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7232发布日期:2019-01-02 22:5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供电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供电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对于向被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车室内的车辆用座椅供给电力的供电装置以及包含该供电装置而构成的车辆用座椅适用且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43902号公报中公开了从车辆的电源向电动式滑动座椅供给电力的供电导轨(供电装置)。在该供电装置中,在被安装于使电动式滑动座椅在车辆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侧导轨(滑动导轨)的侧面的细长的方筒形的壳体内收纳有可移动触点机构。可移动触点机构包含挠性扁平电缆、固定端子、可移动端子、滑动件、操作杆、辊导向件以及伸缩体的各部件而构成。

在日本特开2016-43902号公报中公开的供电装置被安装于固定在车辆的车室内地板的滑动导轨的侧面,所以在车室内地板上需要设置供电装置的安装区域(电缆布线区域)。因此,对于在车室内地板上确保供电装置的安装区域、并且高效且适当地布局滑动导轨以及电动式滑动座椅来说,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设置滑动导轨的地板上高效且适当地布局的供电装置以及具有该供电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具备:滑动导轨,其上方开口;滑动件,其在滑动导轨上滑动;第一连接器,其被固定于滑动导轨的一端部;第二连接器,其被固定于滑动件;以及电缆,其具有挠性,被收纳于滑动导轨内,并且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折返并与第二连接器连接。

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具备滑动导轨、滑动件、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在滑动导轨的上方具有开口。滑动件被设为在滑动导轨上滑动的结构。第一连接器被固定于滑动导轨的一端部。而且,第二连接器被固定于滑动件。

这里,供电装置具备电缆。电缆被收纳于滑动导轨内,电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电缆的另一端折返并与第二连接器连接。而且,电缆具有挠性。

因此,电缆以及伴随着滑动件的滑动所需的电缆的余长部位被收纳于滑动导轨内,所以在滑动导轨外不需要收纳电缆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还具备:导轨罩,其封盖滑动导轨的开口,沿滑动导轨的长边方向形成了窄缝;以及电缆引导件,其被安装于滑动件,夹持电缆,通过窄缝并向滑动导轨内引导电缆。

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具备导轨罩、及电缆引导件。导轨罩封盖开口,在导轨罩沿滑动导轨的长边方向形成有窄缝。另一方面,电缆引导件被设为,安装于滑动件、夹持电缆、将电缆经由窄缝向滑动导轨内引导的结构。

因此,滑动导轨的开口使用导轨罩而被封盖,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而侵入滑动导轨内。此外,在滑动件安装有电缆引导件,所以即使在滑动件的滑动中也能够将电缆顺畅地向滑动导轨内引导。

另外,使用导轨罩封盖滑动导轨的开口,所以很难看到滑动导轨内,能够改善供电装置以及滑动导轨周围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电缆引导件包含宽度可变部,与滑动件的非通过时相比,该宽度可变部在滑动件通过时使窄缝宽度变宽。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电缆引导件包含宽度可变部。与滑动件的非通过时相比,宽度可变部在滑动件通过时使窄缝宽度变宽。因此,在滑动件的非通过时导轨罩的窄缝宽度变窄,能够增加堵塞滑动导轨的开口的面积,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而侵入滑动导轨内。

另外,使滑动导轨内更不易被看见,能够改善供电装置以及滑动导轨周围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电缆为挠性扁平电缆,电缆引导件包含偏转引导部,该偏转引导部使挠性扁平电缆以其宽度方向与窄缝的长度方向一致地经由窄缝插入滑动导轨内,并且将挠性扁平电缆在滑动导轨内折弯而使挠性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电缆为挠性扁平电缆,电缆引导件包含偏转引导部。

挠性扁平电缆在滑动导轨内将厚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而被收纳,在宽度方向获得电流容量。因此,即使厚度变薄也能够增加挠性扁平电缆的供电量,所以能够减少滑动导轨内的挠性扁平电缆的布线空间,能够在滑动导轨内容易地布线挠性扁平电缆。

另一方面,偏转引导部使挠性扁平电缆以其宽度方向与窄缝的长度方向一致地插入滑动导轨内,并且在滑动导轨内折弯并将挠性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由此,能够在窄缝中使挠性扁平电缆通过而不使导轨罩的窄缝宽度过大。换言之,能够增加滑动导轨的开口被导轨罩封盖的区域,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而侵入滑动导轨内。另外,能够改善供电装置以及滑动导轨周围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电缆引导件通过夹着电缆引导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心轴将左右对称形状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而形成。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分别具有从各自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后方向侧立起设置的卡止部。滑动件具有夹着滑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心轴而被左右一对地配设的滑动部,以便在滑动导轨上滑动。滑动部具有被形成于其座椅前方向侧端部的被卡合部。卡止部与被卡合部卡合,由此电缆引导件被安装于滑动件。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即使电缆引导件是复杂的形状,通过使左右对称形状的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重叠能够简单地制造电缆引导件。另外,通过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的卡止部与滑动件的被卡合部的卡合能够简单地将电缆引导件安装于滑动件,并且能够避免第一引导部件与第二引导部件分离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宽度可变部在电缆引导件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形成为从座椅前方向侧向座椅后方向侧逐渐变宽的展宽形状,且形成为向座椅上方向侧突出的倾斜曲面形状。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能够以单纯的形状简单地制造宽度可变部。另外,与宽度可变部滑动件的非通过时相比,在滑动件通过时使电缆引导件的窄缝的窄缝宽度变宽。因此,在滑动件的非通过时导轨罩的窄缝宽度变窄,能够增加堵塞滑动导轨的开口的面积,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而侵入滑动导轨内。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电缆引导件通过夹着电缆引导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心轴将左右对称形状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而形成。偏转引导部具备导入部位和导出部位。导入部位被形成于第一引导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侧向视角中被凹设为大致三角形状。导出部位被形成于第二引导部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在侧向视角中被凹设为大致梯形状。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偏转引导部的导入部位和导出部位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仅通过分别单独地凹设左右对称形状的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并重叠就能够简单地制造偏转引导部。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挠性扁平电缆的另一端,使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与第二连接器连接。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将上下方向作为宽度方向的挠性扁平电缆在厚度方向能够自由地布线,所以能够提高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滑动件的固定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中,还具备:电缆支架,其被安装于滑动件,卷挂挠性扁平电缆,并且使挠性扁平电缆折返。

第九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具备电缆支架。电缆支架被安装于滑动件。在电缆支架卷挂挠性扁平电缆,挠性扁平电缆利用电缆支架而折返。

因此,从第一连接器到电缆支架的挠性扁平电缆,利用伴随着滑动件的滑动的电缆支架的移动而被推向滑动导轨内侧。由此,能够维持滑动导轨内的电缆的布线状态。

此外,能够与滑动件的滑动位置对应地利用电缆支架在电缆的折返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减少被收纳于滑动导轨内的电缆的松脱,能够使滑动件顺畅地滑动。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具有供电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滑动导轨、滑动件、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电缆的供电装置;以及经由滑动件被安装于滑动导轨,安装有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负载的座椅主体。

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供电装置、及座椅主体。座椅主体经由滑动件被安装于滑动导轨。另外,在座椅主体安装负载,负载与第二连接器连接。

因此,在车辆用座椅中,能够得到与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得到的作用相同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设置滑动导轨的地板上高效且适当地布局的供电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电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以图1b所示的a-a线切断的剖视图),图1b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的供电装置的主视图,图1c是从与图1b同一方向观察的包含供电装置的滑动导轨、滑动件以及电缆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车辆前方的斜上方观察的包含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以及座椅主体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从车辆前方的斜上方观察的供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从与图3a同一方向观察的包含供电装置的滑动件以及电缆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与图3a同一方向观察的供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从车辆后方侧的斜上方观察包含图1a所示的供电装置的滑动导轨、电缆以及第一连接器的主要部件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图5b从车辆前方侧的斜上方观察包含图1a所示的供电装置的滑动件、电缆以及第二连接器的主要部件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图6a是从车辆前方侧且略斜上方观察图1a所示的供电装置的电缆引导件以及电缆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图6b是从与图6a同一方向观察的包含电缆的电缆引导件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a是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位放大侧视图,图7b~图7e的各图是分别在图7a所示的i-i线、ii-ii线、iii-iii线、iv-iv线切断的电缆引导件以及导轨罩的剖视图。

图8a是包含图1a所示的供电装置的电缆支架的主要部件的主要部位放大侧视图(由图1b所示的b-b线切断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电缆支架的单体的放大侧视图,图8c是从车辆前方侧的斜上方观察的电缆支架的放大立体图,图8d是电缆支架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9a是与表示在使滑动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的状态下的供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3a对应的立体图,图9b是与包含供电装置的滑动件以及电缆的主要部件的图3b对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a~图9b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适宜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方向,箭头in表示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箭头up表示座椅上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座椅前方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座椅上方向的各方向分别与组装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车辆前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上方向的各方向一致。这里,供电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的适用方向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供电装置10以及车辆用座椅30的整体的简要结构)

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包含滑动导轨12r、滑动件14r、第一连接器16、第二连接器18、电缆20而构成。

滑动导轨12r将座椅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延伸配置并被固定于图2所示的车辆的地板(车辆地板)22。滑动件14r被安装于滑动导轨12r,能够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包含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的供电装置10的详细的构成将在后文中叙述。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30包含2根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导轨12l、2个滑动件14r以及滑动件14l、座椅主体32、供电装置10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30被应用在安装于车辆的右侧前座椅。因此,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从就座在座椅主体32的状态的乘客(驾驶员)观察被固定于地板22的右侧、即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滑动导轨12l以及滑动件14l被固定于地板22的左侧,即座椅宽度方向内侧。

座椅主体32在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经由被配置于座椅前方向侧的安装托架48a以及被配置于座椅后方向侧的安装托架48b而被安装于滑动件14r。同样地,座椅主体32在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经由省略了符号的安装托架被安装于滑动件14l。因此,座椅主体32经由滑动件14r以及滑动件14l,已能够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导轨12l。车辆用座椅30作为能够调节座椅主体3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的滑动座椅而构成。

座椅主体32包含乘客就座的座垫部32a、经由能够在座椅前后方向转动的倾斜机构而被安装于座垫部32a的座椅后端部的座椅靠背部32b而构成。另外,在座椅靠背部32b的上端部安装有头枕38。

而且,座椅主体32设置有被从供电装置10供给的电力驱动的负载34。如图3a简略所示,构成为负载34与被安装于座椅主体32侧的第三连接器36连接,第三连接器36与被安装于滑动件14r的第二连接器18电连接。

负载34例如是使座椅主体32在座椅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使座垫部32a在座椅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以及使座椅靠背部32b在座椅前后方向旋转的倾斜机构的驱动源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使用电动马达。另外,负载34也可是调节座椅主体32的温度的加热器、使各种安全装置动作的传感器、空调装置、电视监视器以及按摩机的至少一个。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30也可应用于左侧前座椅、例如在安装了3列座椅的车辆中的第2列座椅、第3列座椅。

(供电装置10的详细结构)

(1)滑动导轨12的结构

首先,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与滑动导轨12l以及滑动件14l作为车辆用座椅30的结构要素而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被配设于地板22的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也作为供电装置10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而被使用。

以下,在供电装置10的说明中,有时仅将滑动导轨12r标记为“滑动导轨12”,仅将滑动件14r标记为“滑动件14”。

如图1a~图1c、图2、图3a以及图4所示,在供电装置10的滑动导轨12中,在与座椅前后方向交叉的座椅宽度方向(第二方向)的剖面形状被形成为u字形。这里,座椅宽度方向是与座椅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

使用图1b以及图1c详细地对滑动导轨12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滑动导轨12具备:底壁12a、一对侧壁12b以及侧壁12c、一对顶壁12d以及顶壁12f、一对开口侧壁12e以及开口侧壁12g、开口12h。底壁12a被形成为将座椅上下方向(第三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条板状。这里,座椅上下方向是与座椅前后方向以及座椅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一对中的一方的侧壁12b从底壁12a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进一步突出地设置,被形成为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条板状。一方的顶壁12d从侧壁12b的座椅上方向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折弯而被形成。一方的开口侧壁12e将顶壁12d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座椅下方向折弯而被形成。侧壁12b、顶壁12d以及开口侧壁12e被形成为座椅下方向侧开口的c字形的剖面形状。

一对中的另一方的侧壁12c被从底壁12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进一步突出地设置,与侧壁12b相同地被形成为长条板状。另一方的顶壁12f从侧壁12c的座椅上方向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折弯而被形成。另一方的开口侧壁12g将顶壁12f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向座椅下方向折弯而被形成。侧壁12c、顶壁12f以及开口侧壁12g与侧壁12b、顶壁12d以及开口侧壁12e相同,被形成为座椅下方向侧开口的c字形的剖面形状。

这里,一方的开口侧壁12e相对于另一方的开口侧壁12g在座椅宽度方向分离,并且与开口侧壁12g对置地配置。由此,在滑动导轨12的上方,在开口侧壁12e与开口侧壁12g之间形成有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开口宽度方向的开口12h。此外,对于滑动导轨12而言,通过对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实施成型加工而形成,底壁12a等各部位被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滑动导轨12内设置有覆盖底壁12a并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加强用托架12i。加强用托架12i通过将以座椅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金属制板材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向座椅下方向侧折成凸缘而形成。利用该加强用托架12i,滑动导轨12的机械强度被提高。

(2)第一连接器16的结构

如图1a、图3a、图3b、图4以及图5a所示,第一连接器16被固定于成为滑动导轨12的一端部12a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第一连接器16包含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连接器宽度方向、将座椅上方向作为连接器高度方向、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连接器长度方向的有底方筒状的树脂制外壳而构成。在座椅后方视角中,第一连接器16被形成为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设为所谓横置。在第一连接器16的外壳内排列有多个省略了图示的雄或者雌的连接端子(接触销)。第一连接器16被设为经由省略了图示的电缆以及连接器与成为电力供给源的例如车载电池电连接的结构。

如图1a、图1b以及图5a所示,第一连接器16使用树脂制的锚固件26被安装于金属制的安装托架24。安装托架24使用点焊、或者螺丝、螺栓等紧固部件被固定于图2所示的滑动导轨12。

(3)滑动件14的结构

如图1c、图3b以及图4所示,滑动件14包含滑动件主体14a、连结部14b以及连结部14c、滑动部14d以及滑动部14e、辊14f以及辊14g而构成。

如图1b、图1c、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滑动件主体14a被形成为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滑动件长度方向、将座椅上下方向作为滑动件高度方向、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滑动件宽度方向,且在座椅前后方向贯通的中空的大致矩形筒状。该滑动件主体14a与滑动导轨12相比被配置于座椅上方侧,这里设为将滑动宽度控制在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的开口宽度内的结构。

连结部14b与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一体地形成。连结部14b形成为具有贯通座椅前后方向的贯通孔(省略符号)的大致椭圆筒状,从连结部14b的外径到贯通孔的壁厚形成为比滑动件主体14a的壁厚厚。

另一方面,连结部14c与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一体地形成,与连结部14b相同,形成为具有贯通孔的壁厚的大致椭圆筒状。

如图2所示,连结部14b经由安装托架48a固定座椅主体32的座垫部32a,连结部14c经由安装托架48b固定座垫部32a。在固定中使用了省略符号的螺栓等紧固部件。

如图1c所示,滑动部14d以及滑动部14e在座椅宽度方向被配设为左右一对,与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下方向侧端部一体地形成。一方的滑动部14d被配设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形成为将滑动导轨12的开口侧壁12e夹入其中的、座椅上方向侧开口的u字形的剖面形状。另一方的滑动部14e与滑动部14d相比被配设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形成为将滑动导轨12的开口侧壁12g夹入其中的、与滑动部14e相同的座椅上方向侧开口的u字形的剖面形状。

即滑动部14d被开口侧壁12e引导,滑动部14e被开口侧壁12g引导,滑动件14被设为在滑动导轨12沿着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

如图3b以及图4所示,辊14f在滑动导轨12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滑动部14d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辊14f在附图上虽被滑动件主体14a等隐藏,但在座椅宽度方向被配设一对,也以能够旋转地被安装于滑动部14e。

辊14g在滑动导轨12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滑动部14d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辊14g与辊14f相同在座椅宽度方向被配设一对,也能够旋转地被安装于滑动部14e。

被配设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辊14f以及辊14g形成为与图1c所示的滑动导轨12的底壁12a和侧壁12b的台阶部的内壁12j抵接,且能够沿着该内壁12j在座椅前后方向旋转并移动的结构。被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辊14f以及辊14g形成为与滑动导轨12的底壁12a和侧壁12c的台阶部的内壁12k抵接,且能够沿着该内壁12k在座椅前后方向旋转并移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滑动件14沿着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在座椅前后方向顺畅地滑动。

滑动件14的滑动件主体14a、连结部14b、连结部14c、滑动部14d以及滑动部14e例如通过对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实施成型加工而被一体地形成。辊14f以及辊14g例如使用树脂制辊或橡胶制辊。

(4)第二连接器18的结构

如图1b、图3a、图3b、图4以及图5b所示,第二连接器18被固定于滑动件14的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前后方向中间部。第二连接器18包含将座椅上下方向作为连接器宽度方向、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连接器高度方向、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连接器长度方向的有底方筒状的树脂制外壳而构成。在座椅后方视角中,第二连接器18形成为将座椅上下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且配置为以座椅前后方向作为中心轴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6旋转90度,即形成为所谓纵置。第二连接器18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16的结构相同。

如图1b所示,第二连接器18使用树脂制的锚固件28被安装于滑动件主体14a。这里,第二连接器18安装于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侧壁(省略符号),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很难看到第二连接器18。

(5)电缆20的结构

如图1a、图3b以及图4所示,电缆20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地收纳于滑动导轨12内。详细地说明,如图1a、图3b、图4以及图5a所示,电缆20的座椅后方向侧的一端20a与第一连接器16电连接。另一方面,如图1a、图1b、图3b、图4以及图5b所示,电缆20的座椅前方向侧的另一端20b在长边方向中间部20c折返,与第二连接器18电连接。

如图1c所示,电缆20的从一端20a到中间部20c的部分以座椅宽度方向作为电缆宽度方向而载置在加强用托架12i的表面上。

另外,中间部20c的位置根据滑动件14的滑动位置而变化。例如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滑动件14位于座椅前方向侧时,中间部20c位于座椅前方向侧。相反,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滑动件14位于座椅后方向侧时,中间部20c位于座椅后方向侧。

电缆20使用挠性扁平电缆(ffc)。挠性扁平电缆通过由具有挠性的绝缘体覆盖导电性优异的平型剖面形状的铜布线或者铜合金布线而形成。根据需要,使用单芯构造,或者在布线宽度方向排列了多个布线的多芯构造的挠性扁平电缆。与圆型电缆的厚度相比,挠性扁平电缆的厚度薄,所以即使被收纳于滑动导轨12内,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滑动导轨12内的座椅上方侧的空间,不对滑动件14的滑动造成妨碍。

此外,对于电缆20而言,也可代替挠性扁平电缆,而能够使用挠性印刷电路基板(fpc)。

(6)导轨罩40的结构

如图1a所示,供电装置10还包含导轨罩40、电缆引导件44以及电缆支架46而构成。这里对导轨罩40进行说明,关于电缆引导件44以及电缆支架46将在后文中说明。

如图1a、图1b、图3a、图4以及图5b所示,导轨罩40被形成为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罩宽度方向、将座椅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该导轨罩40封盖开口12h而被安装于滑动导轨12的顶壁12d以及顶壁12f上。导轨罩40例如通过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而形成。

详细地说明,如图1a、图1b以及图4所示,导轨罩40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经由安装托架42被固定于滑动导轨12的另一端部12b。在导轨罩40,在座椅前方向侧端部、并且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一体地形成有从背面向座椅下方向侧突出地设置的爪状的卡止部40a。

另一方面,安装托架42通过从滑动导轨12的侧壁12b沿着顶壁12d以及顶壁12f直至侧壁12c的(参照图1c)的、在座椅前方视角中呈倒u字形的金属制板材形成。如图1b以及图4所示,安装托架42经由螺栓等紧固部件42c被分别固定于滑动导轨12的侧壁12b、侧壁12c。在安装托架42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图4所示的座椅上下方向的被卡止部42a。

即导轨罩40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通过使卡止部40a与安装托架42的被卡止部42a卡止(嵌入)而被安装。

并且,如图1a、图4以及图5a所示,导轨罩40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同样地经由安装托架42被固定于滑动导轨12的一端部12a。在导轨罩40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一体地形成与卡止部40a相同的卡止部40b。

另一方面,在安装托架42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座椅上下方向的被卡止部42b(参照图5a)。

即导轨罩40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通过使卡止部40b与安装托架42的被卡止部42b卡止而被安装。

另外,如图1b、图3a以及图4所示,在导轨罩40一体地形成有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背面沿着滑动导轨12的侧壁12b向座椅下方向侧立起设置的侧部40c。同样,形成有从导轨罩4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背面沿着侧壁12c向座椅下方向侧立起设置的侧部40c。该一对侧部40c形成为从座椅宽度方向两侧夹入滑动导轨12的结构,抑制导轨罩40在座椅宽度方向的偏移,并提高针对滑动导轨12的紧贴力。

而且,如图7b~图7e所示,在导轨罩40形成有在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贯通厚度方向、并且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配置、能够改变窄缝宽度的窄缝40d。窄缝40d使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件14通过,并且使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而滑动的电缆20的另一端部20b通过。这里,电缆20的另一端部20b将座椅前后方向作为宽度方向,从滑动导轨12外侧向滑动导轨12内侧通过窄缝40d。

如图7b所示,窄缝40d在滑动件14以及伴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的电缆20的非通过时形成为最小窄缝宽度l1。最小窄缝宽度l1例如被设定为2.5mm~3.5mm。

另外,如图7e所示,窄缝40d在滑动件14以及伴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的电缆20的通过时形成为最大窄缝宽度l2。最大窄缝宽度l2例如被设定为9.0mm~9.5mm。

(7)电缆引导件44的结构

如图1a、图5b、图6a以及图6b所示,在滑动件14的座椅前方向侧安装有电缆引导件44。电缆引导件44特别是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通过将由在侧向视角中呈大致t字形的板材形成的左右对称形状的两个第一引导部件441以及第二引导部件442在座椅宽度方向重叠而形成。

在第一引导部件441的座椅前后方向中间部以及座椅上下方向中间部凹设有定位孔441a。另一方面,在与该定位部441a对应的位置且在第二引导部件442突出地设置有被定位突起442a。被定位突起442a嵌入定位部441a、并使用图1a以及图5b所示的紧固部件44c以及紧固部件44d而使第一引导部件441与第二引导部件442紧固。

紧固部件44c被插入至形成于第一引导部件441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且沿座椅宽度方向贯通的紧固孔441d,和形成于与第二引导部件442的紧固孔441d对应的位置且沿座椅宽度方向贯通的紧固孔442d。紧固部件44c例如使用螺丝。

紧固部件44d被插入至形成于第一引导部件441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且沿座椅宽度方向贯通的紧固孔441e,和形成于与第二引导部件442的紧固孔441e对应的位置且沿座椅宽度方向贯通的紧固孔442e。紧固部件44d还被插入至在图1a所示的滑动件主体14a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沿座椅宽度方向通过形成的省略了图示的紧固孔。即紧固部件44d以使第一引导部件441与第二引导部件442之间夹入滑动件主体14a的方式将它们一同地紧固。紧固部件44d例如使用螺栓螺母。

另外,如图6a所示,在电缆引导件44沿座椅宽度方向并列地设置有一对卡止部441c以及卡止部442c。

卡止部441c从第一引导部件441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后方向侧立起设置,在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地设置,在俯视视角中形成为l字形。卡止部441c与第一引导部件441一体地形成。卡止部441c形成为与形成于图1a所示的滑动部14d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的被卡合部14h卡合,使电缆引导件44与滑动件14连结的结构。

卡止部442c从第二引导部件442的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后方向侧与卡止部441c平行地立起设置,在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形成为朝向与卡止部441c相反的方向的l字形。卡止部442c与第二引导部件442一体地形成。虽省略了图示,但卡合部442c形成为与对应于被卡合部14h而形成于滑动部14e(参照图1c)的被卡合部卡合,使电缆引导件44与滑动件14连结的结构。

而且,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电缆引导件44包含偏转引导部44a、宽度可变部44b而构成。

偏转引导部44a具备导入部位44a1、导出部位44a2。如图6b所示,导入部位44a1形成于第一引导部件44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座椅前方向侧开口,在侧向视角中被凹设为大致三角形状。导入部位44a1形成为对于电缆20的中间部20c的刚折返之后的部位20d,使其电缆宽度方向从座椅宽度方向改变为座椅上下方向地从座椅前方向侧引导的结构。

导出部位44a2形成于第二引导部件44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座椅上方向侧开口,在侧向视角中被凹设为大致梯形状。导出部位44a2形成为对于经导入部位44a1引导后的部位20d,使之朝向座椅上方向折弯,并使电缆宽度方向从座椅上下方向改变为座椅前后方向地向座椅上方向导出的结构。

换言之,偏转引导部44a夹持电缆20,使电缆20以其宽度方向与窄缝40d的长度方向一致地从滑动导轨12外插入滑动导轨12内。而且,偏转引导部44a在滑动导轨12内使电缆20折弯并将电缆20的厚度方向改变为座椅上下方向的朝向。

如图6a、图6b以及图7a所示,宽度可变部44b与电缆引导件44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一体地形成。

详细地说明,宽度可变部44b形成为从座椅前方向侧向座椅后方向侧逐渐地变宽的展宽的形状,并且形成为逐渐地从滑动导轨12内向滑动导轨外上表面变高并向座椅上方向侧突出的倾斜曲面形状。

在图7a所示的宽度可变部44b的座椅前方向侧的i-i线的滑动位置,如图7b所示,由于几乎没有产生基于宽度可变部44b的导轨罩40的顶起,因此导轨罩40的窄缝40d形成为最小窄缝宽度l1。

在比宽度可变部44b的i-i线的滑动位置靠座椅后方向侧的ii-ii线的滑动位置,如图7c所示,由于产生基于宽度可变部44b的导轨罩40的顶起,因此导轨罩40的窄缝40d的窄缝宽度变宽。

在宽度可变部44b的座椅后方向侧的iii-iii线的滑动位置,如图7d所示,由于产生更明显的基于宽度可变部44b的导轨罩40的顶起,因此导轨罩40的窄缝40d的窄缝宽度进一步变宽。

然后,在宽度可变部44b的座椅后方向侧的iv-iv线的滑动位置,如图7e所示,基于宽度可变部44b的导轨罩40的顶起幅度最大,导轨罩40的窄缝40d形成为最大窄缝宽度l2。

即宽度可变部44b在伴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的包括电缆引导件44在内的电缆20通过时,使窄缝40d扩展为最大窄缝宽度l2,在非通过时能够将窄缝40d调节为比最大窄缝宽度l2窄的最小窄缝宽度l1。

(8)电缆支架46的结构

如图1a,如图1b、图3b、图4以及图8a~图8d所示,在滑动件14安装有电缆支架46。详细地说明,电缆支架46特别是如图8a~图8d所示,包含折返支承部46a、支架滑动部46b、连结卡止部46c而构成。

折返支承部46a通过使以座椅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以座椅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材的座椅前方向侧端部向座椅前方向侧突出并折返为曲面形状而形成,在侧向视角中被形成为j字形。折返支承部46a配置于在滑动导轨12内进行折返的电缆20的中间部20c的内侧,在折返支承部46a卷挂电缆20。折返支承部46a将电缆20的一端20a向加强用托架12i(参照图1b以及图1c)侧压入,通过对使中间部20c顺畅地折返的、与电缆20的摩擦小的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实施成型加工而形成。

支架滑动部46b与折返支承部46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一体地形成或者一体地形成为一对。支架滑动部46b形成为长方体状。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支架滑动部46b形成为在周围由图1b以及图1c所示的滑动导轨12的侧壁12b、顶壁12d以及开口侧壁12e包围的区域内,沿内壁12j上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支架滑动部46b形成为在周围由滑动导轨12的侧壁12c、顶壁12f以及开口侧壁12g包围的区域内,沿内壁12k上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

连结卡止部46c,如图8a~图8c所示,使一端部与支架滑动部46b一体地形成,使另一端部向座椅后方向侧延伸并与滑动件14连结。连结卡止部46c形成于一对支架滑动部46b的各个支架滑动部46b。连结卡止部46c的另一端部在侧向视角中形成为将座椅后方向侧端部向座椅下方向侧弯曲的爪状。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连结卡止部46c如图8a所示,在滑动件14的滑动部14d中与被形成于座椅前方向侧的槽部14d1卡合,与滑动部14d连结。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连结卡止部46c虽省略图示,但同样地,与被形成于滑动部14e的槽部卡合,与滑动部14e连结。

(车辆用座椅30的其它结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车辆用座椅30的结构要素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来构建供电装置10。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座椅30的结构要素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滑动导轨12l以及滑动件14l虽不具备电缆20等的供电装置10的结构要素,但设为与滑动导轨12r以及滑动件14r相同的结构。

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具备滑动导轨12、滑动件14、第一连接器16、第二连接器18。

如图1c所示,在滑动导轨12的上方形成开口12h。滑动件14形成为在滑动导轨12上滑动的结构。第一连接器16被固定于滑动导轨12的一端部12a。而且,第二连接器18被固定于滑动件14。

这里,供电装置10具备电缆20。电缆20被收纳于滑动导轨12内。如图5a所示,电缆20的一端20a与第一连接器16连接。电缆20的另一端20b如图1a所示折返,与图5b所示第二连接器18连接。而且,电缆20具有挠性。

因此,电缆20以及伴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所需的电缆20的余长部位被收纳于滑动导轨12内,所以在滑动导轨12外不需要收纳电缆20的区域。补充说明,在滑动导轨12外,不需要电缆20的布线空间、电缆20的余长空间、或确保布线空间、余长空间的框体。

因此,在供电装置10中,在设置滑动导轨12的图2所示的地板22中能够高效且适当地布局。

另外,如图1a、图1b、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具备导轨罩40、电缆引导件44。

导轨罩40封盖开口12h,在导轨罩40沿滑动导轨12的长边方向形成窄缝40d。

另一方面,如图1a所示,电缆引导件44被安装于滑动件14。如图6a~图6b所示,电缆引导件44形成为夹持电缆20,通过窄缝40d向滑动导轨12内引导电缆20的结构。

因此,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使用导轨罩40而被封盖,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12h侵入滑动导轨12内。此外,在滑动件14安装有电缆引导件44,所以即使在滑动件14的滑动中也能够将电缆20顺畅地向滑动导轨12内引导。

另外,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使用导轨罩40而被封盖,所以很难看到滑动导轨12内,能够改善供电装置10以及滑动导轨12周围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如图7a~图7e所示,电缆引导件44包含宽度可变部44b。宽度可变部44b与图7b所示的滑动件14的非通过时相比,在图7e所示的滑动件的通过时使窄缝40d的窄缝宽度变宽。因此,在滑动件14的非通过时能够使导轨罩40的窄缝宽度变窄,使堵塞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的面积增加,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而侵入滑动导轨12内。

另外,更难看到滑动导轨12内,能够改善供电装置10以及滑动导轨12周围的外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如图3b以及图4所示,电缆20被设为挠性扁平电缆,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电缆引导件44包含偏转引导部44a而构成。

挠性扁平电缆在滑动导轨12内将厚度方向作为座椅上下方向而被收纳,在宽度方向获得电流容量。因此,即使厚度变薄也能够增加挠性扁平电缆的供电量,所以能够减小滑动导轨12内的挠性扁平电缆的布线空间。特别是,滑动导轨12内的高度方向的布线空间变小。因此,能够在滑动导轨12内容易地布线挠性扁平电缆。

另一方面,偏转引导部44a使挠性扁平电缆以其宽度方向与窄缝40d的长度方向一致地插入滑动导轨12内,并且在滑动导轨12内折弯而将挠性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由此,能够使挠性扁平电缆通过窄缝40d而不使导轨罩40的窄缝40d的窄缝宽度过大。

换言之,能够增加滑动导轨12的开口12h被导轨罩40封盖的区域,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尘埃、尘土等通过开口12h而侵入滑动导轨12内。另外,能够改善供电装置10以及滑动导轨12周围的外观。

并且,如图1a、图1b以及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中,将座椅上下方向作为宽度方向的挠性扁平电缆(电缆20的另一端20b)能够在厚度方向上自由地布线,所以能够提高第二连接器18针对滑动件14的固定位置的自由度。

此外,第二连接器18将与挠性扁平电缆(电缆20的另一端20b)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座椅上下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被安装于滑动件14。因此,如图1b所示,能够在座椅宽度方向实现供电装置10的薄型化。

另外,如图1a以及图8a~图8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0具备电缆支架46。电缆支架46被安装于滑动件14。在电缆支架46卷挂电缆20,电缆20通过电缆支架46而折返。

因此,从第一连接器16到电缆支架46的电缆20,通过伴随着滑动件14的滑动的电缆支架46的移动而被推向滑动导轨12内侧。由此,能够维持滑动导轨12内的电缆20的布线状态。

此外,与滑动件14的滑动位置对应地通过电缆支架46使电缆20的折返位置移动,所以能够使被收纳于滑动导轨12内的电缆20的松脱减小,能够使滑动件14顺畅地滑动。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30具备供电装置10、座椅主体32。座椅主体32经由滑动件14被安装于滑动导轨12。座椅主体32具有负载34,在与负载34连接的第三连接器36连接第二连接器18(参照图3a)。因此,在车辆用座椅30中,能够得到与利用上述供电装置10得到的作用以及效果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该宗旨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利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滑动导轨以及滑动件来构建供电装置,但本发明也可利用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滑动导轨以及滑动件来构建供电装置。

并且,本发明在具有滑动门构造的车辆中,能够应用于包含滑动门的滑动导轨以及滑动件而构成的供电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