在车厢横向支承件和铰接横向支承件最后被放在一起时,锥形元件也在锥形凹进部中同心地布置。特别有利地,联接件或配对联接件具有两个彼此隔开布置的锥形凹进部,相应地也设有两个彼此隔开布置的捕获栓和捕获栓接纳部。锥形元件彼此之间的间距在此等于相应的锥形凹进部彼此之间的间距,捕获栓的间距等于捕获栓接纳部的间距。通过横向支承件的横向延展可以在此特别有利地将锥形元件和锥形凹进部布置在外侧,而捕获栓和捕获栓接纳部在内侧并且仍彼此隔开地布置在横向支承件上。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联接件具有锥形凹进部和/或捕获栓接纳部,配对联接件具有锥形元件和/或捕获栓。

联接件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为了实施简单的连接锥形元件能借助于螺纹元件可拆松地螺纹连接在锥形凹进部中。由此,锥形元件可以被紧固在锥形凹进部中,其中另外的优点是,螺纹元件可以和锥形元件或锥形凹进部的旋转轴同轴地布置。螺纹元件在此通过螺纹元件的拉紧将锥形元件拉入锥形凹进部中。由此在锥形元件和插接锥形凹进部之间建立允许高负荷的、防丢失的连接。

根据一个另选的变型方案,替代用于将锥形元件拧紧在锥形凹进部中的螺纹元件也可以设置如下的机构,借助于该机构通过至少半自动地致动该机构来将锥形元件紧固布置在锥形凹进部中。该机构因此是成本更高的连接技术并且例如包括气动的、电子的或液压的致动单元,该致动单元具有在功能上类似于螺纹元件的元件、例如拉紧螺栓等,拉紧螺栓能电动地、气动地或液压地致动并且该元件或者说拉紧螺栓设计为用于将锥形元件紧固在锥形凹进部中。

另外有利的是,捕获栓通过固定销紧固在捕获栓接纳部中。这种固定结构不是传力结构的一部分,然而如果螺纹元件被拆松,并且锥形元件从锥形凹进部中运动出来,在车厢横向支承件与铰接横向支承件最后分离之前固定销还将捕获栓紧固在捕获栓接纳部中。如果取出固定销,那么可以实现两个横向支承件彼此之间的完全分离。

特别有利的是,车厢横向支承件是车厢部分的结构上的组成部分,或车厢横向支承件是能安装在车厢部分上的适配器。特别地,车厢横向支承件是车厢部分的底部组件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形成在底部区域中布置在车厢部分的端侧上的终端支承件。

根据另一个变型方案,车厢横向支承件和联接框架是可以布置在现有的车厢部分上的分开的结构单元。因此,这些分开的结构单元可以用作现有的车厢部分和可联接的交接区之间的相应的适配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并具有铰接机构和折棚,该铰接机构用于以传力的方式在车厢部分之间连接,该折棚用于形成可通行的过渡区域。根据本发明在至少一个车厢部分上布置有具有联接件的车厢横向支承件,在铰接机构上布置有具有配对联接件的至少一个铰接横向支承件。在此,联接件和配对联接件能相互联接,以用于在铰接机构和至少一个车厢部分之间建立传力的连接。

特别有利地,折棚具有至少一个联接框架,借助于该至少一个联接框架,该折棚能可拆松地联接在布置有车厢横向支承件的车厢部分上,还规定,联接框架和车厢横向支承件在共同的平面中布置在车厢的端侧上。此外,设有用于可拆松地连接供给线路/供电线路的至少一个联接装置。联接装置的分离平面可以在此例如位于联接框架和接纳框架之间的平面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根据附图详细示出改进本发明的其它措施。其中: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客车的透视整体视图,该客车具有可联接的客车交接区;

图2示出具有配对联接件的交接区的详细视图;

图3示出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联接件的车厢部分的详细视图;和

图4示出车厢部分和铰接机构的剖视图,其中铰接机构通过彼此靠置的横向支承件连接在车厢部分上。

附图标记列表:

1可联接的交接区

10车厢部分

11车厢部分

12铰接机构

13折棚

14车厢横向支承件

15联接件

16铰接横向支承件

17配对联接件

18联接框架

19转动轴

20俯仰轴

21轴构件

22锥形元件

23锥形凹进部

24捕获栓

25捕获栓接纳部

26螺纹元件

27固定销

28接纳框架

29联接件

30配对联接件

31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客车的可联接的交接区,可联接的交接区1用于连接后车厢部分10和前车厢部分11。交接区1布置在前车厢部分11的后方的、端侧的端部上,其中,后车厢部分10在断开联接的位置中示出。交接区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铰接机构12和折棚13。在折棚13的前侧上设有联接框架18,借助于该联接框架可以将折棚13固定在后车厢部分10上。

后车厢部分10具有车厢横向支承件14,该车厢横向支承件为了单独显示与其余的车厢部分10分离地示出。在此,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所示出的接纳框架28形成车厢部分10的结构上的组成部分,因此分离的车厢横向支承件14的显示仅为示意性的,只是为了将车厢横向支承件14作为单个部件示出。然而,车厢横向支承件14可以在此也可拆松地布置在车厢部分10上。同样的情况适用于接纳框架28,其用于布置在车厢部分10上。

交接区1的自由的联接端部具有铰接横向支承件16,该铰接横向支承件包括配对联接件17。后车厢部分10上的车厢横向支承件14包括联接件15,该联接件可以在车厢横向支承件14贴靠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时和配对联接件17联接。在联接件15和配对联接件17之间的连接在此用于力的传递,该力通过交接区1的铰接机构12传递。合乎逻辑的是,联接件15和配对联接件17这样连接,即,用于客车的主驱动装置的牵引力在客车运行时通过联接件15和配对联接件17传递。

如果横向支承件14和16相互连接,那么联接框架18也可以和接纳框架28连接。在此,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接纳框架28形成共同的端侧的联接平面,铰接横向支承件16和联接框架18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共同的端侧的联接平面。

在图2中在车厢部分11的布置结构中示出可联接的交接区1的详细视图。铰接机构12和铰接横向支承件16传力地连接,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在前侧上布置有配对联接件17。该配对联接件包括两个布置在外侧的并且因此彼此隔开的联接元件22,相对于两个锥形元件22在内侧布置有捕获栓24。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与前侧对置的后侧,铰接机构12和铰接横向支承件16传力地连接,下面结合图4还要对此详细说明。

折棚13在前侧终止于联接框架18,该联接框架包括联接件(kuppelmittel)29,联接件29可以将联接框架18和接纳框架28连接,如结合图3所述。在联接框架18的周部上分布地设置有多个联接件29。所述多个联接件29可以手动操纵,联接框架18可以在配对联接件17从根据图3的联接件15上松脱之前预先从根据图3的接纳框架28上松脱。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前侧在此形成联接平面,该联接平面和联接框架18的联接平面重合。

联接框架18的下部段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横轴中延伸并且连接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的两个端侧上,使得铰接横向支承件16和联接框架18在交接区1的端侧上形成封闭的轮廓。

图3示出具有前方的联接平面的后车厢部分10的透视图,在该前方的联接平面中车厢横向支承件14布置在下侧,接纳框架28在布置在下侧的车厢横向支承件14上方延伸。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根据图3的铰接横向支承件一样具有小于车厢部分10宽度的宽度,接纳框架28的下部段示例性地在车厢横向支承件14的左侧和右侧伸入车厢横向支承件14的横轴中并且因此在外侧同样在车厢部分10的下侧上延伸以及在其端侧之间包围车厢横向支承件14。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接纳框架28因此补充形成封闭的轮廓,借助于该轮廓完整地包围车厢部分10的端面。

在车厢横向支承件14的前侧布置有联接件,该联接件包括两个隔开的锥形凹进部23,在锥形凹进部23内侧邻近地设有捕获栓接纳部25。如果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根据图2的铰接横向支承件16彼此靠置,那么锥形元件22可以被插入锥形凹进部23中,捕获栓24在捕获栓接纳部25中定中心。同时,联接框架18上的联接件29可以和接纳框架28上的配对联接件30通过以下方式连接,即,手动操纵为此设置的杆。因此可以进行后车厢部分10和可联接的交接区1的联接,其中,可以通过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铰接横向支承件16之间的连接来传力。

在图4中示出交接区的铰接机构12和车厢部分10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剖视图。铰接机构12具有局部示出的转动轴19和俯仰轴20,其中,可以设置朝向前车厢部分11的另一个俯仰轴20。

俯仰轴20包括轴构件21,该轴构件被固定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后侧上。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接纳锥形元件22和捕获栓24,其中,剖视图仅示出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一半,在对置的一侧上重复捕获栓24的锥形元件22的相同的布置结构。

邻接于铰接横向支承件16示出车厢横向支承件14,该车厢横向支承件和车厢部分10形成结构单元。在车厢横向支承件14上设计有锥形凹进部23,锥形元件22延伸到该锥形凹进部中。被插入锥形凹进部23中的锥形元件22现在可以借助于螺纹元件26紧固,该螺纹元件可以和锥形元件22的旋转轴同轴地拧紧在其中。为此,锥形凹进部23具有中心孔,螺纹元件26可以穿过该中心孔。为了利用工具操作螺纹元件26,在车厢横向支承件14内部设计有安装空间31。该安装空间31可以另选用作接纳空间,以便安放气动地、电子地或液压地工作的机构,利用该机构可以使横向支承件至少半自动地相互连接或相互拆松。

捕获栓24延伸到捕获栓接纳部25中,该捕获栓接纳部以锥形的开口中朝向车厢横向支承件14的前侧敞开。如果铰接横向支承件16接近车厢横向支承件14,那么捕获栓24在捕获栓接纳部25中定中心,以便最后——特别是借助于固定销27——固定在圆柱形的延长部中,该固定销横向于捕获栓24的延展方向被插入相应的开口中。

在铰接机构12和车厢部分10之间的示出的连接可以承受机械负荷并且可以吸收推力以及竖直力,所述推力可以通过动力装置从后车厢部分10传递到前车厢部分11中,所述竖直力特别涉及铰接机构的重力和耦合的单轴的车厢部分的半悬挂负荷以及在运行中出现的横向力。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前面提出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考虑多个变型方案,这些变型方案也可以在原则上不同类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所示出的技术方案。对于所有由权利要求、说明书或附图得出的特征和/或优点、结构上的细节或空间布置结构,其本身以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都是本发明的重要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