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291发布日期:2019-01-29 18:0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安全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保护也更加全面周到,也有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出现。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儿童设计的保护儿童安全的座椅,其通常设置在汽车内,能够有效的保证行车时儿童的安全。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并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儿童的伤害,确保儿童的乘车安全。

2017年09月05日授权公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98606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儿童安全座椅,通过在座椅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三点式的固定带,使得固定带与汽车座椅之间的固定角度可随车辆的车速或行驶状态而改变,能稳固地将座椅本体绑缚在汽车座椅上,避免座椅本体产生位移或晃动,从而确保了儿童的乘坐安全。该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限定儿童身体的移动来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而对儿童较为脆弱的头颈部并没有做到全面的防护,容易给儿童造成一定的伤害。

且现有的头枕侧翼外壳多为塑料装饰件,安装固定多数是螺栓或者螺钉等刚性部件,当遇上交通事故中的侧撞、侧翻的情况时,侧翼外壳容易破碎,使其上的刚性连接件脱落,或直接插入儿童头部,对儿童造成致命伤害。而刚制外壳重量较大,不易安装,且美观度不如塑料装饰件。

综上,现有车载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颈防护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头枕侧翼外壳上未设置金属刚性连接件,防止金属刚性连接件脱离伤害儿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包括:

靠背骨架,用于与座椅架相连接;

头枕骨架,包括侧翼组件和背部组件,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接;

吸能件,覆盖在头枕骨架上,与所述头枕骨架相连接;

支撑件,包括侧翼支撑和靠背支撑,所述靠背骨架设置在所述吸能件和所述靠背支撑之间;

外壳,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所述侧翼支撑上,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与所述侧翼支撑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外壳脱离侧翼支撑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非金属扣件结构,所述外壳与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外壳脱离所述靠背骨架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靠背支撑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l型卡勾和与所述l型卡勾适配的卡扣孔。

进一步地,所述l型卡勾沿所述外壳外边缘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卡扣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连接槽和锁定所述连接条与所述靠背骨架的锁定件,所述连接条穿入所述连接槽中并由所述锁定件锁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为锁定螺丝,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供所述锁定螺丝穿过并锁紧的第一螺丝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包括靠背吸能件,所述靠背骨架与所述靠背吸能件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头枕骨架锁定在所述吸能件上的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内壁相抵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头枕骨架相抵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靠背吸能件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头枕骨架的表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骨架包括至少一个圆管支架,所述圆管支架与所述吸能件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末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固件靠近头枕骨架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的外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和所述吸能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圆管支架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圆管支架嵌入所述安装槽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头枕骨架安装步骤,将头枕骨架中的侧翼组件、背部组件分别与吸能件相连接,而后将吸能件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接,以将头枕骨架与靠背骨架固定;

支撑件安装步骤,将支撑件与吸能件相连接,将所述头枕骨架夹持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吸能件之间;

外壳安装步骤,外壳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支撑件的侧翼支撑上,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背部和所述靠背骨架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l型卡勾和与所述l型卡勾适配的卡扣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连接槽和锁定所述连接条与所述靠背骨架的锁定件,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l型卡勾卡入卡扣孔,将连接条嵌入连接槽,l型卡勾朝向所述连接槽方向弯曲,将外壳朝向所述连接槽方向移动使l型卡勾卡住所述卡扣孔的侧壁,并用锁定件锁住连接条与支撑件,以实现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件以及靠背骨架的连接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位于侧翼外侧的外壳通过非金属扣件结构与侧翼支撑相连接,而将包括金属类锁紧件的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靠背骨架处,由于靠背骨架一般为刚性件,在撞击过程中一般只会变形而不会破碎,其上的第二连接组件不会穿过靠背骨架对乘坐的儿童造成二次伤害,提高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装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头枕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件与头枕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头枕骨架装配在靠背骨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靠背骨架;11、第一螺丝孔;12、第二螺丝孔;13、第三螺丝孔;14、锁扣件;

20、头枕骨架;21、侧翼组件;211、圆管支架;212、第一连接件;213、第二连接件;214、安装槽;22、背部组件;23、第三连接组件;231、第一连接部;232、第二连接部;233、第三连接部;

30、吸能件;31、靠背吸能件;311、凸台;312、扣件;32、侧面吸能件;321、减震机构;322、框架结构;323、减震槽;324、弧形支撑杆;325、第一安装柱;326、加强筋;327、第二安装柱;33、第一凸起部;34、第二凸起部;35、第三凸起部;36、凹槽;

40、支撑件;41、侧翼支撑;42、靠背支撑;43、连接槽;

50、外壳;51、第一连接组件;511、l型卡勾;512、卡扣孔;52、第二连接组件;521、连接条;522、锁定件;53、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儿童安全座椅头枕解决了现有安全头枕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去除了头枕侧面的外壳上的刚性连接件,避免了刚性连接件脱落,或直接插入儿童头部,对儿童造成致命伤害的风险。

汽车在侧面收到撞击时,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中的儿童一般会收到两种伤害,一种为撞击侧传来的撞击力直接作用在侧翼上导致侧翼变形从而撞击到儿童,另一种为撞击侧传来的撞击力作用至儿童安全座椅底座,使乘坐其中的儿童向另一侧猛烈倾斜,头颈撞击到另一侧的侧翼,由于速度较快,撞击力大,而侧翼上的缓冲不足而导致儿童受伤。本发明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均作了相关改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包括:

靠背骨架,用于与座椅架相连接;座椅架为连接到汽车座椅的安全座椅的固定架;

头枕骨架20,包括侧翼组件21和背部组件22,与所述靠背骨架10相连接;用于连接头枕组件和座椅组件;

吸能件30,覆盖在头枕骨架20上,与所述头枕骨架20相连接;吸能件30包括侧面吸能件32和靠背吸能件30,侧面吸能件32和靠背吸能件30分体设置,方便加工;侧面吸能件32内设有减震机构321,减震机构321包括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框架结构322和设有在所述框架结构322之中的减震槽323,减震槽323的作用在于使侧面吸能件32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增加冲击力吸收性能,同时框架结构322的设置便于由发泡件制成的吸能件30吸附在减震机构321上,便于加工,框架结构由若干弧形支撑杆324构成;对于第二种撞击情况,除了利用框架结构322缓冲撞击力之外,儿童的头部撞击到侧面吸能件32上时,侧面吸能件32依靠变形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而减震槽323的设置使侧面吸能件32的变形更大,头部不会因撞击到侧面吸能件32内的硬板导致缓冲不够而造成损伤;

支撑件40,包括侧翼支撑41和靠背支撑42,所述靠背骨架10设置在所述吸能件30和所述靠背支撑42之间;整个支撑件40呈u型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冲击力的分散传导,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外壳5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40的所述侧翼支撑41上,与所述靠背骨架10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50与所述侧翼支撑41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外壳50脱离侧翼支撑41的第一连接组件5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为非金属扣件312结构,所述外壳50与所述靠背骨架10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外壳50脱离所述靠背骨架10的第二连接组件5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2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10和所述靠背支撑42之间。

本实施例将金属类的连接件集中到靠背位置,由于靠背骨架10一般为刚性件,在撞击过程中一般只会变形而不会破碎,其上的第二连接组件52不会穿过靠背骨架10对乘坐的儿童造成二次伤害,提高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当对u型结构的支撑件40的两端部施加外力时,由于外壳50内侧设置了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外壳50不会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外壳50的连接紧固,避免了在外力的作用下,外壳50翘起或脱落对儿童造成划伤;避免了在发生车祸或者突然撞击的情况下,外壳50脱落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增加吸能件30的吸能能力,侧面吸能件32中设有减震机构321,为了连接侧翼支撑41和减震机构321,所述框架结构322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柱325,吸能件30上对应设有第一凸起部33,所述第一安装柱325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33内,所述侧翼支撑41与所述减震机构321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33连接固定,在侧翼支撑41受到撞击后,第一安装柱325将冲击力传导至框架结构322,引起框架结构322的崩溃,同时缓冲冲击力。第一安装柱325与框架结构322之间设有加强筋326,以承载更多冲击力。

为了安装减震机构321,所述侧翼组件21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能件30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翼组件21末端的第一连接件212,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组件21靠近头枕骨架20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213,所述框架结构322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柱327,所述吸能件30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凸起部34,第二安装柱327位于第二凸起部34内,所述第二凸起部3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3相连接以连接所述侧翼组件21和所述框架结构322。侧面发生撞击时,冲击力经保护罩传导至减震机构321和侧翼组件21,侧翼组件21与头枕骨架20相连接,可将冲击力传导至头枕骨架20,避开儿童的头颈部,进一步增强减震机构321的承受力。所述吸能件30朝向所述侧翼组件21的一面上设有第三凸起部35,所述第三凸起部35上设有与所述侧翼组件21相适配的凹槽36,所述凹槽36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侧翼组件21。更具体地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头枕骨架焊接成整体结构,侧翼组件包括圆管支架,圆管支架位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

同时,外壳50与所述减震槽323相对位置向外隆起,形成的空腔与所述缓冲腔53连通,外壳50向外隆起部分构成溃缩结构,有效缓冲冲击力,而为了实现外壳50与侧翼支撑41之间的连接,且不影响外壳50的溃缩,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包括l型卡勾511和与所述l型卡勾511适配的卡扣孔512。外壳50为塑料件,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卡扣孔512可以是与l型卡勾511匹配的通孔,也可以是与l型卡勾511匹配的盲孔;当l型卡勾511为l型卡勾511的时候,卡扣孔512在外壳50的滑动安装方向上的开口长度长于l型卡勾511的长度,l型卡勾51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l型卡勾511,也可以是其它能与孔固定的弹性结构,l型卡勾511至少有一个,至少一个l型卡勾511均匀分布于外壳50内侧。在本实施例中,l型卡勾511设置为5个l型卡勾511,l型卡勾511的开口朝向背部,5个l型卡勾511的分布方式如图5所示,1个l型卡勾511设在外壳50的尾部,另外4个l型卡勾511两个为一组,以外壳50的几何中心为对称轴,均布于外壳50的边缘,如此的结构设置方式,外壳50与u型支撑件40的连接更加稳定,外壳50的受力更加均匀,在外力作用下不会轻易脱落,不会发生边缘翘起,进而划伤儿童的情况。

同时为了防止外壳50从头枕上脱落,除了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头枕支撑件40与所述外壳50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2包括连接条521、连接槽43和锁定所述连接条521与所述靠背骨架10的锁定件522,所述连接条521穿入所述连接槽43中并由所述锁定件522锁定在所述靠背骨架10上。

连接条521至少有一个,至少一个连接条521均匀分布于外壳50内侧。如图所示,连接条521可以为直插件,当连接条521为直插件的时候,直插件至少有两个,直插件的插入方向与靠背支撑42是平行的。此时直插件插入后,外壳50与靠背支撑42连接的一端即被固定住,即此端不能自由移动。位于下端的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与靠背骨架10上的第一螺丝孔11对应,直插件插入后,通过锁定螺丝将直插件和靠背支撑42以及靠背骨架10连接起来;位于上端的另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吸能件30的背面设有凸台311,凸台311上设有与螺孔对应的螺丝孔,螺丝插入靠背支撑42并锁紧吸能件30和外壳50上的连接。直插件与凹台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卡勾的形式进行固定,当采用卡勾固定时,未采用螺丝、螺钉等刚性件进行固定,对儿童更加安全。当采用卡勾形式固定时,卡勾设于直插件端部,插入后,卡勾卡入连接槽43内,完成固定。

外壳50在安装到侧面支撑件40的时候,将直插件插入连接槽43中,同时,l型卡勾511卡入卡扣孔512,随着直插件的插入,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滑动,随着直插件插到底的时候,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卡紧,而后锁紧两个连接条521,实现外壳50与侧面支撑件40以及靠背骨架10的连接。将刚性金属连接件集中到靠背骨架10,有效防止刚性金属连接件脱离。

如图1所示,所述吸能件30包括靠背吸能件31,所述靠背骨架10与所述靠背吸能件31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头枕骨架20锁定在所述吸能件30上的第三连接组件23,所述第三连接组件23与所述靠背骨架10相连接。安装时,先将两个侧面吸能件32和靠背吸能件30与头枕骨架20通过第三连接组件23相连接,而后将头枕骨架20放置在靠背骨架10上,将第三连接组件23与靠背骨架10相连接,从而使头枕骨架20安装到靠背骨架10上,而后进行后续的外壳50安装工序。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三连接组件23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10内壁相抵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1、与所述头枕骨架20相抵的第二连接部232以及与所述靠背吸能件31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33,所述第二连接部232与所述头枕骨架20的表面相适配。头枕骨架20为刚性件,第三连接部233上设有螺孔,靠背吸能件30与第三连接部233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凸台311,第三连接部233与靠背吸能件30通过螺丝螺孔与安装凸台311固定连接,安装时,先将第三连接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头枕骨架焊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焊接件,而后将头枕骨架20放置在靠背吸能件30的背面,将第三连接组件23上的第三连接部233与安装凸台311对准,而后,用螺丝锁住第三连接部233和靠背吸能件30,而后将头枕骨架20拿起,将第一连接部231与靠背骨架10内壁相抵,对准第一连接部231的螺孔和靠背骨架10的第二螺丝孔12和第三螺丝孔13,用螺丝锁紧第三连接组件23和靠背骨架10,从而将头枕骨架20和靠背吸能件30固定在靠背骨架10上。

而后在头枕骨架20的两侧上放置侧面吸能件32,所述圆管支架211与所述侧面吸能件3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侧面吸能件32与圆管支架211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211末端的第一连接件212,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41固件靠近头枕骨架20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213,所述第一连接件21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3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211的外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圆管支架211和所述框架结构32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21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3上设有与所述圆管支架211相适配的安装槽214,所述圆管支架211嵌入所述安装槽214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212位于圆管支架211外侧,第二连接件213按位于圆管支架211内侧,因此,为了方便安装,先将圆管支架211放入第二连接件213的安装槽214中,而后放置第一连接件212,将安装槽214与圆管支架211对准,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圆管支架焊接在一起,使头枕骨架形成整体焊接件,而后将第二连接件213与侧面吸能件32连接,将侧面吸能件32放置在圆管支架211上,第一连接件212上设有螺孔,将螺孔与侧面吸能件32的安装孔对准并锁紧,由于圆管之间和第一连接件212均为刚性金属制成,在碰撞时不易破碎,因此,其上的螺丝件不易脱落,不会对儿童造成威胁,反而会增强整个侧面吸能件32的强度和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是第一连接件212位于圆管支架211的内侧,第二连接件213位于圆管支架211的外侧,但为防止圆管支架211在撞击过程中末端未锁定而翘起变形,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连接件212位于圆管支架211外侧,第二连接件213按位于圆管支架211内侧的结构,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不受上述结构限制。

靠背吸能件30的下端设有扣件312,靠背骨架10的下端对应位置设有锁扣件14,锁扣件14与所述扣件312可拆卸连接,使靠背吸能件30的下端翘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头枕骨架安装步骤,将头枕骨架20中的侧翼组件21、背部组件22分别与吸能件30相连接,而后将吸能件30与所述靠背骨架10相连接,以将头枕骨架20与靠背骨架10固定;

支撑件安装步骤,将支撑件40与吸能件30相连接,将所述头枕骨架20夹持在所述支撑件40与所述吸能件30之间;

外壳安装步骤,外壳5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1连接在支撑件40的侧翼支撑41上,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2与所述支撑件40的背部和所述靠背骨架10锁定。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包括l型卡勾511和与所述l型卡勾511适配的卡扣孔51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2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2包括连接条521、连接槽43和锁定所述连接条521与所述靠背骨架10的锁定件522,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l型卡勾511卡入卡扣孔512,将连接条521嵌入连接槽43,l型卡勾511朝向所述连接槽43方向弯曲,将外壳50朝向所述连接槽43方向移动使l型卡勾511卡住所述卡扣孔512的侧壁,并用锁定件522锁住连接条521与支撑件40,以实现所述外壳50与所述支撑件40以及靠背骨架10的连接固定。

结合上述结构,外壳50安装步骤更具体地说,外壳50在安装到侧面支撑件40的时候,将直插件插入连接槽43中,位于下端的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与靠背骨架10上的第一螺丝孔11对应,直插件插入后,通过锁定螺丝将直插件和靠背支撑42以及靠背骨架10连接起来;位于上端的另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吸能件30的背面设有凸台311,凸台311上设有与螺孔对应的螺丝孔,螺丝插入靠背支撑42并锁紧吸能件30和外壳50上的连接;同时,l型卡勾511卡入卡扣孔512,随着直插件的插入,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滑动,随着直插件插到底的时候,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卡紧,而后锁紧两个直插件,实现外壳50与侧面支撑件40以及靠背骨架10的连接。

而整个安全头枕的安装方式如下:

安装时,先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圆管支架焊接在一起,圆管支架嵌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安装槽中并与其焊接,并且将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圆管支架相抵并焊接,使头枕骨架形成整体焊接件,而后头枕骨架20放置在靠背吸能件30的背面,将第三连接组件23上的第三连接部233与安装凸台311对准,而后,用螺丝锁住第三连接部233和靠背吸能件30,而后将头枕骨架20拿起,将第一连接部231与靠背骨架10内壁相抵,对准第一连接部231的螺孔和靠背骨架10的第二螺丝孔12和第三螺丝孔13,用螺丝锁紧第三连接组件23和靠背骨架10,从而将头枕骨架20和靠背吸能件30固定在靠背骨架10上;

安装侧面吸能件32时,先将第二连接件213与侧面吸能件32连接,而后将侧面吸能件32放置在圆管支架211上,将圆管支架211放入第二连接件213的安装槽214中,而后放置第一连接件212,将安装槽214与圆管支架211对准,第一连接件212上设有螺孔,将螺孔与侧面吸能件32的安装孔对准并锁紧,由于圆管之间和第一连接件212均为刚性金属制成,在碰撞时不易破碎,因此,其上的螺丝件不易脱落,不会对儿童造成威胁,反而会增强整个侧面吸能件32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安装方式为本工艺的一实施例,本工艺中的头枕骨架安装步骤还可以是,先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圆管支架焊接在一起,圆管支架嵌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安装槽中并与其焊接,并且将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圆管支架相抵并焊接,使头枕骨架形成整体焊接件,而后将侧面吸能件、靠背吸能件与头枕骨架连接后,再安装到靠背骨架上。更具体地说,将侧面吸能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丝相连接,靠背吸能件与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三连接部通过螺丝相连接,完成吸能件与头枕骨架的连接,而后将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部与靠背骨架相抵,与靠背骨架上的第二螺丝孔12和第三螺丝孔13对准并锁定,与固定头枕骨架和靠背骨架;

而后在头枕骨架20上放置支撑件40,将侧翼支撑41与侧面吸能件32上的第一凸起部33锁定,完成支撑件40与头枕组件的初步固定,而后将外壳50的直插件插入连接槽43中,位于下端的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与靠背骨架10上的第一螺丝孔11对应,直插件插入后,通过锁定螺丝将直插件和靠背支撑42以及靠背骨架10连接起来;位于上端的另一个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吸能件30的背面设有凸台311,凸台311上设有与螺孔对应的螺丝孔,螺丝插入靠背支撑42并锁紧吸能件30和外壳50上的连接;同时,l型卡勾511卡入卡扣孔512,随着直插件的插入,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滑动,随着直插件插到底的时候,l型卡勾511在卡扣孔512中卡紧,而后锁紧两个直插件,实现外壳50与侧面支撑件40以及靠背骨架10的连接,同时固定支撑件4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