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7542发布日期:2018-10-30 15:4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反光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车载反光镜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部件,车载外反光镜可以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辆的侧后方情况,特别是在变道、转弯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危险,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后车强光照射下,反光镜会反射出非常刺眼的光线;尤其是当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司机驾驶车辆时如果后方车辆有车上来,车头灯光打强光照射过来,因后面车辆大灯的强光在汽车反光镜镜片上的反射,从而通过汽车反光镜里无法看清车辆后面道路上的行车状况,并且还会产生刺眼的光线,在这种状况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司机对周围的车辆的交通状况和行驶信息无法进行预测,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存在一定的驾驶安全隐患;目前都是采用手动改变反光镜的方向,但是手动调节反光镜会给驾驶员驾驶汽车造成不便,存在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包括外壳、反光镜本体、避光装置、转动装置、led灯;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转动器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汽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转动器铰接,另一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反光镜本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背离反光镜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伺服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避光装置包括电泳显示器、光线感应器;所述光线感应器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上,所述电泳显示器为透明显示器;所述反光镜本体上还设有图像显示器,所述反光镜本体的玻璃部分均盖设有所述电泳显示器;所述转动器、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电泳显示器均与所述光线感应器电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还包括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设于汽车尾部,并与所述图像显示器电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所述外壳上还设有防碰撞报警器。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所述图像显示器占所述反光镜本体的三分之一,并且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靠近汽车的一端。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所述光线感应器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远离汽车的一端。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所述外壳上端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

本发明所述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其中,所述外壳、所述反光镜和所述led灯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在光线感应器感应到有强光时,控制转动器和伺服电机调整反光镜角度,通过转动器调整反光镜本体左右的角度,伺服电机调整反光镜本体上下的角度,再检测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反光镜角度避开强光;若不能通过调整角度避开强光时,通过启动电泳显示器削弱强光的反射,有效减弱后车灯光的反射,减少驾驶安全隐患,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还设有图像显示器,驾驶员不但可以通过反光镜了解侧后方的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图像显示器了解汽车后方的情况;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自动识别强光后,进行反光镜角度的调整和削弱强光的反射,使驾驶员不但能透过反光镜了解后方车辆的情况,而且还防止了强光刺眼的情况,便于驾驶员安全驾驶;不但可以了解侧后方的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后方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反光镜本体和电泳显示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的模块连接图;

其中,11-外壳,12-反光镜本体,121-光线感应器,122-图像显示器,13-电泳显示器,14-连接柱,21-转动器,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31-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规避强光的智能汽车反光镜,如图1-5所示,包括外壳11、反光镜本体12、避光装置、转动装置、led灯;所述外壳11、所述反光镜和所述led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1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具有耐磨、硬度高的特性,所述led照明灯内设有10-20颗led灯珠,便于起到夜间提示功能;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22、转动器21和第二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2与汽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3一端与所述转动器21铰接,另一端设有伺服电机231;所述反光镜本体12安装于所述外壳11内,所述外壳11背离反光镜的一侧设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与所述伺服电机231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避光装置包括电泳显示器13、光线感应器121;光线感应器121是由两个组件即投光器及受光器所组成,利用投光器将光线由透镜将之聚焦,经传输而至受光器之透镜,再至接收感应器,是用来感应光线强弱的,然后反馈到车载终端,自动调节反光镜的角度和调整电泳显示器13的透光率;所述光线感应器121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12上,所述电泳显示器13为透明显示器;所述反光镜本体12上还设有图像显示器122,所述图像显示器122可以显示各个摄像头的录制图像、卫星传输的图像、导航路线等信息,但不限于此,所述反光镜本体12的玻璃部分均盖设有所述电泳显示器13;所述转动器21、所述伺服电机231和所述电泳显示器13均与所述光线感应器121电连接;在光线感应器121感应到有强光时,光线传感器传输信号给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控制转动器21和伺服电机231调整反光镜角度,通过转动器21调整反光镜本体12左右的角度,伺服电机231调整反光镜本体12上下的角度,再检测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反光镜角度避开强光;若不能通过调整角度避开强光时,通过启动电泳显示器13削弱强光的反射,有效减弱后车灯光的反射,减少驾驶安全隐患,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还设有图像显示器122,驾驶员不但可以通过反光镜了解侧后方的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图像显示器122了解汽车后方的情况;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自动识别强光后,进行反光镜角度的调整和削弱强光的反射,使驾驶员不但能透过反光镜了解后方车辆的情况,而且还防止了强光刺眼的情况,便于驾驶员安全驾驶;不但可以了解侧后方的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后方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设于汽车尾部,并与所述图像显示器122电连接;便于通过监控摄像头监控车辆后方的情况,并将车辆后方的情况通过图像显示器122显示。

此外,本发明所述外壳11上还设有防碰撞报警器;便于在汽车会车时或靠近墙体时,发出警报提示音提醒客户反光镜存在擦挂的潜在危险。

如图2所示,所述图像显示器122占所述反光镜本体12的三分之一,并且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12靠近汽车的一端;通常反光镜本体12靠近汽车的一端显示的是自己的后车身,这一部分的显示价值比较小,将这一部分上安装图像显示器122,便于使反光镜本体12的作用最大化。

如图2所示,所述光线感应器121设于所述反光镜本体12远离汽车的一端;反光镜本体12远离汽车的一端感应的后车范围较大,便于更有效的监控是否有强光照射过来。

此外,本发明所述外壳11上端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外壳11过盈配合;挡板不但能够防雨,而且能够防止灰尘及切屑、硬沙粒等弄脏反光镜本体12。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