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及含该风挡玻璃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0481发布日期:2019-04-03 04:5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及含该风挡玻璃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及含该风挡玻璃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检测汽车风挡玻璃上的雨量和雾量的雨雾传感器设置在风挡玻璃的内部,这种设置方式虽能测出风挡玻璃上的雨量和雾量,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雨雾传感器的电极采用不透明材料制作,因而要求将雨雾传感器的电极均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一定位置,不能设置在风挡玻璃上的任意位置。这种设置方式将导致雨雾传感器测出的雾量和雨量不准确,这是由于雨量和雾量在挡风玻璃上是离散型分布的,因而使得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一定位置的雨雾传感器很可能不能及时地检测出风挡玻璃上的雨雾,从而使得传统雨雾传感器检测出的雨雾量不准确,最终导致汽车上的雨刷系统和除雾系统不能及时地动作。

2.传统的雨雾传感器需要巨大的空间需求,并且传统的将雾量检测电容和雨量检测电容的两个电极均设置在玻璃上的设置方式会影响风挡玻璃的美观程度,无法满足用户的视觉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780003059.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室与外部环境分隔的复合玻璃板,其包括内玻璃板,具有内侧表面的外玻璃板,和中间层,其将外玻璃板的内侧表面面对面地与所述内玻璃板的外侧表面接合,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用于检测水分的电容性传感器,该电容器与被设置用于检测电容器的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子器件连接,其中电容器具有至少两个由透明导电涂层形成且电容性耦合的电极。

该专利通过在两层玻璃板之间设置透明的导电层,并在透明的导电层上设置电容性传感器的电极以克服传统的雨雾传感器存在的上述缺陷。但是,该专利仍存在下属缺陷:

在上述电容性传感器检测车外的雨量时,车内的雾气会对电容性传感器产生干扰,并且,车外的温度、电磁变化也会对电容性传感器产生干扰,从而导致上述电容性传感器无法准确地检测出车外的雨量,进而导致电容性传感器无法将准确的雨量信号反馈给控制雨刷动作的控制器控制雨刷系统进行相应地动作;同时,在上述电容性传感器检测车内的雾量时,车外的雨量、车内的温度,电磁变化等对电容性传感器也会造成干扰,从而导致上述电容性传感器无法准确地检测出雾量,进而导致上述电容性传感器无法将准确的雾量信号反馈给控制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除雾系统进行相应地动作。

因此,研发一种能克服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器相互干扰,且同时能排除外界温度、电磁变化干扰的玻璃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

包括外层玻璃板、内层玻璃板,外层玻璃板和内层玻璃板之间至少设置有用于雨量传感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用于雾量传感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三个相互绝缘的透明雨量探测电极,所述透明雨量探测电极形成雨量电容传感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雾量传感区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作为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雾量传感区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独立的相互绝缘的透明雾量探测电极,所述相互绝缘的透明雾量探测电极形成雾量电容传感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作为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

其中,外层玻璃板和内层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三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外层玻璃板之间;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设置有第三透明电极,所述第三透明电极作为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其中,

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极及其电极引线,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传感器的电极及其电极引线。

其中,设置于第三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极引线区域。

其中,所述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雾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所述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雨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其中,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雨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三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绝缘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含前述所述的玻璃。

本发明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透明电极,从而使得雨量传感器、雾量传感器、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和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均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也不妨碍在风挡玻璃上安装其他设备——如摄像头、雷达等。

2.本发明中,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电感区域的面积均不受限制,从而提高了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器的性能,特别是由于前风挡玻璃温度梯度分布,因此起雾都是从风挡玻璃四周开始,本发明可以使除雾传感器的电极布置在玻璃四周的除雾区内,以提高除雾传感器的灵敏度。

3.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雨量传感器的电极,同时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以使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场线可以扩散到外层玻璃板的外部以对车外的雨量进行检测,而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使雨量传感器的电场线无法扩散到内层玻璃板的外部,从而可以避免车内或室内起雾对雨量传感器产生影响;通过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雾量传感器的两个电极,同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使得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传感器的电场线可以扩散到内层玻璃板的外部以对车内的雾量进行检测,而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使雾量传感器的电场线无法扩散到外层玻璃板的外部,从而可以避免车外的雨水对雾量传感器产生影响。

4.通过在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的区域设置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和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设置雨雾屏蔽层,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雾量传感区设置有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从而将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器的电极引线均夹在两层屏蔽层之间,从而可以避免落入和残留在电极引线布置区域的雨水对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器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的传感区的布置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两层透明导电层。

图2b为本发明的图2a中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图2a中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三层透明导电层。

图3b为本发明的图3a中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图3a中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的图3a中第三透明导电层上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申请中所述的方位例如上下左右均为对照附图描述的方便而使用,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雨量传感区a和雨量传感区b。

如图1、2a-2c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雨、雾量检测功能的前风挡玻璃,包括外层玻璃板1、内层玻璃板2,外层玻璃板1和内层玻璃板2之间至少设置有用于雨量传感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用于雾量传感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3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a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三个相互绝缘的透明雨量探测电极6,所述相互绝缘的透明雨量探测电极6形成雨量电容传感器,第一透明导电层3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b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8,所述第一透明电极8作为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4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b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独立的相互绝缘的透明雾量探测电极7,所述相互绝缘的透明雾量探测电极7形成雾量电容传感器,第二透明导电层4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区a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9,所述第二透明电极9作为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本发明采用透明电极,从而使得雨量传感器、雾量传感器、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和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均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也不妨碍在风挡玻璃上安装其他设备——如摄像头、雷达等,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电感区域的面积均不受限制,从而提高了雨量传感器和雾量传感器的性能,特别是由于前风挡玻璃温度梯度分布,因此起雾都是从风挡玻璃四周开始,本发明能可以使除雾传感器的电极布置在玻璃四周的除雾区内,以提高除雾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雨量传感器的电极,同时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以使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场线可以扩散到外层玻璃板的外部以对车外的雨量进行检测,而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使雨量传感器的电场线无法扩散到内层玻璃板的外部,从而可以避免车内或室内起雾对雨量传感器产生影响;通过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雾量传感器的两个电极,同时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使得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雾量传感器的电场线可以扩散到内层玻璃板的外部以对车内的雾量进行检测,而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使雾量传感器的电场线无法扩散到外层玻璃板的外部,从而可以避免车外的雨水对雾量传感器产生影响。

优选地,如图1、3a-3d所示,外层玻璃板1和内层玻璃2板还设置有第三透明导电层5,第三透明导电层5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外层玻璃板1之间;第三透明导电层5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设置有第三透明电/10,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0作为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对应于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设置有第三透明电极,所述第三透明电极作为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从而可以避免落入和残留在电极引线布置区域的雨水对雨量传感器的干扰。

其中,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上的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极,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上的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上的雾量传感器的电极。

如图2a所示,设置于第三透明导电层5上的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完全覆盖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雨量传感器的电极引线区域。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11。

如图3a所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间设置有第一透明绝缘层11,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第三透明导电层5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绝缘层12。

其中,所述雾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雨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雾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所述雨量电容传感器的探测区域的雾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雨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

其中,雨量传感器的引线布置区域的雨量屏蔽层通过模拟开关接地或连接到雨量传感器的激励信号实现接地屏蔽或接等电位屏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涉及一种汽车,由于改进点仅涉及汽车风挡玻璃上的玻璃,而其他部件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所以,本申请不再对车的其他部件进行描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