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005发布日期:2019-01-16 06:4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力能源为主,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目前市面逐渐出现了一些充电桩,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挂在墙壁上,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但是现有充电桩大多是有线,使得其充电效率受限,不仅存在充电器容易丢失,电源线妨碍行人以及充电头容易脱落等问题,尤其是面对需要充电车辆比较多的情况更显不足,用户体验较差。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使汽车无线充电成了可能,并极大程度上不受充电线距离的限制,但传统无线充电桩单个充电桩仅仅针对单一汽车充电,无法满足停车场大辆汽车同时进行充电的需求,同时存在设备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根据需求扩展桩位,效率高,成本低的的无线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桩,包括主充电桩体、第一充电桩体和第二充电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电桩体与地基固定连接,第一充电桩体和第二充电桩体底端均设置有移动轮,主充电桩体通过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以及电连接装置分别与第一充电桩体和第二充电桩体左右相连,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充电桩体两侧的电源接口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充电装置一侧的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口的截面为四叶花形结构从而与电源接头上的固定环相配合固定连接,且电源接口与电源接头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和第二防水密封圈,所述电源接头内的第二导电棒穿过第二防水密封圈与电源接口内的第一导电棒相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接口和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口与固定接头的截面为四叶花形结构用于与固定接头上的固定环相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接口侧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接头内部设有防盗锁,所述防盗锁与定位孔贯通连接,且所述防盗锁背侧设有警报器,所述防盗锁的钥匙孔位于固定接头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内设置有供电线,所述供电线直接与主充电桩体内部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主充电桩体包括前侧面上部设置有状态显示屏,且所述状态显示屏下方,均匀分布六个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侧均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每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均与一个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每个继电器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电能转换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装置与电压调节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器与供电线电性连接,另外,主充电桩体内部还设置有通电单线圈,所述通电单线圈与供电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线与主充电桩体左右两侧面底端的电源接口电性连接,且所述主充电桩体左右两侧面上端设有固定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盒外侧入口上边缘通过互力弹簧与防水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放置盒外侧入口下边缘设有与防水板相配合的挡块;所述放置盒内放置有电能接收装置,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包括第二电能转换单元、充电插头、电磁传感器和电磁传感线圈;所述第二电能转换单元、电磁传感器和电磁传感线圈均固定在电能接收装置壳体内部,充电插头固定在壳体左侧外部,所述电磁传感器和电磁传感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能转换单元与充电插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选用选用24w无线充电发射系统方案,具体型号nt1024,输入参数24v、1.2a,允许输出的功率为24w。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能转换单元为升频振荡器用于提升电源的频率,提高无线充电传送效率,第二电能转换单元为降频振荡器,用于降低电能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电能的频率至汽车电源所需的电能频率,所述继电器为转换触点式继电器用于控制输出端口的断开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以硬件解码和驱动为主,muc外围控制为辅:其中其中解码与驱动选用来自劲芯微电子的高集成度无线充电专用芯片cvt90312t;muc外围控制选用富士通的低成本8位微控制器mb95f012k。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桩体和第二充电桩体内部结构与主充电桩体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单个充电桩便可同时对六个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扩建充电桩体,实现对扩充充电桩的固定和防盗,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无线充电桩相关设备的建设效率,而且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充电,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主充电桩体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充电桩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放置盒放置电能接收装置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放置盒空置时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

1、地基;2、主充电桩体;3、第一充电桩体;4、第二充电桩体;5、状态显示屏;6、放置盒;7、移动轮;8、供电线;9、电连接装置;10、固定装置;11、固定接口;12、电源接口;13、通电单线圈;14、电压调节器;15、第一电能转换单元;16、控制单元;17、继电器;18、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9、固定接头;20、电源接头;21、防水板;22;互力弹簧;23、挡块;24、电能接收装置;25、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6、充电插头;27、电磁传感器;28、电磁传感线圈;29、定位孔;30、防盗锁;31、警报器;32、钥匙孔;33、固定环;34、第一导电棒;35、第二导电棒;36、第一防水密封圈、37、第二防水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桩,包括主充电桩体2、第一充电桩体3和第二充电桩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电桩体2与地基1固定连接,第一充电桩体3和第二充电桩体4底端均设置有移动轮7,主充电桩体2通过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10以及电连接装置9分别与第一充电桩体3和第二充电桩体4左右相连,所述电连接装置9包括设置在主充电桩体两侧的电源接口12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充电装置一侧的电源接头20,所述电源接口12的截面为四叶花形结构从而与电源接头20上的固定环33相配合固定连接,且电源接口12与电源接头20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和第二防水密封圈37,所述电源接头20内的第二导电棒35穿过第二防水密封圈37与电源接口12内的第一导电棒34相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接口11和固定接头19,所述固定接口11与固定接头19的截面为四叶花形结构用于与固定接头19上的固定环33相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接口11侧面设有定位孔29,所述固定接头19内部设有防盗锁30,所述防盗锁30与定位孔29贯通连接,且所述防盗锁30背侧设有警报器31,所述防盗锁30的钥匙孔32位于固定接头19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地基1内设置有供电线8,所述供电线8直接与主充电桩体2内部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主充电桩体2包括前侧面上部设置有状态显示屏5,且所述状态显示屏5下方,均匀分布六个放置盒6,所述放置盒6内侧均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8,每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8均与一个继电器17电性连接,所述每个继电器17与控制单元16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6与第一电能转换装置1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能转换装置15与电压调节器14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器14与供电线8电性连接,另外,主充电桩体2内部还设置有通电单线圈13,所述通电单线圈13与供电线8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线8与主充电桩体2左右两侧面底端的电源接口12电性连接,且所述主充电桩体2左右两侧面上端设有固定接口11。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盒6外侧入口上边缘通过互力弹簧22与防水板21转动连接,且所述放置盒6外侧入口下边缘设有与防水板21相配合的挡块23;所述放置盒6内放置有电能接收装置24,所述电能接收装置24包括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5、充电插头26、电磁传感器27和电磁传感线圈28;所述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5、电磁传感器27和电磁传感线圈28均固定在电能接收装置24壳体内部,充电插头固定在壳体左侧外部,所述电磁传感器27和电磁传感线圈28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5与充电插头26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8选用选用24w无线充电发射系统方案,具体型号nt1024,输入参数24v、1.2a,允许输出的功率为24w。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能转换单元15为升频振荡器用于提升电源的频率,提高无线充电传送效率,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5为降频振荡器,用于降低电能接收装置24接收到的电能的频率至汽车电源所需的电能频率,所述继电器17为转换触点式继电器用于控制输出端口的断开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16以硬件解码和驱动为主,muc外围控制为辅:其中其中解码与驱动选用来自劲芯微电子的高集成度无线充电专用芯片cvt90312t;muc外围控制选用富士通的低成本8位微控制器mb95f012k。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桩体3和第二充电桩体4内部结构与主充电桩体2结构相同。

工作原理:在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取出放置盒6内的电能接收装置24,通电单线圈13发射电磁信号,电能接收装置24内的电磁传感线圈28接收到电磁信号后传给电磁传感器27确认所需充电汽车的位置,之后转台显示屏5将充电信息显示出来,之后根据汽车所需充电的参数,电压调节器14调整适当的电压,同时经过第一电能转换单元15,将电能转换成高频电磁波进行无线传播,之后,电能接收装置24内电磁传感线圈接收高频电磁波能量,并通过第二电能转换单元25转换成电能对汽车进行充电;

在充电需求增大时,利用固定装置,在主充电桩体2两侧分别安装第一充电桩体3和第二充电桩体4扩大充电桩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